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者
【人物名片】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型号总设计师。
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当自然灾害发生时,用最短时间掌握灾害情况、获取灾害监控信息,为及时救灾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这种无数人力都难以企及的事情,靠一颗对地观测卫星就可以实现。而让对地观测卫星在最短时间内从地面到天上发挥作用,正是梁纪秋和他的“快舟”研发团队所做的事。
最近几年,梁纪秋每年平均在外出差4至5个月,2019年更是有近6个月时间都待在试验场。“即便在武汉,也会经常去北京开会或汇报,最多时一周去过3次。”梁纪秋无奈地笑着,“上一次休年假还是2016年。”这种繁忙的程度和他初入职时简直是天壤之别。
1997年,梁纪秋来到湖北远安山沟里的066基地设计所(中国航天三江集团九部前身)。当时066基地的型号任务并不饱满,刚参加工作的大半年时间里,梁纪秋过得并不充实。任务稀少和收入微薄的现实,让他一度产生了离开的想法。
也许是与航天事业有缘,更多的则是不甘平庸度日的个性使然,梁纪秋决定给自己找点事干。他开始整日整夜地泡在机房编程序、做计算,钻研固体冲压发动机技术。那段时间的积累,让梁纪秋有了不少收获。
随着新型号预研工作的启动,梁纪秋开始跟随老专家论证方案。既然决定留下来好好干一番事业,梁纪秋便沉下心来,笃志钻研。他思维开阔,屡有奇思妙想,很快成长为航天型号科研攻坚的排头兵。2005年,不到31岁的梁纪秋成为航天三江最年轻的型号总设计师。
在同事眼中,梁纪秋是从骨子里喜欢创新的人。“我搞创新,不流于形式,也不局限于某一项技术或某一种产品。”21世纪初,他敏锐地意识到具有发射快、精度高、低成本等优点的固体运载火箭,将成为未来航天发射领域“新宠”。于是,一个颠复性的项目在他脑海里形成——采用星箭一体化的思想,打造载荷运送能力提高两倍以上的快速响应运载器——快舟火箭。
2003年,梁纪秋开始带领团队研制快舟火箭。万事开头难,最开始时的“快舟”,是一个备受质疑和争议的概念。为了消除外界质疑,梁纪秋和研发团队用一次次实验、仿真数据证明了快舟火箭的优越性。100多次汇报会、200多次场外试验、1000多次现场攻关、3000多份技术文件、4000多个参数调整、500多天加班,这些数据见证着梁纪秋和团队的付出。
有一年11月底的深夜,在孝感某总装厂房里,梁纪秋和团队成员们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着试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大家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一边试验,一边讨论方案细节。次日凌晨4点,天空飘起了雨丝,待工人师傅们搭好雨棚后,火工品起爆的声音终于响起。试验成功,现场响起了笑声和掌声,恰在那时雨停了、天亮了……
梁纪秋始终以匠人之心坚守航天事业。火箭的制造、运输、维护、发射等等环节,他和团队都会到场确认,反复核查校对数据参数,仔细检查各系统运转情况,再三确认无误后依旧时刻紧盯着。直到发射成功的消息传来,梁纪秋悬着的心才能放下。
2013年9月,快舟小型固体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实现了我国首次采用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快速发射卫星的突破,也使我国具备了卫星快速发射和空间部署、及时获取灾害情况信息的能力,为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和组织抗灾救灾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7年,快舟一号甲通用型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实现“一箭三星”发射,开创了互联网时代商业航天发射的“快舟”模式。如今,快舟火箭已完成了10余次商业发射任务,并拥有130余项专利。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害中,“快舟”成功获取高分辨率震区遥感影像75景,为地震灾害监测及灾情评估提供了有力支持。“快舟一号”还参与了2013年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台湾花莲地区的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高分辨率的灾区图像信息。
“未来,将带领团队肩负起光荣使命、加快步伐,紧抓创新机遇,勇攀科技高峰,为实现航天梦、强国梦而努力奋斗!”梁纪秋说。
【对话】工友梁梁纪秋
梁非常期待快舟火箭的再次发射,虽然从事航天事业,常年工作压力大,但自己始终保持豁达、开朗、乐观、自信的心态。也比较追求自由,喜欢在自己的科研圈子里钻研。
梁劳模、先进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时代的领跑者,其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面貌,展示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
落实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就是要立足本岗,践行劳模精神。航天事业是个系统工程,每个岗位都很重要,个人要做到“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带领团队勇于创新、勇攀高峰,为航天强国建设奉献力量。
梁不唯书、不唯上。
梁心态乐观、积极向上,在工作中有种不屈不饶的韧劲儿。因为航天科研工作不可能一路平坦,尤其在解决“卡脖子”问题时必须要有事不成不罢休的劲儿,而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整体队伍有着正能量的输入,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向上向好的工作状态。
梁要坚持不断地学习,并且坚定、自信。对于产品的设计一定要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牢记于心。
梁影视剧中的虚构人物陈真,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面对列强屈辱,宁死也不愿意低头,他用鲜血激扬起中国人的精武精神,证明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让我们牢记: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魂。当今中国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形势,这些对新时代中华儿女仍具有激励作用。
梁最希望拥有“数理智能”天赋,这种人擅于进行概念及抽象思考、辨别逻辑,能顺序推理,也能归纳演绎。
梁技术创新的突破带来的成就感,以及每一次试验任务成功后的荣誉感,这两种是其他行业很难体验到的极大幸福。
梁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再现一次珠峰的“金顶”吧。我本人还是很喜欢自驾游的,那是在几年前,在珠峰大本营,5400米高度的海拔,很幸运地在清晨看到了珠峰的“金顶”,突然觉得之前途中的劳累、困难,包括平时工作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就在那一瞬间,都可以放下。大自然可以包容一切,人真的很渺小,但很自由。这几年因为工作实在抽不开身,再加上近两年疫情的原因,一直没有休假也没有出去放松一下了,还是很怀念的。
梁在科学技术探索或技术创新征途中,试错、容错的环境和机制,以及在评价态度上,希望能持续不断地进一步改进。
梁习近平总书记曾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
今年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投入到航天事业中来,与我们共同前行,共同为建设航天强国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梁纪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