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探索构建多元化农村养老服务新格局

2022-05-14 03:04黄堃华
前进 2022年5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社区

黄堃华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养老问题由传统的家庭问题逐步演变成社会问题。近年来,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开始受到各方关注。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基数大,中国叶落归根的传统使得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增多。加之,城镇化建设使得大量年轻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村留守老人多。他们大多收入水平低,居住分散,因此,农村养老的体制短板和资源短缺是一种客观存在现象,也是我国农村养老服务的难点和重点。广大农村地区出现未富先老的现象,政府难以承担全部照护保障任务,农村老年人的储蓄为备大病等不时之需,亦缺乏足够的经济能力购买市场化的专业服务。

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建设不足、资源有限、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有效应对农村老人分布广、数量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国家、地方政府、社会机构都在积极探索构建符合我国社会现实的养老服务模式,正在逐步推广、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一、我国现阶段农村养老服务模式概述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模式一般有以下模式:居家养老、土地养老、互助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和社会养老保险养老)等,其中比较普遍的三种养老模式是: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这些不同形式的农村养老实践共同支撑着我国目前的农村养老体系。

1.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中国传统观念下最适合的养老方式,以家庭为中心,靠子女、亲属养老。这是目前农村养老的主流模式。作为一个家庭,家庭成员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也是法律的要求。正所谓:“谁家的孩子谁抱走”“谁家的老人谁照顾”。现如今,这种居家养老模式面临的压力正不断增加,由于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家庭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高房价、高物价使得养老成本不断增加,加之现代人的工作节奏变快,人口流动性加大,工作者可支配时间减少,居家养老对不少家庭而言,心有余而力不足。

2.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是以村镇为依托,发挥地方政府、社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家庭以及个人的力量,整合、调配、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社区养老服务。社区养老主要是通过创办养老院、社区福利院、老人之家等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目前,由于国家及社会资本投入有限,农村社区养老资金及服务均存在供给不足、服务的专业性及技能不理想等问题,难以满足农村人口老龄化发展变化的需求。

3.社会养老

社会养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机构养老,另一部分是社会养老保险养老。机构养老又分公办机构养老和民办机构养老。公办机构养老被看作社会发展中政府为稳定社会关系所提供的一种养老形式,具有福利性质,是当今我国社会养老的中坚力量,起到兜底保障作用。而民办机构养老属于营利性市场化行为,是社会养老的必要补充。当前城乡社会养老存在供需失衡现象,公办养老服务机构费用低,数量少,难以满足需求,这种情形在农村更为明显。养老保险同样存在供需失衡现象,农村养老保险中政策性险种少,目前销售的养老险种针对的群体面比较窄,55 岁以上的人群无法购买。新农合保险基本上是针对老年人大病支出方面的保障,并不能完全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社会养老的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大以及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

4.农村互助养老

顾名思义,农村互助养老是将乡里乡亲、有共同兴趣爱好或者相同背景的农村老年人联合起来,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是一种“抱团取暖”式的养老模式。它被看作是一种民间的草根联盟,是一种扎根于农村邻里的、非正式、随机的民间互助联盟,通过多种形式的生活照料、健康照护、精神慰藉等方式达到互助养老的目的。农村互助养老的产生是村民自治的回归,是国家养老保障缺位的有效补充。由于目前农村互助养老还在起步阶段,这种模式主要依靠村民自愿、自治,乡村治理及老年服务机构的帮扶、指导运行,形式简单松散,缺乏约束力,其动力及活力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形成机制化及“规模效应”。

二、探索构建多元化农村养老服务新格局

老有所养是事关人民福祉、社会稳定的民生大事。中共中央《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社会治理重心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我们要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在农村更为突出,时不我待。我们不仅要正视农村社会治理的难点痛点,深入推进农村治理创新,更要群策群力,多措并举,努力构建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1.立足居家养老,积极拓展互助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是农村养老的基本构成和基础。同时,要通过推广、构建接地气、有特色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弥补农村居家养老照护的不足。

面对家庭结构小型化、子女流动化带来的居家养老照护减少、缺位以及农村人口分散等情况,我们要立足居家养老,整合村镇资源,引导、组织、推广、规范农村互助养老,构建成本低、覆盖广、多样化的互助养老服务。要加强宣传、教育与指导,使民间互助逐步向规范化转变。

2.加大公益社区养老机构的政府补贴,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配套

农村社区养老是当前农村社会养老的发展方向。针对农村养老医疗设施薄弱的问题,应统筹规划,增加农村常规疗养设施、辅助性康体设施以及文体活动类设备的投入,加大政府在农村养老资源方面的再分配及购买养老服务的力度。加大财政、民政对农村养老事业的支持力度,将村集体养老补贴、个人养老服务费缴纳、社会捐助和养老机构的经营性收入(经营小卖部、棋牌室、茶馆、耕种老人田、出租房屋等方式获得的收入)纳入养老资金范畴,规范收支管理。既要“放水养鱼”,又要“颗粒归仓”,保障农村社区养老的可持续发展。

3.推动市场化转型,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

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引导和开放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市场。通过整合政府及社会资本,发挥各自优势,采取公助民办、公办民营、税费减免、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措施,增加供给,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强化政府在养老事业发展中的指导、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加快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业,加强农村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健康养老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职业院校设置健康服务与管理、健康照护、保健康复类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培育一批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水平高,品牌化、连锁化经营的养老服务机构。

4.培育发展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开展志愿养老服务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积极倡导、开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培育专业志愿者队伍,倡导、推广“时间银行”等养老服务模式走进农村。健全社会参与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农村养老志愿服务和老龄事业,制定相应的政策及法律制度,助推养老慈善公益事业的全面、均衡发展。

5.搭建智慧养老平台,提升养老服务的效率及质量

智慧养老是大势所趋。要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经济及社会服务的优势,建设乡镇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利用大数据、智能化,实现精准定位、精准服务、精准治理,提升养老服务效率及快速反应的能力。通过网络化管理,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农村互助幸福院等方式,点、线、面相结合,建立养老服务网络的信息处理及快速反应的协同机制,有效提升农村养老服务的效率、能力和服务质量水平。

6.建立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的多元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努力构建民政牵头、财政支持、社会参与、乡镇共管、村民互助的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发展不同层次、不同模式的农村养老服务组织,发挥政府在社会治理方面的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农村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实现政府治理、市场调节、民间自治良性互动的农村养老服务新格局。努力使广大农村老年人在养老服务的需求上对政府的依赖性降低,对市场化的养老服务选择性增加。

三、结语

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增长的发展态势,应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提高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认识,同时,要加快完善养老、敬老的政策体系、法律制度和社会环境。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要通力合作,相互衔接,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农村现状的养老保障体系、健康支持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多种层次、多种机制共同发展的老龄产业发展模式。

社会养老体系的构建要遵循市场导向、政府扶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城乡发展的均衡性、公益性与营利性,既要平衡利益,又要维护社会公正。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及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与体系建设中,国家、社会、公民在其中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构建协同共治的管理体系,努力开创新型的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灵活适用的农村养老服务新格局。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社区
养老生活
社区大作战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