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旁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术后复发一例

2022-05-19 10:19:42谢光兰王玉婷唐白杰吴筱芸蒲红
放射学实践 2022年5期
关键词:颅面管瘤网状

谢光兰,王玉婷,唐白杰,吴筱芸,蒲红

病例资料患者,男,25岁,阵发性左侧面部、舌部麻木15天,活动时易诱发,持续2~5 min后自行缓解,偶有头晕、视物重影,未行治疗。期间患者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专科查体未见明确异常。术前检查:CT平扫示左侧鞍旁一大小约3.0 cm×2.0 cm×2.5 cm类圆形稍低密度影,边缘可见结节状钙化,邻近左侧枕骨斜坡骨质吸收,鞍背及蝶窦左侧壁局部骨质增厚,病灶可见硬化边(图1a)。头颅CTA:左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及以远受肿块推挤向外侧移位(图1b)。MRI:肿块主要呈长T1、长T2信号,边缘见不规则长T1、短T2信号(图1c、d),FLAIR呈不均匀稍低信号,增强扫描类似“筛网状”明显强化(图1e、f)。初步考虑肿瘤性病变,倾向于颅咽管瘤或骨来源肿瘤。

手术采用颅底占位切除术,术中见肿块呈淡黄色胶冻样。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S-100(+)、EMA(-)、Branchyury(-)、SATB2灶性(+)、α-SMA灶性(+),Ki-67阳性率约1%。术后病理诊断: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图1g)。

随访结果:患者术后4天行颅脑MRI检查,可见左侧鞍旁混杂信号团块,增强扫描呈环形不均匀强化(图1h)。术后5个月复查MRI示团块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其内见斑片状长T1、短T2信号,FLAIR呈稍低信号(接近术前信号特点),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i),较前病灶大小及强化范围增大,考虑肿瘤复发可能性大。与患者沟通后决定进行头部姑息性伽玛刀治疗及密切随访,术中术后患者无特殊不适。

图1 鞍旁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患者,男,25岁。a)CT平扫示左侧鞍旁肿块边缘结节状钙化;b)颅脑CTA示左侧颈内动脉受推挤向外侧移位(箭);c)术前T1WI示肿块以低信号为主;d)术前T2WI示肿块以高信号为主;e)术前横轴面T1WI增强扫描示病灶呈“筛网状”明显强化;f)术前冠状面T1WI增强扫描图像;g)镜下示瘤细胞呈星形、梭形,核圆形、卵圆形,核深染固缩,瘤细胞间见大量黏液基质(×400,HE);h)术后4天复查MRI增强扫描示左侧鞍旁环形不均匀强化团块影;i)术后5个月复查MRI示鞍旁病灶强化范围增大,原片状无强化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讨论软骨黏液样纤维瘤(chondromyxoid fibroma,CMF)占所有骨肿瘤的比例不足1.0%[1],2020年WHO将其归类于良性软骨源性肿瘤。CMF多见于下肢长骨,发生于颅面骨者少见。搜索2000~2020年相关中文文献,发生于鞍区或鞍旁的CMF多为个案报道,总计7例[1-5],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1例性别未报道。除1例发病年龄未报道外,其余6例患者的发病年龄为17~35岁。Meredith等[6]报道发生于颅面骨的CMF大小为0.8~6.0 cm(中位数为2.0 cm)。CMF病程较长,临床可表现为视物重影、面部疼痛、头晕等[1-4]。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左侧面部、舌部麻木,考虑多系邻近颅神经受肿瘤压迫所致。

肿瘤大体呈灰白色,其包含了纤维、黏液及软骨三种组织成分,比例各异。免疫组化多数肿瘤细胞S-100示软骨细胞、软骨母细胞等表现为阳性,小叶边缘部的纤维细胞表现为阴性等[7]。CT/MRI示肿瘤多为分叶状或椭圆形膨胀性生长的肿块,密度或信号不均匀,边界清楚,CT多可见钙化,骨膜反应及瘤周水肿少见。肿瘤中黏液及透明软骨成分不强化,但其内的纤维结缔组织分隔强化明显[1],故部分肿瘤可呈“筛网状”强化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并与其病理学特征相符合。

鉴别诊断:①颅咽管瘤。多生长于鞍上,CT上其囊壁多呈壳状钙化,实性成分内可为结节状甚至团块状钙化。颅咽管瘤囊壁呈环形强化,可与部分CMF的“筛网状”强化相鉴别;②颅内软骨肉瘤。典型者多为分叶状生长于岩枕裂,呈长T1、不均匀长T2信号,边界不清,可见溶骨性骨质破坏,肿瘤侵犯脑膜时可见“脑膜尾征”[8],骨膜反应及瘤周水肿常较明显;③侵袭性垂体瘤。多位于鞍区,且钙化较CMF相对少见。肿瘤较大时常包绕颈内动脉的海绵窦段,但一般不会引起该动脉的移位[9],表现与本例CMF不同;④神经鞘瘤。多数肿瘤可见囊变,部分囊变区可见分层现象,这可能与该区域内坏死物质的沉积有关[10],目前颅内CMF尚未见此现象。

CMF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或刮除[11],Meredith等[6]发现颅面部CMF术后复发率为33%(平均随访时间33.8个月),而此前中文文献中仅报道了1例上颌骨CMF术后2年复发的病例[12]。Wu等[13]发现骨CMF的初次诊断和初次复发之间的间隔平均为38.4个月,278例中发现2例恶变(近1%)。由于颅面骨的特殊性,肿瘤完整切除存在困难,但刮除相对复发率高[14]。故在适当条件下建议完全切除肿块,包括正常骨缘,以防止复发。放疗可能对CMF有用,但可能会增加其恶变风险[14]。目前未发现CMF转移的报道。

综上所述,CMF虽为少见的良性肿瘤,但也存在术后复发甚至恶变的风险。CMF的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但在影像学上也具有一定特点,如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多呈膨胀性生长、可见硬化边、少有骨膜反应及瘤周水肿、增强扫描部分肿瘤可呈“筛网状”强化等。如在术前能识别影像特征,较准确诊断CMF,有助于更充分地制定治疗方案,包括选择术式、把握手术切缘、评估复发风险等,并强调术后规律随访,从而改进CMF患者的诊疗。

猜你喜欢
颅面管瘤网状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 首个颅面重建人脸检索系统问世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网状Meta分析
SWRH82B热轧盘条心部异常网状渗碳体组织分析及改善措施
昆钢科技(2022年1期)2022-04-19 11:36:16
国际首个颅面重建人脸检索系统问世
河南科技(2022年17期)2022-03-17 22:16:46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论著/通过MRI 识别BRAF 基因突变型颅咽管瘤
西南地区汉族男性CT颅面径线与身高的关系
法医学杂志(2016年2期)2016-05-27 03:57:13
“老年痴呆”或是颅咽管瘤所致
颅咽管瘤术后尿崩的相关因素分析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