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惠平,陆明韬,温丽华,刘仕娥
(深圳市坪山区妇幼保健院 儿科,广东 深圳 51812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主要感染人群为2~6 岁儿童,是患儿感染原发性EB 病毒后在临床上的具体表现[1]。因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是EB 病毒。患儿之间可通过口腔唾液传播病毒[2],超过90%的成年人体内都携带有EB 病毒。幼儿因自身抵抗力不强,在病毒感染下会发展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感染后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3],如发热、淋巴结增大、皮疹、肝脾大、咽痛等,经常会累及肝脏器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临床上无特效治疗药物及治疗技术,患儿感染后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本研究探讨重组人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其免疫力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9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5例。研究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6 岁,平均(4.96±1.02)岁。参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7 岁,平均(5.02±1.13)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 《儿科学》 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诊断标准[4];②家属同意;③患儿治疗依从性高。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传染性疾病;②肾脏、肝脏、心脏等功能异常。
1.3 治疗方法参照组接受常规治疗,采用更昔洛韦(广东八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642)静脉注射,5 mg/次,2 次/d,滴注浓度维持在10 mg/mL 以下,每次滴注时间保持60 min 以上。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干扰素(深圳科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60058)肌肉注射,2 μg/次,1 次/d。所有患儿治疗时间均为5 d。此外,患儿需接受退热、护肝等对症治疗。
1.4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治疗3 d 后体温无异常,咽喉疼痛症状彻底消失,异型淋巴结恢复正常;有效:治疗5 d 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治疗5 d 后临床症状无任何缓解。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②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肝功能恢复、淋巴结缩小、退热等时间。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包括CD3+、CD4+、CD8+。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参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研究组的住院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淋巴结缩小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d)
2.3 免疫功能水平治疗后,两组的免疫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研究组的CD4+高于参照组,CD3+、CD8+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该组治疗前比较,*P<0.0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作为一种儿童多发疾病,患儿感染EB 病毒后,转变成细胞毒性的T 细胞会对机体其他组织器官造成侵犯[5],进而出现诸多临床症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非由EB 病毒直接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淋巴网状组织会发生增生,可能会发生多种并发症,容易导致患儿出现系统损伤;少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可能发生慢性活动性EB 病毒感染,严重时直接危及患儿生命健康[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常规抗病毒治疗大多使用广谱类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类药物,此类药物进入人体后快速磷酸化,对病毒合成酶及病毒传播和复制进行抑制,但可能会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容易出现耐药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CD4+高于参照组,CD3+、CD8+低于参照组,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参照组,分析原因为更昔洛韦对病毒DNA 多聚酶合成具有抑制作用,扰乱病毒复制环境,不会对患儿肝脏造成较大损伤,对血清免疫水平具有改善作用。但单纯使用该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因此一些医生建议联合使用重组人干扰素。干扰素中含有的蛋白质带有调节免疫、广谱抗肿瘤、抗病毒价值[7-8],其中Ⅲ型、Ⅱ型、Ⅰ型具备的功能及对应的受体各不相同。本研究中使用的是Ⅰ型,即α 干扰素,属于一种抗病毒物质,其对病毒DNA 多聚酶合成及病毒核酸蛋白具有阻断作用,可强化吞噬细胞功能,提升患儿免疫功能,促使淋巴细胞发挥作用,对病毒进行清除消灭。研究[9]表明,重组人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能够起到协同作用,帮助患儿抵抗病毒。
综上所述,重组人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增强患儿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