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旺,李 恩,刘宇平,姚仕伟
(梅州市人民医院,广东 梅州 514031)
普外科作为外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专业性强、内容庞大、病种繁多、涉及面广、实践性极强的临床应用学科,也是医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之一。近年来,随着临床教学任务加重和患者对医疗权益保护的日益重视,医患纠纷时有发生,能配合临床教学的典型病例相对欠缺,客观上给临床实习和带教老师带来一定的困扰。典型病例库的建立,可以通过采集典型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深入演示疾病的发生发展,重现疾病的症状体征的表现,强化学生的理解及临床思维能力,可以起到缓解教学资源不足的局面。本研究是在建立普外科典型病例库的基础上,分析实习生认识疾病、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病例分析的能力,探讨典型病例库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普外科实习的学生92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内容均已知情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50人和对照组42人,其中实验组采用典型病例库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实习结束后,两组实习生均接受同一出科考试,考试内容主要分为基础知识和病例分析,对两组实习生的出科成绩进行分析比较。
两组实习生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出科成绩包含命题总分数、基础知识分数和病例分析分数3部分,其对应满分分别为100、50和50分。两组实习生的总分数(90.18±3.04 vs. 85.88±3.39,P<0.05)、基础知识得分(45.58±2.10 vs. 42.69±3.83,P<0.05)、病例分析得分(44.60±3.01 vs. 43.19±2.81,P<0.05),实验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表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学习效果分析
普外科实习时间有限,实习医生往往还没有进入实习状态就要轮转至下一个科室,很多病例根本还没来得及接触,难以将理论很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典型病例库的建立使普外科教学改变了过去的以教师为主的灌输教学,使学生们既是学习者又是问题的解决者,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参与,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创造性地学习,扎实理论学习,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使学生们较快地适应临床工作[1]。本研究通过典型病例库的教学方法,病种主要为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急性上消化道穿孔、消化性溃疡、结直肠恶性肿瘤等,通过对不同特征典型病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疾病的立体理解,深刻掌握基础知识及提升病例诊断及鉴别能力,建立临床思维。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出科成绩,我们发现采用典型病例库教学方法的实习生在出科成绩无论是总成绩、基础知识成绩、病例分析成绩均较对照组占据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典型病例库的建立使普外科教学最大限度地解决了临床教学中学生们接触不到临床实际病例、典型病例的困难,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即使在不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掌握真实典型的临床病例,提高学生们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典型病例库的建立过程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病例库收集了我院多年来普外科教学资料,开拓了教师的视野,更新了教学观念,提高了对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随着典型病例库的不断完善、更新,病例库的内容更加丰富,实现良性循环,教师不断接受新的知识,不断完善自己。
通过研究典型病例库的教学方法,我们发现其对临床教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但我们也发现,典型病例库的建立非常耗时耗力。典型病例必须具备代表性,涵盖疾病的全部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研究热点,学生才容易对疾病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同时典型病例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典型病例往往需要不同职称的医师共同探讨及严格筛选并不定时更新。
将建立的典型病例库应用于临床教学,加强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临床实习阶段,将典型病例提供给医学生,加强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现代传媒工具如微信的传播,可使医学生在课后学习及复习阶段能够通过网络查询典型病例资料,加深学习的深度[3-4]。可以预料的是,典型病例库结合多媒体的模式将在临床教学及教学效果评价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典型病例库结合多媒体的模式将在临床教学及教学效果评价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典型病例库的不定时更新,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临床培养工作也将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弥补了临床教学中病例不足的问题,利于按培养对象的不同需求针对性地锻炼临床思维和临床科研思路。在今后的发展中,通过微信、微课等多种形式的结合应用[5-6],基于典型病例库的教学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不用与病人的直接接触,但同时又能起到教学的目的,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具备一定的价值,值得借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