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动物科学专业“一体两翼三类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2022-05-13 08:22秦士贞唐德富李金录史兆国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一流动物专业

秦士贞,唐德富,李金录,史兆国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兰州 730070)

“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核心在于教学[1]。着力深化本科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探索精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多元化人才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地方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协同发展对提升我国高校整体教育水平有着重要意义[2]。

甘肃农业大学是甘肃省地方性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是其传统专业之一,该专业是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与发展地方经济和服务“三农”密切相关,为我国培养畜牧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把提升教育质量始终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及历史发展的原因,学校教育资源有限,教师缺少教学平台、教学活动长期采用多年前的旧模式等问题,导致教育教学改革滞后。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如何把握机遇,找准定位,突破传统的育人理念和模式,探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育人模式,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实践技能突出,同时兼备个性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地方院校面临的挑战。本文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深入剖析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顺应新时代发展,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体两翼三类型”人才培养模式。

1 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更新慢

教学大纲应该反映出学科的最新成果,删去陈旧落后、庞杂繁琐的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3]。当前动物科学专业大多使用的教材都是10年前编写的。大纲、教材未能及时更新,显得陈旧,不符合现代教学要求,造成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

1.2 教学方法、手段以及考核形式单一

调研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单一的现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应用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关系[4]。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两者统一,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师教的方法,更要关注学生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关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不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课堂气氛沉闷,互动率、抬头率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势,教学手段显得单一。PPT课件设计简单,常出现大段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较少,授课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同时,学校的各类课程考试大多以闭卷为主,考试内容局限,多是简单的课本知识。考核过分强调了学生的试卷分数,考试成了对记忆情况的检查,导致学生在上课期间表现松懈,而临近期末考试,突击复习就能拿到比较好的成绩,这样的考核形式体现不出其真正的目的,高分低能现象严重。

1.3 缺乏思政教育

大学教育的核心之一在于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有为青年。作为农业院校,不仅要培养专业技术精湛的人才,更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依照课本以及教学大纲设定的内容只讲授专业知识,不讲德育,没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政教育出现“两张皮”现象。

1.4 实践教学不够、产学研结合不充分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虽然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实践内容的布局缺乏层次性,实践环节的实施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其一,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基于理论课程,实验、实习项目陈旧,只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对所学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其形式多以演示性、验证性为主,远落后于现代畜牧业科技发展。面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思维逻辑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其二,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孤立存在,相互分割,衔接不紧密,各环节缺乏有效整合,没有形成一个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实践模式,学生对生产环节理解不全面,缺乏创新精神和生产实践技能。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对技术研发投入的强度远远超过大学,甚至其技术研发能力和研发条件,也已经超越了大学。在谈到高等教育变革面临的挑战时,王树国表示“大学需要转变观念,打开围墙,主动融入社会。只有深度融入社会与科技发展前沿,大学才能始终成为社会发展的引领者”。但由于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远达不到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增加了毕业生对工作岗位胜任的难度。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平衡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彼此的优势,将会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但从学校客观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合作模式仅停留在纸质合同上,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动物科学专业“一体两翼三类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针对以上问题,动物科学专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借鉴兄弟院校及国内外教育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经过“边研究、边论证、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一体两翼三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模式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结构体系

“一体两翼三类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多元化高素质畜牧人才为目标,以注重学科基础课与专业课等课程体系建设作为“一个主体”,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能力;以注重搭建课程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多方式并举的实践体系建设,以注重打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等专业融合的第二课堂为“两翼”;以注重“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教育原则,推行心理成长导师、学业指导导师和创新创业导师“三类型”导师育人模式。

2.1 构建“一体”

“一体”指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和课堂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框架。

2.1.1 完善教学内容与大纲,优化课程体系 甘肃农业大学通过广泛调研,理清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完善和修订了教学大纲。如删去大纲里面陈旧落后的内容,增加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目标;改变了课程设置的单一性,增设了大学语文、人文素养、社会管理、文化传承等课程,体现了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同时大纲明确了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选择上更多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接受能力等。

2.1.2 课堂教学改革 (1)改变教学方法。甘肃农业大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广泛开展案例式、探究式、启发式、任务式、辩论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小班”(小于30人)授课形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教学过程完全实现由“被动教”向“主动学”的转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以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学常态。(2)推进混合式教学。鼓励教师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以微课的形式梳理课本中关键知识点或增加课外知识讲解,增设自测题、讨论题、在线作业及学习反馈等完整的教学环节体系,引导学生线上学习,促使学生自主主动学习。课前线上自学—教师课前准备课件及测试,通过教学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视频学习、随堂测试、线上讨论交流等自学活动,完成课前预习,并反馈学习疑点、难点;课中线下学习—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线上学习生成的问题,补充知识点,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等,并对学习要点、难点进行总结;课后学习—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并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总之,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学生是教师的促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以教促学,以评促教,评教结合,教学相长的目的。

2.1.3 加强课程思政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为核心”的传统教学往往只偏重学生技能培养,忽视了人文素养和人格理想的养成,弱化了大学的育人功能[5]。把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纳入教育目标,提出了以 “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课程思政”理念,从根本上扭转了传统教学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模式。甘肃农业大学秉承立德树人的宗旨,要求教师以课程为载体,充分、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到专业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至善至美的精神追求,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拔尖人才。例如在《动物繁殖学》课程的在第一节绪论中,以人类生命孕育为例,结合视频播放精卵结合、受精卵着床、胚胎发育至分娩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对生殖有初步认识,进而引入动物繁殖学课程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激发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

2.1.4 建立有效的考核手段 有效的考核手段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6]。针对上述考核过程出现的问题,甘肃农业大学建立了课程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课程的总成绩按照期末考试(50%)和过程性考核成绩(50%)的比例评定。过程性考核由出勤、课堂提问、课堂笔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以及专题汇报等多个环节组成,这一重大举措完善了考核机制,改变了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模式,强调学习过程,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2.2 搭建“两翼”

“两翼”是指通过课程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把实践和第二课堂中科研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作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两个重要支撑(即“两翼”)点,将其构建好、打造好、实践好。强化实践环节,建立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围绕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实现个性发展的要求,甘肃农业大学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基础实践与科研训练、企业生产实习,构建了基础实践教学、综合设计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3种实践教学平台。(1)整合基础实践教学平台:甘肃农业大学拥有甘肃省草食家畜重点实验室、动物生产实验室、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室、遗传育种与繁殖实验室、甘肃省养猪工程中心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等6个教学与科研实验室。通过整合以上实验室,形成了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为夯实学生基本实操规范奠定了基础。(2)推进综合设计实践平台:为进一步提升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思维,甘肃农业大学搭建了实训中心实践平台,设计了如动物繁殖学实训、动物营养与饲料实训、动物生产实习,规模养殖规划设计实验、饲料加工设计等综合性教学实验。整个实践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包括对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综合能力。(3)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甘肃农业大学从实际出发,在教学、科研、实习等方面与畜牧领域相关的多家知名企业制定了完善的校企合作政策,并加强深度合作。目前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共有兰州正大有限公司、甘肃禾丰牧业有限公司、甘肃傲农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大北农饲料有限公司、宁夏晓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利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0多家教学实习和就业见习基地。动物科学专业四年级学生可在省内外实习基地进行3个月的教学实习和就业见习,极大地锻炼和提高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4)打造第二课堂:通过“2个注重实效”努力打造为提升创新能力的第二课堂。其一注重“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牛精英挑战赛”等课外学科竞赛对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有实效。其二注重科研训练项目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有实效。

2.3 推行“三类型”导师育人模式

国家把人才培养机制当成重点,本科生导师制就是在这个要求下产生的一种新的育人模式和培养机制。甘肃农业大学结合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心理成长、夯实学业和提高就业三方面构建了个性化、专业化的“三导师”育人模式。即心理成长导师(心理老师、政治辅导员)、学业指导导师(专业教师)和创新创业导师(优秀的畜牧产业企业家、杰出校友)

大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正处在认知不成熟的阶段,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7]。丁闽江和苏婷茹[8]对福建省7所高校5000多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大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同时,家庭环境和社会角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心里成长导师的作用尤为突出,对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 “三观”至关重要。

学业指导导师不仅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能带领学生参与学术活动,SRTP、挑战杯以及各类专业竞赛。通过比赛加深和巩固学生对专业的深刻认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创新创业导师通过校外创业导师资源,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会,到企业参观实习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企业的文化风貌,启发并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从大一开始就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调整自己的规划。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学生通过与企业家的零距离接触,了解企业家的创业历程和工作经历,为学生自主创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准备和精神元素基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提升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竞争力。

3 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分析

经过3年多的实践,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表明,该模式比较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修订中,增设了大学语文、文化传承、人文素养、社会管理、生态环境、健康体育等通识教育课程,培养了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生活习惯,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行业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

实践效果明显。2018年以来,学生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科研训练项目参与度达到了100%,在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牛精英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水族箱造景”大赛等各类比赛中均取得理想的成绩。

就业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学院毕业生近三年初次就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年末就业率较往年略有提升。并且学院通过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时反馈的信息和毕业班QQ群、微信群等渠道来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满意度均较高。根据收集到的反馈情况,绝大多数毕业生对目前岗位的工作环境、未来发展等情况都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对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满意度能达到90%以上。

总之,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甘肃农业大学结合新时代畜牧业发展需要,在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科学实效,不断探索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做出高等农业院校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双一流动物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最萌动物榜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动物可笑堂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