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辛爵、冉父爵和鲁山文物考

2022-05-17 08:21黄震云
关键词:鲁山鲁山县

黄震云

(中国政法大学 中文系,北京100088)

一 祖辛爵和我国最早的皇家温泉

20 多年前,我在《楚辞和两汉文化》[1]一文中,根据《后汉书·延笃传》资料,确认正史记载的我国第一座屈原庙在古代南阳犫水滨。根据我国的庙堂制度,屈原就是那里人。犫城在鲁山,因此认为屈原是鲁山人。西峡县回车镇屈原岗有清代石碑“屈原岗”,类似神位,还有元代的屈原庙,因此西峡认为屈原是他们那里人,引起广泛争议。1998 年,黄崇浩教授在《中州学刊》撰文,重申了南阳说。2016 年7 月21 日,中国屈原学会应鲁山方面邀请对鲁山进行了实地考察。大家认为,西峡和鲁山是屈原主要活动地点之一,扣马劝谏地点发生在现在的西峡县,楚国入秦的古道上,而鲁山和西峡在古代实属一地。我还向鲁山方面提出想看看博物馆,鲁山方面说,鲁山是贫困县没有博物馆,一些大墓出土文物价值高的都被带走了,还剩下一些破碎的在文物仓库中。在原文联主席袁占才和郭伟宁的帮助下,我参观了鲁山县文物仓库,发现主要是先秦和辽金的文物碎片,但是还有几件完整的文物,其中有器型完好的两个爵,就随手拍了照片,下面照片都是当时拍摄。还向鲁山政协的顾九顺先生借了清代乾隆时期的《鲁山县志》参看。

祖辛爵①(见图1)在河南省鲁山县,当时我们去鲁山的时候,平顶山著名文史专家袁占才同志陪同我们,查看了鲁山县文物仓库。据袁占才同志讲述,古代楚国的很多文物,被考古队带走了,剩下些不中用的东西,提到了爵,引起我的很大兴趣。祖辛爵的发现,为我们解开了尘封的历史中一些重大的学术悬疑,我国最早的皇家温泉就在河南的鲁山也因此得到证明。祖辛爵应该是国家一级文物,非常珍贵。

图1 祖辛爵

彝为中国古代宗庙里的常器,爵由鸡彝分化而来,是祼器,因此非常神圣,也因此,五侯皆以爵命名,曰公侯伯子男爵,子男二爵主要是授予少数民族。礼器、礼乐皆以爵定位,所谓爵、无算爵,皆是根据场合确定。根据爵的描述,我们可以肯定皆出自商代中期。

祖辛爵发现地点在河南鲁山县。祖辛是商朝中前期的君主,前任君主祖乙之子,大约前1369 年—前1356 年在位。《太平御览》引《史记》称他在位16 年左右,死后由弟沃甲继位。商朝历时30 世,约600年,顺序大致如下:

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2.外丙(太丁:有人称太丁为商第二帝,有人称其为王储但早逝,未及登基,弟外丙继位。至今史学界仍有争议)——3.仲壬——4.太甲(祖甲、太宗)——5.沃丁——6.太庚——7.小甲——8.雍己——9.太戊——10.仲丁——11.外壬——12.河亶甲——13.祖乙(中宗)——14.祖辛——15.沃甲——16.祖丁——17.南庚——18.阳甲——19.盘庚(睿宗)——20.小辛——21.小乙——22.武丁(高宗)——23.祖庚——24.祖甲——25.廩辛——26.康丁——27.武乙——28.文丁——29.帝乙——30.帝辛(纣、受)。

根据《史记》,商的始祖帝喾的妻子、契的母亲简狄洗澡,忽然发现燕子下了个蛋落到嘴里,吃下以后便怀孕生契,所以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之说。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约公元前1670 年—公元前1587年),又称成汤,据说当时的天气非常反常,曾经发生罕见的旱灾,都城曾经八迁,所以汤是商人的标志和象征,也是商人的文化选择。

过去,我们一般这样描述上古史,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几乎在黄河流域,没有到达江淮。

图2 商代地图(部分)

根据祖辛爵我们可以将商代的文化版图的线路重新描绘,早期在商丘,到祖辛的时候首都已然在鲁山了。换言之,鲁山在朝歌之前已经是商人的首都。其次,河南鲁山的温泉是我国最早的皇家温泉。对于鲁山的温泉,一般认为与汤恩伯驻军有关,因此有上汤、中汤、下汤三点一线温泉群。而最早的皇家温泉是陕西骊山温泉,目前考古发现,秦始皇曾经在那享受过温泉洗浴,比唐玄宗、杨贵妃要早很多。但是这不是最早的,最早的皇家温泉是鲁山汤泉。

殷商后期的首都在沬邑,沬甲骨文从爪、从皿、从页,像一人跪坐于盘皿前洗脸,说明与洗浴有关,而这也正是殷商的命名习惯。通过调查知道,鲁山的温泉被百姓称为乱汤。这种名字一直使用到民国时期。很显然,这是后人对商朝的道德评价,但和温泉联系起来,不是空穴来风。现在日本人讲洗澡水叫汤,就来源于此。这算是意外的发现。

由于年代久远,史料中很少记录,就是鲁山当地人对于商朝也是迷迷糊糊,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记忆。清乾隆八年《鲁山县全志》卷一“温泉”说:

《水经注》:“温泉出北山,七泉齐发,炎热特甚。”有三,旧名皇女汤,商后曾浴其处,载《水经》中。[2]

又《鲁山县全志》卷六“爵封”说刘累奉唐侯。商后在此洗浴的记载和皇女汤的名称是难得的历史记忆。鲁山的三汤(上汤、中汤、下汤皆地名)构成的温泉脉线是我国最早的皇家浴场殆无疑问。

1965 年河南省辉县褚丘出土祖辛卣(见图3),现藏河南省博物院。根据商代器物文字表达的传统习惯,一般在器物上书写的是先祖的庙号,因此祖辛爵和祖辛卣应该是祖辛的后人作器和刻写,而祖辛在鲁山的存在也是首次得到证实。

图3 祖辛卣

我们将图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祖辛卣无论器物还是文字都比祖辛爵水平要高出很多,所以祖辛爵应该是早期制作。商丘—鲁山—安阳是祖辛氏族迁移的基本路线。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谈到文人相轻的时候,举了班固和傅毅的例子,认为这两个人水平差不多,但是互相小看。费正刚等《全汉赋》录了傅毅的赋七篇,第一篇是傅毅的《洛都赋》。傅毅《洛都赋》已佚,《艺文类聚》卷六一有一段,《初学记》卷二四和《康熙字典》寮字条各引数句,《文选·陆机〈齐讴行〉》注补中也有两句,费正刚等编《全汉赋》皆录入,《北堂书钞》卷一三七有二句,文字与《艺文类聚》小异,《全汉赋》校记中也已经说明“《论衡》第二十卷《佚文》云:‘永平中,神雀群集,孝明诏上爵颂。百官颂上,文皆比瓦石,惟班固、贾逵、傅毅、杨终、侯讽五颂金石,孝明览焉。’”[3]

傅毅之作《洛都赋》,当在此时,即公元65 年左右。今捡清代《鲁山县志》卷二“温泉”条下云:

《水经注》:“温泉出北山,七泉齐发,炎热特甚。”有三,旧名皇女汤,商后曾浴其处,在《水经》中。其下泉水热如沸;中泉水平温;上水微温,俗呼为上中下汤。去县六十里,居民引为沫浴池,能愈痍宿疾。《洛都赋》云:“鸡头温水,鲁阳神泉。不爨自沸,热若焦然。烂毛瀹卵,煮绢濯鲜。痿疾痱疴,浸之则痊。功迈药石,勋著不言。[2]

这段文章《全汉赋》失收,虽然只有两三行,但是信息量不小。首先,鲁山温泉具有“烂毛瀹卵,煮绢濯鲜”的功能,证明鲁山汉代是我国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也就是说,丝绸在鲁山生产,在鲁山制作。制作的方法之一是煮绢濯鲜。其次,鲁山的温泉从商代就有,旧名皇女汤,商后曾在这里洗浴,是我国最早的皇家浴场。陕西的华清池最早在秦始皇时代,比鲁山浴场晚将近两千年。再次,《鲁山县志》编定在乾隆七年,因此,鲁山温泉与汤恩伯驻军无关。

爵的文字识读以后,发现殷周金文没有记录。同时发现出土的冉父爵,一同请教吉林大学吴振玉教授和沈文凡教授,意见一致,故作如上表述。

二 冉父爵和冉国消长以及先丝绸之路的开拓

冉国是商周时期十分强大的一个部族,但是其由来事迹,史书记载很少,难以捉摸。最近河南鲁山出土的冉父爵,为我们寻找古老的冉国及其迁徙消亡的路线有了一个新的清晰的路径。

冉,本字冄。对于冉人的由来历来有很大的争议。根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汉武帝,北逐匈奴,西逐诸羌,……冉、駹夷者,武帝所开,以为汶山郡,……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落。”[4]2991表明从汉武帝时代才开始有冉、駹夷,地在汶川即汶山郡。《后汉书·冉駹夷传》重复了这一记载:“冉駹夷者,武帝所开。元鼎六年,以为汶山郡。至地节三年,夷人以立郡赋重,宣帝乃省并蜀郡,为北部都尉。”[5]2857正史确认的冉人在四川,时间是蚕虫之后。晚商文化二期至西周早期的礼器铭文中偶然可以见到冉的行踪。晚商文化二期的绝对年代约为祖甲、廪辛时期,因此有的推测冉族人最早的先祖是元谋人,或者更早。有的根据《山海经·中次九经》中的记载:“凡岷山之首,自女几山至于贾超之山,凡十六山,三千五百里。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6]138认为马头龙或马身龙首的神,应该是冉、駹人的形象代表。或是信奉马头龙的冉人和駹人,为岷江上游的远古蜀人。关于冉、駹,《史记》中还有多处记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说:“司马长卿使略定西夷,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4]3017显然,冉和駹是两个部族,駹指的是毛色不纯的马,同理毛色不纯的牛就作牻。《后汉书》是明显将二者分开的。《后汉书·冉夷传》记载:“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数十丈,为邛笼。”[5]2858记录了冉人在四川的生活情况,但对于冉人的由来,史家也不清楚。

《史记·管蔡世家》说:“武王周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姐,文主正妃也。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行季载,行季载最少。”成王时“封季载于导”。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说:“拜,国也。载,名也。季,字也。导,或作‘那’。”[4]1563据《史记》,冉又作那,二者是一个字。由此很多人又以为冉人是周文王的后代。冉季载,是周文王的少子、周武王的同母弟,武王灭商后被封于冉,地点在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冉堌镇一带。考《左传》庄公十八年说:“初,楚武王克权,使斗缗尹之,以叛,围而杀之。迁权子那处,使阎敖尹之。”[7]我们根据楚武王的行踪分析,春秋时期,那应该在楚国的北面,与四川相去甚远。爵,既然在鲁山墓地发现,毫无疑问,殷周时候的冉国地址曾经在鲁山一带。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的冉国青铜器,表明在殷墟时期,冉国亦迁徙在安阳一带,是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根据《殷周金文集成》,冉氏家族之器物在西周畿内宝鸡地区和沣西页屡屡出土。如戴家湾墓地出土的冉父癸鼎、毛伯鼎,石鼓山出土的冉父乙卣、冉盉,金陵河流域上王出土的冉父丁爵,岐山京当出土的冉父乙觚,扶风杨家堡出土的冉□父丁簋,长安沣西出土的冉□父丁卣、冉丁爵、冉父丁尊、冉父乙簋,还有竹园沟墓地出土的冉爵、冉觯等等。这些冉器时代都在西周初年,身份高贵,说明商代的冉国早期在鲁山附近,至西周初年冉家族西迁。

图4 冉父爵

图4 是河南鲁山新出土的文物冉父爵,根据爵的朝廷礼器的性质,我们可以肯定冉父曾经在鲁山建国,或是始基之地。冉父爵的出土,使我们明确了冉国在公元前1300 多年时的祖辛时代,也就是殷商前期的地望是在今鲁山县。因为冉和那字形一样,因此冉又作那。我们由此推出鲁山的建县时间应该在大约公元前1360 年或稍前,距今约3400 年,或者说冉国的出现标志着鲁山建县立城的开始。战国时代冉人西迁,至汉代又开始强大。虽然,湖北荆州、山东临朐、河北灵寿、辽宁喀左等地也有冉人的文物发现,一方面说明冉的活动范围大,另一方面或可能是文物流传原因。鲁山出土的爵是重要的礼器,与方志记载,民间传说相互印证,应该可靠。

根据出土文献,冉人的文化实力和迁徙路线应该比较清楚了。同时冉人出自中原应该无疑。其以都城为轴心的移动路线,文化西移,可以称为早期的丝绸之路或先丝绸之路的一个基础拓展。

冉人为什么向西南迁移?就历史渊源看,一方面冉人熟悉西部,另外很可能是陆陆续续地为了逃避战争,因此西迁。按《左传》左传鲁庄公十八年,公元前676 年说:

初,楚武王克权,使斗缗尹之。以叛,围而杀之。缗以权叛。迁权于那处,使阎敖尹之。及文王即位,与巴人伐申而惊其师。巴人叛楚,而伐那处,取之,遂门于楚。阎敖游涌而逸。楚子杀之,其族为乱。冬,巴人因之以伐楚。[7]

那人就是冉人,他们和巴人关系密切,那人曾经被巴人征服。这时候的巴人还在中原,和楚国一样是西周的南土。巴人就是巴蜀之人的巴人,巴人入蜀和冉人入蜀,目前还没有看出必然的原因,但彼此有交接肯定是事实。

三 先秦尧山的名称和山神祭祀方式

尧山,历来有尧山和大尧山,并不是一个地方,但是外人不大注意。最早的尧山与帝尧有着密切的关系,祭祀用太牢之礼,非常隆重。过去我们只能够从文献中见到片言只语,但我们去河南中南部地区鲁山考察时,才知道其客观存在。

尧与山有关的记载在《山海经》中出现三次,尧山、大尧之山、尧光之山。尧光之山,见于《山海经·五臧山经》,属于南山区,也就是九州之内,现在说的中原。尧山在中原,对应书中的地理就是中山区,因此尧光之山与尧山名字没有关系。那么,现在的尧山是过去的尧山,还是大尧之山,需要必要的认定。之所以需要认定,是因为目前的文献中都言大尧之山就是现在的尧山。这是我国最早关于尧山的记载。《山海经》《礼记》等书,对于古代祭祀山神有一些记录,比较注重山的地位。

1.关于祭山神用太牢之礼。我国古代有牢礼,就是将关在牢房中的俘虏用来作为祭祀天地鬼神的礼品。周代实施仁政,用动物代替人,据说这些动物也是养在大牢里。主要是牛羊猪三种,因此叫三牲。不用牛叫少牢,在等级上次于太牢。《礼记·王制第五》记载,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庙之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礼记》的记载和《大戴礼记》不同,《大戴礼记》记载诸侯可以用太牢。按照《山海经》对山的分类,最高的是岳,即四岳,其次是冢。这里将洞庭山系用太牢,应该是僭越,或者说受楚国文化影响,沐猴而冠。战国以后,太牢之礼有所变化,如秦国,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襄公祠西畤所用之礼为駵驹、黄牛、羝羊各三,秦文公祠鄜畤所用之礼为三牢,秦德公也曾祠鄜畤,所用礼为三百牢,这个数字过于庞大,估计百为衍字。秦始皇时非常重视雍四畤,鄜畤、密畤、吴阳上下畤的祭礼,“春夏用骍,秋冬用駵,畤驹四匹,木禺龙栾车一驷,木禺车马一驷,各如其帝色。黄犊羔各四,圭币各有数,皆生瘗埋,无俎豆之具。三年一郊”(参见《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山海经》卷二《西山经》说:“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騩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羭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以百珪百璧。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烛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纯之。”[6]31西岳华山在殷商时期作为冢,到西周地位提为岳。

2.关于祠毛,用雄鸡。《绎史》卷十引刘向《孝子传》说:“舜父夜卧,梦见一凤凰,自名为鸡,口衔米以食己,言鸡为子孙,视之,乃凤凰。”舜亦少昊氏后裔,与殷商同祭。而秦朝出自大夏,或言出自西戎,或言出自鸟俗氏,鸟身人言,但并不是嫡系,至多也就是下属部族,所以与此亦不很搭界。秦朝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从秦襄公立西畤开始的畤祭,持续了四百余年。西周末年,秦襄公被封为诸侯,立西畤,以为主少暤之神,作西畤,祠白帝(见《史记·封禅书》)。畤本是西周的礼仪,《左传》中凡四见。《史记·封禅书》亦称晚周有畤祭。在《五臧山经》中有帝之密都之说,而《史记·秦本纪》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记录秦宣公时进行密畤(青帝)之后秦献公畦畤(白帝),所以秦人的祭祀密畤当学习西周的密都作为,而或白帝,或青帝,并不固定,完全是出于需要,所以白帝少昊之祭不能确认完全出自秦人。

所谓毛物,《周礼·地官·大司徒》:“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抚邦国。……一曰山林,其动物宜毛物,其植物宜阜物,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泽,其动物宜鳞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8]27因此祭祀山神的时候用毛,就是希望毛物能够更好地生长,道理就在这里。另一方面,祭祀贡献都是人想象出来的上帝百神最受用的礼物,让百神享用就是想让百神降福,而不是降临灾难,因此这些物品是人神交往交换的媒体。这些媒体因为时代的差异就会有不同的数量、形态、色彩、类型等。

3.关于五彩惠之。《庄子·天运》篇说:

孔子西游于卫,颜渊问师金曰:“以夫子之行为奚如?”师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穷哉!”颜渊曰:“何也?”师金曰:“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斋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将复取而盛以箧衍,巾以文绣,游居寝卧其下,彼不得梦,必且数瞇[眯]焉。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聚弟子游居寝卧其下。故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是非其梦邪?[9]

类似的资料又见《周礼·太宰》《左传·昭公十三年》《左传·昭公六年》。指出“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斋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这大概就是白狗牲山时候的情景,在狗的身上或者身旁装饰着锦绣五彩。

4.关于用圭璧玉器。《尚书·金滕》说:“武王有疾,……周公立焉,植璧秉珪,乃告大王、王季、文王。史乃册祝曰:‘……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珪,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珪。’”[10]武王生病,周公向曾祖父、祖父和父亲祈祷,用玉璧、玉珪赂神,敬献给他们最喜欢的玉器!通过玉器将人和神连接起来,成为利益共同体。对待山川鬼神,采用了人事类推的方式,那就是投玉于河或埋玉于土。征之甲骨文,在殷商时代祭祀河神的时候,也确实采用投玉于河的方式,即“沈(沉)”。而考古发掘证明,“埋玉于土”的说法完全符合事实,有一次一地竟出土了二百余枚祭玉。甲骨文的内容还表明,在“尞”等祭中也会使用玉。在葬仪中,玉又常常是敛尸之物,是给鬼魂的奠礼,则属于另一种献玉形式。与奉献酒食不同,献玉的目的也许在于玉具有人们所想象的通灵性,可以起到把神祇和人类联系在一起的作用。礼玉文化从目前的资料看,在西周时期达到鼎盛。《礼记·礼器》第十说:“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11]274《周礼》中详细记载了以玉为礼的礼玉制度,通过对礼玉的种类、质地、颜色、形状、大小以及文饰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礼玉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在等级制度中的功能。玉器作为礼器,有施行天下,像德明责,敦叙伦理,标明等级权利,各安本位,起到“同邦国”“亲万民”“建保邦国”的作用。《周礼》说“凡宾客之事,共其玉器而奉之”“以等邦国”“以礼天地四方”“掌建邦之鬼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8]53。

平顶山地区的西南靠近南召县,形成天然的团城山脉,中间的伏牛山的山顶上,有一块遍布马骨石的田地,在田地里有一个高大的黄土堆,当地人称鸡冢山。现代人因嫌弃鸡冢山的名字不好听,近年来他们申请改鸡冢乡叫团城乡。黄土堆很大,很雄伟,但是不知其所从来。伏牛山和尧山相对而立,查清代《鲁山县志》说团城山上有殿址,莫知其由。(乾隆本卷一)明清时候人们已经全然不知台的用处。当地政府觉得这个东西应该有价值,出于对文物的尊重,立下了一块石碑,作为鲁山县文物保护单位,禁止乱挖乱采。那么,鲁山县这个文物保护单位究竟是什么呢?

图5 鲁山团城鸡冢山照片

2018 年12 月12 日《平顶山日报》刊载了王相生《鲁山县团城山鸡冢探疑》一文,指出那里有高高的土台叫金鸡之冢。冢顶以前有一棵大栗树罩着,抬头看不见天上的云,1958 年修昭平台水库时,大树被刨了。根据当地资料,1951 年的勘测结果是“冢子高度50 余米,总面积5 996 平方米”,明代鲁山嘉靖县志上就已经有了鸡冢这个地名,更早就不知道了。上中学时,老师带我们到鸡冢上挖山洞,因为土质松软细腻,我们一天就挖了十几米深,还挖出一件奇怪玩意儿,拿出来让大人一看,说是一盏古时的油灯,它不是铁的,也不是铜的,是盏陶灯,还有彩色花纹。团城山右边的崖子叫接官亭,再往前走,又是一个路口,叫旗杆街,向右走,是朝王殿沟接官亭,东南有小团营盆地,向西数里是旗杆街。从接官亭直走向南十里就是鸡冢,靠近鸡冢的南边还有古墓沟、石碑湾。从鸡冢向南还有禹王庙,禹王庙向南是五道庙,五道庙之间分别是土地庙、龙王庙、火神庙、祖师庙、文王庙的地名遗址。北山高处二十里远是古代商朝的汤沐邑,就是今日的上汤、中汤、下汤。下汤向东是昭平台,虽然现在是水库,从名字上看应该是皇家的治军场所。昭平台向南十里路是泰山庙,据当地人传说此庙宏大,殿堂多层,石人石像众多,占据了整个南山之坡。还有一个是冢头。

根据作者的考察记录,鸡冢山和接官亭、旗杆街、朝王殿、小团营子、禹王庙、五道庙(其中有周文王庙),对面是尧山、冢头,构成了鸡冢台建筑群。我们认为,鸡冢建成的时间应该在殷商时代,西周以来一直是尧山的祭祀场所。这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也是最早的祭祀山神的祭祀台,值得关注。

第一,有可靠的文献记载。今考《山海经》卷五记载:

又东南一百五十九里,有尧山,其阴多黄垩,其阳多黄金,其木多荆芑柳檀,其草多薯蓣[6]154……凡洞庭山之首,自篇遇之山至于荣余之山,凡十五山,二千八百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一牝豚刏,糈用稌。凡夫夫之山,即公之山、尧山、阳帝之山皆冢也,其祠皆肆瘗,祈用酒,毛用少牢,婴毛一吉玉。洞庭、荣余山神也,其祠:皆肆瘗,祈酒太牢祠,婴用圭璧十五,五采惠之。[2]

由此可知,祭祀尧山由来已久。山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一牝豚刏,糈用稌。地位是冢,冢是仅次于岳的山的名称。尧山在这些祭祀的条件之外,还需要肆瘗,祈用酒,毛用少牢,婴毛一吉玉。就现存的甲骨文看不到殷商用鸡血祭的案例,但在西周是普遍现象。《山海经·五臧山经》主要记录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地理文化,其中出现大量的鸡祀。

为什么用鸡祭祀山神?按《山海经》南次三经在写到凤凰时说:“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6]62因此祭祀山神的目的是获得天下太平。又《绎史》卷十引刘向《孝子传》说:“舜父夜卧,梦见一凤凰,自名为鸡,口衔米以食己,言鸡为子孙,视之,乃凤凰。”由此可见,鸡代表凤凰,而凤凰正是殷商和西周的共同象征,殷周同祭,凤鸣岐山,预示着周文王称霸天下,因此在五庙处立下了周文王的庙。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还记载了一个公鸡断尾的故事,说有一个叫宾孟的人到郊区去,路上看到一只公鸡自己弄断了尾巴,他不理解什么意思。手下的人告诉他,祭祀用公鸡太多了,因此公鸡害怕被杀掉祭祀,所以才这么干。宾孟将这件事情给王说了,王半天没说一句话。宾孟感叹,谁都不愿意做牺牲品,过去用人,人害怕,现在用鸡,鸡也知道害怕了。《绎史》卷十引刘向《孝子传》的故事也说明舜亦少昊氏后裔,与殷商同祭。

第二,祭祀的级别和情形。我们知道,自西周实行封神制度以后,山河都有神。其级别比如人类帝王,命名最高的为岳,其次为冢,冢就表示山具有诸侯身份。也就是说,祭祀时诸侯祭祀自己境内的名山大川,那么尧山当地的君王就要到尧山进行祭祀了。因此,与接官亭、朝王殿、旗杆街就完全对应了。用礼如少牢,少牢的地位在太牢之下,也和诸侯的身份相切合。《礼记·王制第五》记载:“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庙之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11]328《山海经》卷二《西山经》说:“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騩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羭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以百珪百璧。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烛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纯之。”[6]31华山作为冢山是殷商时代的事情,当周人立国时华山成为西岳,级别显然提高了,因此我们说这段材料出自殷商时代或之前是可信的。

一牝豚刏就是用一头母猪取血,糈用稌是说祭祀用的米是精细的江米。其祠皆肆瘗,就是说沉埋方式,如果是水就要沉下去,如果是山就采取埋的方式,指祭祀完毕,将这些祭品埋到地下。祈用酒好理解,毛用少牢指的是用毛物时候,选择圆毛的猪和羊,不能用扁毛的,扁毛是祭祀水神的称为羽。婴毛一吉玉是指装饰毛物猪羊的时候用一块玉。祭祀用一只雄鸡祈福,用动物的血进行祭祀,在动物脖子上系上一个玉圭,用酒浇地。大致就是这么一个形式。

第三,关于台上种栗。《公羊传文公二年》“练主用栗”[12]是指周代祭祀时神主用栗树刻成。《论语》说:“哀公同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13]《诗经·定之方中》云:“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凤是百鸟之王,桐是能招来凤凰的。我国在祭祀场所种植的树有一定的讲究,神主也就是社主也是同样的木头。商人以柏,周人用栗,按照《白虎通》是为了让人敬畏战栗,当然也有用石头制成的神主,作祏。周代建国后,实行封神制度,将没有名字的山川一律封神,目的就是为了祭祀方便。根据上面的叙述我们看出,用栗是周人的传统。鲁山在周代属于应国,后期属于楚国,这应该是应国的事情。

我们认为,鸡冢是我国最早的祭祀尧山之台,也是唯一的保存相对完整的祭祀山神的祭祀台,应该引起大家重视。

注释:

①鲁山县文物管理所仓库。

猜你喜欢
鲁山鲁山县
平顶山市鲁山县举行第二届传统武术文化节
鲁山望城岗冶铁遗址古代墓葬出土物
河南鲁山县杨叶沟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鲁山县H5、H7亚型禽流感血清学调查
鲁山县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在水源保护区以疏浚之名行采砂之实
鲁山县
露天放电影 收获快乐多
鲁山:鲁中绿巅
浅析尧文化在平顶山境内的流传关于鲁山“尧文化”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