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秀庭
(阳江市阳东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 阳江 52993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呼吸道疾病,临床特征为气道出现慢性非特异性炎性改变或高反应症状,患者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等,且主要在夜间与清晨发作[1]。一般情况下,支气管哮喘不能完全治愈,只能通过长期治疗进行临床控制。沙丁胺醇属于短效β受体激动剂,在临床中多用于缓解哮喘急性发作,可帮助肺支气管扩张,增加气流量,使呼吸顺畅,但是应用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时效果欠佳[2];异丙托溴铵属于抗胆碱类药,具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支气管痉挛的作用,但其药物半衰期较短,需要反复给药,进而导致患儿用药依从性不高,影响预后[3]。硫酸镁是一种于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解痉药物,具有扩张血管、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此外,其还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释放,解除肌肉收缩,进而缓解肺泡壁小动脉、毛细血管痉挛,降低肺动脉压,起到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肺部循环的作用[4]。本研究旨在探讨硫酸镁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阳江市阳东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中男、女患儿分别为61例、39例;病程1~4 d,平均(2.39±1.14) d;年龄4~11岁,平均(7.42±1.23)岁。观察组(100例)中男、女患儿分别为58、42例;病程1~5 d,平均(2.45±1.15) d;年龄5~10岁,平均(7.55±1.08)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5]中的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呼气峰流量(PEF) < 预期值的80%;存在双肺哮鸣音、心率加速、三凹征等症状者。排除标准:治疗依从性较差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合并胃食管反流、呼吸道感染者等。本研究已获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法定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对两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氧气支持、补液、心电监护等。对照组患儿同时使用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GlaxoSmithKline Australia Pty Ltd.,注册证号HJ20160660,规格:2.5 mL∶5 mg)治疗,2.5 mg/次,3次/d;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Co.KG,注册证号H20150159,规格:2 mL∶500 μg)治疗,500 μg/次,3 次 /d,均雾化吸入,氧流量设置为5 L/min,20 min/次。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硫酸镁注射液(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861,规格:10 mL∶2.5 g)治疗,0.1~0.3 mL/(kg·d),静脉推注。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 5 d。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疗后,参照《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6]中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估,显效:治疗后胸闷、喘息、气急、咳嗽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PEF增加25%~35%;有效:胸闷、喘息、气急、咳嗽等症状有所改善,PEF增加15%~24%;无效:上述症状未见改善,PEF增加<15%。②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儿气促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③肺功能、免疫球蛋白E水平。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吸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量(PEF)采用儿童肺功能检测仪检测;采集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后取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④不良反应。治疗期间,观察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计量资料(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肺功能指标、IgE水平)分别以 [ 例 (%)]、(±s)表示,分别行χ2、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临床症状改善、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儿气促、哮鸣音、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s , d)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s , d)
组别 例数 气促消失时间 哮鸣音消失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 100 3.41±1.28 2.71±0.36 5.74±1.23 7.24±0.69观察组 100 1.96±0.85 1.05±0.34 3.15±1.03 6.16±0.71 t值 9.437 33.523 16.144 10.909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肺功能指标与IgE水平 治疗后两组患儿FEV1、PEF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血清IgE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FEV1、P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Ig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与免疫球蛋白E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与免疫球蛋白E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PEF:呼气峰流量;IgE:免疫球蛋白E。
组别 例数 FEV1(L) PEF(L/s) IgE(IU/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00 0.85±0.22 1.11±0.25* 2.11±0.24 2.54±0.25* 85.64±12.38 50.16±13.49*观察组 100 0.84±0.24 1.43±0.52* 2.15±0.21 2.71±0.23* 85.51±12.06 36.49±13.25*t值 0.307 5.546 1.254 5.004 0.075 7.22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无菌性的气道炎症,诱发支气管哮喘的因素众多,如气候变化、剧烈运动、呼吸道感染、药物使用不合理、精神和心理因素,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等,多数患儿可自行缓解或通过治疗缓解。相较于成人哮喘,儿童初期哮喘症状隐匿,但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给药,具有操作便捷、见效快等优势,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和刺激胃肠道,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沙丁胺醇属于短效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激活腺苷环化酶作用,并通过促进环磷腺苷合成与释放,达到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的目的,进而改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的临床症状,但是使用该药后可能引起心率加快、心搏增强等不良反应,增加治疗难度[7]。异丙托溴铵对支气管平滑肌M受体亲和度较高,其属于支气管扩张剂,具有平喘作用,同时还可控制黏液腺体分泌、促进纤毛运动,进而促进痰液排出,但药效维持的时间比较短,往往不能作为长期维持的药物来应用[8]。由于这两种药物治疗维持时间均较短,需反复用药,当患儿病情较为严重时,患儿的依从性大大降低,因此临床上常与其他药物联合进行治疗,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并使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9]。
硫酸镁是一种含镁的化合物,具有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抑制组胺水平升高的作用,在舒张平滑肌、扩张支气管方面作用显著。硫酸镁中的镁离子可激活腺苷环化酶,促进三磷酸腺苷(ATP)向环磷酸腺苷(cAMP)的转化进程,使支气管平滑肌处于扩张状态,同时舒张毛细血管和减轻小动脉痉挛,改善肺循环,减轻肺瘀血,从而改善呼吸功能。当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患者体内β受体功能降低,无法激活腺苷环化酶,但镁离子可使β受体激活,进而抑制哮喘的发作[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提高,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有9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的1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应用硫酸镁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
FEV1和PEF是临床中检测肺功能水平的常用指标,FEV1可用于判定呼吸功能,其水平降低提示呼吸阻力增大,机体存在通气功能障碍,呼气性的呼吸困难加重;PEF可反映呼吸肌的力量及气道有无阻塞,其水平降低提示患儿呼吸时气流受限,病情加重[12-13]。IgE主要由呼吸道黏膜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产生,可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引起免疫病理损害,其水平升高可引发Ⅰ型变态反应,促进支气管哮喘病情进展[14]。硫酸镁联合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可减少乙酰胆碱对突触后膜的去极化作用,松弛气道平滑肌,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同时可维持Th1/Th2表达的平衡,降低患儿IgE水平,抑制变态反应发作,减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15-16]。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g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应用硫酸镁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降低机体IgE水平,控制哮喘的发作。
综上,硫酸镁辅助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可有效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和肺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控制病情的进展,且安全性良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