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雨,霍文堉,李擎,张懿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 100083)
2009年,北京市委教工委大力推进深度辅导工作,明确要求“每名学生每年得到至少一次有针对性的深度辅导”,并把开展此项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1]。2021年,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北京高校深度辅导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有力推动深度辅导工作覆盖全员、精准精细,有针对性地回应和解答学生综合性、深层次的理论和认识问题,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强。以大学生的现实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业指导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同时,开展深度辅导工作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职责,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抓手。
首先,深度辅导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帮助学生解决发展困惑和实际困难。
其次,深度辅导是贴近学生、了解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深度辅导,辅导员既能切实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找准思政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又能发挥育人的主导作用,汇集多方资源、促进家校联动、形成育人合力。
最后,深度辅导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开展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之一,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深入推进深度辅导工作,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加强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业指导等学生现实发展需求作为深度辅导工作的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一线、覆盖全员、精准精细,推进深度辅导理念思路、方法手段、内容形式创新发展,增强深度辅导工作实效性和时代性,不断提升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水平,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部分高校辅导员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背景,也缺少系统化、专业化的深度辅导工作培训,普遍存在深度辅导知识技能欠缺、辅导缺乏针对性、辅导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导致工作开展效果不理想。
部分高校辅导员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深度辅导工作培训,也并不具备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专业资质,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支撑。同时,要想有效开展深度辅导工作还需要结合思政、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但辅导员大多未建立全方面、全方位的知识体系,专业知识的欠缺导致不能游刃有余地开展深度辅导工作。
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深度辅导工作时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学业问题,忽视了不同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存在的个性化需求,不能有效结合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未来发展、情感需要等特点开展针对性辅导。
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深度辅导工作时往往采用固定的地点和形式,通常在办公室或心理辅导室和学生谈心谈话,辅导地点相对固定、形式过于单一,灵活性和多样化的不足导致深度辅导工作的效率和时效性大打折扣。
针对以上问题,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探索出“3+4+N”深度辅导工作新模式,提出在开展深度辅导工作时,辅导员一是要着重提升深度辅导工作的三项必备能力,即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二是要细化深度辅导四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大一学生重适应、大二学生重专业、大三学生重决策、大四学生重规划;三要扩展深度辅导工作的N种形式,借助多种场地空间和多元化的形式灵活开展工作。
图1 “3+4+N”深度辅导工作新模式
高校辅导员开展深度辅导工作时需要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深层次的专业性辅导。因此,深度辅导工作对辅导员的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辅导员应阅读大量关于深度辅导的专业书籍和文献资料,熟知深度辅导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同时要了解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要积极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深度辅导工作专项培训,储备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掌握系统的辅导技巧,辅导员相互之间进行多次演练,提升实践能力[2]。
辅导员应熟练掌握沟通技巧,这是开展深度辅导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可以通过参加辅导员专业技能培训,组织主题班团会、年级会等各类活动不断提升有效沟通表达能力;同时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深度辅导前通过查看档案和前期辅导记录、电话家访、与党团骨干和周围同学访谈调研,与任课教师、导师、班主任和梯队负责人沟通了解学业情况等方式,深入了解辅导对象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分析不同学生思想行为的个性化特征,精准掌握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产生原因,这样才能在辅导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引起学生强烈共鸣,提升工作效果。
深度辅导可能存在处理意识形态、心理危机、意外伤害等特殊情况,导致辅导员在开展工作时压力大、易焦虑,可以通过参加辅导员工作沙龙、主题工作研讨会等活动疏导辅导员的负面情绪、排解心理压力,同时要着力提升辅导员解决尖锐矛盾和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沉稳冷静的心态。
制订科学的、针对性强的深度辅导提纲是理清深度辅导思路、合理选择辅导方式的必要环节,这就要求辅导员要熟悉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入学适应、专业学习、学业生涯决策、职业发展规划四个阶段的发展规律和成长需求,根据各阶段的实际特点,找准切入点再开展深度辅导。
学生入学后首先进入入学适应阶段,普遍存在大学适应问题。因此,辅导员在本阶段应侧重于帮助学生适应大学。首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建立学生基本信息库,初步搭建沟通桥梁,增强学生信任感;其次进一步引导学生确立学业目标,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大学学习状态;最后根据学生的适应程度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大学认知。
学生在大二进入专业学习阶段,普遍对专业认知不清晰,缺乏学习兴趣,进而引发学业困难。因此,辅导员在本阶段应侧重于解决学生的专业学习问题。首先要协同本科生全程导师和班主任,通过专业教育系列活动加深学生的专业认知,提升专业认同感;其次结合学生的心理、家庭、兴趣等情况分析问题,做到精准辅导;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竞赛,以赛促学、学用结合,提升科技创新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生在大三进入生涯规划关键阶段,面临研究生推免、考研、出国、就业等方向的选择,容易产生迷茫焦虑情绪。因此,辅导员在本阶段应侧重于引导学生做出科学的生涯规划。首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好自我分析,合理决策;其次鼓励学生在本科生全程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积累经验;最后引导学生学习简历制作、面试等就业技巧,为大四做好充分准备。
学生在大四基本确定毕业去向,进入职业发展规划阶段,但在该阶段面临毕业困难、考研失利、留学申请无果、找工作碰壁等压力。因此,辅导员要进行以职业发展规划为主题的深度辅导。首先应熟悉掌握每个学生的规划,建立学生毕业去向台账;其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联合就业指导老师做好过程指导,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合理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最后关注学生思想和学习动态,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顺利毕业。
随着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内容的增多,高校辅导员普遍被各种会议和琐碎工作占据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完成深度辅导全员覆盖的要求。因此,辅导员应充分利用一切时间与地点,灵活运用辅导方式开展工作,做到面向全体、覆盖全员,使每名学生每学年至少接受1次有针对性的深度辅导(图2)。
图2 深度辅导的N种形式
面对面交流是开展深度辅导最常用的方式,辅导员可以灵活利用时间和地点进行。在谈心谈话室,排除事务打扰,认真耐心聆听、解答学生的问题;在学生宿舍,直观学生真实的生活状态;在食堂与学生共同进餐,融入学生生活;在图书馆、校园街道等开放性空间与学生交谈,让学生卸下紧张感,逐渐引导学生表达困惑。面对面交流时,辅导员要运用好面部表情、语气态度、手势动作等表达交流目的,以达到最佳的辅导效果。
网络媒体是当代大学生使用的主要媒介,辅导员可以借助网络媒体灵活开展工作,同时要正视网络媒体的缺点,如无法获取学生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无法确定其回复内容的真实性等。因此,辅导员首先应与学生拉近关系,通过点赞学生动态、积极评论等方式获取学生信任;其次,关注学生在各种网络平台发布的生活动态,了解学生思想情况;最后通过社交软件,灵活运用时间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
体验式交流是辅导员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以班级、宿舍等为单位的深度辅导,融入素质拓展等体验式活动,以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让学生感同身受,进而达到与学生深入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困惑的目的[3]。其次,辅导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游览校园、参观展览、参加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深度辅导的有效性、针对性,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以上三类深度辅导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多种形式实现,只要能达到高质量的效果,可以不拘泥于任何固定形式[4]。需要注意的是,深度辅导结束后一定要及时记录与整理、深入总结归纳与反馈,形成完备的记录、完整的闭环,并持续追踪改进。
近年来,在“3+4+N”深度辅导新工作模式的实践中,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本科生的培养工作成效明显。思想方面,学生的理想信念不断坚定、政治理论水平不断提升,递交入党申请书比例接近80%;学业方面,学生不及格率逐年下降,本科生一次性课程通过率位居全校工科学院前列;竞赛方面,学生在国家级、省部级竞赛中年均获奖200多人次,获奖率达20%;就业方面,本科生深造率接近60%、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深度辅导是高校辅导员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通过积极探索与实践“3+4+N”深度辅导工作新模式,不断改进与优化,使之成为走进学生、融入学生的桥梁,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