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力下降的老年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握力下降的危险因素

2022-05-16 14:05崔岩玲王倩李淑莹田蕊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握力血小板住院

崔岩玲,王倩,李淑莹,田蕊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老年综合二科,河南 郑州 450052)

现阶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如何简便、快速衡量老年人的营养状态及健康状况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握力可作为评估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1]。有研究表明,握力既可评估上肢肌肉力量,也是反映全身各个肌群与肌肉总体力量的一个重要指标[2],且具有无创、低成本、简单、高效等优点。同时,握力下降是患者预后差的有力预测因素,可增加功能受限、生活质量差、住院时间延长和死亡等风险[3]。探索握力下降相关因素对改善老年人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既往关于握力下降的研究多基于社区普通人群,研究显示老龄化及营养不良均可使握力下降风险增高[4]。本研究对象为老年住院患者,旨在探讨握力下降的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早期发现握力下降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手段干预,对提高生活质量及改善疾病预后提供新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住院的285例老年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65岁;(2)临床资料完整;(3)意识清楚,患者知情同意且可完成动作性指令。排除标准:(1)上肢关节强直或严重关节炎、瘫痪或畸形;(2)明确患有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全身免疫系统性疾病,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晚期或神志不清;(3)拒绝参与此项研究。本研究已通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0-KY-0241-001)。

1.2 资料收集收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一般情况、握力水平及实验室指标。(1)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工作类型、收入、社会支持、受教育程度及临床疾病。(2)握力测量:使用弹簧握力器,将握距调至适宜,身体保持直立,用优势手分别最大力量测量2次,选取最大读数。如果老年人不能取站立位,则选用坐位测量。参照2019年亚洲肌少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5],以kg为单位,根据男性握力<28 kg,女性握力<18 kg,将入组患者分为握力正常组和握力下降组。(3)实验室检查:采集患者早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血脂、血糖等临床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因老龄化是导致握力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4],且在本数据中,两组间(即握力正常组和握力下降组)患者的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为减少两组因年龄所导致的结果偏倚,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matching,PSM)对两组年龄进行了1∶1匹配。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统计描述用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统计描述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数(%)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经PSM 调整前后,握力正常组与握力下降组一般情况比较285例老年住院患者,女132例,男153例,握力正常组144例(50.5%),握力下降组141例(49.5%)。握力下降组年龄高于握力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年龄进行1∶1 PSM前,与握力正常组相比,握力下降组患者BMI、患有高血压的比率较低;年龄、患有痴呆及慢性肾脏病的比率较高(P<0.05)。对两组年龄进行1∶1 PSM后,握力下降组与握力正常组均为103例,与握力正常组相比,握力下降组患者BMI、患有高血压的比率较低,患有痴呆的比率较高(P<0.05)。PSM前后两组间性别、工作类型、社会支持、受教育程度及收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经PSM调整前后,握力正常组与握力下降组一般情况比较

2.2 经PSM 调整前后,握力正常组与握力下降组临床数据比较对两组年龄进行1∶1 PSM前,与握力正常组相比,握力下降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及谷丙转氨酶降低(P<0.05);总胆固醇、血小板、C反应蛋白、尿素、肌酐、胱抑素C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P<0.05)。对两组年龄进行1∶1 PSM后,与握力正常组相比,握力下降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谷丙转氨酶降低(P<0.05);总胆固醇、血小板、C反应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P<0.05)。见表2。

表2 经PSM调整前后,握力正常组与握力下降组临床指标比较(ˉx±s)

2.3 老年住院患者握力下降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选用PSM前的原始数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老年住院患者握力是否下降为因变量(握力下降为1,握力正常为0),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BMI、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肾小球滤过率、高血压(有为1,无为0)、痴呆(有为1,无为0)加入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年龄、总胆固醇、血小板计数及患有痴呆为握力下降的危险因素,血红蛋白及患有高血压为握力下降的保护因素(P<0.05)。见表3。

表3 握力下降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肌肉质量和力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稳步下降,肌肉力量的减少可导致躯体功能受限、衰弱、跌倒等不良后果,增加患者致残率及死亡风险。且有研究表明,握力下降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密切相关[6]。因此,早期评估患者肌肉力量,及时采取适当的手段干预,对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至关重要。握力是代表全身肌肉力量的可靠指标[2],同时也是预测骨折的一个潜在有用的客观参数,与脆弱性和跌倒有关[7-8]。握力测量是一项无创、易操作、花费少、可直接量化的客观评估方法。欧洲肌少症工作组也推荐采用握力作为评估肌肉力量的指标[8]。本研究通过探讨老年住院握力下降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及时干预老年住院患者握力下降提供线索。

老龄化导致的运动能力下降是老年人肌肉质量及力量下降的主要因素[9]。研究显示,50~60岁正常人肌肉质量的损失每年可达1% ~2%,在老年人中每年高达3%~5%[10-11]。本研究中,年龄是老年住院患者握力下降的主要危险因素,即随年龄增长,握力水平下降,与上述研究结论一致。随着年龄增长,患者胃肠道功能下降、营养摄入不足、身体活动量下降及合并疾病增加等导致的肌肉纤维体积缩减、肌张力减弱、身体功能衰退、基础代谢率降低及运动神经的激发速度降低等因素都可能会让老年人的握力逐渐衰退[12]。

营养不良可导致肌肉含量减少,肌肉蛋白质合成减少[4],蛋白质降低可引起肌纤维萎缩、肌肉减少以及肌酸和糖酵解酶活性下降使ATP释放能量受损,导致握力水平下降[12]。血红蛋白为反映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态的指标[13]。本研究发现,握力下降的老年住院患者血红蛋白较低,血红蛋白是握力下降的保护因素,与上述结论一致。因此,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纠正贫血,可能对提高握力水平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显示,握力下降组的胆固醇水平高于握力正常组。高胆固醇可导致内脏脂肪增加及胰岛素抵抗[14]。同时内脏脂肪通过分泌炎症细胞因子、促进胰岛素抵抗等导致肌蛋白分解大于合成,使肌肉含量减少,导致握力下降[15-16]。因此,改善血脂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来减少肌肉分解,改善肌肉力量。

在本研究中,握力下降组的患者合并痴呆的比率高于握力正常组,痴呆为握力下降的危险因素,与Raji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主要原因可能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受损导致执行日常活动能力下降,长期失用性萎缩、肌肉无力,加剧功能丧失[18]。有研究表明,长期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认知与躯体功能,考虑与认知和握力之间存在共同的遗传学机制有关[19]。因此,早期发现认知障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握力水平的降低对改善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的“三高”特征,可导致肌肉功能障碍,包括毛细血管数量减少、线粒体功能异常及肌肉萎缩、Ⅰ型(慢肌)/Ⅱ型肌纤维(快肌)比率降低及有氧代谢能力降低等[20]。因此,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肌力下降。但Taekema等[21]进行的一项纵向队列研究表明,在8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中,血压越高,握力越强。考虑可能在衰老过程中血管阻力的增加导致需要更高的压力来维持组织灌注,以防止肾、大脑和骨骼肌进一步缺血损伤。因此,血压和握力之间的联系在不同年龄组也可能会发生变化。此外,年龄相关性炎症因子的增加会破坏微血管内皮,进而损害微循环,阻止维持骨骼肌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素的输送,致使老年人衰弱和肌肉质量减退[22]。有研究表明,足够数量的血小板可促进血管内皮的修复,血小板计数低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导致握力下降[23]。但本研究显示,握力下降组的高血压患病率较低且血小板计数较高,高血压为握力的保护因素,血小板为握力的危险因素,与上述文献报道不符,考虑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针对血压、血小板与握力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更全面的研究。

综上,握力可反映个人的整体肌肉力量、身体功能及营养水平等。握力下降可导致衰弱、跌倒、致残及病死的风险升高,还可增加住院费用及社会负担。因此充分了解老年住院患者握力下降的相关影响因素,对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至关重要。本研究显示,年龄、总胆固醇、血小板计数及合并痴呆为握力下降的危险因素,血红蛋白及患有高血压为握力下降的保护因素。通过纠正血红蛋白及降低胆固醇水平可能有助于改善握力。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尚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动态观察握力的变化情况,今后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开展大规模研究,针对不同老年群体开展随访及前瞻性干预研究,同时进一步探索科学、适用性强的干预措施,希望能够通过改善握力等肌肉力量,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握力血小板住院
巧练握力益康寿
妈妈住院了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
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检测对血小板减少及输注无效的意义
基于体检人群构建中国成人握力下降的诊断切点*
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儿童握力弱,未来健康差
不容忽视的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