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木玉 蔡伟杰 陈爱国 广州航海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教书育人已不再是局限于教育知识,传播知识,更是包括了立德树人,思政育人。短短的三尺讲台,近距离的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延长的是知识底蕴的价值,刷新的是学生人生价值的认知,铸造的是学生个人灵魂的价值导向。因此,课堂思政的建设是重中之重的,是各个高校教学工作都要直面的难题,需大家共同探讨发掘思政课堂的闪亮点。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是本校“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是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其中,船舶设计原理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而船舶设计原理课程内容十分广泛,知识点繁多,是十分值得进行课堂思政探讨的。目前也有部分课题组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它们主要集中于船舶设计原理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考虑、船舶设计原理教学中融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PBL教学法在船舶设计原理课程中的可行性、船舶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的探讨等方面,但是因为课程培养方向、教师团队、课程思政内涵等的不同,而导致船舶设计原理课堂思政建设缺少整体设计架构。现在以本校的船舶设计原理(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为基点,结合该课程的定位,课程思政内涵,思政教学方法,实践内容,实施效果等,来与大家一同交流探讨一门思政课堂建设的整体设计。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船舶设计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船舶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计算船舶重量与重心、舱容、干舷等,并能进行总体方案构思和主尺度选择,重点掌握进行线型设计和总布置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方法,从而能够分析和解决船舶总体设计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切实掌握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使学生掌握船舶总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开展船舶总体设计,分析解决船舶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船舶设计的技术特征、技术规律,减少船舶设计工作中的盲目性,使得设计船舶有可靠的技术基础,为后续专业的学习提供坚实的知识堡垒。
本课程从三个角度实施思政育人目标。角度一,课程思政教育需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思政的思路确定为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对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加强引领,引导学生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同时要励志,立鸿鹄志,做中国船舶工业的奋斗者;角度二,课程的思政设计围绕哲学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继承与发展、方法论、否定之否定等角度开展课程的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求真,求真学问;角度三,结合课程的工程特点,从船舶工业国情分析、创新精神、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劳动精神、团队合作等多角度设计课程的思政教育,鼓励学生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表1 船舶设计原理各章节知识点与思政案例的融合途径
3.1.1 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的育人内容往往是连接学生精神世界、掌握融入的最佳时机,把思政元素合理巧妙地嵌入专业课程知识传授的过程。融入的方式灵活多样,凡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理想信念的方法都可以。本课程可采用“案例分析法”“以问题为导向”“隐性渗透式”“专题嵌入式”等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法,将思政内容润物细无声式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
(1)“案例分析法”是课程思政中最常采用的方法,这些案例可以是历史事件、时事新闻、身边的人或事的触发点、共鸣点、热点、关注点。作为授课教师,要不断通过“学习强国”“新闻联播”“时事要点”等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更新拓展“思政素材库”内的案例,只有用最“新”最“潮”的案例,才能抓住学生眼球,达到有效思政。
(2)“以问题为导向”是课程思政融入时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问题既可以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困惑,也可以是热点理论问题的思考,“以问题为导向”提高了学生内心情感认同,有利于解决课程思政中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足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可以是分组讨论、翻转课堂等,拓展思政教学的内容、思路,充分激发学生在探究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隐性渗透式”思政教学方法,是让授课教师将课程思政内容潜移默化的融入大学生头脑,是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接收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船舶设计原理课程思政中应渗透融合船舶设计师的职业素养教育,从而对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将课本理论知识融入人物、故事的讲述之中。可利用历届劳模精神,增强职业道德的渗透;可利用时代精神,促进职业意识的渗透;
可利用工匠精神,强化职业习惯的渗透。
(4)“专题嵌入式”的教学法特别通过专门的讨论而进行的教学方式,讲某次课的教学内容围绕某个核心问题开展,运用课堂讨论、播放视频等手段,深化对核心问题的认识,提高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可在“船舶设计原理”中穿插“十九大”专题,围绕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从郑和下西洋到新中国刚成立 时期,再到新时代,以时间脉络,穿插视频素材,介绍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再引入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从海洋经济、军事、政治、国家主权、科技、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等多个角度对十九大报告进行深入解读。
3.1.2 教学手段
在教学模式方面,船舶原理设计课程基于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立了《船舶设计原理》 在线开放课程。通过在线课程平台上传的视频资源,学生通过碎片化时间观看视频完成预习任务。除此之外,课程还利用91速课、雨课堂等平台信息化教学,运用雨课堂的答题功能,91速课的头脑风暴来改变不同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另外,本校与其他高校一同合作共建思政课程,共享已建设资源,把思政课程建设得更加完善。在课后与学生交流沟通方面,任课老师建立课程QQ群,在课程群中发布预习内容及预习要求,要求同学们带着思考题去预习,同时利用QQ群解答学生的疑惑。在教学辅助工具方面,专业知识点讲解时,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联系,可基于专业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开展课程讲解,例如:讲解船舶机舱设计时,可通过船舶机舱资源管理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展示船舶机舱组成,分析机电设备的影响因素。
3.1.3 考核评价方式
对原有的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通过课程思政让学生足够重视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提升,把重心放在课堂和平时学习,而不是期末的一张试卷。基于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核心教育理念,本课程采用基于工程问题的项目教学法,让学生通过项目锻炼自己,采用的方式如下:第一步,先让教师在课堂上示范项目案例,例如:教师分析一艘 17500DWT多用途船的总体设计的方法过程;第二步,让学生自组团队进行分组;第三步:教师围绕不同船型的主要要素各布置一个工程问题;第四步,学生课外查阅资料,利用课程专业知识,与老师沟通,解决一艘新船的总体设计问题;第五步,对总体设计方案形成PPT,在课堂进行汇报和讨论。通过上述项目教学法,大幅度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任课老师可根据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打分,将该成绩计入总评成绩。
本课程根据习近平总书记 2018 年5月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的讲话,设计本课程思政主题的出发点。围绕“爱国”和“励志”两个思政主题,课程根据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从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这四个方面思考思政切入点来开展课程思政育人工作。基于船舶设计原理课程思政建设,充分结合我国船舶工业的国情分析,船舶工业的发展,与国际造船强国比较,融入“十九大”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肩负的使命,立下报效祖国、建设祖国船舶事业的伟大志向;围绕“求真”和“力行”两个思政主题,课程结合“船舶设计原理”课程的特点: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基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从设计理念、工程思想、继承发展三个方面,开展船舶设计原理课程思政。具体内涵建设如图1所示。
图1 船舶设计原理课程思政内涵建设示意图
3.2.1 爱国,忠于祖国,做忠诚者
本课程的第四章《船舶技术性能》的教学内容中涉及航母及潜艇的快速性、操纵性等技术性能。引入我国的第一艘航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019 年12月,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在海南三亚交付海军,人们等待了10年,历经了重重困难。我国的海洋实力在不断增强,唯有祖国强大、民族复兴,才能让国人站起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在第四章潜艇的技术性能中顺其自然的插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核潜艇的研制工作高度保密,曾经三十多年没有回老家探望双亲,他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他带领设计人员搞出了水下阻力更小的水滴形潜艇,同时解决了核潜艇的操纵性问题。用伟人事迹点燃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热情。通过课程学习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对“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感。从“三颗船舶工业明珠”到“太空空间站”,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专业认同。同时指出我国船舶行业还存在的不足,建设“海洋强国”还需要莘莘学子的努力和奋斗。
3.2.2 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本课程第一章《船舶设计概论》包括中国船舶工业的国情分析,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及与国际上的差距,自然地融入进“十九大报告”中“海洋强国”相关内容。我国是“造船大国,而非造船强国”,既要看到我国船舶行业的进步及取得成就,也要客观评价与造船强国之间的差距,激发学生为祖国船舶事业奋斗的志向。除此之外,第一章《船舶设计概论》涉及船舶种类繁多,其中有三种船被誉为“皇冠上的三颗明珠”。过去我国不具备建造明珠的实力,在一代代船舶人的不懈努力下,我国造船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具备了建造三颗明珠的实力,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民族自豪感。
3.2.3 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求真务实,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船舶设计处处需要设计者保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路。例如,船舶设计广泛采用“母型改造法”,用“继承和发展”的思想,吸取过往设计船舶的精华,但“继承”不代表生搬硬套,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缺少创新不可能产生优良新船。本课程第三章《船舶舱容》,舱室容积的计算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载重型船、布置地位型船、单元货物型船采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和计算舱容。舱容校核采用“平衡的哲学原理”,分析所需舱容与设计船所能提供的舱容。
3.2.4 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船舶设计的理论、方法,需接受实践的检验。通过课内实践“船舶总布置图”的设计与绘制,向学生传递船舶设计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要求学生考虑问题应细致全面,精益求精。同时采用分组合作,通过课堂汇报及互动,让每组学生应用相关理论知识,给出新船设计的主要要素确定的方案,强调“团队协作”,既要善于表达与倾听,也要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求同存异。另外,更要的是基于船舶设计原理课程培养系统全面的工程思想。首先,要树立全面的观点,强调综合分析的重要性,学会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理出头绪,寻找解决问题办法。其次,要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船舶设计中涉及的各方面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后,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并合理地加以解决,这是设计成功的关键,也是一名实干家该具备的职业能力。
为了明确知道船舶设计原理思政课堂的示范成效,课程组每学期末都会在教务系统上进行听课学生的思政课堂收获问卷小调查。问卷题目设置主要集中于听课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对于相关时事新闻,历史人物,名人事迹等方面的兴趣程度和了解情况,以及对专业相关领域前沿科研成果和未解决难题的知悉情况。本学期共发放82份调查问卷,回收82份。据统计,96.9%听课学生反映他们对于专业前沿情况更了解了,有助于职业规划的考虑;98.7%听课学生表示他们对于相关专业的名人事迹,科研成果更熟知,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了更加完善船舶设计原理的思政课堂建设,课程组计划根据优化后的思政建设方案,需要更新与之相关的授课课件和教案。在思政课程建设过程中,会更加实时更新、补充的时事新闻、人物事迹、行业事件等不断更新课程的思政素材库。以此激发学生投身我国船舶制造大业的行列,为打造“海洋强国“而奋斗。
本文介绍了船舶设计原理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并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内容、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由此可见,对大学生教学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要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要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一个互动、对话、入脑、入心、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以本校的船舶设计原理思政课程为例子,一门思政课程的建设可以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围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从设计理念、工程思想、继承发展等多角度设计课程的思政教育。全国高校的课堂思政建设在不断推进中,本课堂的思政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力求在思政课堂中培育好每一个学生,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不断输送高素质职业人才。本文以本校的船舶设计原理思政课程为基点,介绍了一种较为完整的思政课堂整体设计,以供大家参考。
项目编号: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002030424),广州市教育局高校科研项目(202032786),广东省本科高校2021 年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船舶设计原理》,2022年广州航海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船舶设计原理》,广州市教学成果重点培育项目(202012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