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成,刘洪铖
(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21)
堤防主要指沿河流、渠道、湖泊、分洪区、居民区、农田区等的边缘修建的挡水建筑物。目的是防御洪水泛滥,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堤防在长期自然作用下,强度减弱出现裂隙,植物根系破坏、动物洞穴破坏等因素对堤身产生不利作用,出现渗漏问题,严重的出现涌水涌砂现象[1,2]。如何迅速排查这种安全隐患,及时地除险加固,是确保堤防安全的重要内容。既满足时间的紧迫性,又满足不对堤身再破坏的原则,高效、无损的检测方法就显得无比重要[3],而联合物探方法很好地满足技术要求,多方法结果对比,在某堤防应用中准确地找到渗漏位置及分布。
无需供电,在自然情况下,测得地面两点存在一定的电位差,通过分析电位差解决地质问题。测量方式主要有电位测量、梯度测量和环形测量。前两种方法常用于剖面位置异常区分析,而环形测量多用于确定地下水流方向。通过电位的异常及分布特征,实现探测目的[4-7]。
地球表面时刻做无规则的微幅振动,振动信号包括体波和面波,其中面波信号占70%以上[8],天然微动信号通过滤波、空间自相关提取频散、反演等数据处理,可得到视横波速度。微动法又称天然面波法,该方法具有不受电磁干扰、低阻屏蔽作用影响,易于铺设,探测深度大等特点,发展迅速,应用广泛[9,10]。
在人工源直流电场下,各电极点接收的传导电流的大小,根据地下介质电性差异,分析电流的分布规律,推断地下的地质情况[11,12]。高密度电法具有高效、高分辨率、数据丰富等特点,在工程勘察、检测等方面,被广泛应用[13]。
吉林省某堤防线路大部分地貌为漫滩,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及第四系风积层,大部分具有双层结构。堤身材料来源于堤线附近,人工堆积的壤土和细砂。堤基表层大部分为壤土层,局部为细砂层,堤基下部为砾质粗砂或卵砾石。
在背水坡,发现堤内有渗漏、管涌现象。距戗台约8.0 m,长100.0 m范围内发现多处管涌点。采用联合物探方法进行探测,找出渗漏范围和空间分布情况,分析渗漏、管涌问题原因。
根据是否有水渗漏,产生不同的物性差异作为分析基础,布置如图1所示的4条剖面。
图1 工作布置图
其中A-A′,B-B′,D-D′在堤外护坡、堤顶和堤内护坡分别作了3条高密度电法剖面;BB′,C-C′分别在堤顶两侧作了微动法和自然电位法剖面。剖面长度均为195.0 m。
自然电位法,测量方式为电位观测法,点距5.0 m,异常区加密点距2.5 m。在测区远端,自然电位平稳的地区作为电位总基点。
微动法,铺设方式为线性剖铺设,台间距5.0 m,采样频率为100 kHz,观测时间为30 min。
高密度电法,测量方式为温纳一施伦贝尔装置,点距3.0 m,电极70根,隔离系数1~32,沿测线滚动采集。
对于单条剖面,选取剖面B-B′为例,分别进行解译分析。对于多条剖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渗漏空间分布。
2.3.1 自然电位法
如图2所示,自然电位在桩号0+010.0~0+020.0,0+045.0~0+055.0,0+070.0~0+075.0,0+097.0~0+115.0,0+153.0~0+160.0 m呈现低电位异常区。推测可能存在渗漏问题。
图2 自然电位差曲线图
2.3.2 微动法
如图3所示,微动法在桩号0+014.0~0+025.0,0+050.0~0+075.0,0+090.0~0+134.0,0+156.0~0+168.0,0+175.0~0+190.0 m处,波速呈现出下凹形低速异常区,推测可能存在渗漏,有水存在,导致壤土成泥或砂含水,使得波速变低。
图3 微动法视横波速度剖面图
2.3.3 高密度电法
如图4所示,高密度电法在桩号0+015.0~0+020.0,0+060.0~0+080.0,0+085.0~0+090.0,0+095.0~0+100.0,0+110.0~0+120.0,0+123.0~0+125.0,0+129.0~0+131.0,0+153.0~0+155.0,0+184.0~0+186.0 m呈现明显低阻异常区,推测可能存在渗漏。
图4 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剖面图
2.3.4综合分析
根据自然电位曲线确定可能渗漏剖面位置;根据微动法面波速度剖面、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剖面确定可能渗漏范围、渗漏深度;根据多条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剖面,确定渗漏通道,空间分布。
如图5所示,在堤外护坡、堤顶和堤内护坡上的3条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剖面,根据异常范围,确定渗流通道,解译得出堤防渗漏段的渗漏通道和空间分布。
图5 多条高密度电法视电阻率剖面图
解译渗漏出水口位置同已知渗漏点、管涌点位置对应较好,对解译可能存在渗漏区进行坑、槽探,验证了分析成果的正确性。根据解译成果,异常区大致高程在145.0 m,结合地质资料,初步推测渗漏区位于脚槽与截渗墙接触带附近,密闭不良导致渗漏。在堤防渗漏检测方面,联合物探法通过不同方法分析不同的物性差异,综合分析,减少多解性,提高准确性,更高效、更及时地满足探测要求,对后期的除险加固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