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呈艳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自卑的小朋友,他们不敢与别人交往,做事过于敏感,平时缺乏自信。心理学家认为,自卑心理是一种心理和性格缺陷,它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及发展损害极大。
幼儿的自卑心理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原因也错综复杂,既有社会、家庭方面的外在影响,又有幼儿自身的生理、心理原因。如何防治幼儿的自卑心理呢?
笔者认为,主要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度重视对幼儿的态度及评价,多给其积极的心理暗示。幼儿时期的自我意识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由于幼儿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差、水平低,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往往将家长或教师的评价作为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因此,应利用幼儿易受暗示的心理特点,多鼓励、少批评,给其以积极的心理暗示,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评价幼儿时,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承受能力,确定适当的标准。要学会赏识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特别希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表扬。同时,最好还要为孩子设置恰当的奋斗目标,使其在实现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中,保持一份自信。
二是努力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让其享受经常性的成功体验。幼儿时期是各种能力初步发展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教师和家长凡事不让孩子去做,去实践,一味地过度照顾和保护,就会限制孩子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注意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技巧,比如自己吃饭、穿衣服、系鞋带、搬运小物品等;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并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让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多组织幼儿参加集体活动,并在活动中鼓励孩子学会交往与合作,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幼儿的社会性得到良好的发展。另外,还要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并有意识地让其承担一些责任,从而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意识。
三是教育幼儿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学会扬长避短,获得自尊与自信。在教育过程中,家长或教师不仅应教育好孩子如何取得成功,更应该教育孩子如何对待失败。让孩子明白,失败是每一个人都会碰到的,是很正常的事。要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他们通过战胜困难来树立自信心,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对于身体有缺陷或先天某一方面有障碍的孩子,则要教给他们一些补偿的方法,学会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短处,以此来获得自尊与自信。
孩子克服自卑进程中,家长要适时及时鼓励孩子勇于开拓,努力进取,在实践中磨炼出创造力。
第一、激发孩子的创造兴趣。兴趣是创造的前提,孩子的创造力都是从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之后开始的。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放纵孩子的天性,多让孩子接触自然、接触生活,不要強求孩子按照大人的意志去办事。通过多开展活动,多让孩子观察,有意让孩子接受反差大的现象和事件,激发孩子的探知欲望。
第二、培养孩子的想象思维。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采用欲言又止或故意不把事情做完的方式,让孩子主动参与,调动孩子的思维,发挥创造力。如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一半,问一问孩子,下面该怎么样了,或者在带孩子拼积木时,故意装着拼不好的样子,让孩子去拼,不论拼得好与坏,都要让他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拼,启迪他们的思维。
第三、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是创造的条件,无论是什么创造,都是要通过实践才能准确地反映出来。我们在平时就是要通过让孩子动脑与动手结合起来,独立地完成某项任务,才能有效地发挥好创造力。
第四、打牢孩子的理论基础。理论是创造的依据,无论孩子如何去创造,总是要有一定的思维去支配,这一支配过程就是理论在头脑中的反映。因此,在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之前,我们应注重打好孩子的理论基础,只有正确的理论引导,才能使创造趋于合理,趋于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重视孩子各方面素质的均衡发展,学好各科知识,尤其是科学理论知识,多让孩子读一些科普读物,让孩子在创造中明白道理,潜移默化中把理论运用于创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