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英
脑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又称为脑缺血,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2/3人群存在慢性脑缺血的症状,而在8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80%人群存在慢性脑缺血症状,那究竟什么是脑供血不足呢,又有那些临床症状,以及有那些治疗及预防方法呢?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什么是脑供血不足?
人体的大脑全靠血液供应提供养分,正常情况下,每100g的大脑组织,至少需要40-60ml的动脉血,而当大脑动脉供血量减少,脑动脉循环障碍,未能满足正常需求时,则可导致脑供血不足的发生,而导致此类疾病的基本病因为:血管因素(主要是指有久坐、不良坐姿等导致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其可导致为大脑供血的主要血管椎动脉,受到压迫或发生畸形,进而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不仅如此,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大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导致的颈动脉斑块,可对大脑的血液流动产生影响,进而引发脑供血不足)、心脏泵血因素(主要是由于机体的心脏泵血功能降低,致使心射血量减少,进而导致脑供血不足,其多发生于慢性心衰患者)、自身因素(主要是指年龄增加、体重超重、吸烟、生活习惯不佳等,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而引发脑供血不足)等,且临床上还将此类疾病分为急性脑缺血和慢性脑缺血。
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
1.精神意识异常:身体疲乏、每天昏昏欲睡是此类疾病的先兆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可出现失眠的症状,不仅如此,人的性格也可发生变化,例如:孤僻,寡言少语,多语急躁等,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还可出现短暂的意识、智力减退等,甚至丧失了正常的判断能力。
2.运动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嘴歪、流涎、说话困难,与人交流能力降低,言语不清,失语等,随着病情发展,还可出现吞咽困难、单侧肢体活动障碍,走路不稳,肢体痉挛等,而上述症状,多是由脑供血不足,导致掌管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导致。
3.感觉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面部、唇部、舌部麻木,一侧肢体麻木等。甚至还可出现视物模糊、一时性失明、眩晕、肢体自发性疼痛、耳鸣、听力障碍等症状。 而上述症状,多是由于脑供血不足对脑部分析区域、感觉器、感觉神经纤维等产生影响导致
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方法?
1.急性期治疗:急性脑供血不足,多是由血栓或栓塞导致的,故多采用药物溶栓。脑血管支架手术等进行治疗。
2.一般治疗:(1)积极治疗原发病:首先应明确脑供血不足的原因,并对病因进行积极治疗,例如:若是由颈椎病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可应积极展开颈椎病相关治疗措施,若是有心脏疾病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应及时展开心脏疾病的相关治疗等。(2)改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减肥,多食用膳食纤维等。(3)控制危险因素: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患者,应积极展开治疗,控制病情等。
3.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凝集药物:临床常用药物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服用后,均可发挥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有效阻止血小板凝集,令血液畅通,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脑部血液供应,进而可有效降低脑缺血发作,不仅如此还可有效预防脑血栓的形成,其中在服用华法林钠等药物时,在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凝血指标等,避免引发不良出血事件等。而在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时,对于同时伴有胃溃疡的患者,应注意观察胃部病变情况,避免发生胃出血。(2)慢性疾病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降糖药物、降血脂药物、降压药物等。
4.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由血管狭窄导致的慢性脑供血不足,且脑动脉狭窄程度在70%以上,则可予以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手术治疗。
脑供血不足的预防方法?
1.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首先应戒烟戒酒,主要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及酒精等,均可引发中毒,可对患者的脑部造成影响,甚至引发脑供血不足及脑萎缩等。然后还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吃早餐,以及避免食用胆固醇较高的食物等,主要由于大脑主要通过葡萄糖的代谢产生营养,若长期不吃早餐,可令大脑处于低糖状态,进而可导致脑细胞早衰的发生,而胆固醇摄入量增加,则可导致机体内胆固醇水平升高,进而增加动脉硬化的发生风险,长此以往,还可导致脑供血不足,神经细胞死亡,甚至发生脑萎缩,不仅如此,还应多食用一些富含叶酸的蔬菜,及富含钾的水果,例如:大豆、香蕉等,以及还可适当服用一些葛根粉等。进而可有效改善脑部血供,并可具有抗动脉硬化、调节血压、保护心脏的作用等,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有效降低脑供血不足的发生风险。
2.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主要是指患有颈椎病、高血压、心脏衰竭、糖尿病等疾病均可诱发脑供血不足,故对于患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应积极展开治疗,控制好自身血压及血糖水平等,进而有效预防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3.坚持运动锻炼:首先对于脑力劳动者,坚持运动锻炼可调节改善大脑的兴奋。抑制过程,并有利于脑细胞代谢,改善脑部功能。延缓大脑衰老,进而可有效预防脑供血不足的发生。且可选择快走、慢跑、散步、登山等有氧運动,每周至少进行5次运动锻炼,每次锻炼时间应在30-40分钟。
4.保持正确坐姿:主要由于长期坐姿不正确,可导致人体颈部血管变形,血流速度变缓,血液供应不及时,进而可导致脑供血不足等情况发生,故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应保持良好正确的坐姿,且尽量每间隔45分钟休息一下,多多走动,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从而可有效预防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5.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学会自我调节自身情绪,进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及工作,而良好的心态,可有利于维持神经系统及其他系统的协调性及统一性,并可有利于机体的生理代谢,进而可增加人体大脑细胞的活性,进而提高记忆力,最终可有效预防脑供血不足的发生。
总结
脑供血不足是一种多发的疾病,且可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损伤,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及工作,但仍有多数人,对此类疾病知之甚少,因此小编整理了此篇文章,主要向大家介绍了脑供血不足的诱发因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等,进而可增加大家对此类疾病的了解,并有效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以上就是小编所有的科普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