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伟锋
(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上海 201706)
水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引发的水稻生产上常发性病害之一,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该病防治不当时,一般发生田块的水稻可减产1%~5%,严重发生的田块水稻可减产达30%以上[1-2]。近年来,随着上海郊区优质水稻品种种植面积的增加,局部地区水稻纹枯病呈加重发生的趋势。为提高上海市青浦区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水平,明确12.5%氟环唑SC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笔者于2020年开展了相关田间药效比较试验,以期为农户开展水稻纹枯病科学防治提供技术支撑。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试验药剂为12.5%氟环唑SC(江苏辉丰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为6%井冈·嘧苷素AS(浙江省桐庐汇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和75%戊唑·嘧菌酯WG[世科姆化学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在青浦区重固镇徐姚村进行,供试田块土壤为青紫土,土壤pH为6.75、有机质含量为29.9 g/kg、全氮含量为1.65 g/kg、有效磷含量为27.4 mg/kg、速效钾含量为164 mg/kg。供试水稻品种为“花优14”,机插日期为2020年6月13日。试验时田间水稻生长势良好,水稻纹枯病中等偏轻发生。
试验共设5个处理,详见表1,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为60 m2。试验于水稻拔节期7月29日和8月10日各施药1次,施药时采用台州市路桥盛佳喷雾器厂生产的助丰牌3WBD-20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每667 m2兑水45 kg喷雾防治。试验前及试验期间均未施用其他杀菌剂。
表1 试验处理设计
第1次施药当天(7月29日),多云,日平均气温为30 ℃,最低温度为26.9 ℃,最高温度为34.6℃;第2次施药当天(8月10日),小雨转多云,日平均气温为29.5 ℃,最低温度为25.1 ℃,最高温度为35.7 ℃;试验期间(7月29日—8月24日),日平均气温为30.48 ℃,最低温度为25 ℃,最高温度为37.6 ℃,雨日为7天,雨量为159.8 mm,降雨对试验各药剂的药效发挥均无明显影响。
施药前进行发病基数调查,第1次施药后11 d和第2次施药后14 d调查各处理水稻纹枯病的发病情况。调查时,各小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固定调查相连5丛水稻,记录调查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病指防效。试验数据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观察各处理区药剂对作物有无药害发生。
水稻纹枯病病情分级方法(以叶片为单位):0级,无病斑;1级,第4张叶片及其以下各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1张叶片);3级,第3张叶片及其以下各鞘、叶片发病;5级,第2张叶片及其以下各鞘、叶片发病;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鞘、叶片发病。
计算公式: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100%;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7)]×100;防治效果=[1-(对照区施药前病指×处理区施药后病指)÷(对照区施药后病指×处理区施药前病指)]×100%。
由表2可知,第1次施药后11 d,每667 m2用12.5%氟环唑SC 30 mL、60 mL,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54.61%、65.66%;每667 m2用对照药剂6%井冈·嘧苷素AS 150 mL和75%戊唑·嘧菌酯WG 15 g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57.67%和57.47%;各处理间病指防效差异不显著。
表2 几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第2次施药后14 d,每667 m2用12.5%氟环唑SC 30 mL、60 mL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为78.48%、85.91%;每667 m2用对照药剂75%戊唑·嘧菌酯WG 15 g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为84.67%,12.5%氟环唑SC低、高剂量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均与75%戊唑·嘧菌酯WG处理相仿,处理间病指防效差异不显著;每667 m2用6%井冈·嘧苷素AS 150 mL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较差,仅为69.03%,与每667 m2用12.5%氟环唑SC 60 mL处理间病指防效差异达显著水平。
经田间目测观察,各药剂处理区的水稻均未发现有明显的药害现象,说明各药剂在本试验用量下对水稻生长安全。
近年来,已有一些新型、高效、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菌剂(如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单剂和其复配剂)在农业生产上投入使用。例如,氟环唑即是一种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施药后可迅速被植物吸收并传导至感病部位,具有抑制病菌麦角甾醇合成、阻碍病菌细胞壁形成等作用,与目前已知的杀菌剂相比,能更有效地抑制病原真菌发生和发展,具有较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病菌活性的作用[3]。本试验结果也表明,施用12.5%氟环唑SC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好、持效期长,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其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明显高于对照药剂6%井冈·嘧苷素AS。其中,每667 m2用12.5%氟环唑SC 60 mL对水稻纹枯病的病指防效与75%戊唑·嘧菌酯WG 15 g相当。
在本试验过程中,第2次施药后到最后1次调查期间连续14 d未下雨,后期水稻田中水稻纹枯病的整体病指发展较慢,故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第1次施药应掌握在水稻纹枯病尚未发病或发病初期,间隔10~14 d再进行第2次防治。同时,在本试验中,井冈霉素类杀菌剂相对其他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较差,故该药剂在前期水稻纹枯病发生较轻时可以考虑使用。此外,在水稻实际生产上应根据田间病情,合理轮换使用氟环唑、嘧菌酯等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以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