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新凤
小时候,听大人说起,某某家的孩子,七八岁就熟读《红楼梦》,能说出大观园里有几个厕所。我听后很惊叹,心想:能把《红楼梦》读到这样熟稔的程度,该读多少遍啊!怀着对这个孩子无限佩服的心情,我也开始了《红楼梦》的阅读,而且把《红楼梦》放在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睡觉了就搬到枕边,随手翻阅,读了无数遍,对《红楼梦》虽然做不到像那个孩子一样熟悉,但确实从这本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这么多年来,《红楼梦》一直是我的“手边书”“枕边书”。
一个人,是应该有至少一本“手边书”“枕边书”的。这本书可以随时读、随心读、重复读、用情读,读着读着,潜移默化地从书中汲取多种养料,解决自己精神上的困扰,使书成为自己的精神导师。钱理群教授一辈子阅读鲁迅、研究鲁迅,传承了鲁迅刚正不阿的文人风骨,深深影响了他自己的学术品格。可以想见,鲁迅的作品,一定是钱老的“手边书”“枕边书”。奥巴马的“枕边书”是布克·华盛顿写的《品格》,奥巴马一定是从书中汲取了作者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生命魅力,从而成就了自己的卓越。很多伟大的人物都喜欢读人物传记,把这些传记类的书放在手边长期阅览,汲取精神力量。
记得我的孩子小时候也有一本“手边书”——《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放在他枕边,被他无数次翻阅,把书封都翻得破烂不堪了,乃至到了中学时代,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他依旧要时常翻阅此书作为调剂,还把它作为治疗失眠的良药。我没有仔细看过这本书,不知道我的孩子从书中的哪些文字里找到了时刻慰藉他的力量,但我感觉到,这本书可能是孩子的精神家园,所以我没有制止,而是鼓励他时常在里面自由徜徉。是的,很多时候,文字会成为治愈我们精神困窘的良药。
帮助孩子找到一本“手边书”,一本只属于他自己的“手边书”,让他在书的馨香、文字的抚摸下实现精神的安眠。这本书可以是寓言、童话、神话类的简单故事,也可以是诗歌、散文类的怡情文字,当然也可以是知识性的小品文,更可以是深邃隽永的经典名著。让这本书磨平孩子生活的皱褶,延伸孩子生活的触角,带领孩子走向自己最隐秘最真实的内心世界,从而发现自己、修正自己,认识世界、拥抱世界。让这本书成为孩子通向精神远方的桥梁,成为孩子获取精神能量的无限源泉,成为孩子精神的聚宝盆、力量的发源地,成为孩子的富矿、福地和自我安居的精神家园,让孩子能够在书中安全、安心、安然地实现诗意栖居。
这本书的选择,应该是孩子的个人意志,而不是家长老师的强加硬塞;这本书的阅读一定是主动渴求而不是硬性规定;读这本书的方法一定是随性自然而不是理性規范。希望通过“手边书”的阅读,孩子自己能悟到阅读的策略方法,积累浓厚的阅读兴趣,获得多元的阅读收获,实现我们以一带多、举一反三的阅读指导目的。
帮助孩子找到一本“手边书”,这真的很重要。
责编:何建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