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教学主张:优化名师工作室的新路径

2022-05-16 13:24刘勇
基础教育参考 2022年4期

[摘   要]教学主张是工作室研修的指南针,教学主张的提炼与践行应当与工作室成员的研修与成长密切相关。在提炼工作室教学主张时要处理好四对关系,即“一时”与“一生”的关系,“我的”与“我们的”的关系,“感性”与“理性”的关系,“灰色”与“绿色”的关系。

[关键词]工作室研修;教学主张;提炼路径;辩证思考

名师工作室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主张的提炼与教学策略的实践,是每个成员成长的源泉与动力。名师作为导师,应当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国家督学成尚荣强调“名师应是思想者”,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学主张是名师的“第三只眼睛”。在一个名师工作室中,教学主张不应是导师的专利,教学主张的提炼与践行应当与工作室成员的目标与成长息息相关。为此,笔者结合多年来担任工作室导师的实践,简单探讨提炼工作室教学主张时需要处理好的四对关系,以破解工作室发展的关键性难题,促进工作室走上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一、处理好“一时”与“一生”的关系

教学主张是可以寻根和溯源的。导师是工作室的首席,工作室的教学主张首先凝聚了导师的智慧与心血。当然,教学主张的提出不是导师一时的心血来潮或短暂的灵光乍现,往往是深思熟虑伴随着辗转反侧;教学主张的提出也不应是导师跟风追潮或炫人耳目,而是来自实践的心血凝聚和智慧彰显。所以,即使看似是“一时”提出的主张,也可能是其“一生”积淀的自然升华。

笔者常对工作室成员提到两个人。一位是几十年如一日研究“情境教育”的李吉林,另一位是“我一辈子教书,一辈子学教书”、践行“情感教育”的于漪。她们一生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她们一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由此可见,这“一时”也可能是当下的教育问题,而这“一生”才是教育的本质规律。笔者自担任成都市双流区刘勇名师工作室导师十余年来,反思教育症结,追求教育本真,提炼了让語文教育回归本真的“四项基本原则”:回归生命的本真,回归教育的本真,回归学习的本真,回归母语的本真。

本真,是语文教育的大概念。工作室所追求的“回归本真”,不仅是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还是回归教育者自我的本真和教育的本真。回归本真,首先要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的优势,打通教育的障碍,才能找到合适的路;其次要认识教育,看清教育的本质,锁定根本性问题,才能找准职业的根;最后要认识世界,才能找准事物的核,从而看清教育的价值,提炼核心经验。当下,教育要立德树人,要为国育才,要五育并举,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现在,工作室已形成“本真”文化,每一届学员在离开工作室之后都会深深地烙上“本真”的印迹。如唐敏老师在毕业分享中说:“我一次又一次地奔赴棠外,三年的坚持,源于自己对语文的那份热爱,源于师父带给我们本真语文的精彩,源于一群语文人对语文本真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二、处理好“我的”与“我们的”的关系

导师是工作室的灵魂,但导师的教学主张不等同于工作室的教学主张。每一个工作室成员都不应只是导师的影子或翻版,而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并“成为最好的自己”。不论是导师的“首席引领”还是团队的“共生提炼”,都应当尊重每一个成员的思想与风格,允许并促进每个成员的成长甚至是个性教学主张的生成。在工作室成立之初,成员们反复讨论、集思广益,先后提出了多个方案,经过斟酌与选择,大家一致认同了“让语文教育回归本真”这一兼具包容性与生长性的教学理念。要妥善处理好“自上而下”(用导师现有的思想去引领成员)和“自下而上”(由导师在研修过程中根据成员的需求逐步形成)两种提炼路径,让教学个性融入共性的价值观,使“我的”成为“我们的”,“我们的”最终转化为“我的”,这才是工作室成员所共同追求的教学主张。

如图1所示,工作室通过生涯规划、名师访谈、平台展示、任务驱动“四版块”,以及目标树立、价值追求、开阔眼界、提升境界、学术历练、送教推广、课题引领、强化成果“八策略”促进每一位工作室成员的成长,让工作室核心理念和研修原则渗透于每一次活动,与成员的成长相融相通。“我们的工作室”“我们的本真语文”成为工作室成员的口头禅,“本真为人、本真教研、本真教学”已成为每一位成员“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梦想、坚持、实践”是工作室研修的三原色;“课题、课程、课堂”是工作室生长的三大着力点。工作室提倡“想清楚、想明白、想透彻,不妥协、不折腾、不动摇”,从而让“阅读追求本真阅读,写作追求本真写作,教研追求本真教研”。特别是要做好每一届不同成员的主动融入与创新发展工作。实践证明,通过这一方法,所有成员都可以很快融入集体,认同、丰满并完善工作室的教学主张。

工作室是一个团队,一个以读书强内功、以课堂为阵地的教学研究团队。“团队”者,有“口”有“才”,有“耳”有“人”,强调用心倾听,提倡表达才能。团队成员需要修炼自己的内功,修炼自己的心、眼、耳、口。名师工作室,应当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教学思想的集散地,教学方法的交流台,教学资源的快递所和教学改革的试验田。工作室导师的核心工作,就是统领学员进行共同学习与研究,甚至引领学员个性化的发展与创新,最终共生共长,相互成就。从“集群”到“共生”,从“专业引领”到“文化引领”,化解“躺平”与“内卷”,不断开启团队行走的嬗变之旅。

三、处理好“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工作室的教学主张,需要“看得见、摸得着”,还需要“说得明、行得通”。教学主张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见解,也是深深打上个人烙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体系,它的提炼离不开教学思想在课堂实践中的深化与聚焦。离开了鲜活的课堂实践,教学主张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但离开了理性概括与提炼,教学主张也无法真正形成,二者需要融汇贯通。

课题,是联系理念、实践与反思的纽带。多年来,工作室长期通过课题开展理性的科学分析与感性的实践探索,又通过课题反思不断促进理念与实践的反复整合与螺旋上升。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要从“回归什么”“如何回归”“回归标准”“回归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此四者乃回归本真之“道、术、器、用”也。道,理念和方向;术,策略和方法;器,工具和标准;用,应用和评价。最终要把知识理论、策略方法变成能力与艺术,“以道御术,以术选器,以器致用”,形成得以自洽的逻辑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品位,从而达成回归本真的教育诉求、使命和价值。在“教什么”的路径上,以“语言学用”为内容,以“言意共生”为境界;在“怎么教”的路径上,形成了以“立人”为境界的教育追求,以“融合”为路径的教学建构,以“活动”为载体的教学设计,以“生成”为特征的课堂实践;在建构“教得怎样”反思上,追求“语文味浓、自主性高、品质感强”的课堂。

好的教学主张,总是有强烈的“问题感”,以课题来聚焦,用故事来说话,并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笔者带领团队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专项课题“初中语文本真教学的策略研究”(编号:Z282015013),核心成果已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等期刊;工作室“让语文教育回归本真”的教学主张分别在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年会以及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上进行了专题展示,并获得了高度评价,工作室成员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教育科学论坛》《教育导报》等多家杂志与报刊集体亮相并发表论文,笔者也成为多家杂志的封面人物。确立“本真阅读”的教学体系,笔者的专著《本真阅读的诗意行走》已正式编入“成都教育丛书”。

四、處理好“灰色的”与“常青的”的关系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所有的教学理念,如果不关注教师,不付诸实践,不联系生活,那它一定是灰色的。本真的语文是由本真的教师去实现的,有什么样的语文教师就会生长出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师一定要追求并呈现出相应的精神格局、精神气韵和精神境界。当下,语文教师出现“高原”困境,一是缺少“书养”,二是缺少“他引”,三是缺少“我悟”。对此,工作室强调“三读四做”,即“读书、读课、读我”,“做一个气韵生动的人、做一个喜学好思的人、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做一个一生研究的人”。还要善于跨越教材之界、认知之界和学科之界,不断让教学主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张力,让课堂呈现出“立德树人”的迷人光彩。

“灰色的”教学主张是机械的、封闭的、晦涩的,“常青的”教学主张是生态的、生动的、生长的。彭冯艳老师在毕业时总结道,“‘语文人,必须是热爱生活的人,必须是充满诗意的人’,这是师父常常说的一句话。所以,工作室的三年既是学习充电的三年,也是诗意生活的开始。我们春赏花,夏登山,秋悟叶,冬观雪,有时静静坐下,沏一壶茶,揽一卷书,在氤氲的热气中看尽人事浮华,谈古今,畅诗词,聊语文,拉家常,任何一种形式,都让我们温暖。”陶行知先生强调“追求真理做真人”,陈日亮先生高呼“我即语文”,就是一种责任与担当,一种情怀与使命。教育,就是把灰色的理论还原为常青的教育生活的实践探索。

海明威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诚哉斯言,提炼工作室教学主张,处理好以上四对关系,就可以达成“方向上把得准、理论上立得住、团队上理得清、实践上行得通”的追求,促进每一位成员都“优于过去的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 郭向和   校对 姚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