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学科建设对我国SCI期刊学科布局的影响分析

2022-05-20 01:54黄谷香曹永荣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一流数量

■黄谷香 曹永荣

1)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 200030 2)上海交通大学期刊中心,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 200030 3)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200240

自2017年“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以来,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已持续推进4年多。由于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相生相长,我国的科技期刊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以SCI期刊为例,自2017年起我国每年新增SCI期刊数量(本文所统计的中国SCI期刊数量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SCI期刊数量)均在20种上下。SCI期刊是我国科技成果在国际上的展示平台和学术名片,代表着我国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期刊形象。研究这类期刊的发展规律及其与学科建设的关系,有助于推动我国科技期刊的繁荣发展,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关于期刊与学科建设的研究在中国知网上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伴随着学科与期刊建设的推进,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双一流”建设提出后,科技期刊与“双一流”建设的关系成为热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学科建设,科技期刊作为学科建设的成果和展示平台,其学科专业性决定了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期刊与学科建设的关系上,学者普遍认为,科技期刊为学科建设培育人才、彰显学科特色[1],凝练学科建设的价值取向,夯实学科基础,提升竞争实力[2]。期刊应打造支撑平台,规划期刊群,提升办刊层次[3],助力科技创新,催生学科方向,捕捉前沿热点,推进学科建设[4]。此外,学者还分析了学科建设给期刊发展带来的机遇,认为学科建设培养的人才是期刊的供需主体[5],学科成果转化为期刊提供“源头活水”,学科知识创新为期刊提供前进动力[6]。学科建设为期刊提供经费、政策和成果支持,推动期刊专业化发展[7]。具体的案例研究包括《高分子学报》[8]、《力学学报》[9]、《建筑模拟》[10]等期刊与相应学科建设的互动。

在学科建设对期刊学科布局的影响方面,学科建设通过提升相关学科的科研水平,进而对该学科的期刊布局产生影响。由于学术论文的桥梁作用, 学科建设丰富学科内涵、完善学科结构体系的效果也使期刊产生了质量提升和结构体系优化的效应[11]。一流学科建设对高校期刊的学科、定位起指引作用[12],学科建设投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期刊的学科发展趋势[13]。除学科建设外,政策导向、社会需求及主办方的学术传播意愿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期刊的学科方向。

总体而言,学术界和期刊界非常看好“双一流”建设给科技期刊带来的发展机遇,普遍认同“双一流”建设与科技期刊的相互促进作用,但已有成果多从期刊对学科建设的作用和学科建设为期刊提供机遇的视角研究两者关系,且多为宏观理论研究或个案分析。在学科建设对期刊学科的影响方面,对两者内在学科关联的研究仅限于某一年度,缺乏对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期刊发展动态的对比分析。

一流学科建设以来,我国SCI期刊的学科布局发生了什么变化?新增SCI期刊学科分布有哪些特点?与一流学科建设之间有什么关系?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拟以我国SCI期刊为案例,分析一流学科建设对SCI期刊学科布局的影响,研究SCI期刊增长的特点,由点及面,探索高水平科技期刊的发展规律,为相关部门的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投入信息上,笔者依据教育部网站2017年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将相关信息输入Excel中,并参照教育部《全国一级学科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中的学科分类,将学科建设名单中的二级及以下学科统一计入所属一级学科,统计一流学科建设的一级学科名单及参建高校数量信息。

在我国SCI期刊的学科布局方面,通过搜索JCR数据库,选取“双一流”建设以来(即2017—2020年)中国的SCI收录期刊(下载日期:2021年6月30日);下载各年度SCI期刊的基本信息;通过搜索期刊主页,查找期刊的栏目方向、主办单位等信息,并剔除少量我国港澳台地区机构主办的期刊,对比各年度期刊数量的变化,然后参照《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对期刊的学科分区和教育部《全国一级学科专业目录及名称代码表》中的学科分类,统计我国SCI期刊的一级学科名称、影响因子分区等信息,形成2017—2020年我国SCI期刊的基本信息表。

经整理统计,2017—2020年我国SCI收录期刊数量分别为191种、203种、228种和241种。为研究一流学科建设与SCI期刊学科布局的关系,本研究采用SPSS 17.0软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一流学科建设以来我国SCI期刊学科布局变化及新增期刊的学科分布情况,探讨一流学科建设对SCI期刊学科布局的影响。

2 一流学科建设与SCI期刊学科布局

经统计,2017年我国有140所高校投入了463个一流学科建设。从各一流学科参建高校数量来看,数量越多的学科往往意味着投入力度越大。SCI期刊作为高水平论文的集中展示平台,既是一流学科建设的衍生物,又能推动一流学科建设。

2.1 一流学科建设与各年度SCI期刊学科分布的相关性

为研究一流学科建设投入与高水平期刊产出的关系,本研究采用SPSS 17.0软件对一流学科建设中各学科参建高校数量与2017—2020年各学科SCI期刊数量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得出P<0.001,说明一流学科建设与各年度SCI期刊学科布局具有显著相关性(表1)。此外,检验结果还发现2017—2020年SCI期刊的学科分布亦显著相关,说明各学科SCI期刊年度增长具有有序性。

表1 各学科参建高校数量与各年度SCI期刊学科分布数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2.2 理工农医类一流学科参建高校数量分析

第一轮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理工农医类学科数量共344个,占全部学科总数的74%。一般而言,参建高校数量越多的学科,越可能是我国的优势学科或重点学科。按理工农医学科门类统计各门类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数量后发现,工科参建高校数量最多,其高校投入力度明显超过理学、农学、医学3个学科(表2)。造成这一巨大差异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我国作为“基建狂魔”,对国家建设、工业生产等各行业高层次人才和先进技术的需求巨大,高校相应地会加大工科的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另一方面在于思维方式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差异,使得基础科学研究并非国内高校的强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科大小差异,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之间并不完全具有可比性,相关比较仅供参考。

表2 理工农医类一流学科参建高校数量统计

2.3 2020年与2017年我国SCI期刊学科布局比较

2.3.1 2020年与2017年我国SCI期刊学科门类分布比较

经过多所高校持续不断地投入学科建设,我国一流学科实力普遍提升,学科结构更加优化。这一趋势反映在SCI期刊领域,是我国各学科门类的SCI期刊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学科布局日益完善。与2017年相比,2020年期刊增长数和增长率最高的学科门类均为工学,期刊学科门类分布排序的变化见表3。

表3 2020年与2017年我国SCI期刊学科门类分布

从表3可见,2020年工学类期刊数量首次超过理学类期刊数量,居第一位。尽管目前两者数量差距不大,但对照2017年工学类期刊与理学类期刊数量的差距,可以发现近年来工学类期刊数量增长迅速,这与我国一流学科建设中工科投入建设的力度较大紧密相关。结合表2可知,由于学科自身差异,工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数量远超理学,加上一流学科建设中工科投入的高校数量众多,工学门类入选一流学科数量超过理学、医学和农学门类入选的一流学科总数,是理学门类入选一流学科数量的两倍多。强大的工科投入力度直接促成了高水平工学期刊数量的快速增长。在一流学科建设的推动下,理学、医学和农学类期刊数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增速相对较慢。

2.3.2 2020年与2017年我国SCI期刊分区比较

伴随着我国一流学科影响力的提升,作为学科成果展示平台的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提升亦成为题中之义。从学科建设视角来看,一流学科影响力越高,其科研成果提升刊载期刊分区的概率越大。期刊分区作为评价期刊论文在某一领域价值的工具,也是衡量期刊质量和影响力建设成效的标志。优化科技期刊学科布局,必然要求提升期刊分区。

在SCI期刊分区上,目前国内较多采用中科院期刊分区,期刊影响力由高到低依次分为1~4区。笔者通过《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网站统计了我国SCI期刊2020年和2017年的分区数据,发现相较于2017年版,2020年版1区、2区期刊的数量和比例都有大幅上升,4区及未收录期刊的数量和比例则大幅降低(表4)。这一变化既是我国应对科研论文大量流到国外期刊举措取得成效的重要体现,也将对国内科技期刊评价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优化SCI期刊学科布局。

表4 2020年与2017年我国SCI期刊分区情况对比

2.3.3 2020年与2017年我国SCI期刊优势学科比较

在一流学科建设的推动下,2020年SCI期刊中单一学科期刊数达到5种及以上的优势学科数量较2017年有所增加(表5)。尽管如此,排名前9的优势学科地位非常稳固,唯一变化是部分学科期刊数量的显著增加带来该学科期刊数量排名的变化。增量最多且上升趋势最明显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从2017年的第6位上升至2020年的第4位,该学科也是我国一流学科建设中参建高校数量最多的学科;其次便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期刊数量的排名由第20位上升至第10位,该学科作为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3个学科的交叉,亦受益于这3个学科的协同作用。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期刊数量也有小幅增长,排名由第15位升至第10位。此外,药学和林学这2个学科期刊数量的小幅增加,使得它们的排名均由第12位升至第10位。

表5 2020年与2017年我国SCI期刊优势学科分布

总体来看,一流学科建设虽然促进了不同学科门类期刊数量的增长,但对期刊数≥5种的优势学科分布影响不大,说明原有优势学科期刊的基础优势仍持续存在。短期来看,一流学科建设对期刊学科布局的影响更多体现在新增期刊上,这些新增期刊通过数量上的日积月累,进而对期刊学科布局产生影响。下文将进一步阐述新增期刊与一流建设学科及机构的对应关系。

3 新增SCI期刊的学科分布及机构分析

对通过JCR数据库检索的我国近年被SCI收录的期刊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发现2017—2020年我国SCI期刊较前一年的增长数量分别为22种、17种、25种和16种,由于其中有1种期刊出现了2次(不同年度),实际增长数量为79种。鉴于各年度SCI期刊有少量被踢出,在单一学科期刊数量4年内有增有减且总量增加的情况下,对减量以负数加括号表示,以保持总体数据的准确性。下文将具体分析这些新增期刊的学科与机构分布情况。

3.1 新增期刊的学科分布概况

从2017—2020年我国新增SCI期刊的学科门类来看,工学类期刊数量最多,为38种,理学类期刊增量为19种,医学类和农学类期刊的增量分别为15种和7种。新增期刊学科门类的数量与我国一流学科建设中理工农医类参建高校数量呈现明显的对应关系。

从新增期刊学科分布及建设高校数量的对照关系(表6)来看,期刊增加总量最多的3个学科分别为生物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这3个学科均为我国一流学科建设投入力度很大的学科,从学科对应的建设高校数量上可见一斑。在期刊数量连续两年保持增长的学科中,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药学、物理学等学科均有较多高校投入建设。

表6 2017—2020年我国新增SCI期刊学科分布及建设高校数量的对照关系

从表6可见,参建高校数量多的学科,其期刊在2017—2020年的增长数量普遍高于参建高校数量少的学科,说明高投入的学科在高质量期刊建设上更具优势。在期刊数量有变化的学科中,建设高校数量在5所及以上的13个学科的期刊数量在4年内增加了43种,占增长总量的54%;建设高校数量在5所以下的19个学科的期刊数量在4年内增加了32种,占增长总量的41%。此外,还有24个学科期刊数量处于无增长或增减相抵的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临床医学学科作为一流学科,虽然建设高校只有10所,但高校大多有多所附属医院,各附属医院均有相应的研究团队和医疗人员投入临床医学研究,弥补了高校数量上的缺陷,因此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的实际投入机构数量要远远高于这一数字。下文将具体分析这一学科新增期刊的建设机构概况。

3.2 临床医学学科新增期刊的机构分布概况

在新增的临床医学期刊中,7种期刊的主办或承办机构中均有附属医院(表7),且附属医院在相关领域的学科实力毫不逊色,例如: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我国肿瘤学科的发祥地,其肿瘤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天津医科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胃肠疾病学研究所是“广东省结直肠盆底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胃肠外科是中山大学普通外科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部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急诊医学是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连续多年位居复旦大学全国最佳专科(急诊医学)排行榜前5名;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烧伤研究中心之一,建有创伤、烧伤与复合伤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其烧伤外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温州医科大学建有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浙江省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一流学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的主要发起单位和成立地,是亚洲神经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基地和中国临床神经科学的引领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神经内科,是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重点学科等。

表7 2017—2020年新增临床医学学科SCI期刊的主办/承办单位及支撑学科

医学是实践的科学,必须要有实践对象。附属医院高水平的临床实践平台可以为高校提供良好的临床教育平台。反过来,高校不断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从附属医院获得大量的临床数据,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可以促进附属医院发展新的诊疗技术,提高临床水平[14]。双方的结合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强强联合。因此,临床医学学科尽管参建高校数量不多,但附属医院的投入数量不可小觑。附属医院在临床医学子学科领域的强大实力也能催生高水平医学期刊。

3.3 高校新增期刊的学科分布情况

在新增SCI期刊主办机构(第一单位)的分布上,由各高校主办的期刊达到33种。高校作为一流学科建设的主体,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最为紧密,在利用学科建设提升科技期刊实力方面最具优势。

从高校新增33种期刊的学科分布情况来看,13种期刊所属一级学科与主办高校的世界一流学科呈现直接对应关系,占高校新增期刊数量的39%(表8)。这些期刊的主办高校普遍实力雄厚,除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外,其余均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新增SCI期刊对应的一流学科大多属于主办高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大多数获得A+,说明高水平学科建设能有效推动高层次科研成果的产出,在该学科形成“虹吸效应”,推动高校相关领域期刊影响力的提升,进而打造一流科技期刊出版平台,这也是传统科技期刊“先大后强”的发展路径。

由于教育部一流学科评选标准较高,各省市还有大批未纳入世界一流学科名单的优势学科。为进一步提升这些学科的实力,各省市依据本地学科优势,在本地高校建设中专项投入一定数量的重点(或一流)学科。这些不同层面的投入对高校学科的覆盖面更大,催生出一批高水平科技期刊。经统计,2017—2020年高校新增SCI期刊中有17种期刊所属学科与主办方的国家、省市重点(或一流)学科(或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相吻合,占高校新增SCI期刊总数的52%(表9)。这说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固然能为高水平科技期刊的产生提供沃土,为数众多的国内一流(重点)学科建设也能为高水平科技期刊的诞生创造先机。

从一流学科的生长过程来看,一流学科的诞生不是孤立的。一流学科的生成和持续存在,总是滋养于非一流学科群落之中,非一流学科为其提供环境和条件。一流学科是学科高原上的高峰,高原支撑着高峰,高峰带动高原发展[15]。如果将教育部评选的世界一流学科比作高峰,那么众多的国内一流学科便是高原。前者的存在需要由后者为其提供滋养,后者亦是前者的预备队员。如近期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名单中,浙江大学的临床医学学科、华中科技大学的临床医学学科、重庆邮电大学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便由国内一流学科升级为世界一流学科。

表8 高校新增期刊与对应世界一流学科分布

表9 高校新增SCI期刊与国内一流学科的对应关系

另外,还有少数期刊因其学科的前沿交叉性或综合性等特点主要由相关交叉学科或多个学科提供支持(表10),如柔性电子是在物理、化学、材料、电子、信息等20多个学科高度交叉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学科[16];电化学不仅与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科密切相关,还在环境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等领域中居重要地位[17]。《古地理学报》不仅关注沉积学和古地理,也重视与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其他矿产资源有关的预测和勘探,在基础地质学和应用地质学方面有广泛研究[18]。这说明一流学科建设,不仅能促进本学科领域高水平科技期刊的建设,也能促进相关交叉学科高水平科技期刊的发展。

表10 高校新增期刊与相关一流/重点/特色学科的对应关系

总体来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与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共同影响了高校新增SCI期刊的学科方向。其中,近4成的新增SCI期刊学科与主办高校的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对应或相关,近6成新增SCI期刊学科与主办高校的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对应或相关。由于期刊的学科交叉性和平台开放性,这些新增期刊也不可避免地与其他一流学科建设对应或相关,得到来自其他机构的学科支持,限于篇幅,本文不作展开。

此外,非高校主办的新增SCI期刊中,由各类学会主办的期刊共21种,由国家相关研究机构主办的期刊共18种(其中11种由中国科学院及下属分院主办),还有7种由出版社等企业机构主办。从这些机构与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来看,各类学会虽是群众社团,但成员大多来自高校相关院系所,在组稿、约稿、联系同行专家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故这类机构主办的科技期刊数量增长较快。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自然科学领域最高学术机构,在高水平科技期刊领域向来具有强大实力[19],作为我国SCI期刊的建设主力,中国科学院团队主办或参与主办的期刊增量较高也就不足为奇了。在由企业主办的期刊中,它们或者是由出版社与高校、国家相关研究机构合办,如FrontiersofMechanicalEngineering、FrontiersinEnergy;或者是由央企直属科研机构或研发中心主办或与其他学会合办,如JournalofSustainableCement-BasedMaterials、HighVoltage;或者依托其母公司与国家相关研究机构的学科实力,如BioactiveMaterials、SyntheticandSystemsBiotechnology等。总而言之,这些机构虽然不是一流学科建设的直接主体,但与一流学科建设主体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主办期刊学术地位的提升亦或多或少受益于一流学科建设的进展。

4 结语

通过对第一轮“双一流”建设中一流学科参建高校数量与2017—2020年我国SCI期刊学科分布数量的相关性分析,比较一流学科建设以来我国SCI期刊所属学科门类数量、分区、优势学科分布及各学科期刊数量增减的变化,发现一流学科建设的投入直接影响了我国SCI期刊的学科布局和增长趋势。强大的工科投入力度促成了高水平工学期刊数量的快速增长。新增SCI期刊的学科分布亦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高投入、高增长趋势。在对临床医学学科新增期刊和高校新增期刊的案例分析中发现,部分临床医学未纳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高校,其附属医院的学科实力雄厚,能支撑高水平医学期刊运转。除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外,国内一流学科建设也会对高校新增SCI期刊的学科方向产生影响。

由于各地经济差距和一流学科建设的人力物力投入难以量化,本研究仅从第一轮一流学科参建高校数量、主体和学科等视角研究了一流学科建设对我国SCI期刊学科布局的影响。未来研究或可以在掌握全面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量化分析,研究对象也可以借助各类数据库进一步扩大。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一流数量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芳芳猜童话书的数量
科技期刊的分类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统一数量再比较
头发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