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际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2-05-19 01:50石博张阳
中国商论 2022年10期
关键词:污染环境影响

石博 张阳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迎来了蓬勃发展,同时国内省际贸易也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是,这也加重了我国的环境负担。目前我国学术界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对外贸易方面,对国内省际贸易的环境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实际上,省际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点,省际贸易的研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本文基于对我国省际贸易发展现状以及省际贸易对我国环境影响的分析,对我国省际贸易的绿色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省际贸易;环境;污染;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2)05(b)--03

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一直是国际学术界所热议的话题。这方面的思想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时大卫·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与环境容量的探讨(李怀政等,200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影响下,全球环境受到严峻挑战。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许多学者聚焦于贸易与环境的问题,虽未能达成共识,但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譬如,“污染天堂假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波特假说”。

随着改革开放拉开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序幕,我国的贸易规模逐年攀升。在对外贸易与国内省际贸易发光发热的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了严峻的威胁。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高达199.5亿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68.5万亿立方米,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为55.8万吨。为了治理环境污染,我国政府采取了如“大气十条”等一系列措施。不仅如此,我国学术界也对我国贸易的环境影响展开了深入研究。

但由于我国在长期的贸易中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许多学者(张娟,2012;独孤昌慧,2015;黄永明等,2018;李永源等,2019)将目光重点关注在对外贸易方面,得出了许多重要的研究结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绿色发展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但对省际贸易的环境影响缺乏足够的研究。张少军等(2017)研究证明,省际贸易对过去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被忽视了,尽管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比重在增加,但在2007年省际调出仍远高于出口的贡献,并且发展省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可见研究省际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既有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又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从省际贸易的角度出发,研究我国省际贸易的现状,分析省际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中国省际贸易的绿色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1 我国省际贸易的概况

1.1 我国省际贸易规模持续增长且仍有增长空间

随着我国贸易的不断开放,我国的省际贸易规模也在持续增长。由于我国铁路、公路等方面的基础建设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的时间与成本都明显下降,便利化的交通促进了省际贸易;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信息化与知识溢出效应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省际贸易做出了贡献。此外,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规模与占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比重都在不断增加,但一系列与对外贸易相关联产业链中的省际贸易随之得到了发展。

在现行财政制度下,由于企业尤其国有企业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为了保护与支持本地税源,地方政府仍然存在限制区域间贸易的现象,并且本地企业更偏好于本地贸易,形成了边界效应;许多地区的企业由于羊群效应或信息获取落后,产生了重复建设现象,不仅浪费了投资,而且形成低效的竞争。考虑到中国省际贸易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边界效应与重复建设等现象的影响,中国省际贸易还存在增长空间。

1.2 省际贸易货物存在明显的流入、流出不对称性

全国范围内的省际贸易并非均衡发展的,而是充满了非均衡性。首先,虽然近年来我国中西部省份的对外贸易也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大多数中西部省份仍然以省内贸易与省际间贸易为主,并且我国省际贸易出现逆差的省份以中西部省份为主。其次,省际贸易中的货物贸易在西南、西北等欠发达地区的影响更大,而省际贸易中的服务贸易在北部沿海、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的影响更大,可以看出,我国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贸易重心出现了明显差异。最后,由于我国不同的省份间差异巨大,地理位置与地形的优势、自然资源禀赋方面的异质性等都会对各省所从事的贸易活动有影响,进而导致许多省份的省际贸易间,货物存在明显的流入与流出不对称。

2 我国省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

2.1 省际贸易加重了环境的负担

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三种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以及脱钩效应。收入效应一方面指的是,由于消费者收入的提高而增加了愿意负担更多环境成本的消费者,另一方面指的是,进口产品意味着产品的多样性提升,进而使得本地区消费者面对的相对价格指数降低,相对收入的增加使得消费者能够更多消费在环境成本上,因此,收入效应会提高本地区的环境质量。替代效应指的是,本地区环境管制的增加会导致本地区产品的多样性降低,消费者往往为了能够消费更多产品而倾向于较低的环境管制,因此,替代效应会降低本地区的环境质量。贸易领域的脱钩效应指的是,一个地区将环境规制成本与收益脱钩,具体表现为本地区对另一地区产品需求的增加,导致本地区从另一地区的进口增加,本地区会倾向于提高环境管制成本,但本地区享受到的进口收益不受影响,进而脱钩效应会提高本地区的环境质量。根据我国学者(吴力波等,2017;陈林等,2021)的实证研究,在我国的省际贸易中,收入效应与脱钩效应的总和要低于替代效应,因此,省际贸易加重了环境的负担。

2.2 地区间的污染不平衡加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然在整体上实现了腾飞,但是,具体到各个省市却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均衡现象。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是由许多现实因素制约的结果,但这种不平衡进一步影响到了地区间污染的不平衡。我国不仅是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往往处于污染不平衡的状态,在我国的省际贸易中,各省市间也存在着类似污染不平衡的状态。在省际贸易中,我国的東南沿海等发达地区往往从事绿色的服务贸易、处于产业链的低污染环节以及主要扮演商品的消费者角色,而我国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往往极其依赖非绿色的货物贸易、处于产业链的重污染环节以及主要扮演商品的生产者角色,这种在省际贸易中的巨大分工差异、将生产中的排污过程与消费相分离的现象,不仅加剧了地区间的污染不平衡,而且造成了贸易隐含污染转移现象。

在商品与服务生产过程中以及能源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被称为隐含污染,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享受到产品与服务却将其中的污染转嫁给了其他国家或地区来承担,即被称为隐含污染的转移。许多学者(吴乐英等,2017;陈晖等,2020;薛俭等,2020)针对省际贸易中的隐含污染展开研究,从这些研究结果中不难发现,东部省份多为贸易隐含污染的净调入省份,而中西部省份、东北省份多为贸易隐含污染的净调出省份。这些被转移的隐含污染在现实中往往被忽略掉了,但实际上这些污染的转移不仅加剧了地区间污染不平衡现象,而且严重危害了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人民的健康,甚至不利于全国整体污染减排行动的推进。

除此以外,根据“向底线赛跑”理论,由于我国中西部等欠发达省份承受主要污染的省际贸易格局已逐渐形成,中西部等欠发达省份的地方政府会倾向于降低本地区的环境管制以维持增强贸易中的竞争力,东部等发达省份的地方政府会更倾向于提高本地区的环境管制以改善本地人民的生活环境。不同地区政府对环境管制态度的变化,也会进一步加剧地区间的污染不平衡。

3 改善我国省际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对策建议

3.1 推动我国企业的产业升级

对于同样的产品,采取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原材料所产生的污染量是不同。在我国省际贸易中,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方式是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直接原因,同时,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也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减轻省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应鼓励企业引进新的绿色技术、改善企业的贸易结构,实现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贸易规模扩张对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而推动我国企业的产业升级。

3.2 健全我国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各省市环境的改进不能完全依靠地方政府的主动措施,更需要我国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及时跟上。总体来看,环境法是我国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法律之一,但仍然存在着环境基本法空壳化、法律体系不协调等问题,阻碍了我国保护环境的进程。许多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政府对于整改贸易以改善地区环境的意愿往往要低于发达地区政府,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我国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力度。

3.3 依据共同责任原则治理环境污染

关于因贸易产生的污染,现有的责任原则大致分为消费者责任原则、生产者责任原则以及共同责任原则。消费者责任原则指的是消费者应该为污染负责;生产者责任原则指的是生产者应该为污染负责;共同责任原则指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都应该为污染负责,但两者不应该均等地承担污染责任,而是应该按责任大小有区别的承担责任。

由于在省际贸易中,存在着明显的隐含污染转移现象,东部等发达省份往往处于贸易环境优势地位,并且净输入贸易隐含污染,西部等欠发达省份往往净输出贸易隐含污染,这意味着本应该由东部等发达省份承担的污染被转移给了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目前,省际贸易产生的隐含污染主要采取的生产者责任制,此举不利于环境治理的公平性。尽管,贸易隐含污染净调出的省份获得了就业岗位与收入等报酬,完全采取消费者责任制也缺乏一定公平性,但是,由于重污染行业往往是低附加值的,所收获的报酬并不与这些省份所额外承担的污染相匹配,即隐含污染净调入的省份并未就污染治理承担相匹配的责任。只有依据共同责任原则,厘清省际间的环境责任实现共同治理,才能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李怀政,蔡惠光.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问题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6(6):54-57.

张娟.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2.

独孤昌慧.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黄永明,陈小飞.中国贸易隐含污染转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10):112-120.

李永源,张伟,蒋洪强,等.基于MRIO模型的中国对外贸易隐含大气污染转移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9,39(2):889-896.

张少军,李善同.省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34(2):38-54.

吴力波,于畅.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环境效应的差异性研究[J].环境经济研究,2017,2(2):18-35.

陈林,陈美莲,周立宏.双循环背景下国内外贸易发展与环境污染: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J].环境经济研究,2021,6(2):120-140.

吴乐英,钟章奇,刘昌新,等.中国省区间贸易隐含PM_(2.5)的测算及其空间转移特征[J].地理学报,2017,72(2):292-302.

陈晖,温婧,庞军,等.基于31省MRIO模型的中國省际碳转移及碳公平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2):5540-5550.

薛俭,朱迪,赵来军.基于省际贸易视角的环境治理隐含成本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0):210-219.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Inter-provincial Trade on the Environment

in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SHI Bo ZHANG Yang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ushered in a booming development, and domestic inter-provincial trade has also achieved high development, however, this has also increased the burden on the environment in China. The focus of our academic research is on foreign trade, and there is a lack of 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 influenced by domestic inter-provincial trade. In fact, inter-provincial trade has been an important contributor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ter-provincial trade research cannot be overstated. To this end,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suggestions for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inter-provincial trade in 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inter-provincial trade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th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by inter-provincial trade in China.

Keywords: inter-provincial trade; the environment; pollution; impact; countermeasures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200421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Q20G030022)。

作者简介:石博(1997-),男,汉族,湖北荆门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贸易与环境。

通讯作者:张阳(1986-),男,汉族,山东聊城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环境。

猜你喜欢
污染环境影响
环境清洁工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哪个罐子里的药被污染了
漫观环境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你是污染链的第一环吗
洗手的原因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