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F-36的学术期刊编辑生存质量初步调查及影响因素探析

2022-05-20 01:54朱宏儒钱熠礼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理学术期刊量表

■解 傲 邓 瑶 汪 伟 朱宏儒 钱熠礼 于 億

1)《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编辑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116044 2)《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编辑部,江苏省无锡市梅园杨巷117号 214064

学术期刊是传播研究发现及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先进科学和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在科学研究、学术引领、创新发展、成果转化、人才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3]。学术期刊编辑与期刊互相依存,其不仅是整个编辑出版工作的核心,而且通过选题策划、稿件挖掘等工作引导和推动了期刊和学科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4]。

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素质是学术期刊编辑严谨科学处理来稿、积极高效工作的前提,直接关乎期刊的出版质量和发展[5-6]。近20年来,期刊编辑身心健康问题逐渐引起相关人员的关注。研究表明,期刊编辑出现亚健康状况的概率较高,心理健康问题凸显[7-8];且男性、中青年、低职称等是编辑身心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9-14]。

上述研究结果普遍反映出编辑人员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但存在如下问题:(1)多数研究主要关注和调查编辑心理健康,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综合评价编辑健康状况的研究较少;(2)涉及生理健康的量表多为自制[7],心理健康测量量表多采用SCL-90[8-14],但这些量表用于编辑人群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尚未进行评价,结果可信度有限;(3)研究样本量大小不一,虽采用同一量表,但调查结果不尽相同;(4)鲜有研究对影响期刊编辑身心健康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5)尚未检索到采用信度、效度经过验证的健康测量量表对学术期刊(含科技、社科类期刊)编辑进行健康评价的研究。为全面评价学术期刊编辑健康状况并了解相关影响因素,从而为建立高素质的编辑人才队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广泛应用于普通及疾病人群的生存质量普适性测定量表SF-36,从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维度[15-17]对国内452名学术期刊编辑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学术期刊编辑身心健康的相关影响因素。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20年11—12月,以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交流QQ群、全国医药卫生期刊联盟微信群、寄生虫病专业杂志交流微信群、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QQ群、学术小编QQ群、江苏省期刊协会QQ群、江苏期刊QQ群、江苏省科技期刊QQ群的学术期刊编辑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SF-36量表两部分。

(1) 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月收入、是否本地户口、居住情况等个人信息,工作年限、职称、职务、每周工作时间、办公面积等工作相关情况,以及期刊类型、刊期、数据库收录、主办单位类型等期刊信息。

(2) SF-36量表。采用李鲁等[18]研制的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该量表包括8 个维度11大项36个条目,每个条目有3~5个程度不同的答案。8个维度分别为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躯体疼痛 (Bodily Pain,BP)、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活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和情感职能(Role-Emotional,RE)和精神健康(Metal-Health,MH),其中PF、GH、RP、BP被归为生理健康(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VT、SF、RE、MH被归为心理健康(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19]。既往研究表明,该量表在中国期刊编辑人群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6-17]。

(3) 问卷调查。2020年11—12月,在问卷星(https://www.wjx.cn)网站在线创建《学术期刊编辑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将问卷链接、二维码发送至上述QQ群和微信群,群内学术期刊编辑在线填写问卷后提交。

1.3 学术期刊编辑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1) SF-36量表计分。首先将部分逆向条目得分进行正向变换,然后对各维度进行原始计分,最后用极差法将原始计分转换成最终得分[20]。转换公式为:Sfinal=(Spra-Smin)÷(Smax-Smin)×100,其中Sfinal为最终得分,Spra为实际得分,Smin为可能最低得分,Smax为可能最高得分。

(2) 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分别比较不同特征编辑的生理健康综合得分和心理健康综合得分,对这两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由于所得结果不符合正态分布,故将上述两个得分等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同时,通过共线性诊断对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进行分析,当方差膨胀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10时,可认为模型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21]。本研究中,年龄VIF值最大(2.39),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以生理健康综合得分和心理健康综合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变量为自变量,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后退法进行自变量筛选,考虑到性别和年龄与生存质量有关,故将性别、年龄固定保留在模型中。

1.4 质量控制

在问卷星创建问卷时,在“问卷说明”中写明本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及可能需要的时长,并特别注明“仅学术期刊编辑作答”;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将每道题都设置为“必答”;在“作答次数限制”中,设置“限同一手机或计算机IP只能作答一次”“同一微信号只允许填写一次”。发送问卷链接、二维码至QQ群和微信群时,声明仅需学术期刊编辑作答。调查截止后,下载答卷数据,剔除答题时间短于2 min的问卷。

1.5 统计分析

在问卷星网站下载答卷Excel数据库,用IBM SPSS Stasic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460份,剔除8份答题时间短于2 min的问卷,共得到452份有效问卷。452名应答者来自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来自华东地区的编辑共281名,华北地区85名,华中地区37名,华南地区26名,华西地区23名;男女比例为0.43…1,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45.58%的应答者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50.00%的应答者职称在中级及以下。87.83%已婚,92.26%在工作地具有本地户口,88.94%与家人同住。39.38%的应答者月收入在9000元以上。53.10%的应答者偶尔加班,42.04%的应答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40 h,50.66%的应答者每日工作需要抓紧时间才能完成。应答者以自科类期刊编辑为主(79.65%),所在期刊以双月刊、月刊/半月刊/旬刊/周刊居多,主办单位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主,中文语种期刊占86.51%,68.58%的期刊至少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的一种收录(表1)。

表1 应答者基本情况及SF-36量表PCS和MCS得分

续表

2.2 期刊编辑生存质量状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SF-36量表的8个维度中,学术期刊编辑在生理功能维度得分最高,总体健康维度得分最低;躯体疼痛维度(t=2.797,P=0.005)、精神健康维度(t=3.666,P=0.0002)得分低于全国常模,生理职能维度得分高于全国常模(t=-2.791,P=0.005);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综合得分与常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2](表2)。

表2 中国期刊编辑及常模生存质量得分比较

2.3 学术期刊编辑生存质量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学术期刊编辑生理健康综合得分的因素包括期刊语种、每周加班频次、每日工作量完成情况(P均<0.05);影响学术期刊编辑心理健康综合得分的因素包括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务、职称、办公面积、居住情况、加班频率、每周工作时间、每日工作量以及是否为核心期刊(P均<0.05)(表1)。

2.4 学术期刊编辑生存质量多因素分析

2.4.1 生理健康

以生理健康综合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期刊编辑生理健康的因素是每周加班频次,其中每周加班次数≤ 2次是保护因素,≥3次是危险因素(表3)。

2.4.2 心理健康

以心理健康综合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学术期刊编辑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性别、工作年限、职务、居住情况、加班频次、是否为核心期刊。其中男性、年龄在20~<30岁、工作年限<10年、无职务、未与家人同住、每周加班≥3次、所在期刊不是核心期刊是危险因素(表4)。

表3 期刊编辑生理健康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

表4 期刊编辑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国内有关期刊编辑生存质量调查的研究不多,结果缺乏可比性

迄今为止,有关期刊编辑生存质量调查的研究较少。2012年吴红艳等[23]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66名科技期刊编辑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编辑生活质量得分为(65.40±11.15) 分,处于中等水平,略低于高校普通教师,男性、未婚、年轻、健康状况欠佳、有明确销售任务的编辑生活质量得分较低。2015年李钰[17]采用SF-36量表调查了全国1122名科技期刊编辑的生存质量,结果表明,科技期刊编辑生理健康得分[(73.02±11.45)分] 低于本研究中学术期刊编辑[(77.54±15.52)分] (t=6.363,P<0.001),心理健康得分[(72.60±15.22)分]高于本研究结果[(70.80±17.80)分] (t=-2.019,P=0.044),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调查对象不完全一致(前者调查对象为自科类期刊编辑,而本研究的调查对象还包括社科类期刊编辑)有关。2018年朱绍煜[24]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广州市86名编辑进行调查,发现调查对象自评生存质量平均得分为(3.03±0.72)分,32.56%的编辑有中等程度以上的功能性躯体不适,编辑功能性躯体不适与生存质量存在负相关。上述研究采用的生存质量测评量表各异,研究结果之间无可比性;另外,仅李钰[17]对量表应用于编辑人群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分析,证明SF-36适用于期刊编辑人群,尚未见另两个量表[23-24]应用于期刊编辑的信度、效度分析,故结果可信度不高。

3.2 学术期刊编辑生存质量状况与国内常模较为接近,但二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精神健康维度存在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SF-36量表8个维度中,学术期刊编辑生理功能维度得分最高[(86.52±15.79)分],总体健康得分最低[(61.56±15.09)分],与常模一致;但生理职能得分高于常模,躯体疼痛和精神健康得分低于常模。生理职能维度包含10个项目,主要反映了健康状况对日常活动的限制。学术期刊编辑作为需每日通勤的职业人群,显然具备强度适中的日常活动能力;而常模为一般人群,其中不乏因健康状况而影响日常活动的人,故学术期刊编辑生理职能得分较高。但因伏案久坐、缺乏运动、高强度使用计算机等特点,70%以上的编辑患颈腰椎病,40%以上的编辑患胃肠道疾病[9],这些职业病均可能引起机体不适与疼痛,故躯体疼痛得分低于常模。此外,受出版环境变革、工作压力大、社会支持度不高以及职业倦怠等因素影响,编辑人群存在焦虑、抑郁、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等心理问题的现象较普遍[25-26],故精神健康维度得分较低。

3.3 加班频次高、男性、编龄短、期刊未被核心数据库收录是学术期刊生存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每周加班频次≥3次是学术期刊编辑生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工作年限在0~<10年、无职务、未与家人同住、所在期刊未被核心数据库收录是学术期刊编辑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上述结果可知,加班频次高者因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对身心健康均产生不良影响。而年龄、工作年限、职务三者相辅相成,实际情况中,年龄较小者多为初入职人员,职称低、无职务,一般承担着相对琐碎繁杂的工作且工作量较大,但收入较年资长者偏低,难免产生心理失衡。尤其是独居者,无家庭成员在背后支持,负性情绪难以排解疏导。此外,受传统性别角色影响,社会、职场、家庭均对男性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加上对男性而言,从业人员以女性为主的编辑职业属于非传统职业,男性编辑的性别身份和职业形象与传统观念之间存在较大反差,其男性气质往往遭遇挑战,并面临巨大的身份压力[27]。故男性编辑往往较女性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心理问题较女性更为突出。另外,受我国科研和期刊评价体系影响,非核心期刊在学界和业界的地位均较低,优质稿源匮乏,外界支持不够,编辑人员办刊积极性亦不高,其生存和发展均不容乐观,故所在期刊未被核心数据库收录者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28]。

3.4 提升学术期刊编辑生存质量需多方共同努力

(1)学术期刊编辑在人类精神文化生产和传播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但其劳动成果具有隐匿性,默默无闻地从事着“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工作。因此,为提高学术期刊编辑对自身职业和价值的认同感,应呼吁提高和改善编辑的职业地位、待遇等,提升其社会支持度。期刊主管部门、主办单位等应加大对期刊财力、物力、人力投入,以改善编辑办公环境,缓解编辑部人手不足、人员身兼多职的现状,并通过定期体检、心理辅导以及文娱活动等人文关怀举措,从外部环境促进编辑身心健康状况改善[8-9]。此外,还应加强政策方面的支持,解决编辑因科研成果少而难以晋升职称、在评优评先中不占优势等问题。(2)针对男性、编龄短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情况,期刊编辑部负责人务必重视新编辑招聘、培养工作。为避免入职后产生心理落差,建议在招聘时如实将编辑部的工作性质、能力要求、福利待遇等告知应聘者,让其对编辑工作有充分的认识。同时,通过各类培训、耐心带教等帮助新编辑尽快适应岗位工作,并指导其制定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以防止新编辑因找不到发展方向而失去信心;同时要健全新编辑考核激励制度,突破“论资排辈”的固有思路,将薪资奖金等与业绩挂钩,以提高新编辑的积极性,增强其职业安全感和未来发展的信心[29]。此外,还应充分考虑到男性青年编辑喜欢挑战性强、富于变化的工作岗位,可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安排出差等,以调剂平日枯燥单调的文字工作。(3)学术期刊编辑自身首先应充分认识编辑工作的性质,从内心认可编辑工作,并找准自身定位,不好高骛远,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从本职工作获取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其次合理安排工作,做到劳逸结合,并培养良好的生活和作息习惯,定期参加体育锻炼,缓解由高强度脑力劳动以及久坐导致的身体紧张和不适[30]。另外,鉴于期刊编辑工作独立性较强,通常与主办单位其他业务工作联系不甚紧密,长此以往易被边缘化,建议期刊编辑在提高编辑业务能力的同时,亦要加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常参与主办单位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等,一方面有利于掌握本学科和专业的学术动态,便于更好地把握来稿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可一定程度上弥补编辑工作成果隐匿性带来的不足,积累一定的成果,以备职称晋升等所需。

4 结语

本研究基于SF-36量表对国内452名学术期刊编辑开展了生存质量相关问卷调查,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国内常模相比,学术期刊编辑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综合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在生理健康方面,生理职能得分高于常模,躯体疼痛得分低于常模;在心理健康方面,精神健康得分低于常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在20~<30岁、工作年限<10年、无职务、未与家人同住、每周加班≥3次、所在期刊未被核心数据库收录可能是学术期刊编辑生存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由于笔者所在地域与涉及专业、社会任职等方面的局限,问卷仅发放扩散至江苏省及部分全国性的行业微信群和QQ群,导致调查对象在地域和期刊类型上分布不均衡,样本量及代表性有限,结论外推可能受到限制;(2)本次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创建并发放至微信群或QQ群,无法确切统计群内在线人数及收到问卷人数,故无法计算问卷回收率;(3)生存质量影响因素众多,考虑到问卷篇幅及调查对象接受程度,本次问卷中仅涉及既往研究中提及的相关因素以及与编辑、期刊工作直接相关的因素,未将疾病史、生活方式(饮酒、吸烟、睡眠、饮食习惯)、社会支持等因素纳入调查范围,不能排除这些可能的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存在影响。今后需在本次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及所需样本量进行抽样,尽可能全面地纳入生存质量相关影响因素,并采取现场调查、电话调查等回收率高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猜你喜欢
生理学术期刊量表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