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时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

2022-05-18 23:11叶婷婷
公关世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科技时代缺失重构

叶婷婷

摘要:人文精神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所在。高校作为传承人文精神的主阵地,在进行日常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高度重视起人文精神的培育,尤其是在高科技时代下,大学生普遍被“物化”,人文精神薄弱,甚至缺失人文精神,因此这就必须对其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文精神 缺失 重构 大学生 科技时代

引言

目前,人文精神更注重对理想人格的塑造,注重对人价值的肯定、人的全方位发展以及人的自由。所以,当下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本质就是要求其具备世界性的眼光及关爱品质,不断强化自身的精神发展、审美能力,同时还要不为物质所驱使,整体自由、自主、独立发展。尤其在科技时代,极易被单纯的物欲所裹挟,因此极有必要重点探究目前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相关表现,由此对重构发展进行分析。

一、人文精神概述

1.内涵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中,人文精神涵养出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及民族精神。“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表示人类社会运行的基本法则,此后,人文就将重点放在了高于科学的人类社会当中的各项精神内容上。一是物质与精神生活相互联系的“先义后利”等;二是对理想的坚持追求,如孟子的“舍生取义”,孔子的“杀身成仁”等;三是道德素养及教化,注重“慎独”“内省”等。

在西方,人文精神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包含了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文主义展现的是文化学层面,即思想解放,更注重人性;人道主义注重伦理和政治,具体思考“人之为人”的相关内涵;人本主义则体现在对目前科学主义推崇的工具理性的对抗上,更注重人的意志及欲望,以人的感性能力为主。

2.意义

一是可以强化学生的社会使命感与道德责任感。通过培养人文精神,能够促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全面践行自身的义务和权利,实现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的紧密结合[ 1 ]。

二是可以促进人格发展及完善。一方面,能够使大学生建立起健康、和谐、正常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明辨是非,提升应变能力,由此促进人格发展与完善。

三是可以提升综合素质。即能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最终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是可以促进全方位发展。即能通过传授人文知识,使其内化成学生的内在品质,从而拥有良好的品质及社会责任感,提升精神追求与道德层次,在兼备专业素养的基础上也含有人文素养,最终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全方位发展的新型人才[ 2 ]。

二、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其整体认知从原先分离地进行对象观察发展到了整体与联系性地把握对象,因此科学技术发展和人文精神之间开始相互补充和共同发展,呈现出了大融合趋势。从中能够发现,人永远不能穷尽科学的客观对象,科学技术也不会穷尽人的主观世界。科技和人之间是存在着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的互动性关系的,人在科技的作用下成为了社会发展当中文明程度最高的主体;科技则是人对自然认识的结果,是人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并继续在人的作用下不断向前发展,给科技和人文精神的相互融合带来了一定支撑。对于科技与人文精神之间的联系性,哲学家认为,当人在开始自然科学研究活动的时候,人本身并非是一种抽象性的认知容器,而是一种社会上的存在物,无论是活动过程中的材料,还是语言,都属于社会。此外,科技在工業实践过程中进入了人的生活,使得人类的生活及生产方式产生了巨大变化,因此科技和人文精神是彼此渗透的,相互之间是统一的,更是融通的。

由此看来,在探讨科技和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时,除了要重视起差异与区别,还要重视相互之间的联系性。一方面,科技虽然是一种工具理性,但人在看待它时不能只将其看作是一种纯粹的工具理性,而要体现出一定的人文精神内容;人文精神不能直接脱离日常独立存在,而是需要与科学理性结合起来,从中吸收科技成果与内容[ 3 ]。

三、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1.生态意识薄弱。一是生态整体主义观念缺乏。进入科技时代,大学生对于自然界的探索逐渐深入,渐渐变得更为理性,直接将自然当作了改造对象,忽视了自身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也由此忽略了考量所有生命现象存在的基本价值与意义,难以真正将人和自然联系在一起看待。二是公正价值观缺乏。该观念是指人和自然平等共处,彼此尊重的道德追求,但目前大学生整体缺乏通过博爱和智慧对待自然,片面地认为自然属于人的附属物,只要掌握科学技术就能改造和控制大自然。三是生态消费观缺乏。受科技发展的影响,目前很多大学生普遍认为只要自己不断努力,认真学习,就能发现和改造自然界,并从中获得可以利用的各项工具,这致使其产生了一定消费主义思想及享乐思想,会更倾向于占有性的生活,并非共生性。

2.公共精神缺乏。一是缺乏必要的公共意识。公共意识能透露出学生对于自身和社会关系之间的认知,但目前其整体发展受到智育和科技的影响,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技艺和知识的学习上,影响了个体公共意识发展。二是缺乏公共关怀。在科技的逻辑作用下,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将自己获得的专业知识作为社会竞争和占据社会资源的一种关键手段,也对知识和技能更为关注,渐渐将公共关怀从自己的价值观当中抽离出去。三是缺乏公共参与力。高等教育能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与集体问题,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其对于社会弊端的冷漠,更注重明哲保身,对公共生活普遍缺乏热情,只应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强化自己,积累更多竞争和生存的资本,极少参与公共事情。

3.缺乏创新思维和实践。创新思维是指用于创造、大胆探索的思想观念,表现出来的就是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品质,而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互联网迅速崛起,大学生群体迅速被网络文化裹挟。由于网络文化本质上就是一种快餐文化,其短小、快速等表达特点使得人的思维变得片面与浅薄;同时学生视觉始终被刺激着,思维就只能被囿于平面上,难以实现高度注意力,也不能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长期下去,思维也渐渐向着平面化的方向发展,难以形成创新思维[ 4 ]。人本身就是生活实践的主体,不能只停留在一些比较简单的且只能适应客体的层面之上,而是要以自身发展需求主动创新与变革世界,进一步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但目前大学生基本都被局囿在互联网当中,因此很难可以在社会当中产生大量的创新实践活动。

4.道德主体能力匮乏。一是主体意识较缺乏清晰度。主体意识是指自我意识,但目前大学生对于自身的需求、权利、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认识都还存在一定模糊认知,更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强化,也更追求感官体验以及物质生活的刺激感,缺乏系统化和深刻性的内心自省。二是丧失主体信仰。进入科技时代,大学生被更多地培养成“科技理性人”等,同时有些高校也不注重对传统道德教育理念的灌输,致使学生虽然专业知识掌握充分,但依然迷茫且不知所措。三是主体行知之间相互脱离。知行合一本质是把道德认知体现在实践当中的一种行为,但目前在道德实践之中,部分学生依然存在知和行相互脱离的现象,这可能与其过于关注智育忽视德育有关。

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人文主义受到了普遍重视,整体更加关注人和自然,这就给近代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工业革命的爆发,科技迅速发展,转变了人类传统的道德观念,致使整个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变化。再往后,科学技术发展更为迅速,互联网、通信等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和发展,使人们深刻体会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性,并深深陶醉其中。在此影响下,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之间渐渐脱离,导致人文研究开展圈地自发展,双方形成了文化上的鸿沟,使得人们开始向着单向度不断发展。

四、大学生人文精神重构策略

1.注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化

科技和人之间本身就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是不能分割的整体。科技中包含了自然、思维与社会等相关知识体系,是人类系统的知识的所有;人文则是属于变异之后产生的概念,当下的人文也包含了科技涵盖的所有。能够看出,两者是相互交叠和交叉的,共同组成了科学文化素质。所以在目前的大学教育当中,注重人文科技之间的协调性发展,不断追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统一性,就成为了培养高科技时代人文精神最重要的基础之一。

2.注重科技发展和学生道德修养的统一化

在大学校园,科技无处不在,更容易让人将注意力放在“物”上,从而留意科技的变化和信息便捷,忽视了“人”。为此,在全面发展高新技术的过程中,也千万不能忽视了学生的精神培训,始终重视其情操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时始终坚持正确的科学思想、方法与精神,最终实现科技进步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统一性,最终推动整个社会实现全面进步。

五、结语

总之,社会发展的背后,除了要有科技的作用,还要有人文道德精神的力量加持。为此,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必须要使其充分认识到科学的价值及人文的价值,并不断把人文精神渗透和融合到专业教学中,实现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以此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且具有健全人格的新时代人才。

(本文系吉林建筑科技学院青年培育项目“科技诱发下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应对研究”,项目编号:校科字[2020]048号。)

【参?考?文?献】????

[1]王妍,王长田,刘桂玲,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创新策略探讨[J].科学大众,2020,000(004):P.241-241.

[2]陈鲁峰.计算机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与建议[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000(006):82-82.

[3]王禹然,王振铎.大学文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精神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v.19(05):166-167.

[4]王海新.大學生网络生活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东西南北,2020(21):120-121.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科技时代缺失重构
青少年劳动教育实施的认知与策略重构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浅析科技时代下的“两种自由概念”
从信息科技时代走向数据科技时代
浅谈在科技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的发展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