付则晨
产业结构是影响物流需求的主要因素,不同的产业结构对物流存在不同的需求。第一产业对物流的需求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对物流服务质量要求低,对信息化程度要求不高;第二产业对物流的需求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对物流运输的全过程要求严格;第三产业对物流的需求以数字信息为主,削弱了仓储、配送等物流运输环节的作用。[1]因此,研究物流需求与产业结构的动态关系,有助于帮助政府了解本地物流需求强度,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有利于促进经济与物流协调稳步发展。
目前,关于物流需求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的学者并不多,大部分研究集中在物流需求的预测,康铁良结合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等相关指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区域物流需求进行预测模拟。[2]李敏杰运用RBF神经网络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等模型对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分别进行模拟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3]少部分学者在研究物流需求与产业结构关系时,在指标选取方面大多只考虑GDP与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关系,不能全面的反映物流需求变化与产业结构变化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探究物流需求与产业结构的动态关系,明确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以期为政府制定物流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其他省市物流需求与产业结构的研究提供参考。
安徽省物流业整体发展态势较好,物流需求加速增长。[4]根据安徽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通报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70213亿元,同比增长3.5%,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实现稳步增长。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48327亿元,同比增长2.3%;农产品物流总额5681亿元,增长10.1%;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975亿元,增长9.9%;外省流入货物物流总额13112亿元,增长5%;进口物流总额增长13.6%。[5]可以看出,安徽省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除产业结构外,影响物流需求的要素众多,主要表现为物流水平、物流供给、货物运输结构、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等要素。而产业结构是影响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明确产业结构与物流需求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与物流协调、稳步、快速发展。
当前,安徽省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偏高,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发展有待提升。根据2020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全年全省生产总值(GDP)38680.6亿元,居全国第11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84.7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71.7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19824.2亿元,增长2.8%。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6]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说明了安徽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不断显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日益增强。安徽省三大产业占比的不断调整,相应的,对物流也存在不同的需求。
灰色关联分析是通过分析系统中各要素间关联程度,从而得出系统中主、次要素的方法。它实际上也是对动态过程发展态势的量化分析,该方法对样本多少和样本有无规律都同样适用。[7]马艳玲通过构建灰色关联模型来分析贵州省物流业发展需求的影响因素。[8]朱芳阳通过构建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与物流需求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北部湾经济区实施同城化前后三大产业产值与物流需求相关指标之间趋势。[9]任向阳为研究邯郸市物流业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情况,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影响邯郸市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10]通过学习相关文献,本文采用任向阳分析邯郸市物流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及关键因素判别时采用的方法,来研究安徽省物流需求与产业结构的动态关系。
具体步骤如下:
1.制定参考数据列(母因素时间数列)和比较数列(子因素时间数列)
参考数据列记为Xi,一般表示为:Xi={Xi(1),Xi(2),…Xi(t)},i=1,2,…,n。表示第i个物流需求指标在第t年的数据。比较数据列记为Yj,一般表示为:Yj={Yj(1),Yj(2),…Yj(t)},j=1,2,…,m。表示第j个产业结构指标在第t年的数据。
2.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无量纲化的方法,常用的包括均值法和初值法,考虑到经济序列数据通常采用初值法进行数据处理,因此,本文选取初值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3.计算灰色关联系数
εij(t)=
(1)
式中,εij(t)表示第t年Yj对Xi的关联系数。ζ为分辨系数,通常取ζ≤0.5,本文的分析中ζ取0.5。
4.计算灰色关联度
关联系数表示的是各个时刻数据间的关联程度,为此,需要利用求平均值的方法,将各个时刻的关联系数集中为一个值,计算灰色关联度。
(2)
5.对关联序进行排列
根据公式2计算得出的灰色关联度rij的大小进行排序,进而比较参考数据列和比较数据列关联程度的大小。rij的值越大,表示关联程度越大,rij的值越小,则表示关联程度越小。
在物流需求指标选取方面,国内学者通常选取货运量、货物周转量等指标研究物流需求相关问题。潘旭华认为物流需求包含的二级指标包括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旅客周转量。[11]姜金德基于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关系的分析,选择与区域GDP相关系数较大的货运量来表征区域物流需求的规模。[12]左雷认为货运量是物流需求的外化表现,直观反映业已转化为以运输为主的现实物流活动的物流服务需求,基于孝感市相关数据可获得性和现实关注重点,采用货运量来表征物流需求。[13]
在产业结构指标选取方面,国内学者通常选用三次产业值和地区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朱芳阳选取三次产业值、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为指标基于经济产业结构对北部湾区域物流需求进行预测分析。[9]张矢宇选取广西省货运量、货运周转量、三次产业值、区域经济总产值(GDP)及进出口贸易额作为计量指标, 对广西省物流需求与产业结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11]曲心阳以三次产业数据、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支出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灰色关联度模型,从整体和结构视角,系统测算了城乡收入差距及消费支出差距与产业结构转型的灰色关联度。[14]
本文基于学者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物流需求有关研究对象,考虑到安徽省相关数据的可获取性及指标的完整性,选取物流需求与产业结构作为一级指标,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旅客周转量、邮电业务总量为物流需求的二级指标,第一产业值、第二产业值、第三产业值及地区生产总值(GDP)作为产业结构的二级指标,详见表1。
表1 物流需求与产业结构指标
根据物流需求与产业结构的各项指标,本文通过查阅2011—2020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安徽省统计局相关数据,得到安徽省物流需求与产业结构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建模来研究安徽省物流需求与产业结构的动态关系,详见表2。
表2 安徽省物流需求与产业结构指标的原始数据
前文已经阐明本文选取的是安徽省2011—2020年的相关数据构成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其中物流需求数据记为参考数据列,产业结构数据记为比较数据列。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的计算步骤,需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利用初值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安徽省物流需求与产业结构的动态关系研究的灰色关联分析序列,详见表3~表7。进而计算灰色关联系数和灰色关联度。具体计算结果详见表8。
表3 货运量与选取产业结构指标的灰色关联分析序列
表4 货物周转量与选取产业结构指标的灰色关联分析序列
表5 邮电业务总量与选取产业结构指标的灰色关联分析序列
表6 客运量与选取产业结构指标的灰色关联分析序列
表7 旅客周转量与选取产业结构指标的灰色关联分析序列
表8 安徽省2011-2020年物流需求与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度
从横向来看,影响安徽省物流需求的灰色关联度从高到低排序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其中,第一产业的发展对物流需求的影响程度最大,关联度为0.7904。说明第一产业的增长能够有效带动安徽省物流的发展。这是因为安徽作为农业大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而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在整个生产加工过程都依赖于物流,农产品由生产地区运送到消费市场也离不开物流。因此,第一产业对物流需求的带动作用最明显。第二产业对物流需求的影响程度排在第二位,关联度为0.7654。安徽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制造业基地,在能源、原材料和制造业生产加工的半成品、成品的运输、保管、配送、装卸、流通加工、信息处理都需要物流的支持。因此,第二产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物流需求。地区生产总值对物流需求的影响程度排在第三位,关联度数值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差距不大,表明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对物流需求的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对物流需求的影响程度最小。一方面,第一、第二产业占据的比重较高,第三产业对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安徽省第三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且与物流发展关联较高的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大幅下降,因而,第三产业对物流需求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15]
从纵向来看,影响安徽省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度从高到低排序为:邮电业务总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客运量。其中,邮电业务总量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最大,关联度为0.7905。说明邮电业务总量的增长能够有效带动安徽省经济的增长。邮电业务总量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各类邮电业务的发展状况,而邮电业务的发展依赖于物流枢纽网络是否完善。邮电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徽省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能够引领安徽省高质量发展。因此,想要提升邮电业务总量还需加强物流体系的建设,加快织全织密物流枢纽网络。货运量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仅次于邮电业务总量。货运量反映了区域运输经济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安徽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对发展较好,其生产的农产品和工业制品都依赖于交通运输才能输送到消费市场。因此,货运量的提升能够促进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货物周转量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排在第三位,关联度数值与货运量的差距不大。说明货物周转量也是制约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货物周转量的提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安徽省经济的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安徽省物流需求各指标与产业结构各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对物流需求的影响最大,邮电业务总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最为明显。说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是影响安徽省物流需求的关键因素,邮电业务总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是制约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为了使物流业更好的服务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基于上述结论,围绕安徽省物流需求与产业结构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邮电业务总量的提升依赖于完善的物流枢纽网络,因此,安徽省需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从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等方面加强物流枢纽建设,提升物流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不仅如此,安徽省还需进一步立足于本省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打造物流枢纽的特色产业,提升物流枢纽服务水平。
物流环境是影响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重要因素,物流环境的不断完善,会削弱对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影响。因此,安徽省现有任务是持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物流设施环境;持续发展物流产业,聚集物流主体,建设特色物流园区,优化物流产业环境,形成有计划、有目的的综合运输方式,促进货运量的增长。
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提升受到区域运输经济发展的影响,而科学技术的进步又是影响区域运输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安徽省需要加大物流业科学技术的投入,鼓励科学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建立科技驱动区域运输经济发展机制,促使科学技术更好的服务于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更好的服务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物流业的发展对于深化劳动分工、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有效改善资源配置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6]为了使物流业更好的服务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的目的。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安徽省物流需求与产业结构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邮电业务总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最为明显,是制约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安徽省可以通过加快织全织密物流枢纽网络、构建良好的物流环境以及加大物流业的科学技术投入等方式提升物流水平,促进安徽省物流与经济协调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