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津辅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乡村振兴战略为高职美育教学改革拓宽了深度和广度。剪纸因实践性强、与专业的契合度高,被视为最适合引入高职美育的非遗项目。下面对乡村振兴视域下剪纸艺术融入高职美育的路径进行探讨研究。
剪纸是将纸张作为主要媒介,利用剪刀、刻刀等工具进行剪刻的艺术形式之一,如吊钱儿、窗花、灯花等。剪纸是我国历史悠远、流传广泛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它依附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它不仅用于点缀美化大众的日常生活、寄托民众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而且有提升大众审美水平的作用。显而易见,剪纸艺术是我国历史的活化石,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美育价值。
近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也不遗余力推动非遗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作为肩负立德树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高校也应殚智竭力,传承与创新非遗文化。剪纸艺人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推出新作品,如:献礼建党100周年的剪纸、北京冬奥题材的剪纸。以剪纸作为视觉语言创作出的优秀设计作品也不胜枚举,如:吴耿祯先生以剪纸为灵感,为Hermes打造的橱窗陈列品设计;北京冬奥会中,“虎头帽”和“连年有余”的服饰是蔚县剪纸与服装设计的完美融合。如今,剪纸已逐渐步入产业化发展阶段,民间剪纸也为乡村居民打开了一条创收的新路径。然而,伴随城市化脚步的加快,乡村中青年人口大量涌入城市,非遗传承人平均年龄又普遍偏高,以剪纸为代表的部分非遗项目仍旧面临着传承和创新等诸多问题。
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高校美育作出了全面、明确的工作部署。其中,“强化实践”“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高校美育工作的关键词。结合上述文件要求和高职院校自身美育改革的需求,对天津高职院校美育工作进行了问卷调研,其中对开设非遗相关课程哪些项目适合入校园的调研结果如表1,超过83%的教师认为剪纸是最适合引入高职美育的非遗项目。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美育价值,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将剪纸引入高职美育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丰富完善美育课程体系、提升美育教学质量、推动高职美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表1
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是美育工作的基本目标,学生作为美育对象,在教学中应发挥其主体作用,因此务必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美育需求,切实有效做好美育调研工作。从网络平台提供的调研数据来看,剪纸以深厚的群众基础、别具一格的审美意蕴和图形风格,备受大学生的喜爱。从抖音平台揭晓的非遗数据中发现,00后更钟爱剪纸艺术,剪纸位居传统美术人气榜榜首。对13所天津高职院校学生的美育进行问卷调研,其中对开设非遗相关课程中哪些课程感兴趣的调研结果如表2,可以看出剪纸是最受欢迎的非遗文化项目。他们对手工剪纸认同感更高,认为人工剪纸更为精致,更具艺术温度。另外,他们对动手实践和衍生创新的诉求也有所增加。剪纸引入高职美育不仅符合当前大学生的美育需求,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对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的兴趣,更有助于树立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厚植他们的家国情怀。
表2
虽然社会各界对非遗的关注持续升温,但是包含剪纸在内的多项非遗依旧面临着资金支持不足、传承模式僵化、宣传力度不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非遗传承后继无人的现象最为突出。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文件中,多次强调加强非遗与现代教育的有效结合,高校要扛起非遗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担。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必须肩负起保护农耕文化、坚守文化根脉的职责与义务。剪纸艺术与现代教育的结合,既是对剪纸的传承与推广,又有助于剪纸的创新与活化。
乡村产业的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提到,鼓励对剪纸、刺绣、陶艺等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拓宽乡村特色产业,打造乡村特色品牌,提高乡村的竞争力。因此,促进乡村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不但为乡村居民致富另辟蹊径,而且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亮点。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进程中,剪纸产业化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传统手工艺技术的提升和改造、衍生产品的开发、剪纸产品营销策划,都需要发挥高校专业优势,为其提供服务与支撑。剪纸艺术进校园,既符合乡村产业的需要,也顺应了未来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向。
美育教师是确保美育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加强美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升美育教学改革质量的关键。随着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美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化,师资上捉襟见肘。为解决美育师资短缺、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出“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输血’‘造血’机制—搭建共享平台”的实施方案。首先,提升学校美育负责人的审美素养。唯有“领头羊”发挥好关键作用,才能搞好学校的美育工作,提升美育教学质量。其次,构建“输血”机制,充实美育师资队伍。聘请非遗剪纸大师、乡村剪纸能人进入校园传承技艺,为学校美育注入新鲜血液。再次,建立美育师资队伍自身“造血”机制。定期派遣本校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提升他们的非遗技艺和传承创新能力。此外,鼓励教师走出校园,深入田间地头,向乡村能人学技艺,补齐自身知识盲区。采用“走出去”的方式是推动学校美育工作良性运转的关键。最后,搭建美育师资平台,实现美育师资共享。总之,通过对师资结构的改善,教师美育能力的提升,打造一支专业水准高、多元化的美育师资队伍。
美育公选课程是高校美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剪纸因其受众面广、教学成本低、实践性强等优势,成为最适合纳入高职美育公选课程的民间非遗项目。目前,美育公选课存在课时少、班级多、整体工作量大等问题,为课程的实施带来困扰。于是将美育公选课划分为“线上理论、线下实践”两步实施教学。第一步,线上理论授课部分:采用本校教师讲授与剪纸艺人访谈的方式进行理论授课,结合实际情况穿插剪纸基础技巧的传授。线上授课的形式在使本校教师积累了民间美术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弥补了剪纸艺人授课经验欠缺的短板。第二步,线下实践授课部分:剪纸艺人以“口传心授”的授课方式,开展分组实践教学,学生通过线下动手实践环节,确保了美育公选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校教师作为助教身份辅助授课,也达到了跟岗培训的目的。美育公选课培养了当代大学生发现美、体悟美、创作美的能力,培育了他们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愫,增强了文化自信。我们要用更规范化、更科学化的方式传承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将非遗文化与现代教育有效结合。
专业课程是提升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必修课,是今后就业和服务社会的根基。美育公选课程是对剪纸本体知识的讲解和技艺的传承。作为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职业教育,需将美育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实现专业技能和审美修养的双向培养。因学科不同、方向不同,剪纸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形式也多种多样。下面以非艺术类和艺术类进行划分,分别讨论剪纸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实施方案。
剪纸与非艺术类专业的融合探索中,提出“美、育兼顾,融入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方案。首先,充分利用剪纸艺术的美学价值,把剪纸作品穿插在授课内容或教学课件中。与此同时,应深挖剪纸艺术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把剪纸作品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民俗文化元素等内容融入课程教学,真正利用好剪纸艺术的美育价值,避免重“美”轻“育”的现象发生。其次,结合乡村手工艺产业的振兴状况,开展以剪纸为命题的项目化教学,将剪纸融入非艺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实现美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如:经济管理类专业可以将剪纸品牌的推广和营销策划作为命题,实施项目化教学;而电子信息类专业可以以剪纸网站的设计与维护、非遗剪纸数字化保护以及剪纸应用程序开发为切入点,开展项目化教学。非艺术类专业与剪纸融合嫁接,既可以实现对大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又可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剪纸作为我国传统民间美术的代表,自然不能缺席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结合。在与艺术设计类专业融合策略上,采用“从基础到专业、从传承到创新、从学习到实践”的实施路径。首先,以剪纸传承与保护为抓手,与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教学融合。剪纸中留为实、剪为虚、粗为实、细为虚,采用点、线、面的表现手法,与《构成设计》课程进行结合可谓天作之合,发挥剪纸的优势,采用以“剪”代“绘”的方式完成课程的实操练习。其次,从剪纸的创新应用入手,进行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学改革,将剪纸与现代设计有机融合。剪纸通过抽象的吉祥寓意与具象的视觉形态相结合的形式,创作出“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创意图形,以题材广泛、色彩体系独特、丰富的文化内蕴,为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空间设计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意灵感。其中,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课程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为命题,使剪纸与各专业教学内容有效融合。如:环境艺术专业将剪纸的镂空表现手法,应用于美丽乡村的环境空间设计中;广告艺术设计专业利用剪纸这一独特的设计语言,进行标志设计、包装设计等;服装设计专业可借鉴北京冬奥会服装设计的成功经验,进行剪纸与服饰的应用创新。剪纸融入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既实现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又是对剪纸艺术的活化传承。同时,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关注乡村民间艺术,增强服务乡村、建设乡村的意识。
美育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美学理论教育,更应付诸实践应用,美育实践就是最有效的实施途径,在剪纸与美育实践融合上可采用两种形式。第一,通过大学生日常教育教学,开展校内美育实践,包括公共课美育体验实践和专业课程结合的美育实践。前者受课时量所限,主要处于初步体验感受的层面;后者与专业技能挂钩,聚焦于专业技能的培养,采用项目化教学的形式践行美育实践。第二,把剪纸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进行多样化的美育实践。如学生社团、大师进校园等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剪纸技艺,并结合自身专业进行剪纸的创新应用。此外,从职业院校生源入手,凭借乡村这一广阔的舞台,让美育实践从校园走向乡村。大学生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开展乡村美育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多样的美育实践形式,实现在学习中感悟美育,在生活创作中发展美育,在校内与校外实践美育。剪纸融入美育实践活动,夯实了学生的美育理论基础,增强了学生创造美、应用美的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剪纸融入高职美育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激发了学生对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的兴趣,培植了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诚然今后剪纸与高校美育的融合需要学校、师生、非遗传承人层层深入探讨与摸索,更期盼高校美育与民间非遗的融合碰撞,擦出更多服务乡村振兴的“新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