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视域下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2022-05-12 07:54:44徐正丽文益民
高教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相关者利益校企

徐正丽,文益民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1.商学院;2.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2020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后面简称《指南》),同年12月教育部启动了首批现代产业学院的申报工作。根据《指南》,现代产业学院的五个建设目标是:一是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二是建立新型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三是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四是创新企业兼职教师评聘机制,五是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最终目的是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指南》提出的七项任务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又提出了一剂良方,但是如何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现代产业学院与传统的校企合作[1]有何区别,这是困扰高校的主要问题[2]。

从《指南》的用词可以发现:目标一、目标二和目标五的描述分别使用了探索、建立和构建三个词,这说明目标一、目标二和目标五需要高等高校通过研究、实践、再研究去实现零到一的生成;目标三和目标四的描述分别使用了完善和创新两个词,这说明目标三和目标四要求高等高校在已有基础上往前再进一步。这说明教育部认为高等高校在目标三和目标四上做得还不够好,而在目标一、目标二和目标五上则还做得非常不好。因此,可以认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最重要和首要的目标是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机制。

一、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政策梳理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上位文件包括多个国务院和教育部制定的文件。限于篇幅,本文首先从《指南》原文中查找到其上位文件,然后从上位文件原文中去查找该文件的上位文件,逐级上溯。照此思路,本文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政策根据进行了如下梳理。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该文件指出,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3号)。该文件指出,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工科,探索以推动创新与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新模式。根据该文件,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提出了《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该文件指出,建设多主体共建的产业学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等文件精神,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制定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该文件决定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

因此,通过政策梳理,我们可以认识到: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源于中国共产党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初心。只有把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放在这个宏大初心的背景下,才可能真正理解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目标和重要性,才能真正搞好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的本质是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因此,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需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需要企业深入参与办学。

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利益相关者理论由Edward Freeman等学者提出[3]。1984年,Edward Freeman出版了《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一书,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他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诞生为确定企业的社会责任对象和内容提供了理论框架,被认为是可用于评估企业社会责任的最为密切相关的理论框架。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我国高等教育界也得到了广泛重视,胡赤弟[4-5]、李福华[6]、龚怡祖[7]、王保华[8]等从大学制度、高校内部管理、高校外部协调、质量与责任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是利益相关者理论核心。人们最早认识到了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利益相关的紧密程度。有学者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方式来划分,将其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利益相关者;有学者根据相关者群体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承担风险的种类,将利益相关者分为自愿利益相关者和非自愿利益相关者;有学者按照相关群体是否与企业存在合同关系,将利益相关者分为契约型利益相关者和公众型利益相关者;有学者则从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利益相关紧密程度和利益相关者的社会性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分为以下四种:首要的社会性利益相关者、次要的社会性利益相关者、首要的非社会利益相关者、次要的非社会性利益相关者。

Mitchel等[9]及贾生华等学者[10]深入研究了利益相关者的社会性属性,提出了一种评分法以界定利益相关者。该方法对特定群体从三个属性进行评分。这三个属性是:合法性,即某一群体是否被赋有法律和道义上的或者特定的对于企业的索取权;权力性,即某一群体是否拥有影响企业决策的地位、能力和相应的手段;紧急性,即某一群体的要求是否立即引起企业管理层的关注。米切尔认为,要成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至少要符合以上一条属性,即要么就是对企业拥有合法的索取权,要么能够紧急地引起企业管理层关注,要么能够对企业决策施加压力,否则不能成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根据这三个属性,米切尔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细分为以下三类:确定型利益相关者、预期型利益相关者和潜在型利益相关者。米切尔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可以表示为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企业和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影响,企业承载着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切。

表1 米切尔关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不少研究成果认为,现代产业学院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根据Freman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米切尔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分类理论,要通过现代产业学院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的有效衔接,现代产业学院必须有与企业和高校不一样的目标和机制。因此,现代产业学院虽是高校和企业间的合作,但现代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却不等于高校和企业两者利益相关者的并集。现代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和高校、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各有些不同,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现代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四种:高校和企业共同的利益相关者、不属于企业而属于高校的利益相关者、不属于高校而属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以及既不属于高校又不属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比如:高校和企业都是现代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银行是高校的利益相关者,但却不是现代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因为银行并不太关心现代产业学院的具体管理事务,并不关心校企合作是否会给他们带来利益;顾客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但却不被认为是现代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员工通常不被认为是高校的利益相关者,但在现代产业学院中学生的进入会影响到企业员工的工作,因此,他们被认为是现代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行业协会不是高校的利益相关者,但它是企业和现代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现代产业学院的管理人员及为了校企合作项目管理而设置的专门机构原本也不是高校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可由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会产生很多额外的特有的事务,现代产业学院将可能采取与高校和企业都不同的机制,所以也是现代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

图1 高校、企业及现代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根据米切尔提出的评分法对现代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深入分析后,可以得到表2所示的结果。从表2中可以看到:企业、高校、学生、政府、行业协会等在合法性指标上的评分较高;企业、高校、学生、政府、行业协会等权力性指标上的评分较高;企业、高校、学生、政府等在紧急性指标上的评分较高。因此,根据米切尔评分法,可以认为学生、高校、企业、政府是现代产业学院确定的利益相关者,行业协会、家长是现代产业学院预期的利益相关者,社会公众是现代产业学院潜在的利益相关者。

表2 现代产业学院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三、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措施

搞清楚了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缘起、目标和目的、现代产业学院的利益相关者以及他们的利益关切之后,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提出以下五条建设措施。

1.现代产业学院要有自己的专属雇员,需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现代产业学院的专属雇员可从高校和企业或社会选拔,从事现代产业学院的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和管理。对于来自合作高校和企业的人员,高校和企业要针对他们采取特殊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另外,还要给现代产业学院管理机构本身设计特殊的考核与激励机制[11]。设置在高校的现代产业学院与高校的其他二级学院不同,它肩负了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发展的任务;它又与参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企业不同,它肩负了人才培养和学科创新的任务。这本质上缘于现代产业学院有自己专属的利益相关者。不采取这样的措施,就无法完成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各项任务。在此基础上,合作高校和企业要为现代产业学院设置专门的人才培养、学科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服务的目标任务。如果采用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由于高校和企业的责任和权利缺乏有效的制度体系规定,必然无法完成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任务。

2.近期以项目为基础,以实现阶段任务为目标,实现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的共享,远期则通过机制创新来促进共享。项目可以承载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项目负责制就是以项目的策划到实施的全过程为工作核心,以项目预期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为考核内容,根据考核结果对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团队予以评价和奖惩的一种管理模式。项目负责制的特点在于短时性,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切容易得到清楚的评估和满足,因此高校和企业不必受限于一些已有机制的束缚,可根据高校和企业的需求而灵活实施。持续的多阶段的项目合作可增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度,基于双方之间建立起来的信任度,借助于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可实现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的持续共享。

机制创新是实现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的共享的最终出路,也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机制创新的本质目的在于如何有效实现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成果共享。成果共享就是要确保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切能被清楚地评估并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共建、共管是手段,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的共享属于共建、共管的内容,服务于成果共享;成果共享可在共建和共管中体现,促进共建和共管的有效实施。促进成果共享的机制建设的内容包括高校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高校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政府对高校的评价体系以及确保这些评价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与政策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促进成果共享的机制建设方面,高校要主动走在企业前面。目前,国家层面已经开始在人力资源、科技研发等方面开启机制创新,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机制创新打开了政策之门。另外,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生产力要素之一。数据的确权和数据定价的方法,已经为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提供了巨大推动力。现代产业学院成果共享的机制创新完全可以借鉴数据治理的思路。

3.将校企联合研发基地和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基地作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两大抓手。校企联合研发基地和校企联合联合实践教学基地是现代产业学院的重要组成实体,承载着产业、创新和教育诸功能,是现代产业学院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关切的交汇点。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的共享是这两大抓手的前提。如何对共享后的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进行高效管理是这两大抓手成功的关键。比如:要通过析取→划分→转化→组合的过程,才能将企业生产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来对现代产业学院实施管理是可行的思路。

4.发挥政府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政府要针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设计启动、评价[12]和监管机制。根据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目标,政产学研用之间的协同是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必由之路。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实施工程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因此,从国家到地方的相关政策驱动是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外部逻辑[13]。政府要出台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精准扶持政策,如专项资金支持示范产业学院建设、对共建产业学院的企业制定税费减免政策、建设政产学研信息共享平台、制定现代产业学院的评价和监管机制等,对现代产业学院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切进行补偿和引导。

5.发挥行业协会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中的桥接作用。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以及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的联动发展需要政产学研用的密切协同。具体落实到某一个具体的现代产业学院,就要求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能确保各利益相关者能在其高层次利益关切上得到满足。由于高校和企业有着完全不相同的运行机制,这就需要行业协会做好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行业协会可以代表企业去向政府要政策,行业协会可以推动企业积极回应政府和高校的需求,从而实现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关切的协调。

猜你喜欢
相关者利益校企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研究生法学(2020年6期)2020-04-13 07:59:46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校绩效评价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能源(2016年3期)2016-12-01 05:11:17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5:36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利益链与新垄断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