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瑜:收集美好归还孩子

2022-05-14 16:20司艺旋
莫愁·智慧女性 2022年5期
关键词:美术课美育儿童

司艺旋

龚瑜

“关注儿童身心灵的完整需要,用美的事物引领孩子们一起体验美的创造”,这是龚瑜对美育的理解,也是身体力行在做的事情。六年来,她将支持乡村儿童美育看作自己的使命,也很庆幸自己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1981年,龚瑜出生于江西南昌,父亲是当地粮食局的司机,常开车下乡送粮食。放学后随父亲下乡,和村里小孩撒欢玩耍的场景成了龚瑜对乡村最初的记忆。

上了中专学校后,来自江西各地、操着不同乡音、背着不同特色吃食的同学,拓展了龚瑜对江西风物的了解,也让她惊叹民间制作和贮存食物的智慧。

18岁到西安考学,龚瑜被生动质朴、色彩强烈的农民画、泥塑、刺绣等民间艺术品深深吸引。于是,她不顾父母反对,放弃中国美术学院,转到西安美术学院求学。

每逢周末、假期,龚瑜都要跑去乡下拜访民间艺人,她把乡村当作自己的第二课堂,孜孜不倦地从中汲取养分。在她看来,今天人们所说的“非遗”,在那时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息息相关。那些生命礼俗和岁时节庆的仪式物品与活动,是百姓对风调雨顺、生生不息的祈愿,是人们最朴素的生活方式和最纯真的情感表达。

从中央美术学院硕士毕业后,龚瑜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北京顺义国际社区一家艺术中心。2015年,北京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邀请该中心合作研发服务流动儿童学校的美术课,致力于用艺术教育的方式服务于儿童情感发展,并取名为“爱的启蒙”。

“爱的启蒙”美术课不仅给流动儿童的心灵成长带来了有益的影响,也改变了龚瑜和中心老师们的人生轨迹。他们发现美术课让孩子们学会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内心情感,一些不自信、不爱讲话的孩子,在多元、个性、开放与包容的课堂中,逐渐变得开朗阳光。在艺术教育资源稀缺学校的三尺讲台上,龚瑜和同事们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决心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2016年11月,艺术中心转型为公益机构——北京新艺动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正式成立。作为联合创始人兼任理事长,龚瑜真正踏上了专业的教育公益道路。

六年前一个偶然的学习机会,龚瑜开始了对乡村教育发展的探索。那年暑假,龚瑜在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举行的“第四期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成长计划”艺术教育主题培训中担任观察员兼摄影志愿者。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仅靠一人高的冰块进行物理降温,五十多位小规模乡村学校校长挤在一间教室里,为学校开设艺术课而认真学习。

五天的培训使龚瑜深感乡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的不足和专业力量的匮乏。她找到活动主办方王雄院长毛遂自荐,王院长欢喜地说:“你从哪里蹦出来的?这儿正缺你这样的人啊!”

多年来,作为乡土文化的采集者,龚瑜见证过民间艺术的辉煌,看到过乡村人的自足与自信。但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使乡村变得越来越冷清,孩子们虽在有山有水的家园,但课余也都被手机和电视吸引去了外面的世界。

“作为一名公益人,有艺术专业背景,又有过长期做乡土民间文化考察整理的职业经历,再加上从事儿童艺术教育的经验和热情,乡村儿童的美育工作,舍我又其谁呢?”龚瑜决心把过去收集到的那份美好重新送回这里。

2017年9月,“新艺动”发起了艺术教育公益支教联盟,联合全国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的老师远程参与乡村艺术课支教,为全国五所乡村学校七个班的孩子持续开展了一年的远程支教。由于远程设备不足以支持师生互动,违背了龚瑜对于一堂好的艺术课的定义,持续一年后龚瑜主动叫停了该项目。

这一年的尝试让龚瑜了解到乡村学校的真实状况,也让她萌生了支持和培养当地乡村教师独立开展艺术课的想法。正在她担忧乡村缺乏有艺术专业背景的教师,独立开展课程是否可行之时,龚瑜上艺术远程课时的助教、湖南省沅陵县洞溪九年制学校的数学老师滕婷,给她发来一条微信。滕婷说孩子们都很盼望能继续上美术课,她也想把之前的画材继续利用起来,所以打算自己教着试试。龚瑜又惊又喜,提供了她所能给予的全部支持。

没过多久,滕婷发来了她带孩子们画的作品,到了春节,又寄来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满满一鞋盒的感谢卡。看着孩子们的画作和感谢卡的巧思,龚瑜相信了非专业的乡村教师也是可以教授美术课的。她也相信孩子们都会画画,都有创造力,只是缺乏表达和创造的机会。龚瑜立刻转换思路,开始研究如何让非艺术专业教师开设美术课。

艺术课是美育的主要课程,但很难在乡村学校原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快速培养一批艺术老师。于是,龚瑜反向思考美育的内涵与实现手段:美育是审美的教育、情操的教育和心灵的教育,难道只有艺术教育可以实现吗?她觉得一定不是。

2018年,“新艺动”继续远程艺术教育的探索,组建了包含语文、数学、科学、音乐等多学科的师资团队,重心由补缺艺术课师资力量,转移到共同探索如何通过乡村学校每周两课时美术课的内容来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并和“支教中国2.0”联合发起“乡村校远程艺术统整课”项目。

学生作品

龚瑜和团队首先厘清了艺术课的特质与价值:从感性入手做认知,充分调动感官与情感体验,富有美感且具体的图景既符合孩子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有助于培养美的创造力。艺术涂涂画画、又唱又跳的非文本表达是人的原始本能,孩子们对这样的方式自然是有信心又喜欢的。而艺术课中感性体验与多元表达的要素,是目前其他学科的学习所缺乏的,这是艺术课支持其他学科学习的天然良方,美育就在这个过程中发生。

此后,“新艺动”团队将国家课程标准和三年级多学科教材做了梳理,提炼出语文的单元课程概念,并结合乡村孩子的需要,设计了六个单元,用于服务三四年级的学生。将同学段美术学科的目标依据内容需要分别与科学、语文、道法学习目标做整合,让儿童在获得多元表达方法的同时,能够运用不同学科的思维来理解同一问题。

這些年,龚瑜频繁穿梭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引发她不断地思考。2019年,龚瑜和团队在浙江致朴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发起了“影像桥”儿童美育创新公益项目。

影像桥在每年夏天举办儿童美育公益夏令营,既带领生活在乡村的孩子更多地看见自己的故乡,也邀请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走进乡村,看见自己不知道的世界。龚瑜期待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孩子们能够在影像营中结下友谊,并持续不断用影像的方式交流与连接,相互开拓视野。

去年夏令营, 龚瑜和孩子们一起拜访陕北农户的经历,又把她带回曾经在乡村的美好时光:天黑之后,孩子们聚在星光虫鸣的窑洞前,欣赏大家共同创作的短片,相互赞美的掌声此起彼伏。龚瑜在众人热忱的目光与欢笑中,再次看到了乡土之美,看到了美育的融合力量……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曹宏萍

2718286610@qq.com

猜你喜欢
美术课美育儿童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美育教师
留守儿童
美术课
六一儿童
找蜡笔
“六·一”——我们过年啦!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