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容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并进入食管所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烧心、反酸、胸痛等,有时还伴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等并发症,甚至可能发生癌变,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下面,笔者将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病因、治疗方法给予介绍,希望能给患者一些帮助。
人体的食管和胃在连接处存在一些解剖结构,其中最重要的是食管下括约肌。在正常进食吞咽时,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让食物得以进入胃内;其余多数时间,这扇“门”是处于关闭状态的,以防止胃、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到食管中。但下列这些因素,会引起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继而发生胃食管反流。
1.抗反流功能下降。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压力降低或出现食管裂孔疝等,均会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
2.食管原因。包含食管清除能力减弱、食管黏膜防御屏障作用减弱、食管感觉异常。食管清除能力降低包括推进性蠕动、唾液的中和、食团的重力,其中推进性蠕动最为重要,蠕动强度降低<30mmHg将无法排空反流物。
3.其他因素。肥胖、怀孕、负重劳动等致腹内压增高,或食物大量潴留而使胃内压增高时,也可引起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继而发生胃食管反流。
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症状为胸骨后烧灼痛,患者在平躺、弯腰、咳嗽和用力排便时都会出现,一般以饭后1小时最明显,有的患者夜间会感到灼烧感加重,这是因为食管神经受到反流物的刺激。另一种典型症状是反流,即在没有恶心、腹肌收缩等情况下,胃中的胃液或未消化完的食物自己流到咽部和口腔。反流严重者,可出现咽下困难和食管阻塞;部分患者亦可有黑粪、呕血和贫血。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关键是抑制胃酸分泌,其次是要加强食管抗反流的屏障作用,提高食管的清酸能力,修复受损的食管黏膜以及促进胃排空。具体方法包括——
1.改變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基础治疗方式。平时睡觉时,患者可以适当抬高床头,避免平躺引起反流;饮食方面尽量清淡,不吃高脂肪食物和巧克力、洋葱、大蒜等会降低括约肌的压力的食物,且不能吃太饱,避免胃压过大,加重反流症状;戒烟戒酒,不喝咖啡,并且睡觉前3小时内不再吃东西;体重过重的患者应当减肥,但不能做太剧烈的运动。
2.药物治疗。包括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进胃肠道蠕动两方面。
胃酸反流到食管,长时间与食管黏膜接触,会对其造成损伤,因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必须抑制胃酸。临床常用的抑酸药物为PPI,比如雷贝拉唑、艾普拉唑。对于病情不太严重的患者,总疗程要控制在8周内。要注意,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慢性病,停药后仍有复发的可能,故在症状缓解后,仍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维持治疗。维持治疗一般采用维持用药剂量或适当减量、间歇用药等方法。
上述治疗的目的是抑制胃酸使其在正常值以下,但是长期过度抑制胃酸会产生萎缩性胃炎,其所致高胃泌素血症能刺激肠嗜铬细胞增生,因此还要使用动力剂,避免副作用。常用的促进胃肠道蠕动的药物有多潘立酮、曲美布丁等。
3.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者,可以尝试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常见的有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原理是用患者的胃包裹住部分食管,通过胃内压增加对食管的压力,抑制食物反流到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