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虎
摘要: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诊治临床成效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挑选法将2019年1月份-2020年1月份在本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划分为对照组(一般诊治措施)与研究组(一般诊治+无创正压通气诊治)每组患者40例,诊治后对比两组临床成效。结果:诊治前两组患者呼吸功能与血气指标没有显著差别(p>0.05);诊治后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使用一般诊治措施+无创正压通气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结合呼吸衰竭能够得到较好的成效,十分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呼吸内科;临床成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一种普遍的临床肺部疾病,是慢性呼吸系統类疾病,此种疾病种类病程发展较为缓慢,所以对患者的劳动能力与生活质量水平影响颇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具有呼吸困难、咳痰、喘息以及胸闷等等,急性发作会造成患者肺性能进一步恶化,并且在重复发作过程中引发患者自身免疫功能降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于结合呼吸衰竭不良反应,进而使得患者心肺功能受到影响,乃至危害其生命健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结合呼吸衰竭存在十分高的发病概率与病死率,在临床诊治当中需使用科学的诊治措施,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内科诊治临床成效主要研究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在本院开展临床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结合呼吸衰竭患者病例为80例,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27例,女性患者为13例,年龄55-79岁之间,平均范围在(67.54±2.14)岁,病程在4到18年,平均病程在(11.4±4.85)年;研究组患者40例中男性患者为24例,女性患者为16例,年龄57-81岁之间,平均范围在(69.51±2.04)岁,病程在5到20年,平均病程在(12.4±5.85)年。所有患者都合并不同程度脑梗死与高血压等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疾病对此次研究结果不造成影响,通常对比差别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一般诊治措施,使用支气管扩张剂,例如β2受体阻滞剂、茶碱制剂等等,祛痰剂、糖皮质激素,用以改正患者水电解紊乱,消除痉挛的目标。并且还助于将肠内外营养、氧气诊治等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前提下应用无创呼吸机诊治措施,管控氧流量在4-7L/min,管控吸气压在8-20mmHg,呼气压在4-12mmHg,乃至患者病情好转并且稳定[1]。在诊治过程中,融合患者详细状况来调解氧流量以及呼气呀的参数,良好管控氧浓度不超过百分之三十五,氧饱和度不低于百分之九十,每天一次,每次时间管控在8小时中。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血气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密切关注研究过程,保证这一过程严谨、规范,审核所有研究数据,确定其准确、完整后,用SPSS20.0分析,效率、反应率均以(%)代表,x2检验,时间、免疫指标均以(x±s)代表,t检验,组间差异用p值判断,p<0.05为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呼吸功能对比
诊治前两组呼吸功能无显著差别(p>0.05);诊治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都明显超过对照组,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血气指标对比
诊治前两组血气指标没有显著差别(p>0.05),诊治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都高于对这组,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较为普遍,患者一般体现为剧烈咳嗽、呼吸艰难并且存在重复发生的特点,一旦没有取得有效管控就会出现死亡情况。以往临床多使用一般诊治,具有吸氧、抗感染、营养支持以及支气管扩张等方法,尽管可以良好降低患者不适症状,而停药之后易于反复,并且针对呼吸衰竭的成效略差。现代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医疗研究水平的持续提高,推进微创技能在呼吸内科诊治中的普遍应用,按照微创机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展开无正压通气诊治,以提升血氧供给成效、降低二氧化碳蓄积,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诊治来说存在关键作用[2]。
此次研究过程中研究组通过一般诊治+无创正压通气诊治,呼吸功能、血气指数完善成效都高于实施一般诊治的对照组,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一般诊治+无创正压通气诊治有利于提升临床成效,因素在于一般诊治可以推进患者萎缩塌陷的肺泡重新复张,从而完善并且提升呼吸性能,降低机体血氧供给不足,则无创正压通气能够快速消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体缺血缺氧情况,提升氧合指数,维护主要肝脏器官并不断完善呼吸功能及血气指标,两者结合应用自然可以充分发挥出各自的独特优势。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使用一般诊治措施+无创正压通气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能够获得较好的诊治效果,十分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录.俯卧位无创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22,28(10): 93-95.
[2]韩秀青.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38例呼吸内科治疗的临床观察[J].智慧健康,2020,6(14):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