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试爆影像是如何拍摄下来的

2022-05-17 20:28杨映梅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两弹火球氢弹

原子弹与氢弹研制成功对新中国意义重大,老一辈电影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才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影像。本文作者杨映梅亲历了当年“两弹”试爆的拍摄工作,为人们再现那段燃情岁月。

旧机器中找到一台高速摄影机

当初接受任务时,气氛非常神秘,去什么地方?拍什么東西?一概没说。后来得知是拍摄核试验,我们特别高兴。原子弹爆炸瞬间的闪光,有上千个太阳的亮度。为控制曝光问题,我们自制了一套深浅不同的阻光镜,并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掌握了胶片曝光的难题。据说,美国拍第一次核试验,动用上百台机器。我们家底薄,但薄自有薄的办法。我们从已退役的陈旧机器中挑选了数台,最令人兴奋的是,找到了一台高速摄影机,经过改装、整修,并用现有的胶片反复试验,其频率达到了每秒200格左右,总算符合了要求。经过拼凑,投入这次拍摄的机器有10多台。

器材胶片等被装上了军用专列,大家踏上了征途。

最快速度将胶片带回北京

拍爆炸只能用遥控方式拍,这方法是事先将摄影机安装在选定的位置上,拍摄指令由主控站统一下达。爆炸的当天,对摄影人员的位置、任务作了分工,我的位置在720主控站外面,距爆心7.2公里,主要拍蘑菇云,柴森、郑治国的位置更靠前些,他们拍摄炮弹取样和坦克、步兵小分队穿越爆心等活动,这三处是经过多次申请才获准的。

耳朵里传来了“5—4—3—2—1—启爆”,我提前两秒打开了机器,白光过后,露在外面的皮肤有很强的灼热感,几秒钟后,才听到惊雷般的巨响。取景框中的火球在不断地变幻,翻滚升腾的火球逐渐形成了蘑菇云,景象极为壮观。我跟着图像的变化,用变焦镜头不断改变景别。当烟云升到一定高度,我机器中的胶片也拍完了。

紧张的拍摄告一段落,我受命带着所拍摄的胶片,搭乘张爱萍总指挥回京汇报的专机直飞北京。八一电影制片(下称“八一厂”)厂政委张景华亲自到机场,用车将人和胶片直接拉到洗印车间。那里的准备早已就绪,张政委通宵在现场坐镇,我紧盯着药槽中循环滚动的胶片。啊!我看到成影的蘑菇云了!大家也怀着兴奋的心情,聚过来观看。

周总理到八一厂看样片

1964年10月下旬的一天,周总理来到八一厂看样片。当总理看到火球翻滚、蘑菇云升腾的镜头时,非常高兴,连声说“拍得好!拍得好!”并指示要很好保管、使用这些资料,要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办这件事。

1964年11月2日,在送审的对外宣传照片时,周总理亲自选了4张核试验的照片,并批示:“底片交八一厂各洗大、中、小相片三套准备发表。11月15日,核试验的电影也要搞出来。”影片初稿编出来后,周总理派专家到八一厂对镜头画面逐一审核,解说词也是总理审定的。新闻片公演后,引起强烈的反响。

半年多后,又相继进行了飞机空投和火箭运载的原子弹试验。我们均圆满完成了拍摄任务。

完成拍摄氢弹的任务

多次核试验的成功,预示着我国第一颗氢弹快响了。我们也在进行着各种准备,迎接它的到来。根据以往的经验,以分段、接力的拍法,明确了每台机器的任务。拍火球依靠高速摄影机,只有它才能满足视觉的要求。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这次拍摄收获颇丰,安装的摄影机,都拍到各具特色的画面,特别是高速机器所拍镜头,专家、领导看后赞不绝口,因为那些镜头是肉眼看不到的。火球、蘑菇云与原子弹比,更是大显风采,受到好评。

(摘自《人民文摘》 杨映梅/文)

猜你喜欢
两弹火球氢弹
亮亮吃西瓜
飞行员杨国祥投掷氢弹失败,放弃逃生机会与氢弹共存亡
稼先的故事
金正恩视察“可搭载在洲际弹道导弹上的氢弹”
氢弹,不过如此
陈士榘:抓获第一名日军战俘的新中国“两弹”基地功臣
太阳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贺核工业60周年
朱光亚:“两弹”元勋、战略高科技帅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