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玉
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江西赣州 341000)
脊柱结核属于骨科常见疾病,在骨关节结核中的发病率最高,其发病部位以胸腰椎为主。近年来,胸腰椎结核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极大地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主要方法为后路内固定手术结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手术,可获得理想的疗效,但手术创伤大、术后卧床时间长等因素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1]。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也被称为梯度压力治疗仪,是通过对多腔气囊反复、有序地充、放气,从而改善患者局部组织和肢体的循环压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一种理疗设备[2]。有研究显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疗效[3]。但目前关于该治疗仪对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常规护理在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前后路联合手术的7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19~76岁,平均(47.57±4.68)岁。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0~77岁,平均(48.55±4.9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器械护士检查无菌物品及外来器械(植入物)的灭菌是否符合要求,提前做好手术准备,巡回护士进行常规检查,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详细介绍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纠正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错误认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积极配合手术医师、麻醉师顺利完成手术,若有异常情况发生,协助医师共同处理,指导患者保持舒适体位,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定时对患者进行皮肤按摩,防止褥疮发生,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根据患者切口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适量镇痛药,患者尽量取侧卧位,以减轻不适,常规放置引流管后,清理脓腔,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详细记录引流液性质及颜色,并采取合理方式协助患者排痰,避免肺部感染发生,定期清洁患者会阴及尿道口,嘱其多喝水,预防尿路感染,保持作息规律,保障饮食平衡[4]。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威海市博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WBHAC)干预:患者取平卧位,将充气垫绑于需要按摩处,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模式,一般采用模式2,将压力设定为90~120 mmHg(常规压力值为100 mmHg,1 mmHg=0.133 kPa),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适当调整,较胖的患者可适当减小压力,较瘦的患者可适当增加压力,以患者感觉无痛、舒适为宜,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询问其感受,并调整压力值,20 min/次,2次/d。
两组均连续干预4周。
(1)护理质量:邀请两组对护理文书书写、服务态度、病情监测和基础护理等护理项目进行评分,各项分值均为0 ~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好。(2)护理效果: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血管彩超对血管通畅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进行检查,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经干预,患者肢体肿胀症状消失,双侧肢体基本对称,下床活动后未发生水肿,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经干预,患者肢体肿胀症状大部分消退或消失,但下床活动后有水肿发生,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无效,经干预,患者肢体肿胀未改善甚或加重,血管彩超显示,深静脉血栓基本未改变,深静脉呈阻塞状态;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干预4周后,统计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观察组文书书写、服务态度、病情监测及基础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文书书写 服务态度 病情监测 基础护理观察组 38 90.56±8.31 94.87±7.34 92.19±8.33 96.75±1.24对照组 38 65.89±6.37 89.36±7.12 89.13±7.12 95.36±1.12 t 8.358 5.685 6.037 4.456 P 0.000 0.000 0.000 0.008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效果及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比较
胸腰椎结核的发病机制为椎体塌陷、肉芽组织增生或骨质破坏,会引起脊髓压迫,使患者出现局部疼痛、关节肿胀、功能障碍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还可导致截瘫,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5]。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后路内固定手术结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并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但由于手术创伤大、持续时间长及术中患者失血多、术后并发症较为严重,加之术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因此,需对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进行护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文书书写、服务态度、病情监测及基础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常规护理可提高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效果,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从而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原因可能为,常规护理术前,器械护士通过对手术物品及器械的消毒处理和巡回护士通过实施常规检查措施,可为后续手术顺利进行提供保障,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可纠正其对疾病的错误认知,通过向患者详细阐述病因及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可增强其对治愈的信心;术中,护士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积极配合手术医师、麻醉师,发现异常及时协助医师处理,并引导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引流管畅通,可避免患者发生感染,同时给予患者饮食及康复指导,有利于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6]。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属于非药物干预仪器,是利用机械按摩代替人工按摩,通过对多腔气囊进行有序地反复充、放气,形成对组织和肢体的循环压力,对肢体近端到远端进行匀速有序地挤压按摩,从而促进淋巴和血液流动,达到改善微循环、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的目的,有助于预防下肢水肿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促进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常规护理在胸腰椎结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