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千世界,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生活为我们的玉雕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依据。同时,玉雕设计最为重要的是启动丰富的想象力,善于化平淡为神奇。见多识广,博采众长,才能把玉料上的每个凹凸起伏的形状运用的淋漓尽致,才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作品。然而,在设计中,想象力的程度以及水平又与设计者的修养、学识、审美和眼界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要在感受生活,观察细节的同时还要提高自我的文化素养,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给观众有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的惊艳感。
关键词:玉雕;山子;造型;制作工艺
一、玉雕山子《踏青》的造型
山子作为雕刻的一种形式外形似山型的玉器,多以绘画作品为创作基础。因料施艺,工艺多采用镂雕、圆雕、立体雕、深浅不同的浮雕等不同的工艺手法,雕琢山水、人物、动植物图案就犹如同在玉石上立体的绘画。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是指在春天去野外郊游参观,这个习俗早在中国流传已久。作品主要以体现在三个小孩在春意盎然的季节到室外寻春,放风筝的动势体现三个孩子在春天玩耍时内心的欢快,去感受生气盎然的春天。绿叶茂盛的树与绽放的花朵与三个孩子放风筝相互呼应,传达这青草依依之时,人们脱下厚重的长布衫,走出四合院,三五成群的到乡野山间赏景散心,一冬的沉闷一下子便烟消云散挥之而去。
二、作品的用料取材与設计
该作品在用料上是以一块材质较整的一块岫岩玉料为材,作者在初步掌握原料的形状后,顺应料的原始形态、色泽玉绺裂的分布情况后,进行了设计构图。在作品上,作者巧妙地将绺裂藏在了树木重叠之处和遮挡处,把略优质的料保留在了表面可观赏的地方。
整体来看该作品,大致能看出该料的原始形状这块料的形状上下窄,中间宽,作者选择把上、下两面做成山石,中间较大面积的地方用来做树木和人物,没有破坏掉原始的形状,只是在原始形状上在进行加工创造。我认为,这块料在指定题材时,应先以花鸟题材进行优先考虑,并且在制作时,用右面作为底面在进行雕琢制作。
在结构画面上,人物的动势与植物山石形成动静结合的对比,但是构图较为紧凑人物与树木过于紧凑,画面中各物象的布局安排必须有轻、重、主、次。物与物之间要有避让,在一个山子作品上,一切的山石树木等配景都要为主体服务,而且做到突出主体。重点形象应放在近景位置上,适当放大一些,与远景拉开距离,但是在该作品上,分不清人物与树木哪个是主体,哪个是配景,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没有层次,突出不来主体的感觉,没有视觉美感。
在层次上,层次构成又离不开透视,要分远、中、进层次的布局,还要有高原、深远、平远之间的分布距离,布局安排不妥当,三个人物与山石,与树木紧密相凑,过于集中反而略显凌乱。应该在操作时要把场景中各部件彼此间串联起来,达到完整统一的艺术体现。此作品中,我认为应该将人物与树木山石之间拉开距离,树木最好在两颗以上,形成组合,树木姿态要弯曲优美,这样既能体现出三五成群的孩子们放风筝的形象表现,又能体现出春风吹拂树叶的美感,既能突出主题,又能给观赏者一目了然。从三个孩子的动势和面部神态俏皮可爱,但头发过于平,没有体现出头发的立体感。三个孩子的站层次分明,动势生动自然但孩子手中的风筝线在整体比例中显得线过于粗大,不符合常理。从作品的后面看,该作品属于圆雕,后面的三排山石平行摆放过于呆板,山石与山石之间没有重叠都是单独摆放,云纹单调而简陋,树木的位置与山石之间摆放僵硬,缺少灵动生机感,部分绺裂处没有藏好,显露在表面。
在构图上,要吸取中国山水画的构图方法,应该注意形态要素与视觉心理情绪的表现,即表现出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和审美实践中,在心理上形成的某些形态要素与情绪的联系,尽量注意到形态要素与视觉心理情绪的表现,从而加强作品的表现力。
三、作品的创意与选题
中国民族艺术,非常注重含蓄、精炼、意境,联想等多用“以少胜多”来突出和概括主题思想。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上巳节,春游踏青也成为民俗活动,而这个作品选用踏青为题材,以孩童们到郊外去放风筝的娱乐活动来突出主题。放风筝这个活动是民间传统的游戏之一,清明节节日习俗,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而踏青即为春日郊游,古代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而踏青也是我们流古至今的一个文化习俗,在凭吊先人的同时,感受春天气息。在郊野中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心情被放飞得不想回转,快乐也渐渐从人们的脸上溢满内心,在作品上作者选择用放风筝的活动来突出主题,三个孩童的神情动态上就能直观的看到他们感受到这冬去春来的喜悦和迎接这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季节降临。作者选用古装的小孩,放风筝的动势体现出孩童身上的稚气与顽皮的生动形象。
在创意上,整体显得呆板,缺少灵动性,缺少创新性,没有给到观赏者焕然一新的新鲜感。应适当加入一些新颖的想法,与时俱进的特征。
四、总结
北方在制作山子雕时,层次要深浅分明,才能体现出高地远近的立体效果。整体上看,作品的影像美的把握不是很好,作品的外在形式没有很打动人的心灵,应该加强把握好主题,掌控好繁简、疏密、动静、虚实的对比关系。制作过程中,在塑造玉雕形象上需要注意下人物的神情、树木的枝叶与山石的纹理上还要加强塑造,交代动静关系、结构关系与生长的规律,加强细节,体现出技艺之精湛。在创意和选题上,作品题材贴近于生活,体现出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向往,表达的人们对幸福、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参考文献
[1]罗理婷.玉雕设计的美学内涵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24.
[2]林国扬.试论玉雕工艺设计制作[J].名家名作,2019.04.
[3]古方.中国传世玉器全集[M].科学出版社,2010.
[4]包泉万.传统山水画的文化意蕴与当代审美取向[J].艺术广角,1995.06.
[5]李海清,顾祖伟.玉雕设计构思要素的探讨[J].珠宝科技,2003.04.
作者简介
马思文(2000—),女,满族,辽宁锦州人,学生,研究方向:玉雕鉴赏与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