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清
晋城大医院,山西 晋城 048006
作为脑血管疾病的一种,脑梗死的发生是由于患者的脑部血管出现堵塞问题,从而导致患者的脑组织局部血液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同时发生脑细胞坏死的情况。该疾病不仅有着极高的致残率,而且致死率也是非常高的[1]。与此同时,脑梗死是指因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供血障碍,脑组织缺血性软化或坏死,主要临床症状为昏迷、言语障碍,甚至偏瘫[2]。如果不及时治疗,脑梗死病灶还会继续扩大,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为了尽可能的保障患者健康,挽救其生命,需要进行对症治疗,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是治疗脑梗死的方法之一,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该方法不仅有助于重建缺血脑组织的血液供应,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受损的神经细胞,临床疗效显著[3]。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疗效,改善症状,最大限度地缓解病情。本研究探析了r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1月-2020年6月80例r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每组例数40。其中实验组年龄57~78岁,平均(65.45±2.85)岁,男29:女11。对照组年龄57~79岁,平均(65.12±2.81)岁,男25:女1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在知情下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全面化护理。(1)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前的护理干预内容:评估患者病情,入院后3~6h内检测临床指标,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备药等。同时,护理人员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如及时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多和患者沟通,及时说明溶栓情况和可能出现的情况,耐心讲解溶栓治疗的方法和目的。静脉溶栓患者在短时间内会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要及时向患者解释,让他们知道治疗的目的和用药。积极提高患者对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正确认识,确保患者明确溶栓治疗方法,取信于患者,还应在溶栓前积极采集血样,全面记录凝血时间、常规血型等相关指标。(2)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内容: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时,需要控制速度,同时注意患者口鼻牙龈、皮下等部位出血情况。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在此过程中。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止用药。溶栓2h后,每6h采集一次凝血纤溶系统标准标本,溶栓期间加强检查,每15~30min检查一次,记录患者皮肤变化,判断是否有瘀斑和出血点。全面监测呼吸道、尿路和颅内出血倾向,如果出现不适,一定要立即汇报医生,做好调整,加强血压和心电图监测。尽可能减少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3)早期静脉溶栓后护理干预内容:为预防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护士应注意早期静脉溶栓患者是否有异常情况,若出现异常情况,应该配合医生迅速处理。由于急性脑梗死危重,恢复期要保持病房良好的休息环境,尽量减少探访次数。
1.3 观察指标 (1)对比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让患者将填写好的问卷投入意见箱,通过封闭式回收问卷的方式,对入院接待、入院宣教、服务态度、操作技术、整体印象5个方面进行评价,每项0~20分,非常满意(总分>85分),比较满意(总分在60-84分),不满意(总分<59分)。
(2)比较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神经系统功能评分减分率≥75%;有效:神经系统功能评分减分率≥50%;好转:神经系统功能评分减分率≥25%,无效:神经系统功能评分减分率<25。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
(3)对比护理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系统功能评分。
(4)对比神经功能恢复情况(mR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指数),①采用mRs改良Ranlin量表,无症状(0级);有轻微症状不影响日常活动(1级);轻度残障对日常活动有影响但无需他人辅助(2级);中度残障需借助他人帮忙且可自己行走(3级);重度残障,自己无法活动必须依靠他人(4级);严重残障,卧床需24小时护理(5级);死亡(6级),分数低恢复状况好。②采用Barthel指数,包括穿衣、如厕、行走、洗澡等日常生活能力,0-100分,分数高日常生活能力好。
(5)对比生活质量(SF-36)评分,包括8个维度36个条目,满分100分,得分高则生活质量好。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3.0软件中,计数进行x2统计,计量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1 比较两组满意度 实验组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满意度是92.50%,而对照组的满意度是72.50%。具体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满意度(n/%,例)
2.2 比较两组早期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 实验组早期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是92.5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5.00%。具体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早期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n/%,例)
2.3 护理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系统功能评分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系统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护理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系统功能评分比较(±s)
表3 护理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系统功能评分比较(±s)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时间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黏度(mPa/s)血浆比黏度(mPa/s)神经系统功能评分(分)观察组 护理前 11.97±0.24 5.75±0.41 1.95±0.42 21.21±3.21护理后 9.58±0.21∗ 4.18±0.11∗ 1.62±0.21∗ 10.19±1.51∗对照组 护理前 11.85±0.34 5.75±0.42 1.95±0.41 21.35±3.56护 理 后 10.28±0.15 5.43±0.25 1.81±0.12 13.25±1.57
2.4 对比mRs评分、BI指数。 见表4,两组m Rs评分与BI指数护理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mRs评分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BI指数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
表4 对比mRs评分、BI指数(±s,分)
表4 对比mRs评分、BI指数(±s,分)
组别mRs评分BI指数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护理后对 照 组 (n=40) 4.27±0.91 3.12±0.76 61.54±3.21 82.33±4.32观 察 组 (n=40) 4.31±0.93 2.03±0.55 61.47±3.18 94.44±5.03 T 值 0.1944 7.3484 0.0980 11.5513 P值 0.8463 <0.001 0.9222 <0.001
2.5 对比SF-36评分 见表5,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中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表5 对比SF-36评分(±s,分)
表5 对比SF-36评分(±s,分)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T值P值生 理 功 能 74.09±11.88 84.22±14.85 3.3689 0.0012生 理 职 能 72.57±10.23 83.21±12.02 4.2634 0.0001躯 体 疼 痛 71.35±13.06 84.54±20.53 3.4284 0.0010总 体 健 康 72.08±11.44 82.93±18.55 3.1486 0.0023生 命 活 力 73.58±12.77 83.03±22.57 2.3047 0.0238社 会 功 能 74.23±11.25 83.21±12.55 3.3697 0.0012情 感 职 能 72.25±10.54 82.25±10.68 4.2149 0.0001心 理 健 康 76.55±14.42 84.44±18.76 2.1089 0.0382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内某些组织因缺血缺氧引起的软化坏死,主要临床症状为偏瘫和语言表达障碍,老年人脑梗死发病率较高,病死率也高于其他疾病,存活的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预后往往较差[4]。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健康有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积极的临床治疗。以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血管扩张、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病情,但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5]。近年来,早期静脉溶栓疗法逐渐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能积极促进溶栓,改善血液供应,促进血管再通,减少神经元损伤,缩小梗死面积,改善脑供血[6]。全面护理干预服务方法对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提前讲解,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早期静脉溶栓的顺利实施,提高溶栓治疗的成功率,同时,加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后的相应护理干预服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总之,对早期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选择全面护理干预服务方式,以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护理干预服务满意度[7]。
本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全面化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满意度(92.50%)高于对照组(72.50%),早期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系统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 Rs评分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BI指数显著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中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r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脑梗死患者实施全面化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早期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提高满意度,并改善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功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