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优化
——基于高校管理视角

2022-05-16 09:11:42侯雨欣王冲
关键词:信用指标体系指标

侯雨欣 王冲

大学生信用建设事关社会信用生态的良性循环,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关键性、渐进性的长期工程。高校承担着引领信用文化建设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使命,是开展信用教育及实施学生信用管理的关键环节。然而,多年来高校存在不同程度的信用教育形式化、信用管理空挡化等问题。高校信用教育及信用管理的困境、大学生信用危机的频发与大学生评价机制、约束机制及失信惩戒制度的缺失存在必然联系。部分高校曾尝试以大学生诚信档案、大学生信用报告建设为抓手开展大学生信用评价与管理工作,但因缺乏科学有效的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大学生信用评价及信用管理工作收效甚微。因此,亟需构建有效地服务于高校大学生信用教育及信用管理工作的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提升大学生诚信自律意识,推动校园信用文化建设。

一 高校管理视角下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概况

(一)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发展历程

我国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大致经历了先行试验、自发探索、积极推进、突遇冲击及顶层设计五个发展阶段,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鲜明特点。

一是先行试验阶段(2002-2004年),高校尝试与征信机构及商业银行合作,以大学生信用档案为载体开展大学生信用评价及管理工作,旨在为银行发放助学贷款或信用贷款提供信用评估依据。2001年,重庆工商大学在全国率先建立涉及在校表现、家庭经济情况等信息的学生助学贷款信用档案;2002年,上海近50所高校依托征信机构对学生助学贷款偿还及其他信用情况进行跟踪;2004年,北京高校首批大学生信用卡亮相(1)《个人信用评估伴随首张大学生信用卡亮相》,新浪财经,2004年10月11日发布,2021年11月22日访问,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studentYz/20041011/17161070635.shtml。,信用卡信息、在校信息等纳入大学生信用评价。

二是自发探索阶段(2005-2007年)。大学生信用评价范围不断拓宽,信用评价指标范围由经济信用扩展到学业、社会实践、就业等多方面信用,评价结果为评奖、推优等相关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自2003年天津师范大学推出涉及学习、经济、生活、择业四方面量化考核内容的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后,郑州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在2005-2007年结合实际,建立信用档案和信用报告,个别高校还推出了大学生考试诚信档案、勤工俭学诚信档案等专项诚信评价。

三是积极推进阶段(2008-2010年)。大学生信用评级管理平台建设推动了信用信息从高校单享到区域统筹、多省共享,大学生信用评级管理平台逐步演化为集大学生信用记录、诚信教育及个人征信建设于一体的多功能信用管理载体。2010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探索“行政主导、社会联动、多方共建、校方管理、学生应用”的省级高校大学生信用评价管理平台,建设包含身份信息、家庭信息、学籍资料、银行贷款信息、个人履历等内容的大学生诚信体系。随后,湖南、黑龙江等省区相继跟进。

四是突遇冲击阶段(2011-2013年)。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建设遇冷,一度陷入低谷。由于个人隐私保护及信用档案建设法律制度的缺失,大学生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2)《穗高校生诉苦个人信息被卖 主管部门:建信用档案》,中国广播网, 2011年5月30日发布,2021年11月22日访问,http://http://china.cnr.cn/xwwgf/201105/t20110530_508049388.html。,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建设被推上舆论风口。学生质疑、学校消极、企业观望、信用档案“被遗忘”(3)《“被遗忘”的大学生信用档案》,《南方日报》2012年10月22日,第A15版。,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步履艰难。

五是顶层设计阶段(2014年至今)。我国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印发,标志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初步完成。《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及《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进一步提出了“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应用到青年入学、就业、创业等领域,引导青年践行诚信理念”(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人民日报》2017年4月14日,第1版。。此外,《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也要求学校“以适当方式记录学生学业、学术、品行等方面的诚信信息,建立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机制”(5)《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2017年2月16日发布,2021年11月22日访问,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2/t20170216_296385.html。。国家规划纲要的发布和高校相关管理政策的实施助力大学生信用评价建设的有序推进。

(二)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国外高校重视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美国高校采用“荣誉制度”对学生学术诚信进行管理,注重学术诚信内容的细化和诚信管理程序的合理性(6)张鸿燕、姒鹭《中美两国高校大学生诚信管理之比较》,《思想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第58-61页。。“学术诚信十原则”(7)Donald L. McCabe, Gary Pavela, “Ten (Updated) Principles of Academic Integrity: How Faculty Can Foster Student Honesty,” Change 36, no. 3 (May 2004): 10-15.是美国多数大学制定学术诚信政策的参考依据,该原则认为大学生的学术诚信需要学生、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协作推进。为重建高校学术诚信文化,有学者设计了集学生、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学术诚信“十步模式”(8)Cam Caldwell, “A Ten-step Model for Academic Integrity: A Positive Approach for Business School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92, no.1 (March 2010) : 1-13.;有学者提出构建高校学生诚信评价机制(9)Tricia Bertram Gallant, Patrick Drinan,“Organizational Theory and Student Cheating Explanation, Responses, and Strategies,”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77,no.5 (September/October 2006): 839-860.,建立信用数据库。宏观层面,国内学者从高校学生信用管理制度(10)崔国富、袁冬梅《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制度的建构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第25-30页。、运行机制(11)雷金牛《论高校学生信用管理模式》,《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第82-86页。等方面展开探讨。微观层面,有毕业生求职诚信机制建设(12)姚祖才、张兴荣《对高校毕业生求职诚信机制建设的理性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9期,第28-30页。、基于诚信体系的高校贫困生管理路径(13)季丽、赵婧一《基于诚信体系的高校贫困生管理路径研究》,《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第88-90页。及从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视角(14)刘国威《基于诚信制度体系建设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研究》,《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第103-105页。开展的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构建研究。高校管理信息化下的大学生信用档案管理数据平台及评价管理系统研究也备受学者的关注。

西方发达国家个人信用评级体系较为成熟并得到广泛运用,大学生信用评价归属于国家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主要评估个人履行经济承诺的能力及意愿。FICO信用评分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个人信用评分,评价指标包含信用偿还史、信用账户数、信用使用年限、正在使用的信用类型、新开立的信用账户五类,每类包括若干子项(15)姜琳《美国FICO评分系统述评》,《商业研究》2006年第20期,第81页。。国外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判别分析、logistic回归、决策树、神经网络、数据挖掘等。我国个人信用评价研究起步较晚,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始于2002年。在研究内容上,除对大学生信用进行综合评价外,还有针对信用卡信用(16)陈燕《大学生信用卡个人信用评价体系研究》,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9页。、就业信用(17)于超《大学生就业信用评价体系创新应用研究——以山东泰安地区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信用状况为例》,《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第10期,第15页。、读者信用(18)成永娟《高校图书馆读者信用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12年第19期,第74-79页。等展开的具体评价指标研究。在指标体系设计上,已有研究发现人口统计变量、消费观、信贷条件等是衡量大学生学术信用的重要指标。学者多从学习、生活、经济和社交方面进行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构建,从背景、学籍及在校表现、学生助学贷款等情况展开评价指标设计(19)管七海、郭建伟、冯宗宪《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大学生个人信用征询与评价体系的实施方案》,《金融研究》2002年第4期,第96页。;从基本信息及在校行为记录、消费习惯及消费能力、历史信用水平及社交情况探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20)王旭东《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第25期,第81页。;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方面构建大学生创业融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21)马新瑞、李大容、周振楠《基于大学生创业融资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价值工程》2019年第5期,第172页。。国内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方法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时间序列等。但现有的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指标选择过宽、种类设置庞杂、实践操作过程不便,难以为大学生信用评价管理,尤其是高校大学生信用评价管理工作提供实质支撑。二是指标边界不清或重叠交叉,指标关联不强,导致信用评价停留在简单的数据统计层面,难以挖掘数据背后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深层问题。三是设计方法单一,单方面侧重定量或定性研究。多数研究成果不能将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并准确运用,容易出现指标主观性较强或涵盖不全的问题,指标的有效性有待验证。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高校管理视角,针对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力求实现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构建。

二 高校管理视角下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及功能

准确把握大学生信用评价的内涵是科学构建指标体系的前提。现代意义上的“信用”是一个包含了伦理道德、经济、法律、心理等内涵的概念(22)石淑华、李建平《论现代信用文化建设》,《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第76-80页。,包括信守诺言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社会对民事主体的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愿的评价(23)石新中《论信用概念的历史演进》,《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第120-126页。、社会认可的“自我”(24)吴继霞、曹文雯、丁怡彤《从信用知识到信用生活——江苏公民个人信用意识调查及启示》,《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第75-81页。等方面的含义。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认为大学生信用评价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在学习、生活、经济社交中反映出的道德、经济、法律和心理层面的信用意识、信用意愿、信用能力和信用行为的总和。高校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就是要在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高校职能部门的信用评价主体作用,实现部门工作职能与评价指标要素的精准对接,在搜集大学生信用信息的基础上,对其信用行为作出科学评估和量化,并将评价结果运用于大学生信用管理工作之中,从而有效发挥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学生行为的作用。

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可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鉴定功能,可对学生当前信用意识及信用行为等级做出科学的价值评判;调控功能,评价结果的科学反馈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信用观,纠正不良信用行为;激励功能,可发挥评价在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信用意识及行为的提升与发展;预警功能,评价结果可对大学生信用问题进行及时监测,也可对其未来信用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二)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有效评价的前提,而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又离不开共同遵循的准则。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建构中,应遵循的原则有“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可测取性及相互独立性”原则(25)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63页。,“全面性、科学性、针对性、公正性、合法性、可操作性”原则(26)叶伟春主编《信用评级理论与实务》,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52-153页。等。本研究借鉴彭张林等提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目的性、完备性、可操作性、独立性、显著性与动态性”原则(27)彭张林、张爱萍、王素凤、白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与构建流程》,《科研管理》2017年第S1期,第210-215页。来进行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建立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直接目的是客观真实地衡量、评价大学生的信用水平。指标体系构建初期旨在形成指标体系全集,评价指标集必须构面完整、层次清晰地反映及衡量大学生的信用行为特征,因而目的性和完备性是首要考虑因素。指标体系设置中期主要进行指标筛选,指标的独立性及可操作性最为关键,确保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可得、度量可行,且在可接受成本范围内;指标之间尽量独立,上下级指标之间、同一层次之间内涵清晰,避免重叠交叉。指标设置后期,显著性和动态性是着重需要把握的方面,需要保留对评价结果均有显著影响的指标,剔除贡献小的指标,并根据新的评价目标和评价要求进行主动调整,或是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进行被动修正。

(三)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路径

1.基于文献、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指标体系搭建

在梳理归纳已有相关文献要素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对在校大学生及高校教职工展开的访谈及问卷调查,编制出43项与在校大学生学业、经济、生活、社交相关的信用评价指标量表。学业信用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反映在学业上的信用水平,围绕学习行为及学术行为进行测度,主要考察课堂纪律、考试纪律及学术纪律的遵守。经济信用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与学校或者其他机构及人员经济往来过程中呈现出的信用水平,围绕学费贷款及个人消费进行测度,重点体现大学生学费缴纳及贷款履约等情况。生活信用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日常生活及社交行为所反映的信用水平,围绕日常行为及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进行测度。社会信用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时或实习实践及求职过程中表现出的信用水平,围绕实践活动及求职行为进行测度。

2.基于德尔菲法和因子分析的指标筛选

在我们的前期研究中,运用德尔菲法和因子分析对指标进行筛选,初步确定了一套包含37项指标的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框架(28)侯雨欣、王冲《基于德尔菲法与因子分析的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筛选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第34-41页。。考虑到前期研究可能存在取样局限和指标可测量性验证等客观条件限制,在后期研究中,我们拓展了样本规模,对指标的可测量性及可操作性进一步展开调研。专家咨询团队拓展到12所高校(29)12所院校分别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理工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及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教师、行政人员及辅导员;专家咨询问卷由初步搭建的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专家对指标的评判(如指标重要性评分及判断依据等)、对指标设计改进建议(如指标的修改及增补)及专家个人信息四部分组成;经度量赋值(30)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对指标的重要性、熟悉程度进行度量,设“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重要、重要、很重要”和“熟悉、较熟悉、一般、不太熟悉、完全不了解”五个等级并分别赋值。专家对指标的判断依据设“实践经验、理论分析、参考文献、直观感觉”四个等级并分别赋值,同时对专家学历、技术职称、从教年限分别赋值。后,检验问卷信度、专家意见集中度、专家意见协调系数等。在此基础上基于2019届毕业生的338份有效问卷样本(31)调研均获得了学生的知情同意,并实现了隐私保护。,通过SPSS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对以上指标进行建构效度的验证(32)量表总体信度Cronbach’sα值为0.836,KMO值为0.873,Bartlett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为1317.174,P值为0.000。采用主成分分析抽取因子,总累计贡献率为74.208%。由于篇幅原因,数据分析及验证部分未详细列出,感兴趣的读者可向作者索取。,对2项不易衡量且易造成歧义的指标进行整合,并删除了与预设分类不同且因素负荷量过低的1项指标。我们最终构建的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学业信用、经济信用、生活信用和社会信用4项一级指标,学习行为、学术行为、个人消费等8项二级指标以及35项三级指标。

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指标权重确定

由于因子分析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完全依赖于指标间内在关联,因此用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作为指标的权重(33)具体方法为:用该因子的方差贡献率除以所有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的累计贡献率,从而得到每个因子的权重;因子内再按照指标载荷的大小,按比例分割因子权重作为指标权重。参见:任弘《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第71页。,能有效避免人为评价的主观影响,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在充分考虑地域及学校类型因素下,以在校大学生的200份有效问卷为样本,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获取因子载荷值。如学业信用因子的贡献率为19.332,除以4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66.568,即一级指标学业信用的指标权重为0.290。经济信用、生活信用、社会信用3个因子照此法计算出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278、0.221、0.211。可见,一级指标权重相差不大,学业信用最高,经济信用次之。4个因子中二级指标的权重再由该因子中包含的指标因子载荷按比例分担。如一级指标“学业信用”包含“学习行为”和“学术行为”两个二级指标,载荷值分别为0.819与0.807。“学习行为”的权重系数为它在两个指标载荷之和中占的比例,再乘以因子1的权重系数(0.290),因此,“学习行为”的权重系数为0.146。类比推导出其他二级指标的权重。可见,二级指标中,学费贷款、学习行为、学术行为的权重位列前三,这也与大学生恶意拖欠学费的行为、提供虚假贫困证明骗取资助行为以及学术不端行为密切相关。三级指标权重确定方法与之类似,即根据每个二级指标所包含的三级指标条目数进行因子分析,根据每个条目解释的变异量来确定其权重。由此,确定出该体系所有指标的参考权重。

(四)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1.指标体系文本

本文所构建的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涉及“学业信用”、“经济信用”、“生活信用”和“社会信用”4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及35项三级指标,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等符合统计要求。评价指标构成及参考权重见表1。

2.指标体系说明

评价数据来源方面,在考察学生学习行为、学费贷款指标时,可从辅导员处获取学生上课出勤及学费贷款等情况,图书借还记录可从图书馆借阅记录中获得;在考察学术行为指标时,可从班导师或任课教师处了解学生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在考察个人消费、日常行为、人际交往指标时,可通过谈话或问卷调查从家长或同学处获取学生消费、交往中的信用信息;在考察社会工作、求职信用等指标时,可从就业处、用人单位及班级等处获取相关信息。评价赋分及评级方面,评估人员可分别对每个三级指标信用行为的违反次数或情节严重程度进行百分制评分,如100分为优秀,违反1次扣10分,情节严重者该项评分不及格或计为0分。评分再分别乘以三级指标权重,就可算出某一项三级指标资信分值,再把所有三级指标项的资信分值相加,即可求得信用评级总分。根据总分可确定大学生一定时期内的资信等级。采用国际通行的“四等十级制”进行评价等级划分。具体等级可分为:AAA(96-100分)、AA(91-95分)、A(86-90分)、BBB(81-85分)、BB(76-80分)、B(71-75分)、CCC(66-70分)、CC(61-65分)、C(55-60分)、D(<55分)。

表1 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指标体系特点

相较于其他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指标筛选、优化和权重设置,指标数据采集方法可行,并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价度量,保障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本指标体系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聚焦高校管理视角,注重评价要素的完整性。高校职能部门是评价的第一主体,也是大学生信用数据的供给主体。通过对学生信用状况的统计,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表现及信用行为,便于学校跟踪掌握学生社会活动及经济活动信息,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二是发挥岗位职能作用,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由于该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联动性,要求包括辅导员、行政人员、专业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有利于加强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形成社会、学校、家长共同育人的合力。三是围绕信用建设重点,凸显指标体系的导向性。以评价指标为引导,凝聚信用建设共识,明确信用评价重点,引导信用建设方向,分级分类地推进大学生信用文化建设。

然而,大学生信用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加之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高校管理视角下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评价需要实现动态调整和评价反馈,未来还需进一步夯实该指标体系的优化基础,提高该指标体系的设计水平,增强该指标体系的服务功能。

三 高校管理视角下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策略

(一)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夯实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基础

1.整合教育资源,培育多元责任主体。大学生信用评价之所以出现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参与大学生信用评价工作的深度不够。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优化,关键在于明晰领导主体、培育研制主体、扩大用户主体。明晰领导主体就是要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生工作摆上高校总体工作议事日程,从而推动大学生信用评价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培育研制主体就是要建立一支由高校学生工作者、政治理论工作研究者以及校外相关学者组成的专兼结合的研设队伍;扩大用户主体就是要充分动员相关部门、第三方机构、企业等用户积极参与到大学生信用评价工作中来。

2.提升数据质量,搭建数据共享平台。优化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采集是提高评价质量的基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大学生信用数据采集流程和标准,逐步建立数据加工、保管、使用流程和规范,从而有序规范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采集工作。同时,要对数据实行分级管理,协调好数据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关系,确保持续稳定地实现数据共享。在此基础上推动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库建设,尝试建立大学生信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校内信息共享平台,不断强化数据积累,推动数据的二次开发和利用,不断促进评价指标体系的成熟完善。

3.研究设计标准,制定评估实施细则。完善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设计标准是优化大学生信用指标体系的前提。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成果不少,但缺乏规范化、专业性的指标设计标准,指标体系不完善,难以满足大学生信用评价的工作实践和发展需求。在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设计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高校要狠抓标准的操作流程设置及其流程再造,逐步建立起一套全方位、多主体、多维度的评价标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评价内容欠完整、评价方法欠多元、评价结果欠权威等问题。

(二)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水平

1.优化指标设置,提升指标体系的设计水平。时代飞速发展,信用评价要素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在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设置中,必须将新增且有效的信用评价内容提炼为评价指标要素及时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之中。与此同时,社会变革下热点及重点问题不断转换,对于过时且效用较低的指标要素,必须及时从评价指标体系中予以剔除或调减权重。此外,要进一步优化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的权重设置,使用科学的新方法进行指标赋权,综合考虑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和影响程度的差异,突出关键指标权重。

2.创新测评方法,加强指标体系的效果检测。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开发、更新、丰富评估手段和工具,是优化设计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所在。要结合学校实际,寻求专业评级机构、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不断拓展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设置的效果检测路径,在实际应用中检测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的设置效果。同时,还要深入测评单位调研,及时把握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检验性、可测量性及指标功能发挥、存在问题等情况,以便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指标体系的研究设计水平。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设计不仅是一项理论研究工作,更是一项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实务工作。研设人员应加强学生工作理论、信用工作理论及测评工作理论的学习,掌握先进的评价方法、技术以及测评软件使用能力、测评分析能力,需要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才能及时准确把握大学生信用发展实情。

(三)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增强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服务功能

1.强化导向功能,充分发挥指标体系的守信激励作用。高校要从加大表彰力度、宣传力度及推介力度方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励和激励机制。要将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评奖评优、资助、就业推荐等环节;要充分利用诚实守信先进典型“身边人、身边事”对大学生进行信用教育,在高校学生中树立起诚信为本的环境氛围,提高社会对大学生信用评价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2.强化他律功能,充分发挥指标体系的失信警示作用。高校要组织大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评价活动,充分利用信用评价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信用教育和警示教育,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向评价标准靠拢,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同时,充分利用失信典型案例,采取恰当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警示教育,促进大学生重视信用评价,使评价结果落到实处。

3.强化调控功能,充分发挥指标体系的监测预警作用。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系统具有较强的信用风险排查功能,而且具有信用风险发展变化及未来走向的预测功能。评价团队要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和挖掘,预测大学生失信的风险领域、失信重点对象及其发展变化趋势,为学生工作者做好重点失信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排除信用风险提供有利条件,为高校建立“事先预防、事中监控、事后惩戒”于一体的学生信用管理体系提供可靠工具。

猜你喜欢
信用指标体系指标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中国外汇(2019年9期)2019-07-13 05:46:30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商周刊(2018年26期)2018-12-29 12:56:00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KPI与指标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