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2022-05-13 10:19佚名
莫愁 2022年13期

文/佚名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的周围都有一个无形的气泡。以身体为中心,周围有一个大小不同的球形三维空间为自己所占有。这个空间是一个人在一定外界环境和一定心理状态下所要求独占的空间,心理学上形象地称为“人际气泡”。

人际交往中,如果不善于调控好彼此的人际气泡,就会生出许多麻烦。比如,好友相见通常需要缩小自己的人际气泡,给人亲密无间之感;外交场合需要放大自己的人际气泡,以免让人尴尬。如若相反,好友相见你放大自己的人际气泡,与人保持太大的距离,就难免有拒人于千里之嫌;外交场合你缩小了自己的人际气泡,一味地亲近别人,则会令人生厌,别人难免要逃避你。因此,我们要根据影响人际气泡的因素来调控交往中的空间距离。

那么,人际气泡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空间环境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走进去坐在他或她的旁边。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个人的空旷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然而,如果阅览室里坐满了人,就不会在意谁挨着自己坐了。可见,随着空间大小变化,人际气泡大小也会变化。

个性特征

通常性格开朗、喜欢交往的人更乐意接近别人,人际气泡较小,较能容忍别人的靠近;性格内向、孤僻封闭的人,人际气泡较大,不愿主动接近别人,也不愿别人靠近自己,喜欢保持较大的距离。

文化背景

有的民族人际气泡小,认为交往中近一些才合适;有的民族人际气泡大,认为人际距离远一些才舒服。比如,当一个美国人与一个巴基斯坦人面对面谈话时,巴基斯坦人步步靠近,美国人则步步后退。

临场心态

不难想象,在愉快与愤怒、激动与消沉、轻松与恐惧等不同情绪状态的影响下,人际气泡都会有所不同。如果一个人正处在“烦着呢,谁也别理我”的心态下,谁要是贸然靠近,往往会使双方都陷入尴尬。

心理关系

人的交往距离因心理关系不同而分为四种情况:亲密距离(0.5米以内),如亲子之间、夫妻之间、恋人之间;个人距离(0.5~1米),如好友之间;社会距离(1~3米),如售货员与顾客之间;公众距离(3米以上),如公共场所演说者与听众之间。这告诉我们,交往中因心理关系不同,彼此需要大小不同的人际气泡。如果混淆不同的人际气泡,交往上会造成尴尬的场面。

由此可见,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把握好与他人的距离,即可做一个受人喜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