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贺
手机已逐渐沦为“明日黄花”,新能源车取而代之,成为了香饽饽。
过去一年,汽车赛道愈发拥挤,智能手机巨头小米、OPPO高调加入,苹果汽车的进展更是不时曝出。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的成绩,让“代工”这一消费电子行业的玩法,风靡汽车圈。江淮汽车这样的传统车企,逐渐沦为汽车代工厂,而且活得还不错。
随着终端客户“移情别恋”,以及新的产业链分工出现,消费电子代工巨头富士康和立讯精密也都盯上了汽车“蛋糕”。而相比富士康,立讯精密近几年步步紧逼,不仅进入苹果产业链,而且成为AirPods代工赢家,可谓风头无二。
对于立讯精密来说,死守一亩三分地是不可能的。时代的演进,也不给立讯精密这辆快车喘息的时间。
关于立讯精密创始人之一王来春的故事早已充斥网络,从富士康大陆首家工厂的第一批工人,到当前与富士康“掰手腕”的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被称为“最强打工妹”。
成立于2004年的立讯精密,以电脑连接器业务起家,早期主要依靠富士康带来的订单发展。2010年上市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不断的收购扩张拓展业务版图,切入重量级客户产业链。官网显示,2011-2017年,每年立讯精密均有收购发生。
比如,2011年通过收购昆山联滔介入苹果PC和iPad产品线;2012年收购福建源光电装初步布局汽车业务;2014年收购苏州丰岛介入可穿戴领域;2016年控股苏州美特涉足苹果声学组件;2018和2020年控股股东收购光宝CCM事业部和纬创大陆工厂分别介入手机摄像头模组和iPhone组装。
以上收购踏准了时代的节点,并且主要指向苹果产品的零部件及组装。其中,立讯精密于2017年起切入TWS耳机组装业务后,销售收入受益于下游airpods销量的爆发而快速增长。
如今,立讯精密的产品已覆盖消费电子、通信及数据中心、汽车电子和医疗等领域,并且纵向涵盖了零部件、模组与系统组装。其中,消费电子业务是其核心,2021H1收入占比达83.9%。
2020年底,立讯精密营收规模达到925亿元,是2010年的90倍,CAGR接近60%。其总市值曾于2020年达到4000多亿,一度超越海康威视成为当时的“中小板一哥”。
然而,在营收规模增长90倍的11年间,立讯精密的归母净利润却“仅仅”增长了60倍,增收不增利现象有点突出。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伴随着消费电子业务收入占比的不断提高,立讯精密的毛利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立讯精密销售毛利率甚至仅有16.11%。
君以此始,或以此终。
进入苹果产业链是对企业能力的认可,也会带来业绩的增长,但也可能形成依赖的风险。此前欧非光被剔除苹果产业链导致其股价大幅下跌,就是前车之鉴。
汽车产业的变革,给立讯精密带来了摆脱的契机。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公司公告、每经网、模切网、国际电子商情网、海峡人才网、旭日显示与触摸公众号、天风证券研究所
王来春(中)
新能源車和智能驾驶的发展,使得新理念、新企业不断崛起,在对传统汽车厂商造成冲击的同时,汽车“含科量”大幅增加,行业蛋糕也逐步做大。
伴随着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增加,汽车代工模式逐步被业内认同。跨界企业纷纷宣布造车,则给汽车代工带来更多机会。
实际上,在2月11日与奇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介入新能源整车之前,立讯精密已经建立了汽车线束、汽车电器、连接器和结构件等几大块汽车产品。汽车电动化将显著增加高压线束和高速连接器的需求,这是立讯精密开拓新业务的良机。
显然立讯精密并不满足于此。
立讯精密在调研中坦言,新能源车新加入者往往在电动化、智能驾驶、智能网联上有优势,却缺少传统车企在汽车行业的基础。Smart EV带来的机会不只包括整车,更加包括生命力更强的Tier1(车厂一级供应商)。
立讯精密认为,在新的格局下,市场需要ODM(原始设计制造商)造车。此次与奇瑞的合作,可以在造车ODM模式的基础上,快速发展上市公司的Tier1业务,最终实现成为汽车零部件Tier1领导厂商的目标。
而在与奇瑞的合作协议签订不久,立讯精密就在2月22日发布了不超过135亿元的定增报告,其中有20亿元资金拟投入到汽车相关业务。
在定增项目中,除了汽车,可穿戴设备、智能移动终端、半导体、显示模组等相关建设项目也都在列,这是立讯精密达到今天规模的原因,但也是其大力开拓汽车业务的挑战。
在消费电子领域,立讯精密依靠自身对产业发展趋势的理解、资本市场的融资优势以及产业链并购,达到了今天的规模。并且从PC,到TWS耳机、iPhone的组装,立讯精密表现的侵略性十足。
但相比消费电子内部各类产品,汽车与消费电子的差别要大得多,立讯精密对消费电子的理解并不能完全平移至汽车行业,扩张速度也是如此,继续收并购是一条捷径,但最终还是要靠内生。尽管此前立讯精密已经有部分汽车业务,但体量和产业链深度都有差距。
而且汽车本身对零部件要求极高,要进入产业链,通常需要多年的产品验证。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有不少成熟厂商,觊觎该领域的企业同样很多,行业竞争势必激烈。
立讯精密的野心也不仅仅在汽车。在消费电子领域,被称为元宇宙入口的XR设备也是各大企业必争之地。
专注分析苹果公司的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曾在研报中指出,苹果公司已经开始规划第二代AR/MR头戴装备,预计2024下半年出货。
研报认为,立讯精密将为第二代AR/MR头戴装置的NPI(new product introduction)供应商。NPI指的是新产品导入,是一个连接研发单位和制造工厂的角色。这意味着立讯精密至少在初期会是独家供货商。
四面出击势必将分散立讯精密的经营重心,作为新业务的汽车ODM能否顺利开展,仍是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