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画“人”例谈

2022-05-17 08:11:18
中外文摘 2022年10期
关键词:葛朗台祥林嫂刻画

□ 徐 健

眼睛是五官中最能表达人的内心情感的“一官”。古人早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有“画龙点睛”这一成语。世间女子也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她们化妆时总是精细地画眉毛、画眼线,这两者画好,整个人马上就给人神采奕奕的感觉。

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文学家们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在刻画人物时非常注重描写人物的眼睛,这样的语段总能成为让人叫好的“妙笔”。

一、“点睛”类型:摹形和绘神

1.摹形:形态各异的眼。眼,被称为心灵的“窗户”。不同的人其“窗户”的形态特征亦各异。因此,通过描写眼睛来刻画人物,则首先须准确地抓住所描写对象的眼睛外部特征,因为眼睛外部形态特征的细腻刻画有助于表现人物的精神特征。艺术作品主要是从眼睛的轮廓特点和颜色特征来摹形的。

张贤亮在《灵和肉》中对马樱花的刻画即是从眼睛的轮廓特点入笔的:

她生得细眉小眼,一笑起来,眼睛会眯成一条像月牙儿似的弯弯的细缝;再配上她那两个小小的酒窝,倒也有一种特别的动人之处。

这里的“小眼”和“像月牙儿似的弯弯的细缝”勾勒出了马樱花极富个性特征的眼睛轮廓。

鲁彦在《小小的心》中刻画阿品的眼睛则主要是从颜色特征的角度来写:

他的微黄的眼珠,好像蒙着一层薄的雾,透过这薄雾,闪闪地发着光……眼珠往上冷看,下面露出了一大块鲜洁的眼白,像在沉思什么,像被什么感动。

“微黄的眼珠”和“鲜洁的眼白”写出阿品的忧郁和悲哀。由此可见,摹形是描写眼睛的最基本的手段,选择有代表性的特征加以描绘,就能写出“形态各异的眼”。自然“杏眼”“三角眼”“丹凤眼”以及“乌溜溜的大眼”“海波一样蔚蓝色的眼睛”等语言在作品中时常出现亦是必然的。

2.绘神:情态各异的眼。由于神态的刻画有赖于形体的真实,所以,“以形传神,寓神于形,形神兼备”就成了作家刻画人物的艺术追求。文学作品对眼睛的描写,除了要抓住外形特征外,更要注重对眼睛神态的刻画。

茅盾在《手的故事》中是这样写二老板的眼神的:

二老板虽不作声,他那一对猫头鹰的眼睛老是乌溜溜地在那里转;机警而又颇露凶相的眼光时时从陆紫翁脸上扫到周老久脸上,然后又扫回去。

有时作家甚至抛开眼睛的外部特点直接去绘眼神。

在《飘来的生命》中作家李准是这样写的:

从她眼神的底蕴深处,我看到了一个母亲的慈祥,一个妻子的温柔,一个女儿的爱怜。世界只要有这三种眼神存在,它就不会毁灭。

神态是人主观世界的外显表征,显示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在摹形的基础上去绘神,力求形神兼备,就能充满激情地表现所刻画的人物对象。可以肯定地说,文学作品诸多点“睛”妙笔,就是作家艺术敏锐性在“形”和“神”上,特别是在“神”上的艺术追求所创造的。诸如鲁迅《药》中康大叔的眼光“正像两把刀”,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临死前看到法器时,“似乎已经死了几小时的眼睛复活了”等都是“点睛”的经典。

二、“点睛”方法的艺术特点:重在修饰,意在揭示

以点“睛”之笔刻画人物是极困难又是极重要的方法,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点“睛”画“人”呢?

1.静态描写:重在修饰。从静态的角度,用极简的语言就能抓准人物眼睛的形态和神态特征,这是写作者心中预期的表达:“黑艳艳的大眼睛”“泪水汪汪的眼睛”“像两只咖啡豆一样的眼睛”“大而亮的杏核眼”“闪着明亮光辉的眼”“火一般烫人的眼”“露出挑逗神色的眼睛”等。不可否认,刻画人物时确实离不开这种细腻描摹、静态实写,但写作者也应意识到这种静态描写,虽“形似”,但似乎又缺少些灵气,虽直观却乏意趣。因此,片言只语的静态描绘眼睛,是难以达到高层次摹形绘神的艺术效果的。

2.动态刻画:意在揭示。对于既“动人”又“传神”的眼睛描写,高明的作家往往是在静态描写的基础上进行动态刻画,在变化中揭示人物命运。

《祝福》中对祥林嫂眼睛的三处精心刻画即是如此。初到鲁家,祥林嫂“顺着眼,不开一句口”;丧夫失子之后再到鲁家,她“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被赶出鲁家之后,沦为乞丐,她“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在对祥林嫂眼睛的动态刻画中,揭示出了祥林嫂受摧残和蹂躏的命运。

再如《欧也妮·葛朗台》中对葛朗台眼睛的动态描写亦是精彩的。当葛朗台推开门看见妻子和女儿在看查理送的梳妆匣时,葛朗台太太一看见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便叫起来:“上帝呀,救救我们!”当女儿答应签写放弃继承权的文书时,“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在临死前,“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活脱脱一个守财奴,其对金钱的强烈占有欲和卑鄙的灵魂在作品对眼睛的多处描写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艺术大师达芬奇说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国古代圣贤孟子也曾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人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等真实情感,最能通过眼睛这个最为灵动的器官流露出来。因此,刻画和塑造人物形象,不仅要关注“眼睛”这个敏感器官并善于抓住眼睛的微妙变化,而且要学会运用动静结合的点“睛”画“人”的方法,以达到传情达意地刻画人物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葛朗台祥林嫂刻画
欧也妮·葛朗台(节选)
白领葛朗台的秘密
上海故事(2023年9期)2023-11-01 02:45:48
深挖文本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课外语文(2023年1期)2023-02-06 14:37:46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名家名作(2022年18期)2022-12-16 04:37:28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
ℬ(ℋ)上在某点处左可导映射的刻画
Potent环的刻画
《欧也妮·葛朗台》的人性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