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斌,何小璐,白 杨,刘 靖
(1.北京大学医学部;2.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 100191)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检验高校工作的根本标准是立德树人成效。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重点中明确指出:“要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高校临床医学院是医学生培养与教育的重要场所,除了要做好医学生专业课程和临床实践培训外,对于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同样不能忽视。本文拟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中既往在医学领域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方面的发文检索分析,总结经验规律,为高校临床医学院下一步育人工作提供建议。
2021年9月,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检索来源,采用主题检索方法,分别采用“职业素养AND(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检索式和“职业素养AND(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AND医学”检索式,检索来源为数据库至今所收录的全部文献,并排除不相关的其他类文章。
利用CNKI数据库,以“职业素养AND(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进行主题检索,排除无作者、作者为“本刊编辑部”、报纸、会议等其他类文章,共得到722篇文章。通过发文数量随年份变化可以看出,从2007年至今,对于职业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从最初的3篇到2020年的152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可能的原因是,自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就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紧接着,教育部2017年起跟踪调研了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同年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中宣部、教育部陆续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并针对新教材的使用开展教师培训,壮大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高了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关注度。上述综合原因使得思政教育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利用CNKI数据库,进一步缩小检索范围,以“职业素养AND(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AND医学”进行主题检索,排除无作者、作者为“本刊编辑部”、报纸、会议等其他类文章,共得到2009年至今的113篇文章(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自2018年以来发文数呈平稳上升趋势,医学领域的研究者们开始逐渐关注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关系研究。
图1 医学领域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关系研究发文数量变化趋势图
在对这113篇文章进行的主题词分析中发现,发文主题主要集中在“课程思政”(32篇)、“思政教育”(19篇)、“医学生”(18篇)、“职业素养培育”(5篇)、“立德树人”(5篇)、“医患关系”(3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篇)等方面。其中超过半数的文章针对在某类医学课程(如人体解剖学、免疫学、病理学、中医学、医学检验、妇产科、精神科等等)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进行了探讨,肯定了思政教育对于提高职业认同感、坚定职业信念和职业操守、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促进作用。约三分之一的文章聚焦具体实践领域进行了研究,认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必须做好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要在“大思政”教育的理论引导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在医学专业中开展思政教育,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注重医学生的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素养教育,从而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对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检索产生的113篇文献分析结果表明,约45%的文章从不同侧面体现出高校不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现象,目前很多高校临床医学院多以专业课教师队伍为主导,而思政教育队伍多为兼职人员,话语权和综合能力水平的限制,使得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较为困难。约18%的文章研究表明高校临床医学院职业素养教育开展较晚,没有将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较早融合,很多新生在入学后很长一段时期,对职业定位和发展感到迷茫,对于职业的规划在临近毕业时期还未清晰,以至于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最终结果与期望相差较远[2]。约5%的文章认为高校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考核量化评估体系[1]。
1.加强医学生入学初始阶段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3]。作为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有效开展“三全育人”工作的有力抓手,思想政治教育是医学生综合培养发展的关键环节,在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如职业态度、职业道德等培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养能促进医学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也会反向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这样毕业生就业前景将更为乐观,社会反响预期更好,会更加有利于医学院校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整体教学效果更加理想[4]。因此,高校临床医学院应当在医学生入学初始阶段,就将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融合医德医风、人文关怀、医学生职业信仰等内容,课程教学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指引医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
2.强化思政教育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思政教育和专业课程融合。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好医生。而教育主体通过课程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着教育效果的好坏。可以通过设立专职思政教育教师岗位、提高思政教育准入考核门槛、提供思政教师岗位待遇等形式,让思政教师能说话、敢说话,与专业课教师进行良好沟通与合作。
3.以立德树人为本,完善医学生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考评体系。文献检索结果表明,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涉及方方面面,在招生就业、教育教学等各个环节均有体现,“教学、思政、管理、服务”等各部门要互助互促。各高校临床医学院,要将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同部署同考核,教学成果阶段性绩效可以作为考核依据,采用教学主管部门打分、学生打分以及教师间互评等多种形式,以评促建。
综上所述,结合近年来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的研究文章检索与分析,建议高校临床医学院要充分重视思政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作用,从新生入学教育初始阶段就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完善考评体系,坚持立德树人为本,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