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同质化”,解决“散”和“弱”,避免“大而全”“小而全”,资源向主业企业和优势企业集聚。在专业化整合这条新赛道上,国有企业正化零为整,做专做精。
既然要参与国际竞争,就要拿出真正能够代表中国实力的企业来。
过去,国有企业序列中真正做到大而强且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不是很多。有的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采取的一些竞争手段,甚至直接影响了中国制造的技术进步和品牌形象。
在2016年之前,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在国内高铁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九成。2010年开始,二者先后进军海外,进而展开了争夺市场份额的厮杀。而事实上,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三强位置分别被加拿大庞巴迪、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占据,紧跟其后的南北车其实应联手对外,而不是不断“内耗”。
这些年,同样的情况屡见不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铁路隧道专家王梦恕曾描述过去的一个教训:“中铁与中铁建竞争相当厉害。以前南非的一个工程院长反映,两家企业围绕一个项目竞争,人家发包方无奈决定一家给一个项目。”他指出,“企业利益必须让位于国家利益,两个要么合并要么联合。合在一起就能减少很多资源浪费。”
而专业化整合,就是从根本上减少重复投资和同质化竞争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务院国资委以相关领域行业体制改革为契机,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等方式,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更是强调“让专业化整合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1年9月28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了国有企业专业化整合专题推进会。会议强调,专业化整合要坚持党的领导,聚焦“六个着力”——着力推动横向整合,发挥资源优化配置效应;着力推动纵向整合,发挥产业链带动效应;着力推动创新要素聚集,发挥创新引领效应;着力推动整合后的深度融合,发挥管理提升效应;着力推动第三方增量助力整合,发挥协同撬动效应;着力推动“两非”“两资”处置,发挥瘦身健体效应。
同时,专业化整合也需避开“误区”。
一是要防止盲目做大。专业化整合要以做強做优业务板块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决不能贪大求全,避免盲目扩大规模和过度延伸产业链。
二是要维护公平竞争。专业化整合要防止无序过度竞争,不是形成垄断,也不是要改变一些行业适度竞争的格局。必须严格遵守《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维护公平市场竞争秩序。
三是要防范各类风险。严格控制财务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切实做好现金流匹配和融资保障工作;注重防范境外风险,对于涉外项目,要高度重视政治、汇率、劳动用工和文化融合等方面风险;关注稳定风险,妥善处理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及退出机制,提升工作的协同性平稳性。
管网:多个“全球之最”
2020年,国家管网公司通过市场化方式整合三大石油公司相关管道资产,打破了油气干线管道主要由三大石油公司“实行上中下游业务一体化经营”的传统格局,具有中国特色的“X+1+X”油气市场运营机制和“全国一张网”新格局初步形成,有效保障了我国油气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这项专业化整合涉及4家上市公司,横跨上海、香港、纽约、伦敦4地资本市场,交易对价4061.8亿元。同步完成的国家管网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改革,引入资金2437亿元,创造了2020年全球规模最大交易、近5年全球油气行业最大交易、全球迄今为止最大市场化私募股权融资项目等多个“全球之最”。
作为我国深化油气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新成立的国家管网公司在整合前期经过了深入的研究酝酿,借鉴了相关国家和地区管网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充分结合我国国情,为业界所期盼。
2019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提出组建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国家管网公司组建开始进入筹备阶段。
2019年5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从监管角度为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做好了准备。
2019年12月9日,国家管网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国油气干线管道、部分储气调峰设施的投资建设,负责干线管道互联互通及与社会管道联通,形成全国“一张网”,负责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的管道输送,并统一负责全国油气干线管网运行调度,定期向社会公开剩余管输和储存能力,实现基础设施向所有符合条件的用户公平开放等。
此前,油气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工作主要由国内三大石油公司承担,上中下游一体化运营模式在行业发展初期发挥了集成协调优势。然而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终端需求的日益旺盛,以往的运营模式面临挑战。国家管网公司的成立,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油气行业市场化程度、有助于推动市场多元主体的加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能力。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也表示,国家管网公司的成立,将进一步提升油气资源保障、集约输送及公平服务、市场风险防范等能力,促进油气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看来,通过整合油气干线管道资产、业务和相关股权,组建成立国家管网公司,实现油气干线管道独立,推动形成全国“一张网”,也将释放诸多改革红利。
国家管网公司,实行运销分离,不仅能够让现有国有油气企业的资本支出更集中在勘探及提升产量上,还能够让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上游勘探开发,或者利用现有管网、接收站等进口LNG或管道气,使得国内供应主体更加多元化,提升天然气供应能力。
实现管网独立,管输和销售业务分开,使得其他主体通过管网的公平开放进入市场的概率大增,市场供给方、用户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的数量增加,性质多元化,从而提升了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能力,为更多市场主体参与竞争性业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这次合并同类项的专业化整合,实现了管道资源的共享,既可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投资、资源等浪费,又可提高能源运输效率并降低运输成本。
物流:补上一块短板
2021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以综合物流作为主业的新央企诞生。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物流集团成立可以称作是行业里程碑式的事件。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提出,培育骨干物流企业,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市场化兼并重组,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物流行业的央企专业化整合有助于优化大宗商品的仓储、物流网络布局,形成全链条的大宗商品仓储、物流体系,补上中国现代物流产业的一块短板。
据了解,新组建的中国物流集团由原中国铁路物资集团与中国诚通控股集团物流板块的中国物资储运集团、华贸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包装有限责任公司4家企业为基础整合而成。同步引入中国东方航空集团、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招商局集团3家战略投资者,形成紧密战略协同。合并后的股权结构为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中国物流集团38.9%的股权。
中国物流集团拥有包括中国铁物、中储股份、华贸物流、国统股份4家境内上市公司,其在各自的物流领域都各有侧重且家底殷实,此次专业化整合将有利于企业之间展开协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目前正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机”,有专家表示,“全球物流业供应链体系、储存体系,尤其是海运、货运、航空运输都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景气周期。此外,由多家上市公司及东方航空等3家战投企业构成中国物流集团,在物流行业相当于把‘海陆空’全部占据了,组合成了最强‘国家队’。”
还有专家认为,中国物流集团的定位就是全球一流的综合性物流集团,对于国内物流行业来说,有利于提升国内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并且有利于改变过去大而全的行业竞争局面。从国际市场来看,有利于扩大我国物流行业在国际市场的整体影响力。
在2021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又一次强调专业化整合要切實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专业化整合,积极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这也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整合和目的。
2021年7月8日,中国电科与中国普天重组大会在京召开。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指出,两家企业重组是提升信息通信产业链竞争力的实际行动,有利于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信息通信产业链供应链;是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务实举措,有利于推动企业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升企业整体创新效能和竞争力,打造引领全球科技和行业产业发展的世界一流企业。
中国电器装备集团的成立也有类似的逻辑。电气装备产业是实现能源安全和稳定供给的国之重器。专家分析认为,新央企的重组将有效解决我国在输配电装备制造领域资源分散、结构性矛盾突出、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构建起具有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产业协同发展生态。
除了新央企的专业化整合,合资新设公司成为一个共赢的选择。
钢铁:建一条安全链
央企之外,地方国有企业、央地之间也在重点行业展开大规模“集结”。
2021年11月5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鞍钢集团旗下的鞍钢、攀钢、本钢三基地与世界8家知名企业首次联合签约,这是“新鞍钢”在国际市场首次高调亮相。
此时,距鞍钢本钢重组进入实质性整合融合阶段仅20天。10天后,鞍钢本钢重组整合首月工作报告出炉,新事物、新成绩倍速面世。
钢铁行业关系国计民生,上游连着煤炭、铁矿石、能源等原材料,下游与机电、汽车、建筑等行业密切相关。
近年来,国际市场发展环境错综复杂,我国钢铁产业在稳定运行、提高效益等方面,面临较大的压力。
在钢铁行业减量置换的大背景下,基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需要,为解决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兼并重组已成为钢铁企业产能规模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此,我国在钢铁领域大力推进兼并重组。
鞍钢本钢重组前,两家企业各自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解决了企业办社会、厂办大集体等历史遗留问题,这为双方顺利重组创造了先决条件,也让轻装上阵的“新鞍钢”,成为更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重组完成后,“新鞍钢”成为我国北方最大钢铁“航母”。粗钢产能达到6300万吨,营业收入达3000亿元,位居国内第二、世界第三,“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钢铁产业新格局正在形成。
业内专家表示,“要利用当前有利的兼并重组重要窗口期,积极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转型化整合,加快提升产业集中度,继续提升钢铁行业发展水平”。
2020年12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发布了一份《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被业内人士视为“十四五”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和布局的蓝图。其中指出,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产业布局合理、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格局。钢铁行业力争到2025年率先实现碳达峰。
在政策的指引下,2021年开年,关于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消息不绝于耳。
1月28日,陕钢集团等陕晋甘区域内6家单位9家钢铁生产企业,注册成立了西北联合钢铁有限公司;
2月1日,云南省国资委、中国宝武和昆钢控股签署委托管理协议,云南省国资委将其所持昆钢控股90%的股权无偿划转给中国宝武;
4月7日,柳钢集团与来宾市政府举行广西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无偿划转签字仪式。广西向来以有锰矿资源,盛产硅锰合金著称,柳钢向下游产业链延伸,不止是为了提高产业链供应能力,还为推动柳州、来宾、河池市区域一体化。
安阳钢铁5月13日晚间公告称,控股股东安钢集团拟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沙钢集团拟参与安钢集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双方于2021年5月13日签订了《沙钢集团参与安钢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意向协议书》。按照粗钢产量计算,沙钢集团是目前国内第三大钢铁生产商,其2020年生产粗钢4158万吨;安钢集团1120万吨(含信阳钢铁365万吨)。整合之后,又一家5000万吨的钢铁集团横空出世。
环保:乘上最强东风
整合的过程,也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过程。
实现专业化整合,就要持续调整优化国有资本的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努力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
于是,一大批新兴产业借专业化整合的东风开始不断发展壮大。
2021年8月10日,位于成都的四川发展大厦内,一个新国企的红绸面纱被缓缓揭开——四川省生态环保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成立。
组建省级环保集团,并非四川首创。近年来,全国各地密集成立省级环保集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组建了国资委直接监管的环保产业集团或环保科技集团。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省级环保集团密集成立,是各地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具体行动。其背后,也透露出环保产业从零散市场转向区域化、流域性环境综合治理的变化新趋势。
四川成立新的生态环保集团,正是顺势而为、应势而生。
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四川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环保产业也是四川省构建“5+1”现代工业体系明确锁定的16个重点领域之一。但从现实情况看,四川在生态环保领域仍面临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区域污染治理不够系统、节能环保科技创新与装备制造能力不够突出等挑战。
以省属企业为例,目前多家省属企业在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置等领域进行布局,点多面广,同质化竞争严重,尚未形成一家在行业内具备规模优势、综合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
这次新组建的生态环保集团,以四川发展环境投资集团为主体,采用增资扩股方式整合其他省属国企生态环保资产,打造省级环保龙头企业。其中,四川发展环境投资集团是四川发展二级全资子公司,截至2020年底,资产总额超190亿元,目前综合实力在同类省属企业中排第一。作价入股企业中,四川省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为能投集团二级控股子公司,资产总额超72亿元。四川川投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川投集团二级控股子公司,资产总额超17亿元。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下,新能源行业也成为重组重点,尤其在2021年,贯穿全年的一批重组整合已然成为大潮。
2021年3月15日,中电电机重组置入北清智慧,从风电零部件企业转型风光发电运营商;
5月6日,哈电集团对湘电风能进行重组,重组后湘电风能更名为哈电风能有限公司;
7月,中船工业与中船重工旗下9家上市公司股权无偿划转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风电资产则全部划入中船科技旗下……
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指出,在专业化整合方面,以业务做强做精为目标,以优势企业为主体,通过无偿划转、有偿收购、股份制合作等方式,大力推进专业化的整合,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切实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港口:一体协同发展
专业化整合是国有企业重组协同效应能否有效发挥的关键。
2022年伊始,湖北港口传来捷报,从2021年6月启动全省港口资源整合工作以来,湖北省港口集团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发展模式要求全力推进整合工作。
根据综合评估,整合后的湖北省港口集团焕发出更大生机与活力。2021年港口货物吞吐量有望突破1.05亿吨,较2020年同口径增长26.3%;集装箱吞吐量全年有望突破175万标箱,较2020年同口径增长27.7%。
“此次港口整合,不同于以往松散型战略合作,以及同城港口整合,而是一次跨行政区域、深层次的港口资源整合。”湖北省港口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将时间倒回到半年前,2021年6月30日,湖北省港口集團挂牌成立。挂牌仪式上,襄阳、宜昌、黄石等10个市州政府及省交投集团与湖北省港口集团签订协议,将他们持有的长江、汉江沿线国有港口资产划转到湖北省港口集团,涉及大小各类企业57个,划转资产16项、划转股权17家。自此,湖北省港口资源整合大幕正式拉开。
9月30日,“物理整合”全面完成。整个过程中遵循“三个不变,一个增强”:各市州现有的国有港口企业作为省港口集团的子公司,保持港口企业注册地不变,保持所持有的股份收益权不变,保持税收关系不变,港口对各地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不减反增。
在湖北省港口功能定位中,大致是以武汉港为龙头,鄂东南、宜昌荆州港口为两翼,汉江港口为延展的发展格局。其中,武汉港定位为长江中游集装箱枢纽港,宜昌港定位为长江三峡翻坝转运港,荆州港定位为煤炭水铁联运枢纽港,黄石港定位为大宗散杂货集散中心,其余港口定位为支线喂给港,希望依此定位着力打造“1+4+N”的港口业务布局,最终形成“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港城一体”的水运体系。
整合后,湖北省港口集团账面资产规模增加约148亿元,达到550亿元;净资产增加约40亿元,达到150亿元;员工人数增加达到1.1万余人。同时,该集团也实现了“三个倍增”,即: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倍增——从1亿吨增长至2.05亿吨,码头泊位数倍增——从68个增长至179个,码头覆盖的通航里程倍增——从720公里增长至1545公里。
在湖北省港口集团成立之前,包括江苏、山东、安徽等多个省份的港口整合已经落地。但是港口整合,并不是各个港口的简单相加。
早在2015年2月,交通运输部就印发了《区域港口发展一体化试点方案》,明确把区域港口整合作为推进区域港口协调发展和促进港口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
沿海沿江,数十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出台相关的整合方案,对省级辖区的多个港口予以实质性整合。浙江、江苏、安徽、湖南、辽宁、山东等省份还在省级层面成立了港口集团,其中,山东港口集团极具代表性。
山东沿海港口资源丰富,有着齐全的工业门类作为支撑、黄河流域作为腹地,省内港口企业曾在我国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企业中占据三席,青岛港、日照港和烟台港的年吞吐量均超过4亿吨。
但由于港口“多小散弱”,山东海岸线上平均每40公里就建有一个港区,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整体合力不强等问题突出。“各港口之间的距离实在太近了。”有业内人士表示,青岛港旗下的董家口港,距离山东另一大港口日照港的海上直线距离只有30公里左右。相同的定位、相近的距离之下,难免产生摩擦。
港口间“内耗”的局面,引起山东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18年开始,山东全省港口规划“一盘棋”、管理服务“一张网”、资源开发“一张图”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开始构建。
2019年8月6日,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在青岛挂牌成立,这标志着山东港口从“单打独斗”迈向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历程已经到来。整合之后,港口年吞吐量高达14亿吨,成为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集团。
专业化整合中,山东省先将东营港、潍坊港、滨州港整合成渤海湾港口集团,然后以青岛港为平台整合威海港,形成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四大集团的格局。
如今,在山东省3000余公里的海岸线上,曾经深陷同质化竞争的七家市级港口企业攥指成拳、一体化协同发展,推动山东从沿海经济大省向着海洋强省建设目标加速前进。
煤炭:“一省一家”新局
目前,通过专业化整合,全国主要产煤省份基本已形成“一省一家”新格局。
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区划和产权隶属关系,我国煤炭产业市场结构不合理、协同度低、市场同质化问题严重。重复产能导致的恶性竞争不断,不仅降低了企业效益,而且提高了企业金融风险,削弱了能源保障能力。通过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可以变同质化竞争为要素协同,从而破解无法形成有效合力的困局。
此外,煤炭上下游企业矛盾突出、相互掣肘的难题长期存在,通过兼并重组,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联营,提升煤炭产业链整体效益,同时通过产业链延伸产生的协同效应,实现一体化发展。
煤炭产业组织中,小企业较多,产业分散导致成本高、效率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煤炭产业在需求侧的优势逐渐丧失,前所未有的挑战摆在面前。
严峻的形势正在倒逼煤炭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煤炭产业兼并重组势必向深度和广度进发。
从本世纪初开始,通过煤炭资源整合,我国形成了几个亿吨级以上特大型煤炭企业和一批5000万吨级以上大型煤炭企业。
对于地方国有企业的煤炭重组而言,主要有省属特大型煤炭企业强强联合、省行政区域内部专业板块化兼并重组、以煤炭资本运营平台为基础的兼并重组、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兼并重组4种方式。
在2018-2020年期间实施的“国企改革双百行动”中,多家煤炭企业入选国资委国有企业改革“双百行动”试点:北京能源集团、山西焦煤集团、阳煤集团、晋能清洁能源公司、江西能源集团的中鼎国际建设集团、兖州煤业股份公司、郑州煤矿机械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开封碳素公司、百色百矿集团、贵州盘江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陕西汇森煤业开发公司和北元化工集团、延长中煤榆林能化公司等。这些企业不少是重组的重要对象。
随后的2020年,地方煤炭企业重组热度持续攀升。
2020年9月30日,晋能控股集团重组方案公布。山西省决定联合重组同煤集团、晋煤集团、晋能集团,同步整合潞安集团、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相关资产和改革后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組建晋能控股集团。新集团注册资本500亿元,总资产达1.11万亿元,职工47.3万人,煤炭年产能约4亿吨,居全国第二位、全球第三位。
2021年3月20日,湖南省国资委印发的《关于湖南省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业国有股权无偿划转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将省国资集团持有的湖南省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100%股权、湖南煤矿安全装备有限公司90%股权、湖南省煤炭有限责任公司95.32%股权、湖南省煤炭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无偿划转至湘煤集团,划转股权用于增加湘煤集团注册资本。
除了提升集中度、推动产业转型外,煤炭企业成立能源投资集团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强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管理。
以龙煤集团为例。2021年3月31日,黑龙江龙煤能源投资集团揭牌,致力打造煤炭和新能源投资开发主体和投融资平台。
此前,龙煤集团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截至2018年9月末,该集团资产负债率为83.67%,而当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水平为65.7%。
龙煤能源投资集团以全新业态打造加快煤炭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和新能源项目融资开发建设平台,以资本产权为纽带,以创新投资体制机制为基础,开拓了新蓝海——实现由传统能源企业向清洁低碳、高效利用的综合能源企业转型。
有业内人士指出,新成立的龙煤能源投资集团,作为投资主体和投融资平台,没有历史负担,更利于企业融资、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煤矿建设步伐,开拓新能源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