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 俊, 曾维伟,2
(1.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2.中南大学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随着矿产资源持续开采,不可避免地留下大量地下采空区[1]。 采空区造成的地表沉降或塌陷属于典型的多因素耦合重大危险源,会对矿山周边人员和设施构成极大威胁,对社会安定和经济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2-3]。 为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有必要对采空区地表沉降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采空区沉降受到地质、采矿参数等多因素影响,且各因素之间存在着模糊且动态的非线性关系,传统方法很难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复杂影响并做出准确预测[4]。BP 神经网络算法[5]具有高度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可适用于建立采空区沉降量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关系模型,建模过程不需要建立数学方程,可避免传统采空区沉降预测方法的弊端;但BP 神经网络具有收敛速度慢以及易陷入局部最优等劣势。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在模型解算时能全局搜索,并能根据短时间内收敛情况确保全局最优解算效果。 本文基于遗传算法在模型收敛、解算特征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其对BP 神经网络的改进优化,建立GA-BP 神经网络采空区地表沉降预测模型,并通过matlab 软件分别对BP 神经网络和GA-BP 神经网络2种模型进行仿真测试,验证GA-BP 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性能。
选用GA 优化BP 神经网络来构建采空区地表沉降演化模型。 模型构建的主要内容包括BP 神经网络和GA 算法优化两部分。 BP 神经网络首先要确定输入输出参数个数,然后确定隐含层个数以及节点数,进而确定网络拓扑结构;GA 算法优化主要利用遗传学的选择、交叉和变异原理优化BP 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BP 神经网络再利用GA 算法确保网络模型设计的初始权值、阈值指标达到最优,然后对模型进行网络训练,并更新权值和阈值,最后进行仿真预测。 算法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GA 优化BP 神经网络算法流程
考虑影响采空区地表沉降因素的重要性,选取上覆岩层弹性模量(GPa,X1)、泊松比(X2)、内聚力(MPa,X3)、内摩擦角((°),X4)、开采深度(m,X5)、采高(m,X6)、矿体倾角((°),X7)和采场尺寸(×104m2,X8)共8 项指标作为BP 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参数,采空区最大地表沉降量(m,Y)作为输出层参数。
考虑到模型的运行速率,选择单隐含层结构。 隐含层节点数对模型预测结果影响很大,目前一般先通过经验公式计算节点数的可能选择,然后再通过试凑法选择预测误差最小时的隐含层节点数。 经验公式为[6]:
式中p为隐含层节点数;m为输出层节点数;n为输入层节点数;q为常数(1≤q≤10)。
由式(1)~(2)计算出隐含层节点数的取值范围为[4,13]。 根据matlab 软件仿真结果,当隐含层节点数为10 时,误差较小。 本文神经网络隐含层节点数选10。 其网络结构如图2 所示。
图2 BP 神经网络结构
各层参数见表1。
表1 网络训练参数
采用参考文献和矿山现场收集的20 组数据作为模型原始数据[3,7-10],如表2 所示。
为避免因输入输出数据数量级差别太大而导致网络预测结果不准确,在网络训练前采用最大最小法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各指标数据转化为[0,1]之间的数。 函数形式为[11]:
式中Yk为归一化处理后的数据;Xk为输入数据;Xmin为数据序列中的最小数;Xmax为数据序列中的最大数。
根据式(3),利用matlab 软件对表2 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的数据如表3 所示。
表2 采空区地面沉降原始数据
表3 归一化数据
利用matlab 软件中的rand 函数从模型原始数据中随机选取14 组数据作为网络训练参数,并将模型原始数据中的另6 组数据用于网络测试。 在网络训练前,先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 神经网络对应的初始值、阈值参数。 优化后形成的模型适应度曲线变化趋势见图3。 在反复对模型进行遗传优化后,个体适应度指标下降、适应力增强,在进化约37 代时,适应度指标逐渐平稳。 这时就能根据适应度指标演化趋势来确定网络的最优初始权值、阈值指标,结果如表4 所示。
图3 适应度曲线图
表4 遗传算法优化后的BP 网络初始权值和阈值
结合表1 的网络参数,对GA-BP 神经网络训练后进行系统测试验证。 为了测试验证两种预测模型预测性能的优劣,对传统BP 网络模拟测试时,输入的各项参数、数据样本等与GA-BP 神经网络测试时相同。 图4~5分别为传统BP 神经网络和GA-BP 神经网络的训练拟合值和真实值对比图、测试预测值和真实值对比图。 从图4~5可知,采用BP 神经网络和GA-BP 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训练和预测,训练点的拟合值和测试点的预测值基本符合真实值,但采用GA-BP 神经网络的拟合值、预测值与真实值吻合度更高。
图4 训练拟合值和真实值对比结果
图5 测试预测值和真实值对比结果
为了更客观、更科学地对比优化前后2种模型的预测性能,通过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MSE)、拟合系数R2、收敛速度等指标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价,采用matlab 软件仿真计算的结果如表5 所示。 结果表明:①GA-BP 神经网络预测结果的均方误差小于传统BP 神经网络,说明优化后的网络预测结果更准确;②GA-BP 神经网络训练拟合系数R2和测试拟合系数R2都更接近于1,说明优化后的网络拟合能力更强;③GA-BP 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更快。
表5 网络模型性能评价指标
地下采空区地表沉降预测预警问题是采矿安全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 为了提高采空区地表沉降预测的准确性,本文选择影响采空区地表沉降的8 项指标进行研究,通过GA-BP 神经网络构建了采空区地表沉降预测模型,对采空区地表沉降趋势进行预测与分析。模型解算结果表明,相比传统BP 神经网络模型,GA-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数据拟合度及收敛性指标均更高。可见利用GA-BP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采空区地表沉降演化趋势预测有一定可行性,可为采矿领域及其他地下工程项目施工时地表沉降进行预测、预警。但在采矿实践中,影响采空区沉降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地表地形、空区暴露时间、地下水状况、相邻空区情况等因素。 综合采集数据的可获取因素,用于预测、测试的相关影响指标有一定局限性,测试时搜集的数据样本相对不足,而一般预测模型都需要大量已知数据作为支撑,小样本情况下可能导致网络未能充分训练,影响网络预测精度;同时收集到的采空区沉降数据与实际情况也存在一定偏差,使得预测本身带有不确定性。后续研究应进一步加强与矿山企业合作,以便搜集更多现场实测原始数据样本,并将该模型用于矿山地表沉降的实际应用验证;同时可以考虑寻求新的智能算法优化BP 神经网络,以解决采空区沉降预测中“小样本、贫信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