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柴莹
(作者单位:北京市文联)
近年来选秀类真人秀节目高速发展,在原有类型化的基础上深耕细作、出奇制胜,以求在同质化严重、观众逐渐审美疲劳时寻求突破,是各大电视台竞争的焦点。广东卫视的《技惊四座》就是在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寻找突破的创举。在此之前,不仅缺少一档以杂技为内容的综艺节目,在各种综艺节目中也鲜见杂技的身影(魔术则是另外一种情况)。《技惊四座》作为完全“以杂技为垂类的文化综艺节目”,可谓走在了前列。这既是杂技的幸运,也不啻是极大的冒险。
事实证明,《技惊四座》成功了,它不仅受到杂技界的瞩目,并且征服了观众,成为一档叫好又叫座的大型杂技文化节目。根据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统计,《技惊四座》第一季10 期节目平均收视率0.402%,市场份额1.707%,全国推及到达人口约为1.8 亿,平均全国排名第6 位,单期最高全国排名第5 位。作为一档杂技竞演节目,《技惊四座》在4 到44 岁观众中收视率远高于同时段其他节目。
杂技《九儿》(表演者:支雅南)
《技惊四座》第一季在2020 年12 月9 日(周六)播出第1 期,除春节外,每周六黄金时段播出1期,到2021 年2 月27 日第10 期“年度金牌杂技秀”诞生,持续两个多月。它的赛制设置既别出心裁又简单合理,从初赛到总决赛经过四轮比拼:第一轮30 组个人和团队,分成5 组,每组6 个节目进行闯关赛,前3 名闯关成功,共计15 个节目,加上由杂技鉴赏团从6 组中排名第四的节目中评选出1 个节目补充进去,共有16 个节目进入下一轮;第二轮16个节目一对一抽签决定竞演对手,经过淘汰赛,选出8 个节目进入半决赛;半决赛2 个最具人气的个人和团队直接晋级决赛,其余6 个节目按照类型分为3 组一对一完成主题化编排竞演,最终3 个节目进入决赛;决赛环节,5 个节目完成杂技的多门类艺术跨界融合后,唯一的金牌杂技秀横空出世,成为《技惊四座》的杂技之王。
“以人为本”是《技惊四座》区别于其他比赛的最大特点。杂技艺术惯于以杂技院团为演出主体,在国内外各大赛事中都突出院团主体而淡化演员。《技惊四座》则适应电视媒介需求,淡化团体而着力于打造杂技演员的个体形象,即使是团队,也仅仅是宣传介绍团队本身,如“鼓动青春”组合,有意淡化其所属杂技院团而凸显团队自身。通俗来讲,《技惊四座》希望通过这个节目完成一场造星运动,打造杂技之星,制造噱头和流量效应,引发关注。正因如此,普通观众无法从节目中获取信息来判断杂技演员的所属院团。舞台展示之外,《技惊四座》注意演员个性化的挖掘,第一轮场外画面捕捉演员的日常生活和练功中的状态,第二轮之后,主要把焦点集中于演员在创作与练习节目过程中的状态,这里面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汗水、也有泪水,有喜悦、也有失落,充分展现了作为普通“人”却又把杂技艺术当作毕生追求的杂技演员。每场演出结束,演员还需要对杂技鉴赏团做节目的阐释,表达自己节目的创意和想法,与鉴赏团进行交流与互动,从这个环节可以看出,很多选手都思路清晰、想法深刻,对节目的创新创作有独到的见解,颠覆了通常对杂技演员“只知苦练、不会表达”的偏见。
“以人为本”还在于它别出心意的赛制设置释放了杂技演员的全部潜能,除了演员本身的技术技巧之外,把杂技编排的风格、手法,以及演员的表现力和爆发力发挥到极致,尤其是杂技的剧目化、主题化和情景化设置,让杂技演员不为杂技技巧本身所囿,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不同的杂技种类、迥异风格的杂技表演、多种艺术门类的大胆融合,以及对同一杂技技巧的创新演绎,真正做到了“挑战极致艺术、定义无限可能”。
比如,中国台湾演员赵志翰的专长是扯铃。空竹在台湾习惯称为“扯铃”,是一项历史悠久且流行民间的杂技艺术。在大陆,空竹主要以女子集体节目为主,如中国杂技团的《俏花旦——集体空竹》。而扯铃以男子的单人和双人为多,技术技巧与传统空竹有一定差异,少了柔美、婉约,多了男子的力量和动感,帅气洒脱。赵志翰第一轮表演了《铃点十分》,与传统的口技艺术结合,两类截然不同的传统艺术的一加一远远大于二,高难的技巧、动感的节奏、时尚的元素、超强的舞台表现力和应变能力,让优秀传统艺术焕发新的光彩,燃爆全场。即使失误,杂技鉴赏团也全部爆灯。第二轮赵志翰的节目是《铃式交响曲》,与刘枭的“吊发”节目一对一竞演。“吊发”是一门非常有历史感的杂技种类,随着时代变迁,表演这个节目的演员越来越少。显然,与“吊发”同台竞技并不乐观。然而,刘枭的《森林奇境》虽然在呈现方式上新意满满,无论是整体内容编排,还是服装、舞美和特效都把传统的吊发节目演绎得唯美梦幻、如临仙境。但本质上,这个节目仍以传承为主,是对杂技历史的回望和致敬,技巧性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而赵志翰的《铃式交响曲》为传统赋予了全新技术,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很多的动作都是他自创,难度相当大,舞台既“炸”又“燃”,令人热血沸腾,赋予杂技一种“未来感”,让观众看到了杂技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因而得到杂技鉴赏团和助威团的一致肯定。半决赛一对一竞演,每组限定一个主题,对应一位导师,随堂指导,随堂老师只能把手中的10 票一次性投给一组选手。赵志翰和李振宇都在黄豆豆组,主题是“炫舞国潮”。李振宇的特长是顶功,顶功是人在倒立的时候靠胳膊和腰、腿的力量控制身体,表演一系列高难动作,是对人体自身潜力的深入挖掘,在杂技种类中偏重于纯技术,难度系数较高,优秀的顶功演员可遇不可求,如吴正丹所言:“一个杂技团培养一个优秀的顶功演员非常不容易。”李振宇正是一位国内一流的顶功演员,曾获得国内外多项大奖。赵志翰与李振宇同台竞技,可谓高手过招,精彩绝伦。为了配合“国潮”主题,李振宇选择“醉鼓”主题,他的身体控制力无与伦比,醉中使“技”,展示了人的勇敢、智慧、力量、柔韧、敏捷、灵巧,以及人体的平衡美和塑形美。但是李振宇的弱点也一目了然:国潮符号——“鼓”只是作为底座道具出现,没有参与到整体表演中,人与所驭之“物”两张皮,没有合二为一;且表演缺乏层次感,不能把观众带入到既定情境中。就此而言,赵志翰要技高一筹,他所使用的国潮符号“扇子”在他炉火纯青的掌握中,成为“技”的重要部分,空竹通过绳子运动到扇子上,并在扇子上上下翻飞、变幻莫测,令人眼花缭乱,演员对折扇、空竹的驾驭得心应手、高度自如,人与“物”浑然一体,扇子和空竹相互配合,有如演员手的延长、情的外射。诚如伊能静所说:“他的表演不是人在舞,而是他手中的道具在舞,那个扯铃和道具仿佛被注入了生气,富有灵气。”黄豆豆把他的关键10 票投给了赵志翰,使赵志翰成功晋级。决赛中,赵志翰本来是要与武术结合,但是因为意外,赵志翰的武术助演不能参加演出,临上场前,换了决赛杂技鉴赏团成员安崎为他助演,安崎的劲歌热舞进一步催化了扯铃的热情、青春、时尚、亮眼,完成艺术与艺术之间的对话与融合,“破圈”成功,也实现了他的“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让更多的人认识空竹,喜欢空竹。
印度桩《木之灵》 [表演者:伟杰(印度)]
杂技《草原流星》(表演者:梁曙光)
杂技《传承》(表演者:百岁老人姐妹花)
杂技《铃式交响曲》(表演者:赵志翰)
杂技《梦之环》(表演者:历锦艳、高桐桐)
杂技《塑》(表演者:李童)
丰富的杂技类型与风格迥异的参赛选手大大增强了这档节目的观赏性。《技惊四座》中几乎涵盖了所有杂技类型,杂技、魔术、滑稽;从审美特征看:平衡类、翻腾类、重蹬类、轻蹬类、抛接类、攀爬类、柔韧类、耍弄类等,层出不穷,让人大饱眼福。即使是相同的类型,由于演员的身体条件及表现力不同、对节目的理解不同,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表达状态,如李振宇和李童都是非常优秀的顶功演员,但是他们俩所演绎的顶技节目带给观众的是完全不同的奇妙之感。李童是“凝固的雕塑、流动的舞蹈;凝固的舞蹈、流动的雕塑”,动静合一、物我为一,有一种极度稳定的静态美;李振宇则是把人的心灵加以延伸,以热烈奔放的飞动形象,体现乐观向上的虎虎生气,使观众从丰富多样的动态形象中,感受生命运动的交响鸣奏。赵志翰、梁曙光玩的都是空竹,梁曙光空竹的一招一式皆源于传统,加上把蒙古族的一些元素放入表演中,民族特色鲜明;赵志翰则完全创新了空竹的技术动作和表现形式,为空竹加上丰富多元的时尚、动感元素。如果说梁曙光呈现的是空竹的过去,那么赵志翰呈现的就是空竹的未来可能,传承与创新,对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而言,缺一不可。不仅如此,《技惊四座》邀请到很多表演传统技艺的演员,带来原汁原味的杂技技巧。比如山东民间艺人的非遗项目顶杆、广东百岁老人姐妹花的蹬椅、西安少女的吊发等,这些节目即使在杂技舞台上也不多见。此外,《技惊四座》还邀请了如钢管舞、印度桩等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杂技来参加节目,这种“全类型”形式下的“技”的展示,不仅可以很好地满足观众的不同趣味,同时还为观众对杂技门类的认识和了解提供了机会,提高了观众杂技的审美品位。有很多节目的参赛选手,尤其到第二轮以后,杂技鉴赏团和观众会笑言犹如“神仙打架”。在节目的参赛选手的邀请上,完全没有设限,专业与业余、顶级选手与爱好者,介乎杂技与非杂技之间的艺术,都在同一个舞台上展示,使得观众在观看时可以“各取所需,各有所爱”,有人喜欢李童“行走的大卫”,也有人喜欢支雅南用肢体语言完成的对故事的细腻讲述。
《技惊四座》杂技鉴赏团的设置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首先,四轮竞演,每一轮鉴赏团成员有4组(除吴正丹与魏葆华两人为1 组外,其余为1 人1 组),每轮竞演的鉴赏团成员并非完全一样,而是有所调整。因为杂技鉴赏团缺少流量明星,对观众的黏着力有限,通过变换,不同的杂技鉴赏团成员与杂技演员产生奇妙迥异的化学反应,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艺术感知和情感体验,增加了节目丰富性。其次,杂技鉴赏团类似于选秀类型节目的导师,承担节目的评价和打分功能,除了决赛不投票之外,每个鉴赏团成员都拥有比杂技助威团更多的票数,某种意义上具有决定权。同时,杂技鉴赏团又与导师有本质区别:导师基本为业内人士,而《技惊四座》中的4 组鉴赏团中只有1 组是杂技行内专家,其余均为杂技外行。第三,因为鉴赏团由不同专业的人员构成,每位成员对节目的评判标准都不相同。如首轮竞演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吴正丹、魏葆华为1 组,其余3 组为体育奥运冠军刘璇、舞蹈表演艺术家黄豆豆和演员范湉湉。吴正丹和魏葆华作为资深杂技专家,一方面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他们对每个杂技节目表演给出了通俗易懂的专业化解释,使受众对杂技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他们对杂技本体技术技巧的难度、呈现方式给出了专业的评判。杂技与体育有相当多的共通之处,它们都属于形体运动中的技能者,立足于深入挖掘人体潜能;它们常常通过“驭物”来表现人的能力;它们都重视形体运动素质的全面训练与提高,对技巧动作的规范、准确、稳妥、熟练有着类似的严格要求。因此,刘璇对于杂技的训练过程并不陌生,她能够从训练过程和情感上认同杂技演员,对于杂技的训练甘苦感同身受。黄豆豆则从舞蹈的艺术呈现和审美形态入手,帮助杂技演员提升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线条、美的造型,创造出一种充满感情的诗意氛围。范湉湉则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视角审视杂技艺术,对于杂技“新、奇、难、险、美、情”具有一种独特且大众化的审美体验。鉴赏团这种多维度的组合,为杂技的专业性、艺术性、技巧化、大众化,寻求巧妙而高效的平衡点,带来的是多重评价标准的相互搏弈,大大增强了节目的观赏性。同时,杂技鉴赏团也不仅仅作为节目的评审者出现,他们直接参与作品创作,半决赛3 组选手一对一主题竞演时,每组对应一位导师,帮助选手完成主题竞演。黄豆豆,伊能静,吴正丹、魏葆华辅导的主题分别是“炫舞国潮”(李振宇、赵志翰)、“电影世界”(支雅南、李童)、“情感记忆”(历锦艳、高桐桐,苑文祥、罗丹菁),杂技鉴赏团参与指导节目的创作编排,他们对演员的综合素养有一个更直观的感知,最终打分时,他们需把自己的10 分一次性投给其中一位,高手过招,每一分都很珍贵,何况10 分,导师对参与创作的节目具有“生杀大权”,这一环节扣人心炫,极大地增强了观赏性。一对一主题竞演时,伊能静最终把10 票投给表演《九儿》的支雅南,而没有投给表演《浮沉》的李童,也进一步说明很多观众,包括参加节目的选手都把《技惊四座》看作一场比赛,但它终究不是比赛,评审标准并不以“技”为唯一,它是一个综合考量,全方位展现杂技的内在价值。《技惊四座》有着自己独立的标签,把专业而高水准的杂技作品及杂技演员带到大众面前,让大家认识他们、喜爱他们,让更多的年轻人甚至青少年感受到中国文化、杂技文化的特殊魅力,终极目标依然是收视率。
通过运用高科技及对线上线下联动的实现,《技惊四座》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音画质感体验及“零距离”的参与感。首先,《技惊四座》现场一共是22 个常规机位,3 个非常规机位(用于拍摄百米赛跑的电轨道、88 个机子组成的子弹时间、天眼),在当下最新4K 数字高清技术的加持下,《技惊四座》的音画质感完成了极大的跳跃。《技惊四座》的所有录制都在广州融创文旅城,圆形的舞台、环形的观众场地,类似于杂技演出的马戏场,但与马戏场不同的是,观众并没有环场一周观看,又类似于舞台,绚丽多彩的舞台灯光、变化多端的舞美设计和恰到好处的后期特效(尤其是对道具运动的轨迹进行描线),使得观众的参与感、对节目的真实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这样的环境下,观众的身心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节目中。除此之外,先进的360°立体视效成像技术,颠覆了以往传统意义上杂技的直播和录播效果,实现了对杂技技巧瞬态的画面的拍摄,重复、放大、闪回等技术为观众营造出触目惊心的“画面感”,审美主体对杂技的欣赏过程,除了从剧场中远观的“惊奇险绝美”之外,又让杂技有了“平易近人”却神奇非凡的意味。通过镜头的切换与后期编辑,快、慢结合,蒙太奇手段,让杂技更真实立体了,使杂技技巧动作有了真情实感。其次,节目积极与融媒体平台合作,在融媒体平台上收到了良好的反馈。与咪咕视频合作,作为第一档VR 版本沉浸式观看杂技演出的大型综艺节目推出,文化综艺评分高达9.1 分,播放量超2000 万;在微博平台上,其中节目主话题#广东卫视技惊四座#,累计阅读量1.1 亿+,讨论3.8 万+。由于杂技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在微博的话题#广东百岁姐妹花高空叠椅#、#西安少女上演吊发飞天#、#山东汉子爬杆展非遗魅力#等一百余条话题纷纷登上各区域本地热搜榜,共计收获微博热搜及热榜114 次、节目相关微博话题累计总阅读量5.38亿。为达到杂技节目“破圈”,《技惊四座》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强势宣推,其中,在抖音平台上,整季百万播放短视频共计13个,千万播放视频2 个节目,总点赞量达到277.9 万,节目话题播放量达到6802.8 万。其中,《“敦煌仙女”吊发飞天世界罕见》短视频被多家平台力推,收获抖音社会榜top7、总榜第18 等好成绩;在快手平台上,与快手官方合作发起#全民来炫技#活动,征集到近600 条原创视频,累计播放次数达7.8 亿次。在B 站平台上,B 站节目剧集页已累积获得105.6 万播放量,点赞量达到1.4 万。
《技惊四座》的导演曾说:“整个节目的最终目的还是想让杂技获得美誉,让更多人认识杂技、接受杂技。”观众对很多杂技的本体技巧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更谈不上对之有所了解,而没有一定的杂技知识储备,无法体会杂技深层次的技巧之美,节目收视率就不能保证,因此,节目组借鉴了《舞蹈风暴》《中国新说唱》《这就是街舞》的后期制作风格,在字幕方面加入专业性的注解。从第一轮开始,几乎每个节目的演员在使技巧的时候,都有会字幕解释这个技巧的名称。当然,不可否认,这些名称的命名有些并不一定准确和统一,但这种推广和宣传杂技的诚意和认真的态度值得尊敬。比如表演升降软钢丝的唐哲第一轮表演《云上江湖》里的技巧“双手水平顶”“急速下降双手倒立”“急速下降水平顶”及第二轮节目《恋空》里的技巧“高拐倒立”,字幕都对技巧做了比较详细的注解。半决赛中,头顶技巧《万里挑一的头》里有一个用头顶连续上七级台阶的技巧,屏幕上就会打上“扛架子头顶节节攀登”。除了字幕之外,作为专业人士的吴正丹、魏葆华、董争臻会给其他的杂技鉴赏团介绍节目的起源、传承,技巧发力诀窍,难度系数等。如六位头顶功演员介绍这个节目时提到他们的头顶功没有使用任何“门子”时,范湉湉表示不懂其含义,魏葆华用既相对专业又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门子”的意思,使节目在专业性和普及性、竞技性和观赏性之间把握得恰到好处,使其社会效益和收视率获得了双赢,为杂技艺术的“破圈”做出了贡献。吴正丹、魏葆华、董争臻和很多选手都表示感谢《技惊四座》给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让更多的人认识杂技,走进杂技的世界。
《技惊四座》制作团队正是看到了杂技艺术可深入挖掘的艺术多样性,更加上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气魄,把较为卓越的编导思路融于节目设置中,打破传统的杂技分类,将各种类型的杂技融入到一起,挖掘杂技艺术的民族性和文化性,加入时尚元素和高科技,使得这一档节目既表现了传统杂技的新、奇、绝、美、险、情,又使得杂技成为耐人寻味的时尚艺术,受到观众的喜爱。
能够让杂技这门有着3000 年历史的艺术走进电视,是文化自信的生动表现。《技惊四座》作为垂类大型杂技文化综艺节目,在结合我国传统文化方面不是简单地植入,而是创新性地融合,以高度文化自觉意识挖掘民族文化、小众文化艺术当中的闪光点,把表面看来不受关注的小众命题延伸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文章,这个节目有相当大的潜力。
目前,《技惊四座》第二季已经重磅开启,首期节目获得51 个融媒热榜,吸引大量观众点赞节目,杂技助教的参与、唯美梦幻的先导片、惊艳高燃的现场感,科技+艺术的强强联手、跨界融合的新潮元素,都令人对第二季充满了期待。相信《技惊四座》将为中国杂技未来的发展方向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