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中日金融战争

2022-05-19 23:04衔笔书史
视野 2022年9期
关键词:法币假钞军统

衔笔书史

1937年12月,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无比黑暗的月份。

在这个月里,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沦陷,30万南京市民即将堕入血海。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大肆挥舞屠刀的同时,在日本陆军部大本营里,一个更加隐蔽同时也更加毒辣的计划出炉了。

这个计划的名字,叫做《否认现中央政府后的事变处理要纲》,它的根本目的,是谋求中国抗日政权的溃灭,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则是“使抗日政权在金融上崩溃”。

从此开始,一场不见硝烟的中日经济战逐渐拉开了帷幕。

从1938年开始,许多商人突然发现,虽然战火四起,但生意却变得出奇地好做——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在安徽一带能卖到2元钱一斤的煤油,在汉口进货,不过3毛钱一斤;在广州进货价2毛钱一斤的食盐,拉到广西就能卖到1.4元;而广州1500元一包的棉纱,到了重庆更是能卖到3000元。

如此低廉的进货成本,即便加上运费、人工,再算上运输损耗,也足以使他们挣得盆满钵满。

眼见有暴利可图,这些商人自然一哄而上,将一车车、一船船的廉价商品运到了大后方,然后就可以坐等钞票哗啦啦地进账了。

然而,就在他们眉花眼笑地数钱时,很少有人注意到,为他们供货的商行,基本上都来自同一个国家——日本。

日本付出了大量的廉价商品,他们得到了什么呢?结果显而易见,国统区老百姓能够给出的只有法币。在许多人看来,日本的这一波操作着实有点迷:即便在当时,法币也算不得什么硬通货,离开了国统区,它的作用还不如一张手纸,日本人要它来有什么用?

实际上,日本下的是一盘大棋,他们的真正目的,是要“在财政上使中国现中央政府自行消灭”,而法币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从1935年11月4日开始,国民政府正式发行法币,用它彻底取代了银元。

然而,推广使用新的货币,难度比想象中要大得多——从古到今,货币之所以能够被老百姓接受,无非三种情况:要么与金银等贵金属挂钩,可以自由兑换;要么国家实力无敌、信用过硬;再要么就是能够兑换更加坚挺的硬通货。

第一种方式的典型代表,就是我们常见的“袁大头”:标准重量7钱2分,直接可以当做银子用;而第二种方式的典型代表,就是现在的美元——美国之所以敢拿这些本身毫无价值的绿纸片到处买买买,靠的就是胳膊粗、拳头硬,全世界不得不买账。

而当时的国民政府,金银储备量并不宽裕,信用更是一塌糊涂,因此,它只能选择第三种方式:与硬通货英镑和美元挂钩。

从1935年11月开始,法币正式与英镑挂钩,100法币大约可以兑换6英镑。半年之后,法币又以100:30的汇率,成功地与美元挂上了钩。

靠着这两大硬通货的加持,法币终于成功得以推行,而这也正是它成为日军目标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法币要维持自身的信用,就必须确保它能够自由兑换成英镑和美元。换言之,只要日军掌握了大量的法币,他们就可以从国民政府的银行里名正言顺地换取外汇。

众所周知,以日本本国的资源,想要支撑这样一场规模巨大的战争,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因此,在不断掠夺中国资源的同时,他们还需要从英美等国大量进口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战略物资,而用法币套取的外汇,就正好派上了用场。

不仅如此,由于日军搜罗了大量的法币,他们还可以肆无忌惮地以天价抢购中国后方的粮食和物资。

根据史料记载,在1944年初,福建莆田一带的大米价格为1400元一石,而日军为了撺掇奸商走私粮食,竟开价到7000元一石,不仅如此,只要有人一次運送50石粮食以上,日军还另外奖励5000元。

这样一来,日军不仅能够弄到源源不断的物资,还使得中国后方物价飞涨,老百姓的日子也就更加难熬了。

说白了,日军这一手,就是最标准的“以战养战”——吃你的、喝你的、用你的,反过头来还要揍你。

然而,日军搜罗的法币再多,也总归会有花完的一天,忙活了一年多,日军终于回过味来——费这么大劲搞法币,还不如自己印!

1938年12月,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亲自批准了一个代号为“杉工作”的秘密行动计划,开始研究如何伪造法币。

而负责这项工作的,是日本陆军参谋本部的著名“钞票迷”山本宪藏。

根据资料显示,这位山本宪藏,打小就对钞票有着异乎寻常的兴趣——当同龄的孩子沉迷于舞刀弄剑和体育运动时,他已经把“造钞票”当成了志向,常常埋首于书桌前,一笔一划地画钞票。

如果没有战争,山本宪藏大概率会成为造币厂的一名优秀员工,然而,抗日战争的爆发,让他彻底走上了邪路。

山本宪藏经过一番周密调查,认为法币的防伪手段并不高明,并且老百姓对于假钞的防范意识不强,“杉工作”这一计划,一定能够顺利实施。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山本宪藏终于造出了几可乱真的法币假钞,不光假钞本身无懈可击,甚至在捆条、签印、装箱等各个方面都做到了完美,即便拿到银行去,也可以顺利兑换。

根据史料记载,仅1940年,在抗日大后方流通的日本造伪钞就多达2亿,而到日本投降时,日军更是累计投放了70多亿的假钞,让原本就脆弱的大后方经济雪上加霜。

俗话说,“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日军如此肆无忌惮破坏中国的金融基础,国共双方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只不过,两方的应对手段却大有不同——就在日军实施经济战后不久,蒋介石在下令大力控制法币流出、查缉假钞的同时,又秘密成立了一个特殊机构,名为“对敌经济作战室”,而负责人正是他的心腹爱将、军统首脑戴笠。

搞经济,戴笠自然是外行,但作为地下工作的行家,日军这套见不得光的作伪伎俩,倒是很对他的脾气。

在戴笠看来,要对付日军的经济战,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牙还牙:你能造假钞,我难道就不能造?

当然,戴笠不会蠢到去仿造日元——即便能仿出来,他也没地儿花——他的目标,是沦陷区傀儡银行发行的“伪币”。

在戴笠的策划下,军统与英国德纳罗印钞公司、美国钞票公司两大印钞业巨头达成了合作协议,从美国买来了最先进的印刷设备和纸张,重金聘请了技术顾问,还从中国银行造币厂抽调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在重庆歌乐山秘密设立了一间规模庞大的“假钞工厂”,专门仿制伪币。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工厂却迟迟不能开工,火冒三丈的戴笠跑去责问工厂负责人,得到的答案让他始料未及:没印版,我们怎么干?

原来,与法币相比,仿制伪币的难度要大得多——并不是伪币的防伪手段有多高,而是伪币的种类实在太多。

当时,国民政府负责发行货币的银行只有四家,而当日军侵入我国后,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扶持起了七家傀儡银行。

这些银行规模有大有小,发行的伪币更是五花八门,总数不下几十种。如果单独仿制一种,数量就不能印得太多,否则容易露馅;而要是制作多种印版,花费的时间又太长,蒋介石恐怕没这份耐心。

听完负责人诉苦,戴笠反倒不慌了:印钞票我是外行,但弄几份印版,对于手眼通天的军统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在戴笠的直接指挥下,军统的几条地下暗线立即开足马力运转起来——与军统暗通款曲的南京汪伪政府财政部长、伪中央储备银行行长周佛海,给重庆送来了日伪发行的各类钞票印版,并且还能做到实时更新;与军统合作的銀行家贝祖诒——也就是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父亲——利用职务之便,收集了大量伪币样票,以便军统参考;军统打入日本特高课的高级特工林一平,每当日军发觉假钞的漏洞时,便将消息及时通知军统,好让他们第一时间调整印刷方式,使日伪一直找不到对付“军统版假钞”的有效办法……

通过这一系列的组合拳,军统不仅有效打击了日伪在沦陷区的经济,自己也赚得盆满钵满——据对敌经济作战室副处长邓葆光回忆,仅军统用假钞从沦陷区购买的大小金条,就多达数万根,其中的一大部分,都进入了军统高层人员的口袋。

但话说回来,由于军统和日伪都没有找到限制对方假钞的有效办法,说到底,戴笠的这套应对方案,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拼的就是看谁能撑到最后。

这种“富裕仗”,共产党自然是打不起的,因此,在1939年2月,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想出了一个另辟蹊径的主意。

提起彭德怀,许多人第一时间想起的,都是他“横刀立马”的霸气、刚直朴实的性格,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指挥千军万马之余,彭德怀还有“扒拉算盘”的天赋——

从八路军挺进华北起,彭德怀就应朱德总司令委托,开始负责八路军的经费供给和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工作,成为了八路军的“账房先生”。

这份差事着实难干得很,因为八路军实在是太穷——根据史料记载,当八路军刚刚完成整编时,账面上的所有钱加在一起,也只有23万余元,靠这点钱支撑数万大军的衣食住行,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更要命的是,虽然当时国民政府每月供给八路军60万元的军费,但这笔钱属于定额供给,也就是说,不论八路军如何扩军,钱就只有这些,多一分也没有。

用蒋介石的话说:这叫做“宽给其经济,严限其兵额”——不愧是股票经纪人出身,小算盘果然打得精明。

钱不够用,彭德怀只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1938年1月,彭德怀着手制定了一份堪称严苛的供给标准:每人每天1.5斤小米(16两秤)、1斤菜,油盐肉都是3钱,从普通士兵到总司令,无人例外。

至于津贴费,彭德怀虽然制定了相应标准,但大多数情况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因为实在是发不出钱来。1939年5月30日,在晋东南根据地纪念“五卅惨案”的集会上,彭德怀发表了演讲:

“我们共产党人是不怕困难的……八路军本月每人只发津贴1元,我们的总司令,今年50多岁了,也只领得1元……有人说八路军特殊,这就是我们的特殊,这个特殊我们永远保持!”

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对比:1939年,上海申新纺织厂的普通女工,每月平均工资数为17.51元——八路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的薪水加在一起,还不如纺织女工的零头,这种情况,放眼世界军史,恐怕也是独一无二。

实话实说,八路军的精神特殊,但肚子不特殊,总是这么节衣缩食下去,只会影响八路军的战斗力。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1939年2月,彭德怀向党中央提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建议:应迅速建立我们自己的银行,在根据地里发行货币!

彭德怀的建议,在延安引起了一波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如今正是国共联手抗日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当口建立自己的银行,很有可能授人以柄,让国民党给八路军扣上“破坏统一战线”的帽子。

还有人认为,八路军穷得叮当乱响,根据地的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如今发行我们自己的货币,老百姓能认账么?

针对这些疑问,彭德怀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发行自己的货币,是为了逐渐在根据地里建立起自主而统一的货币流通体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日伪在根据地内套取法币,并维持物价的稳定。

与此同时,只要将我们的货币推广开来,还可以给根据地的老百姓发放低息贷款,扶持根据地政府发展生产,最终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

彭德怀的主张,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大力支持。1939年10月,在山西黎城县小寨村的一个院子里,冀南银行挂牌成立了——在许多年之后,它被称为新中国金融事业的摇篮和基础。

在冀南银行开业之初,彭德怀再一次展现了他在金融领域的天赋——

首先,彭德怀对冀南银行的货币(简称:冀钞)发行量做出了严格规定:以根据地人口为标准,总发行量不允许超出人均3元的范围。

其次,严格限制法币、伪币在根据地里流通,老百姓可以用手中的法币或伪币兑换冀钞,而回收上来的法币和伪币,则通过地下渠道,在敌占区收购金银等贵金属,以此作为银行的准备金。

经过这么一番操作,冀南银行的实力很快增强了起来——1940年8月,冀南银行还专门在黎城县举办了一次准备金展览会。

闻讯赶来的老百姓,被银行工作人员抬出的大量银元、元宝、金条等贵金属震得目瞪口呆,纷纷交头接耳:“看样子八路军的钞票不光是纸印的,后面有真金白银哩!”

不仅如此,由于彭德怀严格控制了货币发行量,直到抗战胜利之前,华北根据地的物价始终维持着稳定,有效杜绝了通货膨胀的情况发生。

由于冀鈔的信誉良好,不仅很快占领了根据地的市场,就连周边敌占区的商人也乐于接受冀钞,并用它来根据地收购各类土特产品,使根据地和敌占区之间保持了必要的商品流通。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冀钞既然这么好用,日军就没有盯上它吗?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日军不仅盯上了冀钞,还先后印制了6000多万元的假钞,想要以此套购根据地的物资,同时破坏根据地的货币秩序。

然而,日军在国统区百试百灵的伎俩,在华北根据地里,却栽了大跟头。

原来,八路军在发动群众排查假钞、普及辨别假钞知识的同时,在冀钞本身的防伪上,也下了一番细致的功夫——

根据资料记载,在冀钞发行之初,所用的印钞纸都是秘密从天津采购的专用纸。这样的纸印刷出来的钞票挺括、品相好看,却也容易被敌人仿制。

在发现日伪军开始仿制冀钞之后,八路军经过一番研究,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转用根据地生产的土纸来印刷冀钞。

这些土纸虽然质地粗劣,但在当时,却成了一个天大的优势——用它印出的钞票相当不耐用,大概使用上半年,老百姓就需要来兑换新钞,回流的速度非常快。

在这一基础上,八路军不仅对每一批次的新钞手工加盖不同的印码,而且对不同批次的钞票,在票版颜色上都做出了微调。

这样一来,日军想要仿制冀钞,不仅需要费力去模仿和生产土纸,而且往往刚刻完票版,新一批的冀钞又出来了,只得推倒重做……花费了大量时间不说,还出不了成果。

靠着这种简单却有效的方式,八路军成功挫败了日伪的毒计,不仅维持了根据地金融秩序的稳定,还在日伪和国民政府的重重封锁下,支持根据地政府开办起了各色工厂——根据资料显示,到1945年,华北根据地已有纺织、造纸、卷烟、采矿、染料等多种日用工业,同时建立起了制造枪弹、火药、手榴弹、地雷等的军工厂,基本实现了日用必需品的自给自足。

用现在的眼光看来,这些工厂的规模可能也就比小作坊略强一点,但就是靠着这些简陋的工业产品,八路军不仅获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更为全中国的解放,打下了一个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摘自“今日头条”)

猜你喜欢
法币假钞军统
中统和军统到底有什么区别
抗战中不为人知的假币暗战
国际经济下行阶段我国商品吉芬化分类、成因及对策分析研究
假钞
比特币取代法币的可能性分析
《风筝》没告诉你,戴笠并不是吃素的
军统保密慎之又慎
一张百元假钞
英殖民者对察隅等地的侵略及国民政府的应对——兼论军统巴安组在藏区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