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鸿
对普通人来讲,茶是生活中的点缀。然而,在《望江南》的主角杭嘉和这里,茶是他谋生的手段,是他涵养与气度的组成要素,是他在时代滚滚洪流中心有坚守、有方向的精神依托。诚如作者王旭烽所言:“那里是另一个完整的世界,是属于他个人的茶世界。”
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的这部最新长篇小说所写的,是以杭嘉和为中心的杭府几代人,在国共内战直至解放战争前后跌宕起伏、悲欣交集的故事。杭嘉和是杭府的主心骨,也是这部长篇巨作中当仁不让的主角。
“心一定要平,心平才能气和,气和才能活着,活着才有希望。”在生命中的许多场合,杭嘉和常有不忍之心,他心疼着周遭所有的人。他从容、淡定,身处流言蜚语中,他的第一选择就是别理睬,让大伙心静下来做好分内之事。他行事仗义,没有小家庭的局限。他心细如发,目光如炬。当他意识到机械化制茶已是大势所趋,做出改变是自然而然之举。每次遇到困境时,只要他出现,总有解决的可能。
除了杭嘉和之外,王旭烽还在许多配角的塑造上给予不小的表现空间。叶子的温柔与善解人意,寄草的刚烈与执着,婉罗的勤奋与慈爱,罗力的隐忍与勇敢,曹家远的热情与朝气,杭汉的勇毅与担当,嘉平的机智与敏锐,都立体鲜活地站立在纸页间。相对杭嘉和而言,他们是配角,却依然和主角一样有血有肉。内心的复杂以及无休止的缠斗,是与大时代的风云变化同样值得回味、细看的角落。
王旭烽写的固然是相对温润的茶人,却也有其锋芒四射的特质。日军攻入杭州时,性情温润的杭嘉和切断自己的小指头来表达不与日本人下棋的决绝。这是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中国人的血性。
整部《望江南》散发出清清淡淡的茶香,读得越深,越会发觉茶香的干净、余味不绝。在一个秋夜,杭嘉和召集全家人,挑出祖上至父辈珍藏的部分茶器分给家人们。分到手的何止是茶器茶具?背后延续传承的是祖上钟情于茶香的情感,与茶香难舍难分的不灭情缘。正如杭嘉和所言,“都是杭家人,后代凭这个也好相认”。这个充满仪式感的画面,庄重中有悲伤,悲伤里有幸福,唯有茶人才能感受到的幸福。时代在变,茶香不变,茶香沉淀着的生命底色不会变。
如杭嘉和这样的人固有一痴,却不止步于痴,另有大胸襟与大格局。支撑胸襟与格局的正是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杭嘉和且不必说,身着军装的方越斗志昂扬,散发出准备加入抗美援朝行列的蓬勃之态。读《望江南》而心生奋起之力,而欢欣鼓舞,是必然的。承平时代自不必言,乱世里亦可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军装在身的方越、使命在心的罗力意气风发,这样的坚定选择,是足以让几十年来撑持杭家的嘉和欣慰不已的,更足以让整个国家看到充满光明的未来。
我也喝过龙井,它没有铁观音香气的浓,亦没有大红袍香气的厚,它只是淡淡的,似有若无,一不小心就会错过。正如杭嘉和这样的人,他一直都在,不声不响的,却是家庭与国家都不可缺少的有生力量。
话说回来,王旭烽亦是茶人一个。制茶技术的演变史、茶器的选择与使用、茶的种与采、茶的收与藏,对这些尽皆熟稔于心的人,定然是长期濡染于茶香中的人。“如果说春茶喝的是清新空气,淡淡的青草味,那么晚秋茶喝的便是浓郁醇厚……”这样的言语散布在字里行间,它们正是王旭烽身为茶人的明证,也是《望江南》散发出不绝茶香的缘由。
困境中走向田野的中国考古前辈
作者:张泉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亦书亦画亦人生,俗世奇人的全新随笔
作者:冯骥才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间:202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