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茜
(福建省建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福建福州 350108)
革命历史纪念馆是传播红色文化思想的载体,具有传承文明、教育后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意义。因此,为宣传红色文化,使人们铭记历史,应当结合本地的红色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情况,建设红色氛围浓厚、表现形式丰富的革命历史纪念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革命历史纪念馆的设计也应当随着技术革新而进一步优化,使纪念馆建设更能体现所传达的精神。
闽中地区某革命历史纪念馆展陈内容主要为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期间的历史。自1919年5月4日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由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爱国运动开展以后,全国各地开始响应五四运动的号召,闽中地区的莆田、仙游学界相继举行了游行示威等爱国运动,此为闽中地区革命历史的开端;1945年8月我国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随后在1946年6月开展了以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为目的的解放战争,此阶段闽中地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成立闽中司令部,积极开展自卫反击战争,打击国民党地方政权,直至解放战争结束、新中国成立,此为闽中地区革命历史的终局[1]。
为真实还原这段历史,本次革命历史纪念馆的设计采用沉浸式展厅设计理念,以时间轴的概念布置馆内展陈,根据国际博物馆“左手侧为主展线”的标准参观原则,按顺时针方向动线布置展馆,将纪念馆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分为六个部分,根据不同的历史进程和时间节点进行布展施工[2]。
革命历史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无数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历史文化,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和革命精神。本工程中革命历史纪念馆的设计秉持世界和平、尊重历史的理念,采用沉浸式展厅设计理念,以时间轴的形式呈现各展区内容,将实物雕塑与半景画相结合,运用声、光、电的艺术效果,结合红砖和泥土的装修风格,营造庄严肃穆的环境,给游览者以身临其境的观展体验,使红色文化跨越时间和历史展现在大众面前。
沉浸式展厅设计是基于沉浸式体验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一种展厅设计方法,目的是使参观者能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感官体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价值认同、情感互通的精神体验。沉浸式展厅设计通常使用到的有投影、大屏幕、灯光、音响等,运用声、光、电与艺术设计相结合,利用交互和人的感官体验使人的“五感”结合到一起,将展厅所表现的内容根据逻辑、时间、表达要点等由浅入深、由远到近、由简单到复杂依次展现出来,突出展厅所表达的重点,引导参观者沉浸于展厅的氛围中,思考参观的本质,获得情感的升华[3]。
以闽中地区革命历史发展进程为主线,重点表现抗战与解放战争期间的爱国运动中所蕴含的革命爱国精神。因此,馆内展陈设计以历史进程发展的时间线作为展陈的布置顺序,营造沉浸式游览氛围,结合纪念馆“十”字型的平面结构,将场馆的第一层和第二层共分为八部分(包括序厅和尾厅),其中第一层与第二层的平面结构划分如图1、图2所示,布展设计如下。
图1 纪念馆第一层平面及结构划分
图2 纪念馆第二层平面及结构划分
(1)序厅包括主题群像雕塑和搭配红军题材书法作品,通过灯光软膜吊顶展现革命烈士的光辉,序言部分使用杨持平烈士、郑豪烈士等革命烈士照片,以铜雕体现英雄风采,以图文展示革命烈士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第一部分主要布置的是传播马克思主义以及建立中共莆田、仙游地方组织的内容,时间段为1919—1927年。
(3)第二部分主要布置的是成立中共莆属特委、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内容,时间段为1927—1934年。
(4)第三部分主要布置的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和创建闽中游击区的内容,时间段为1934—1937年。
(5)第四部分主要布置的是闽中游击队北打南抗的内容,时间段为1937—1945年。
(6)第五部分主要布置的是闽中革命历史新发展的内容,时间段为1945—1949年。
第一至第五部分均陈列文物及相关陈设,配以图文展板、电子屏幕、投影等相关解说设施,通过灯光制造斑驳效果,营造出沉浸感,使游览者能体会到曾真实发生的惨痛历史,勿忘国耻。第六部分为巨幕环屏播放厅,能够播放抗战胜利影片;尾厅利用纪实照片配合时间节点布置为时空回廊[4]。
视觉语言由视觉基本元素和设计原则两部分构成,其中视觉基本元素包括色彩、明暗、质感、形状、空间、线条,设计原则包括布局、平衡、节奏、统一、对比。基于此对各展厅细节进行设计,通过展品的空间摆放、灯光的明暗和打光位置、展品和展架的布局间隔等强化沉浸式设计,为参观者创造沉浸式的感官体验[5]。
在序厅中央摆放主体群像雕塑,使其作为序厅中的视觉中心,利用灯光软膜吊顶对雕塑进行打光,营造光辉、灿烂的视觉效果,为参观者带来革命先辈光耀、伟大的情感感受,雕塑背景使用红色旗帜,旗帜以书法作品形式上书“革命历史纪念馆”文字,凝练展示主题。雕塑两侧设置拱门,引入展厅空间,如图3、图4所示。
图3 纪念馆设计效果(一)
图4 纪念馆设计效果(二)
展厅设备主要包括多媒体设备、照明设备、展柜系统设备等。由于多个展厅均设有多媒体设备、照明设备等有源设备,为方便管理人员对设备的操作和监管,将纪念馆内所有有源设备纳入统一的中央控制系统,系统架构如图5所示,多媒体设备管理方案如下。
图5 中央控制系统架构
(1)声、光、电脑操控演示系统设计。在纪念馆正式投入之前,将灯光的转动、明暗,以及背景音效的设计录入编程代码中,使其能够在设定好的时间自动运转并循环演示;电脑影像资料触摸演示系统需要事先录入相关资料,资料尽量图文结合,使参观者可以通过触屏查看相关资料。同时,可以提前在系统中录入相关指令,比如超过固定时间无人操作屏幕,则将资料重置至第一页,以便其他参观者查看;多媒体演示播放系统主要用于动态信息输出,应当提前设置好不同展厅中多媒体播放系统中播放的内容,采用循环播放或者随机播放的方式播放视频和图像[6]。
(2)照明设备的选用需要结合照明需求、照度、色温、对比度等,合理选配灯具型号和安装方式以雕塑为例,为展现雕塑所表达的情感,使用窄光、中窄光灯具结合的照明设备组合方式,通过不同的配光反射满足照明需求[7]。
(3)展柜系统设计的原则是保证展品的安全、保护展品的质量,因此,设置展柜系统为恒温、恒湿,展柜内放置展柜及收藏柜用调湿剂(MUBIC SORB)用以调节湿度,MUBIC SORB能够在湿度较高时吸收水分,在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释放水分,从而实现对展柜内环境湿度的调节,适合文物的保存。同时,MUBIC SORB具有抗霉菌功能,可以防止微生物对文物产生不良影响。
为体现闽中地区的地域元素,在纪念馆的装修设计中使用了较多的红砖、泥土、石材、绢画、砂石等素材,利用砖石、泥土来体现历史岁月感,为参观者营造闽中抗战时期生活的氛围;以砖红色、浅灰色为展厅的整体基调,塑造沉重、肃穆、庄严的气息,整体装潢设计贴近中国传统室内设计,凸显岁月感,使参观者置身于纪念馆中时有身临其境之感[8]。在纪念馆内的标识设计中,考虑到馆内的整体色调偏灰色,从美观的角度考虑,将标识的颜色设计为黑白二色,同时,为保证参观者能明确清除标识所表达的含义,大部分标识均参考目前国内、国际通用的标识形状。
(1)施工重点。为保证纪念馆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按时进行项目交付施工管理要抓住以下7个要点。①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根据设计图纸讨论方案可行性,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和装饰材料计划,确认质量岗位责任制度及施工现场操作规程;②资源供应保障,根据施工准备工作采购施工材料,避免因缺少施工材料造成的延期交付;③工程造价控制,根据项目的各项可能支出列出明细表格,做好各部分的造价控制;④施工质量管理,为保证施工质量,应当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使用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技术进行施工;⑤工期控制,为保证项目能按时交付,应当做好各施工阶段的工期控制;⑥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各种施工材料、施工废料、施工噪声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做到文明施工,保护好周边环境;⑦施工安全,为保证施工安全,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编写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事故紧急预案,准备好安全技术相关措施。
(2)施工关建节点控制。结合纪念馆原展馆的具体情况,本次项目施工的难点主要有以下3点:①原展馆局部雕塑、展板需拆除,并保存完好,拆除前需详细制定拆除方案并经公司技术负责人确认方案审批通过,方可拆除施工;②关于序厅浮雕墙的施工,施工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精力制造浮雕墙面,且对施工工艺要求非常高,因此不能压缩工期;③需要组织人员花大量时间到民间收集展品或复制品,每个版块内容需专家确认。
革命历史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无数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历史文化,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和革命精神,建立革命历史纪念馆有利于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基于此,本文案例中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展陈设计与施工以历史进程递进和空间布局营造沉浸式氛围,通过灯光、投影、展品空间摆放,结合光影知识、计算机技术等实现纪念馆内的设计,使参观者能对革命历史有更深刻的认知和感受,有利于传扬爱国精神,发展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