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的洋老师

2022-05-19 11:50
新传奇 2022年18期
关键词:末代皇帝溥仪紫禁城

庄士敦一度成为末代皇帝溥仪“灵魂的重要部分”。在庄士敦眼里,溥仪虽然贵为皇帝,实际上却是一个孤独感很强烈的少年。他在诗画方面有一些才能,对时事有浓厚的兴趣,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对于每一个刚进北京的外国人来说,紫禁城都是一个抽象的神秘符号,无缘靠近,也无从解密,而庄士敦无疑是一个幸运的外国人。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史上一位奇特的人物,他不仅看到了这个神秘的符号,还用了后半生的时间来观察与触摸它。

庄士敦甚至一度成为末代皇帝溥仪“灵魂的重要部分”。作为一个外国人,如此深地卷入中国近现代的政治与文化事件,除了他,很难再找到第二个。同时,他也站在一个特殊的角度,相当投入地收看并记录了一部绵延了几千年的“连续剧”的最后一集。

对东方文化兴趣浓烈

庄士敦出生于英国苏格兰,原名雷金纳德·弗莱明·约翰斯顿。他早年毕业于牛津大学,1898年考入英国殖民部。同年,他作为一名东方见习生被派往香港。由于其优秀的汉语水平,不久即成为英国驻香港殖民机构的正式官员。1904年,庄士敦被殖民部派往威海卫,当上了英国驻该地区公署的行政长官。

此时的庄士敦对东方文化的兴趣正浓,据说他最爱访名山宝刹,常到庙中听经,还与高僧或法师一起讨论宗教和哲学问题。后来他弃佛从儒,开始悉心研读儒、道经典,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诸部,对中国的历史和风土人情都极为熟稔。他还采用《论语》中“士志于道”这一句,给自己起了一个“志道”的雅号。

在他的作品里,绝少出现同时期西方人笔下经常流露出的对中国人的歧视意味和阴暗色调。相反,他每每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辩护。他认为,中国具有以儒教为代表的最好宗教,西方传教士在华的行动纯属多余。他曾感叹:“不仅在中国的文化及宗教中,而且在中国的社会结构中竟然也存在着如此众多值得钦慕和保存的东西。”

成为末代皇帝的洋老师

庄士敦出任“帝师”的前两年,张勋的辫子军借调停“府院之争”为之名,拥戴清室复辟,把溥仪从太和殿里抬了出来。

张勋复辟失败后,小朝廷的压力很大,溥仪的尊号和清室待遇随时都有被取消的可能。而到了1918年,徐世昌准备出任民国大总统,不能再继续为留有帝号的溥仪当老师了。于是有人建议,为溥仪挑选一位教授欧洲宪政知识的老师。

李鸿章的次子李经迈精通英语,与英国许多上层人士关系密切,他对庄士敦的为人和才华极为赞赏。在他看来,庄士敦是一位有着良好声誉的学者和官员。

1919年2月,由中华民国内务部出面,清室与庄士敦签订了聘用合同,内容为“聘任英国庄士敦先生为清皇帝教习,专任教授事宜”。合同中声明,由庄士敦负责教授溥仪英语、数学、历史、博物、地理诸科。同年3月4日,庄士敦第一次进宫觐见溥仪,并开始在毓庆宫为其授课。

这位英国绅士就这样走进皇宫,当上了溥仪的洋老师。那一年他34岁,溥仪13岁。一个不幸的末代皇帝和一个幸运的英国官员在神秘的皇城里相遇,中外文化交往史上一个有趣的段落开始上演了。

庄士敦穿着大清朝服,操一口非常流利的北京官话,行大清礼节。溥仪在其自传《我的前半生》(本刊有售,特惠价128元,订购热线027-87927015)中写道:“他的中国话比陈师傅的福建话和朱师傅的江西话还好懂。”

他们师生之间的关系很融洽。在庄士敦眼里,溥仪虽然贵为皇帝,实际上却是一个孤独感很强烈的少年。他在诗画方面有一些才能,对时事有浓厚的兴趣,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庄士敦向溥仪介绍西方的先进文化,鼓励他在紫禁城内进行一些新的尝试。于是,故宫里响起了电话铃声,溥仪也学会了打网球、开汽车,离开紫禁城后仍然喜欢穿西装。庄士敦还对溥仪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给予了关照。当他发现溥仪的眼睛已经近视时,就力排众议,给溥仪配了眼镜。

庄士敦对于溥仪的意义,早就超越了教与学的范畴,而是指点人生的长辈、可以倾诉心事的朋友。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还专门用一章节来回忆这位英国教师对他的深刻影响。

建造“小中国”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随后又将溥仪逐出了紫禁城。庄士敦的前景也随之迅速沉重黯淡起来,但他无暇顾及自己的失落与怅惘,而是前往东交民巷的使馆区,请求外国公使尽力保护溥仪。他先后参见了英、日、荷使馆官员,并同三国公使一起约见当时的外交部长王正廷,向其施加外交压力,直至将溥仪转移到了日本使馆。

1927年,庄士敦重回威海卫出任行政长官。1930年10月,他代表英国政府参加威海卫归还仪式后卸任回国。1934年,他又一次来到中国,还专程到天津去看溥仪,并请溥仪给他的回忆录《紫禁城的黄昏》写序言。

在这本书的英文版扉页上,庄士敦写道:“谨以此书呈献给溥仪皇帝陛下,以纪念十五年之前建立于紫禁城的良好友谊。并谨以此书对陛下本人以及生活在长城内外的他的人民,致以衷心的祝福。历经这个黄昏和漫漫长夜之后,正在迎来一个新的更为幸福的时代曙光。”

中国的千年帝制,随着清王朝的覆灭从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消失了,但庄士敦这个苏格兰人却忠贞地守望了一生。1934年,他买下苏格兰西部荒凉的克雷格尼希湖中間的三座小岛,并在岛上办了一个陈列馆,展示溥仪赏赐给他的朝服、顶戴(清朝用以区别官员品级的帽饰)及各种古玩等。他给岛上的居室分别取名为“松竹厅”“威海卫厅”和“皇帝厅”等,将自己经历过的古老帝都中的诸般历史,都置换成眼下就可以把玩、体验的想象式空间。

庄士敦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1938年,庄士敦在小岛上去世。命运让他变成传说人物,成了中国几千年帝王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具有“帝师”头衔的外国人。

(中国新闻网)

猜你喜欢
末代皇帝溥仪紫禁城
紫禁城之旅
紫禁城在1918
紫禁城600年
2020年《故宫日历》发布
“末代皇帝”配眼镜
你所不知道的末代皇帝溥仪
未代皇帝的平民恋
末代皇帝的平民恋
《末代皇帝》:记忆与图像
溥仪曾是同性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