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永,刘忠富,李书友
(1.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吉林长春 130061;2.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北京 100038)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建筑物外观质量还是结构强度均为人们所重视。混凝土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公路桥梁、大坝等土木工程中,是最主要的工程材料之一,在浇筑过程中及拆模后容易产生蜂窝、麻面、裂缝、露筋及空洞等缺陷。[1]
某净水厂续建工程总建筑面积为8 820.59 m2。其中沉淀池为单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2 925.39 m2,建筑高度为12.5 m,池体为钢筋混凝土,屋面为球形网架结构。V型滤池为单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2 651.00 m2,建筑高度为主厂房12.4 m、副厂房5.4 m,池体为钢筋混凝土,主厂房屋面为球形网架结构。
沉淀池完工后进行池体试水试验,试验过程中池体出现多处渗漏现象,因此,为保证净水厂续建工程质量,对沉淀池关键部位混凝土质量进行调查,确定其结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
对混凝土外观缺陷进行调查,从外表确定混凝土结构损坏的种类和范围,检查方式以现场普查、目测描述、尺寸量测为主,现场缺陷调查内容: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疏松区等;裂缝的部位、数量、走向、长度、宽度等;混凝土的点、线、面渗漏情况;伸缩缝的状态及变形情况。
混凝土匀质性调查采用带波形显示的低频超声波检测仪和频率为20~250 kHz的声波换能器测量混凝土的声速,并根据声速及其相对变化分析判断混凝土匀质性的方法。
现场调查部位均为薄壁结构,内部钢筋密布,实体取芯调查会对构筑物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产生严重损伤,因此,采用ZC3-A型混凝土回弹仪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在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的强度时,回弹值的大小与表层混凝土的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可以依据混凝土的回弹强度推定值来分析混凝土的均匀性、密实度等指标,并以此来表征混凝土的质量。
对沉淀池外围墙壁进行调查,根据方位,共分为东、南、西、北四面外墙,其平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中虚线即为此次沉淀池外围墙壁调查区域,调查按照逆时针方向展开,为了便于描述,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的编号、位置图1所示,调查缺陷类型及缺陷量如表1所示。
表1 沉淀池外墙缺陷统计表
图1 沉淀池外观调查平面示意简图(单位:m)
沉淀池调查面积为1 267.59 m2。调查区域的构筑物均存在裂缝、蜂窝麻面、孔洞、露筋、龟裂细微裂缝、表面浅层裂缝,部分墙体存在施工冷缝,局部模板交界处存在边角错台,混凝土表面平整度较差,局部存在漏浆、漏振、欠振现象,先期进行了表面缺陷修补和施工缝修补,但依然存在质量缺陷,墙面上多处遗留聚氨酯和模板碎块等现象。按照缺陷类型,推测缺陷的成因:
1)蜂窝麻面、孔洞。推测是由于浇筑时采用坍落度较大的泵送混凝土,胶材用量大,且入仓高度较大,导致混凝土产生离析,大骨料、局部骨料架空、集中现象。同时,由于构筑物钢筋分布较密且为薄壁结构,施工过程中振捣不到位使得骨料集中,进而发展至蜂窝麻面、孔洞。
2)露筋。现场采用的均为木制模板,定位和固定有所偏差,受浇筑振捣施工影响,使得模板加剧错动,致使局部钢筋裸露。
3)裂缝。按照裂缝的形态和分布可分为龟裂细微裂缝、表面浅层裂缝、施工冷缝,推测龟裂细微裂缝和表面浅层裂缝是由于泵送混凝土坍落度较大,进而混凝土成型期产生较大干缩,同时,混凝土自身存在离析、骨料集中和养护温度控制不到位,也综合导致了裂缝的产生。局部存在的施工冷缝是因为施工时不能严格控制浇筑时间,使得两次浇筑间隔较长导致,虽已进行砂浆抹面处理,但现场调查发现,施工冷缝处存在未处理和局部砂浆脱落现象。
根据沉淀池工程部位的重要性及现场调查条件,确定对东1和西3墙体部分区域进行混凝土匀质性调查,调查位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调查区域剖面图如图2所示,其中虚线代表调查区域,测区的具体位置及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混凝土波速云图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混凝土波速分布在3 777~4 166 m/s,平均波速约为3 985 m/s,整体匀质性较好,内部没有严重的不密实区、空洞等缺陷,但局部区域波速较低,对照混凝土外观缺陷调查图,波速较低区域外观质量也存在缺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表2 沉淀池匀质性调查
图3 混凝土波速云图
沉淀池共进行10组回弹强度检测,均在外侧墙体进行,东侧、西侧各进行3组,南侧、北侧各进行2组,合计进行10组,每组包含16个测区,均布在各侧墙体上,修正角度和碳化深度均为0,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沉淀池回弹检测数据表
由表3中可知,沉淀池上各面外墙体的混凝土回弹推定强度值均大于30.0 MPa,同时变异系数较小,满足设计要求。
调查、检测结果表明,混凝土匀质性较好,但混凝土外观缺陷较多,局部较严重,部分区域钢筋保护层厚度较薄,随着净水厂投入使用年限的增加,各项构筑物在饱水、脱水、受力、卸荷的作用下,现有的缺陷将逐步发展,蜂窝麻面、孔洞面积逐步增大,裂缝继续延伸,水将通过蜂窝麻面、孔洞、裂隙渗透至露筋处和钢筋保护层厚度较薄区域,进而导致钢筋锈蚀,从而影响混凝土耐久性,危害构筑物结构安全和使用。
因此,为保障工程安全和使用性能,建议对严重的蜂窝麻面、漏筋处进行水泥砂浆或环氧砂浆修补处理,对严重的孔洞、裂缝处进行化学灌浆处理,对所有构筑物的迎水面池壁进行聚脲喷涂或其他方法进行彻底处理,处理后需形成环形闭合,彻底解决渗漏问题,确保各构筑物结构安全和设计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