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风险控制导向下的负债管理——基于融资租赁公司的思考

2022-05-18 06:59幸丽霞博士王雅炯副教授
财会月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负债流动性资产

幸丽霞(博士),王雅炯(副教授)

一、引言

继2018 年商务部将融资租赁公司管理职责划归银保监会后,银保监会于2020 年5 月正式出台《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明确了由银保监会制定监督管理规则,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负责具体监督管理的监管模式,体现了规范行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当前,国内融资租赁行业企业数量超过10000 家,资产总规模超过6万亿元,已成为金融服务领域的重要力量,但其中仅有不超过25%的企业实际经营,具备可持续经营能力的企业更是少数,整个融资租赁行业已进入出清时期,“缩量提质”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融资租赁是一种以“租赁”为表、“融资”为里的资源动员[1],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工具[2]。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在发展初期的定位是为国内企业,尤其是大型装备、飞机、船舶等领域的企业引入国外先进设备,偏重于“融物”属性。但此后伴随着政策变化,融资租赁行业近10 年的发展更加侧重于“售后回租”模式,“融资”属性更为显著。这种发展特征虽然推动了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但也积累了很多问题,如存在规避监管政策的通道业务、弱化租赁物合规性等。《暂行办法》的出台虽然是对行业的规范和重塑,但对融资租赁的定位仍有模糊之处:期望行业增强“融物”属性,却仍由金融服务机构进行监管。可见,整个行业的规范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此外,《暂行办法》出台以后,融资租赁行业面临更为严峻的转型问题,很多融资租赁公司都在探索转型,虽然行业领域多元化、收入构成多元化,但除少数头部融资租赁公司涉足产业运营领域外,多数公司仍无法脱离以加大杠杆、扩大规模来谋取利差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在金融行业整体利差收窄的大趋势下,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总体而言,无论是监管政策变化,还是行业转型驱动,短期内均不会大幅改变融资租赁公司的经营模式。因此,在面临各种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融资租赁公司的首要工作仍是按金融机构运行逻辑保持公司稳定经营,其关键在于管理好支撑杠杆经营的负债来源。

根据形成负债的业务活动类型,企业负债可分为融资性负债和经营性负债,本文所研究的是融资性负债,即金融负债[3]。负债管理是指合理安排债权债务关系从而保持负债结构合理、安全和稳定的各项活动的总和,其概念源自银行业中的资产负债管理,是一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法[4]。商业银行在发展早期,经营上处于绝对垄断地位,负债管理处于一种消极状态。20 世纪70 年代后,主要发达国家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市场利率大幅上升,由于存款利率管制,银行存款负债实际上处于负值,“脱媒”现象凸显,为了“活下去”,多数银行创新负债产品,从消极负债管理转为主动负债管理,这种转换对融资租赁公司在当前阶段的发展极具借鉴意义。

相比商业银行可通过吸收居民存款等被动负债方式筹集资金,融资租赁公司因负债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其负债管理本身处于主动负债范畴。但是,这种负债模式导致融资租赁公司面临更多负债渠道狭窄、负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同时,多数融资租赁公司在战略上更加侧重于通过资产端获取收益,而忽视了负债端的管理。实际上,在利差收窄的行业趋势下,如何有效管理负债,不仅关乎公司流动性安全,更与公司盈利性及资产质量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深入思考和研究负债管理,分析负债管理的内在驱动力、难点,结合融资租赁公司经营实际,提出负债管理的重点措施,以为融资租赁公司的生存,乃至整个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借鉴。

二、负债管理的必要性及难点

(一)外部因素: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从高速增长到低速稳定增长的换挡周期平均是20年,中国已经历了10 年的经济减速,未来10 年也将持续处于经济减速状态。不可否认,我国经济发展已出现质变,经济增速减缓既是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的“阵痛”过程,也是降低金融杠杆、缓解系统性风险的“排雷”过程。中国经济新动能尚未成熟,犹如企业老旧产能淘汰时并没有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为防止经济恶性循环,需营造良好的换挡环境,形成一个相对宽松、定向精准的货币政策环境。当然,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积累的很多风险在进入“换挡”期后可能被陆续暴露,而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的金融行业,风险隐患更是日益凸显。

融资租赁行业长期以来主要通过售后回租的方式开展融资业务,其本质上与银行贷款较为类似,在经济换挡期,同样面临着承租人违约、不良率上升的问题。从客户角度而言,融资租赁公司不涉及抵押物、多数不上征信且有一定灵活性,债务的偿还优先顺序通常排在标准化债券、银行贷款之后,故融资租赁行业的资产违约风险更为显著。资产质量下行将影响融资租赁公司的流动性安全,进而给负债管理带来极大挑战。

2018 年以来,二级市场债券违约增长显著,2019年5月包商银行被托管后,投资机构避险情绪增加,导致近些年信用利差持续走阔。2020 年后,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央行及各级监管部门为支持经济复苏出台了较多政策,资金市场保持整体宽松,但信用利差、期限利差仍波动较大,持续走阔趋势未变。这都说明在经济减速换挡期,市场信用风险的暴露将持续,金融机构避险情绪也将保持紧绷状态,即便出现阶段性的宽松货币环境,也很难出现趋势性的信用下沉。

未来10 年中,至少有5 年将是持续风险暴露期,信用市场也将长期处于分化状态,特别是当市场出现风险事件暴露时,更是会出现阶段性的信用波动,加剧分化状态。融资租赁行业的头部效应较为显著,市场信用分化将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多数租赁公司,特别是中小融资租赁公司的授信收紧、期限缩短、利率提高,这些融资租赁公司必须通过调整负债结构解决流动性和持续生存的问题。对于头部融资租赁公司而言,则需要通过调整负债结构提高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发展。

(二)内部因素:负债管理有效提高经营能力

影响负债管理的首要因素是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融资租赁企业负债比率过高或负债期限错配,导致不能如约偿付到期债务,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风险[5]。当前,宏观经济下行,经济增速减缓,保障流动性安全是负债管理的第一目标[6]。触发融资租赁公司流动性风险的直接原因基本是融资能力的丧失,根本原因是内部经营尤其是资产质量管理和资金头寸管理出现问题。以某大型融资租赁公司为例,在资产质量下滑的情况下,由于股东公开市场债务违约,导致其融资能力逐步丧失,加上大量期限错配,自身流动性已无法支撑正常经营。融资租赁公司的性质是企业,其与持牌金融机构最大的不同在于负债端,凸显了负债管理的重要性。

在流动性安全红线的基础上,负债管理有助于融资租赁公司保持持续的盈利能力。全球市场无风险利率下行,我国市场也将持续走低,金融行业利差收窄已持续多年。当前,国内融资租赁行业经营模式基本趋同,资产收益率最先受到市场利率下行的影响,剔除增资扩大杠杆后,融资租赁公司收入增速实际上在持续下降,而其前期通过手续费形式提前确认了大量收入,新增项目利差空间即便在3%~5%之间,但由于存量项目利差空间仅有2%~3%,要保持未来持续稳定的利差和利润,也必须通过负债管理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存量项目利差。

影响负债管理的另一项重要因素是资产质量。融资租赁公司均希望通过资源禀赋和专业能力识别潜在风险价值,谋求超额收益。但风险和收益具有对称性,多数融资租赁公司仅通过信用利差和期限利差获得超额收益,而未真正通过设备运营、交易、服务获得收益。在特定的负债成本下,若要提高资产质量,短期内必须向市场让渡利润空间。当然,高质量资产在长期内可以逐步降低负债成本,进而进入一个较为良性的循环。反之,高负债成本推动信用下沉以获得足够利差空间,由此推高负债成本、侵蚀利润空间,负债管理和资产质量之间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此外,经济、行业均存在周期性波动,导致融资租赁公司的资产质量出现波动。对于涉足多个行业领域的综合性融资租赁公司而言,其在行业周期轮换阶段,可通过合理有效的负债管理,为上述轮换造成的流动性压力提供有效支撑,并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上述轮换行为。

(三)融资租赁公司负债管理的难点

负债管理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指获取不同类别金融资源的能力,在分层金融市场体系中,融资租赁公司接近链条的末端。打破这种链条的重要方式之一,是通过公开市场发行债券,但从市场实际情况来看,有发债能力尤其是信用债券发行能力的融资租赁公司仅是少数。

从机构类型来看,持牌机构和非持牌机构存在本质区别。以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代表的持牌金融机构,在设立之初就明确了大股东的救助义务,造就了其在市场信用中的两点优势:一是长期以来市场共识的银行“刚兑”,2019年包商银行事件在短期内影响了上述共识,但在流动性宽裕的大环境中,上述共识依旧存在,只是程度有所弱化;二是持牌机构符合资质后,可申请加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在一定净资本比例范围内,可通过线上拆借资金有效保障流动性。相对而言,融资租赁公司缺乏上述信用背书和金融工具,负债管理的难度加大。

融资渠道和融资模式管理是融资租赁公司进行负债管理的重要方面,其难度在于如何获得市场信任,证明公司能够及时偿还债务。融资租赁公司主要是依赖再融资而非备付金偿还债务,因此合作金融机构的信任程度尤其重要,其评判标准主要来自主体信用、资产信用或实力较强的大股东增信。当然,更为可持续的方式是融资租赁公司通过专业化能力显示其业务模式的持续盈利能力,证明所持资产风险可控。但在目前市场业务模式趋同的情况下,这恰恰是最难证明的,最终又回归到看主体、看股东的风险逻辑中,导致符合金融机构准入标准的融资租赁公司仅是少数。

负债管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资金运营中,当业务投放资金需求在计划执行中出现较大偏差时,负债管理往往会出现阶段性波动,如闲置资金增加、项目投放延后等,进而影响收入。以企业或事业单位为客户的融资租赁公司,多数存在投放计划和资金计划无法精确匹配的问题,业务端可能受限于同业竞争、技术性操作等因素,负债端可能受限于金融机构授信条件、提款流程或提款前置条件等因素,两者周期偏差可能达到1 ~2个月。针对这一问题,部分融资租赁公司尝试将月度投放计划准确度纳入考核指标,但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由此需要负债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前置协同、把握进度,尽量将执行偏差降低至1个月以内。

三、负债管理的逻辑框架

(一)逻辑框架总体设计

负债管理的逻辑框架主要由指标监控体系、负债管理工具、负债管理方向三方面构成,通过有效的指标监控体系识别风险,分析风险特征及形成原因,预判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并通过合理选择负债管理工具、在特定周期内选择负债管理方向,引导整体负债管理工作,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负债管理逻辑框架

(二)建立指标监控体系

做好负债管理的第一项工作是建立合理的指标管理体系,融资租赁公司并没有普适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参照商业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的指标体系,特别是业务模式类似的金融租赁公司。根据《金融租赁公司风险监管核心指标》,金融租赁公司建立了包含期限匹配、高流动性资产储备水平、偿债能力、筹资能力四个方面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虽然无法被直接套用到融资租赁公司,但可作为构建融资租赁公司负债管理指标体系的基础。

1. 指标体系构建。融资租赁公司负债管理指标体系主要由货币资金结构、静态偿债能力、动态偿债能力、期间错配风险四个方面构成。货币资金结构是指随时可调拨的资金占比,用账面可调拨货币资金占比衡量。在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对外融资的过程中,融资租赁公司的账面货币资金按照性质、用途等可以分为六类(如表1所示)。其中,2和4类属于受限资金,3 类属于未受限但有指定用途的资金,1、5、6 类均属于短期内可调拨的资金,代表负债管理中可用于应急的货币储备,需要有效监测此类货币资金占比。静态偿债能力是指假设不考虑未来新增租赁业务及对外融资,账面资金覆盖一定期间内到期债务的能力,根据可覆盖时间及是否包括租金流入等因素,分别用备付金率、流动性缺口率衡量。动态偿债能力是指考虑通过资产质押/转让等方式新增对外融资后,账面资金覆盖一定期间内到期债务的能力,采用流动性覆盖率衡量。期限错配风险是指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导致收入现金流不足以完全覆盖支出现金流的风险,采用久期错配系数衡量,表示资产久期和负债久期的差异程度,资产久期和负债久期分别为两者的平均到期时间[7]。相关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如表2所示。

表1 融资租赁公司账面货币资金性质分类

表2 负债管理主要指标

2. 指标监控方式。融资租赁公司需根据自身业务模式、融资结构等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监控方式,确定监测目标值、设置预警线。可采用综合指标及单项指标预警相结合的方式确定预警线。在综合指标方面,需根据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偏离程度设置分值,并赋予该指标一定权重,最终加权得出综合指标值。例如,根据历史数据将目标值设置为-0.3 ~0.3,若实际值为0.185,则不触发预警(见表3)。在单项指标方面,可采用单个指标偏离极值及多个指标同方向偏离方式设置。例如,在按月监控过程中,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则触发预警:①备付金率连续两期低于目标值;②有3个以上指标同时低于目标值;③综合指标连续两期下降。

表3 负债管理指标监测目标值

在实际经营中,可通过细化到月的静态资产、负债现金流测算久期错配系数,用于监测公司整体资产负债错配情况,反映整体流动性风险。备付金率、流动性覆盖率、流动性缺口率是从短期、月度、季度三个时间周期反映公司未来面临的流动性压力,并评估当公司出现流动性问题的时候,是否可以通过资金储备、资产变现方式获得足够的资金来缓解流动性风险。上述指标中,备付金率最为直观、有效,流动性覆盖率和流动性缺口率主要起到提前提示作用,较低的流动性覆盖率和较高的流动性缺口率多是因监测期内有大额债务偿还且备付金不足导致的,可提示负债管理人员提前做好流动性安排。

(三)合理选择管理工具

金融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是负债管理的重要环节,融资租赁公司可用金融工具品种较为丰富,按渠道来源不同可分为商业银行融资、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和直接融资三类。

负债管理工具的选择需考虑头寸、成本、用途、周期等条件,且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租赁公司,在不同市场条件下,也需主动调整负债工具。例如:当面临大额债务偿还时,可选择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以外的品种,因为该负债工具多数只能用于投放项目而不能用于偿还债务;在境内人民币贷款利率偏高,但境外外币贷款利率保持在低位的情况下,可通过内保外债、内保外贷或境外发债的方式获得低成本资金,并可采用汇率掉期方式锁定远期汇率,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率。因此,可通过构建负债工具排序体系,指导融资租赁公司在不同阶段储备不同来源的负债工具。

具体而言,根据所列渠道和负债工具品种,以及头寸额度、融资成本等因素构建指标体系,并赋予一定权重,该权重需要在不同阶段定期调整,如每季度、每半年,示例见表4。

通过表4中的加权分值排序,可确定当前阶段负债管理的重点工具为短期资产转让、外币借款、ABN/ABS/ABC及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四类,由此将其作为对外融资的重点拓展方向。

表4 负债管理工具排序

近些年,在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模式创新也在监管框架范围内有序开展,商业银行逐渐投行化,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综合化,各类业务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资金市场新的需求,也进一步丰富了负债管理工具,具体如下:

1. 银行主导的全流程证券化业务逐渐发展。由于发行信用债的多数为AA+级以上的融资租赁公司,以资产现金流为基础、结构化为增信措施的证券化业务成为融资租赁公司的主要直接融资方向。融资租赁公司在多次开展证券化业务后,可尝试进行新的模式突破,如以往是选择管理人和承销商进行市场化发行,随着部分银行在投行业务模式上的创新,单笔金额不大的证券化业务逐渐转变为银行主导。银行在前端通过向融资租赁公司提供Pre-ABS资金形成基础资产,在后端按比例投资优先级债券,中间借助专业管理人承做并投资夹层债券,形成了较为良好的资产循环链条,有效降低了市场波动带来的发行不确定性,对部分基础资产期限较长的证券化业务更有保障。银行持有证券化债券获得利息收益,待债券久期缩短或前端优先级兑付完毕后,通过二级市场交易转让也可以获得不错的投资收益。

2. 次级债券转让市场逐渐发展。随着利率市场下行,越来越多投资机构开始关注证券化次级债券投资,原本因出表需要,由关联公司持有的次级债券逐渐可以通过市场化销售。当前,融资租赁公司的证券化次级债券仍处于“非标”阶段,转让的成本率一般超过10%,合作机构主要是信托公司、银行私行、第三方财富以及私募基金,终端主要投资人多为高净值客户。转让模式可分为两种,成本率差异约为2 个百分点:一是短期资金接长期债券,按年度进行回购或对产品出具流动性支持,虽然操作过程偏复杂,但成本相对较低;二是根据次级债券预测现金流设计不同期限结构的产品,如可以将3年期次级债券拆分为1年期、2年期、3年期三档,分别设定不同的收益率向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机构销售。证券化次级转让不但可通过资产出表降低杠杆率,对部分融资租赁公司而言,更大的意义在于提高基础资产的融资比例,是负债管理工具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四)明确主要管理方向

1. 斟酌融资成本。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合同往往以实际现金流为基础测算的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进行报价和内部考核,而融资多数按合同利率加上年化手续费率计算,所得结果多与IRR有一定差异。例如,租赁保理融资采用银行账户监管模式,租赁合同按季等额后付,而租赁保理合同采用半年还款的方式,相当于每期还款中有一期租金提前支付给银行,若按IRR 计算融资成本率,则相比原核算方式要高0.5 ~0.8 个百分点,虽然该成本并不反映在成本额中,但会因额外的资金占用产生机会成本。负债管理需要尽量降低机会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优选融资渠道。融资租赁公司的对外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直接融资,商业银行融资成本低但资金用途管控严格,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较为灵活但成本偏高,直接融资更易受到资金市场的影响,一般来说保持商业银行融资50%、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20%、直接融资30%的融资结构较为合理。负债管理在融资渠道选择方面的原则是,根据资金需求,在综合考虑成本、用途、时效的基础上选择最优渠道。例如,疫情期间直接融资市场相对较好,可通过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对原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进行债务置换,腾出更多授信额度用于项目投放。同时,疫情期间金融机构出差受限、难以对租赁项目进行现场调查,导致租赁公司融资延后。在这种情况下,租赁公司可通过与同业租赁公司合作,采用转租赁模式,实现同业租赁公司之间的互惠互利。

3. 调整期限结构。融资租赁公司往往存在期限错配,这是流动性管理手段,更是获得期限利差的重要方式。对于租赁合同期限在5年左右的融资租赁公司而言,资产和负债久期平均差异控制在1.5年以内相对合理,久期错配系数掌控在1.2 ~1.3 之间。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要适时调整期限错配策略,如目前融资租赁行业资产质量下滑,资金市场宽松,但信用市场分化,在此情况下融资租赁公司可融入长期负债进行债务置换,拉长负债久期,降低久期错配系数,减少资产质量下滑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反之,若经济环境向好且稳定增长,则融资租赁公司可通过提高短期负债占比获得更多利差。

4. 调配资金结构。从2019 年暴雷的“白马股”上市公司来看,货币资金只是账面资金,并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资金储备,在审计报告中显示的受限货币也仅是因存单质押、融资保证金等基于质押或担保协议的货币资金,所反映的受限情况也不完整。因此,负债管理工作需要主动进行资金结构细化管理,除账面受限货币资金外,更要重点关注因融资账户监管、定期理财产品等产生的受限资金,摸清自身“家底”,在负债管理中主动调整资金结构,通过调整账户监管比例或账户监管模式,减少货币资金沉淀,也可通过合理安排融资,提高可用货币资金数量。

四、负债管理的实践措施

(一)合理拓宽负债工具广度

较为宽松的资金面为融资租赁公司丰富负债工具品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融资租赁公司更需要以开放的思维去尝试新的品种,除了传统银行间债务融资工具、证券化、公司债等,还可通过永续债充实净资产以降低负债率,通过注册超短期公司债,丰富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新《证券法》于2021年3月份开始实施,部分受净资产40%限制而由“小公募”转为私募发行债券的租赁公司,可以重新审视资金需求,注册流动性更好、发行市场更加成熟的“小公募”。同时,在外债额度政策较为宽松时期,在境内外资金市场尚有充足利差空间的情况下,更多境外金融机构关注国内市场,融资租赁公司可以采用境外银团贷款的方式储备境外金融机构授信,对于主体信用偏低的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借助境内金融机构开展内保外债的方式与境外金融机构合作。

(二)通过债务置换提升盈利能力

融资租赁公司可通过合理的债务置换降低融资成本,提升盈利能力。一是降低负债总额,在账面资金储备充足的情况下,将原本用于存款、购买理财的资金提前用于结清部分借款,提高闲置资金使用效率,闲置资金的收益率一般只有1.5%~3.0%,而负债成本则至少高2 个百分点,若结清1 亿元贷款,则全年至少可增加100 万元利润总额。二是降低负债利率,通过发行债券、银行贷款等形式适度偿还存量非银行金融机构借款。当然,在债务置换过程中,需综合考虑期限结构等流动性因素,不能盲目举借低成本短期资金结清长期债务。此外,置换债务需掌握期限原则,一般新增融资期限至少要覆盖提前偿还债务原到期日后6个月,且最优到期日是跨年到第二季度,一般每年的第二季度流动性较高,如此调整结构不会因季节性因素增加之后一年的债务偿还压力。

(三)通过构筑同业分享机制加速资产流转

中小融资租赁公司更适合通过资产流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尽管租赁资产交易并不是当前标准化业务模式中的一种,但越来越多同业融资租赁公司参与其中。租赁资产交易属于可循环的产业链,A 租赁公司形成资产并与B 租赁公司以转租赁形式进行资产交易,B租赁公司将多个交易对手的转租赁资产进行打包,通过证券化形式向市场投资人分销,形成良好的资产流转通道。行业内已有较多专家呼吁建立租赁资产交易平台,虽然租赁资产涉及的行业很多且合同是非标准化的,但从汽车租赁资产在市场中的流转经验以及“N+N+N”形式保理资产证券化的落地来看,近些年在部分特定类型的租赁资产交易中,可能会出现此类专业化服务平台。

大型融资租赁公司往往涉足多个行业,经营更加规模化和综合化。相对而言,多数中小型融资租赁公司仅在某个专业领域深耕,在负债管理中更需要以交易的思维理解与大型融资租赁公司之间的合作,建立收益分享机制,通过专业性获得一定收益,每个环节的利差空间保持在2 ~3个百分点,覆盖管理、销售成本后尚有充足利润。任何可持续的商业活动都需要建立在收益分享的基础上,中小型融资租赁公司更需关注资产的高速流转情况,而非个别资产带来的表内收益,这一方面由经营模式决定,另一方面来自于资本金和流动性的约束。

金融市场瞬息万变,“黑天鹅”事件频发,直接影响了负债管理的准确性和执行稳定性,且容易导致消极被动的负债管理情绪。为保证流动性风险可控,需要主动进行周期性的极端情景压力测试,以较低的成本提前应对这种“左侧”尾部风险以及极端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备付金全覆盖最为安全但成本最高,管理重点在于备付金和融资储备之间的比例和时点权衡,较为考验负债管理的精细程度。在我国未来10年的低增速经济周期中,实体经济将面临持续考验,市场信用风险波动可能导致资产质量不稳定,给融资租赁公司带来持续的经营压力。在此情况下,主要依靠资产进行融资的融资租赁公司极易出现流动性风险,更需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专业领域,开展差异化的负债管理探索,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符合自身需求的负债管理模式。

猜你喜欢
负债流动性资产
2020年二季度投资策略:流动性无忧业绩下杀无解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你的负债重吗?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136家房企负债直逼5万亿万科、绿地和保利负债均超3000亿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彻底解决不当负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