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护理干预在脑梗死后上肢瘫痪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2-05-16 10:35林娟
中国保健营养 2022年1期
关键词:曲池上肢针灸

林娟

枣庄市中医医院,山东 枣庄 277100

脑梗死指的是因局部脑缺血引发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和神经功能障碍,好发于高龄群体,部分患者在发病后,伴有肢体残疾,临床表现为手指屈曲、手部僵硬、有抵抗感等上肢瘫痪症状,对患者的生活独立影响极大。而有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在病程早期接受康复护理,可大大改善瘫痪症状,恢复肢体功能与神经功能。但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恢复效果不显著,故而本组研究选用了更具针对性和辩证性的中医针灸护理,该护理模式下,以患者为中心,通过辩证分型展开对症施治,不但效果显著,而且无不良反应、物美价廉,在脑梗死的诸多后遗症,例如尿失禁、失语方面具有显著应用价值[1-2]。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入组对象为我院2019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8例脑梗死后上肢瘫痪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男/女:22/13例,年龄65~75岁,平均年龄(67.64±5.36)岁。对照组36例,男/女:20/14例,年龄64~74岁,平均年龄(67.38±5.27)岁。基线数据无差异,可比较,P>0.05。

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内提到的中风疾病诊断[3-4]标准;2、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3、生命体征稳定且神志清晰合并肢体功能障碍;5、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加入研究;。

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心、肝、肾、等严重躯体疾病。(2)合并精神及认知障碍。(3)晕针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构建康复小组:由护士长牵头,选择本科室高年资护士组成康复训练小组,针对患者的上肢瘫痪情况开展护理培训,并进行对应的培训考核,通过考核后正式开展康复护理;首先收集入组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系统分析,明确存在的问题,查阅临床案例资料,寻找循证支持,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康复方案。(2)心理康复:脑梗死发病普遍较为突然,多伴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局限性癫痫等后遗症,导致患者身心受限,容易出现绝望、孤独、抑郁等悲观情绪,甚至抗拒治疗乃至于做出极端行为,故而护理人员需在康复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心理状态,鼓励患者自主抒发自己的忧虑,并做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树立治疗信心。(3)良肢位摆放: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保持侧卧位,在胸前放枕头,前伸患侧肩部,后伸展肘关节,然后伸展腕部指关节,向前屈曲患侧下肢,放置于身前另一撑枕上;患侧卧位时,需拉伸肩胛骨至前伸位,保持仰卧位时垫高患侧肩部和臀部。(4)饮食康复:在患者入院后,循证护士需实施洼田氏饮水试验,筛查患者的吞咽功能:如1~2级正常饮食,3~4级于指导下进食,5级或有认知障碍者,给予胃鼻管流食。(5)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通过屈曲关节、变化体位和翻身等动作来锻炼与恢复肌肉张力,当恢复情况较好时,可给予平衡和转移方式训练,例如从床边坐立或站立训练,逐渐过渡至平衡站立和下蹲行走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护理:(1)分期针灸:①软瘫期取穴:取患侧及健康侧的曲池、合谷、大肠腧、足三里和大椎等穴位。②痉挛期取穴:手少阳经、足阳明经、患侧外关、八邪、八风、丘墟等穴位。③恢复期取穴:取曲池、昆仑、足三里等穴位,以30号1.5寸毫针,进针1寸,留针30min。每周5次,调养2天。(2)针刺、理疗配合:可同时给予针刺+按摩+被动运动配合:①针刺穴位:水沟、穴内关、三阴交、委中等,以捻转提插、泻法联合治疗,留针0.5h。②上肢穴位按摩:取俯卧位,一手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在力度适中情况下按压患者印堂、百会、头维等穴位,加以按揉合谷、手三里、尺泽、曲池,最后以衮法治疗腕部、手掌、手指等部位。③被动运动:如腕关节、指间关节伸屈,5min左右,1次/日。(3)电针/拔火罐/艾灸:局部消毒曲池和曲泽等穴位,遵循曲池透少海,间使透外关,大陵透劳宫,手三里透臂中的原则进行电刺激治疗,每天一次,每次15分钟。针刺患肢拘挛部位至出血,并给予针对性的拔火罐治疗,点燃艾条熏灸,每天一次,每次25分钟。患者保持仰卧位,取腰腧穴、曲池穴、合谷穴、肩前穴、肩髑穴进针强刺激,得气后留针5分钟左右,以患者酸胀感适宜为主,出针后局部按摩肌肉,每天一次,每次20分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STEP评分(简易上肢评分法)(分数越高,相关功能越好)、脑梗死指标水平(TNF-α、IL-2R、IL-6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简明精神量表(MMSE)评分(分数越高情况越严重)、ET-1和NO等血管内皮功能,(晨间集5ml空腹静脉血,放置试管中,保持室温静置1小时,放置于5000r·min离心机实施10分钟离心,分离血清,放置于-80℃备用。采取美国贝尔公司的BIO-Rod450全自动酶标仪,以双抗体酶联免疫法检测ET-1和NO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康复评分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康复评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康复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康复评分对比(±s)

组别(n) FAM评分 STEP评分 MBI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 察 组 (n=34)22.68±3.73 45.07±5.32 27.38±4.63 65.09±5.67 51.00±5.30 85.82±7.26对 照 组 (n=34)22.79±5.39 32.24±4.19 28.41±4.45 50.18±5.19 51.22±5.25 70.90±6.23 t 0.098 11.047 0.935 11.310 0.172 9.094 P 0.922 0.000 0.353 0.000 0.864 0.000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脑梗死指标水平对比对比干预后,观察组的脑梗死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脑梗死指标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脑梗死指标水平对比(±s)

组别(n) TNF-α(ng/L) IL-2R(ku/L) IL-6(ng/L)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 察 组 (n=34)25.68±3.25 11.57±1.52 1110.42±241.67702.95±101.67 17.29±3.30 5.82±1.26对 照 组 (n=34)25.57±3.32 19.54±2.29 1110.43±240.45825.37±212.19 17.22±3.25 11.90±2.23 F 0.138 16.908 0.000 3.034 0.088 13.841 P 0.891 0.000 1.000 0.004 0.930 0.000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和MMSE评分对比干预后,观察组的NIHSS和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NIHSS和MMSE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NIHSS和MMSE评分对比(±s,分)

组别(n) NIHSS评分 M MSE评分干预前干 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 察 组 (n=34) 23.65±5.16 10.09±2.20 50.44±6.37 35.99±3.64对 照 组 (n=34) 23.57±5.55 17.75±4.09 50.75±6.25 43.38±4.19 t 0.062 9.618 0.206 7.764 P 0.951 0.000 0.840 0.000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ET-1和NO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s)

组别(n) ET-1(ng/L) NO(umol/L)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 察 组 (n=34) 83.55±12.24 69.67±10.22 31.42±3.33 75.99±20.62对 照 组 (n=34) 83.49±13.39 75.24±11.09 31.40±3.35 50.38±15.19 t 0.019 2.154 0.025 5.831 P 0.985 0.035 0.980 0.000

3 讨 论

脑梗死是临床最频发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目前国内约有700万+的脑卒中患者,同时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加重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导致脑梗死的发病率与日俱增,几乎每年都会新增200万+的患者,该病拥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已成为当代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脑梗死患者的生存率越来越高,但致残率却居高不下,据统计约有80%的脑梗死患者在病愈后,伴有程度不一的瘫痪症状,尤其是上肢瘫痪。究其原因在于:脑梗死发作后,病灶范围的半暗带区域,在短期内可迅速发生可逆性病理改变,如治疗及时有效,可减轻脑水肿受损情况,避免血小板聚集,促进侧支循环和脑部血液循环,重组损伤神经细胞。但即便如此,缺血病灶中的神经细胞仍无法得到挽救,多因其已经彻底坏死,故而无法逆转治疗。所以,在脑梗死痊愈后,许多患者都伴有后遗症,又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局限性癫痫最为常发,预后水平较差,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损害极大[5-6]。

而有临床研究表明:大脑系统的可塑度很高,如在脑卒中患者病程早期,给予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则可有效激活大脑神经的中枢交感兴奋系统,激活休眠中的神经组织网络,并重建构建起新的神经网络,重新激活神经功能,促进肢体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恢复。因此,于脑梗死患者病程早期,积极地开展对康复治疗尤为关键。然而传统的早期康复训练缺乏针对性和规范性,缺乏量化指标,康复训练随意性较大,患者难以长期坚持训练内容,导致上肢功能普遍恢复较慢。故而,我院观察组患者采取了中医针灸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康复评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7-8];干预后,观察组的NIHSS和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结果为:中医将脑梗死归类于中风范畴,认为该病病机在于风,因肝阳偏亢内风时起,导致髓海失养,以至于上肢受阻,需以化瘀通络为治疗原则。本组研究中针对患者上肢瘫痪症状给予了针灸、按摩等中医综合疗法,如按压法、揉法、捻法等,前者能够发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增强肌肉、韧带伸缩性,改善肌张力;后者可以促进血流循环,减少血管阻力,如三阴交:益肾生髓,促进脑部生理功能恢复;针刺水沟穴位:开窍启闭醒脑;内关:疏通气血、养心安神。又比如腧穴是脉气所发之处,神气之所游行之处,而曲池、曲泽、大陵和肩前等穴位分布在上肢屈肌肌群附近,符合腧穴治疗原则,针灸这些穴位有助于化散淤血、顺畅经脉[9-10]。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脑梗死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的ET-1和NO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析结果TNF-α是脑卒中发作后,首先活跃在缺血病灶中的炎性因子,可刺激和加重炎性反应,致使缺血病灶生成大量组织因子和血小板激活因子,加重局部缺血恶化;而IL-2R的指标水平增高,则提示免疫功能紊乱。IL-6是临床常见的炎性指标,可加重脑水肿和微循环紊乱症状,上述因子均与脑卒中发展转归密切相关。而经过针灸护理,上述炎性指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可见针灸护理的确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梗死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科学有效。

综上所述,脑梗死后上肢瘫痪患者接受针灸护理,可有效改善脑梗死症状,增强患肢功能,提升自理能力,加强预后转归水平。

猜你喜欢
曲池上肢针灸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针灸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小穴位 大健康
狐臭揉揉液门和曲池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32例——附单纯功能锻炼22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