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田平
2022年4月8日,波兰军队与美军第82空降师部队在波举行联合军事训练。
乌克兰是波兰的邻国,两国之间的边界长达535公里。波兰也是最亲乌的欧洲国家,两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文化、现实联系。俄乌冲突爆发后,波兰集举国之力投入应对,成为整个欧洲应对乌克兰危机的“中心”,构成冷战后独特的地缘现象。
自1991年8月乌克兰脱离苏联实现独立后,波乌关系不时受到历史问题的困扰,但总体保持稳定。苏联解体后,波兰立即与乌克兰签署条约,承认现有边界,承诺保护自己国家领土上的涉乌少数民族权益。
波兰视乌克兰的稳定和安全为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2004年乌克兰发生“橙色革命”,亲西方的尤先科与亲俄的亚努科维奇就总统选举发生争议,波兰曾介入斡旋。时任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参与调停,并为乌克兰谋求欧盟成员国地位的努力而在欧盟内部奔走。2012年波兰与乌克兰共同承办“欧洲杯”足球锦标赛,进一步拉近了两国的感情距离。
随着北约和欧盟的东扩,波乌边界成为欧盟和北约的“东部边界”,乌克兰直接成为“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国家”,其变局牵涉整个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2004年12月,克瓦希涅夫斯基总统发表讲话强调,“没有乌克兰的俄罗斯要好于有乌克兰的俄罗斯”。普京总统对此给予公开回应,指责波企图孤立俄,限制俄与邻国发展关系的能力。2014年因克里米亚事件而生成乌克兰危机,波兰总理图斯克强调“没有稳定的乌克兰,就没有安全的波兰”,波兰前总统瓦文萨则强调波乌关系在价值观意义上的重要性。
近年,寻求北约和欧盟的进一步东扩成为波兰加强国家安全的战略抉择,与乌克兰的关系在其中占有极重要地位。在波政府眼中,一个“去俄罗斯化”、独立的乌克兰最符合波利益。2015年4月,科莫罗夫斯基访乌,在乌议会发表演说称,西方世界必须意识到,只有乌克兰安全,才有西方的安全。
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为大规模军事冲突,波成为应对危机的“前线国家”。华沙的外交活动相当密集,重点是商讨如何应对俄乌冲突对欧洲安全的影响,特别是如何向乌提供支持。2月、3月,英国首相约翰逊两度访波。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国务卿布林肯、副总统哈里斯、总统拜登相继访波。在拜登访波期间,美乌在波举行外交、国防部长2+2会晤。2月25日,“布加勒斯特九国”(由保加利亚、匈牙利、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捷克等中东欧九国组成,旨在深化北约东翼国家间的军事合作)峰会在华沙举行。3月以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接踵访波。
波兰不遗余力支持乌克兰,成为乌在欧洲的代言人。早在2021年底、2022年初俄在俄乌边界部署重兵之际,波兰总统杜达强就表明,“面对俄威胁,乌克兰可以指望波兰的支持”。1月底波政府决定向乌提供人道主义和军事援助。2月17日,英国、波兰、乌克兰签署三边合作备忘录,加强安全领域的合作。2月19日,波总理莫拉维茨基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宣布波将向乌提供更多防御性武器支援。2月23日,“卢布林三角”峰会在基辅举行,波兰和立陶宛支持乌克兰成为欧盟候选国。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立即在议会发表讲话,称“乌克兰不仅为自己而战,也在为整个欧洲而战”。随后,波乌领导人频繁通话,保持密切沟通。3月15日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捷克总理菲亚拉和斯洛文尼亚总理扬沙访问基辅,会见乌总统泽连斯基和总理什米加尔,波副总理、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主席卡钦斯基也一同访问。波兰、捷克和斯洛文尼亚三国总理作为欧洲理事会的代表访问基辅,显示整个欧盟对乌的明确支持。4月13日,波总统杜达与波罗的海三国总统一道访问基辅。
波兰也成为西方国家向乌军援物资和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转运中心,大量军事装备和援助物资经过波源源不断运往乌。波是接收乌难民最多的欧洲国家,截至4月11日共收留近260万人,占此次流亡国外的乌难民总数的60%。在应对难民危机的问题上,波兰社会体现出高度团结,波兰政府为难民提供18个月的居留权,波兰民众积极为难民提供住房。如此之多的乌克兰人涌入波兰,但在波却没有出现难民营,乌难民可申请身份识别码,享受医疗及其他福利待遇,包括儿童补贴。波兰也向乌难民就业和儿童就学提供便利。
波兰与俄罗斯有漫长的交恶史。早在中世纪晚期,波兰就与莫斯科大公国争夺边疆。1596年“卢布林联盟”波兰立陶宛联邦成立。信奉天主教的波兰立陶宛联邦与信奉东正教的俄国为在东欧的政治、战略和文明主导权展开竞争。1605~1618年发生波俄战争,波兰一度占领莫斯科。17世纪中叶波兰开始衰落,18世纪末沙皇俄国三次参与瓜分波兰。1795年起波兰从欧洲版图上消失123年,直至1918年复国。1939年8月苏德签署《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这被视为对波兰的“第四次瓜分”。二战结束后,波兰疆界发生变化,成为苏联的“卫星国”。冷战后尽管波兰与俄保持着正常的国家关系,但疑虑远未消失。2005~2010年莱赫·卡钦斯基担任波总统期间,力主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并且宣称“强大的北约将阻止俄再次主导中东欧的企图”。
2008年俄格战争后,波兰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不安,“恐俄症”再次抬头。2008年8月俄格战争期间,卡钦斯基与波罗的海三国总统一道访问第比利斯,在群众集会上说“今天是格鲁吉亚,明天是乌克兰,后天将是波罗的海国家,接下来将是波兰”。波兰的政治精英认为普京治下的俄罗斯有“恢复帝国”的野心,也不认为俄曾真心视乌克兰等国为独立国家。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进一步加重波的“恐俄癥”,其呼吁北约增加在波的军事存在。在欧盟内部,波兰也是“矿井中的金丝雀”,持续不断地发出俄对欧构成“威胁”的警告。俄乌冲突爆发后,波兰更是急不可待地跳到自己所认为的“道德制高点”上,挖苦欧洲“为过去习惯性忽视波兰的警告而付出代价”。
在眼下这场危机中,波兰措辞严厉地谴责俄对乌发起“残暴的、不正当的无端攻击”,指责俄违反国际法,侵犯乌主权,破坏欧洲安全结构,还追随美国谴责俄在乌搞“种族灭绝”。在西方对俄实施的轮番、全面制裁中,波兰充当着欧盟内部的激进派,力主对俄极限施压,进行最严厉的惩罚。3月10日,波宣布要在半年内摆脱对俄天然气的依赖,实现“能源独立”。波多次敦促欧盟对俄实行能源禁运,包括禁止从俄进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德国在俄乌冲突初期一度比较谨慎,对切断俄与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的联系、向乌提供武器、中止“北溪-2”天然气管道等颇感犹豫,波政要便不啻以最严厉的语言批评德“自私自利”“是个笑话”。波兰的“道德压力”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德国应对乌克兰危机政策的大调整。造成大量平民死亡的“布查事件”曝光后,波总理莫拉维茨基表现得更加激进,攻击德国是“对俄实施更严厉制裁的最大障碍”。4月7日波议会众议院通过决议,呼吁立即成立国际调查委员会,调查“俄军的种族灭绝”罪行,并将“战犯”绳之以法。
尽管欧盟对俄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制裁,波兰却还嫌事不够大,认为已有制裁措施仍无法阻止俄在乌军事行动。3月25日,波联合捷克和斯洛文尼亚提出了“拯救乌克兰十点计划”,包括强化对俄制裁的一系列措施,如切断俄所有银行与SWIFT的联系,彻底阻断俄对欧“宣传”,禁止俄船只进入欧洲的港口,对进出俄的公路运输实行封锁,对俄整个商界实施制裁,暂停向俄公民发放入境欧盟的签证,对统一俄罗斯党的所有成员实施制裁,全面禁止向俄出口可用于发动战争的技术,必须将俄排除在所有国际组织之外……这显然是主张欧洲经济“去俄罗斯化”,要让俄付出毁灭性代价。
波兰还持续向北约提出军事应对乌克兰危机的激进计划,其中一些内容也持续遭到北约的拒绝。一直坚守在基辅的波兰驻乌大使奇霍茨基不断呼吁北约在乌上空设立“禁飞区”,而北约却担心此举会引发自己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波兰提出将波军的米格-29战机飞到美国在德军事基地,由美军负责将战机转交乌克兰,该计划遭到五角大楼拒绝。访问基辅期间,波副总理卡钦斯基提出了由北约维和部队进驻乌克兰的计划,也被北约否定。
俄乌冲突期间,波兰靠自己的行为和在欧盟、北约内部的奔走呼号,与邻国乌克兰结成“患难之交”,与此同时波俄关系也降至历史低点。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严厉批评“波兰精英附庸宣誓效忠他们的霸主美国,而不是帮助自己的公民,因此他们將继续点燃对俄罗斯的仇恨之火”;“波兰人民的利益因为恐俄症而被这些毫无才华的政客和他们来自大洋彼岸、已有明显衰老迹象的操纵者所牺牲”。
无论俄乌冲突走向何种结局,波俄关系都将是一个难题。
2022年4月8日,俄罗斯外交部召见波兰驻俄大使,就波政府决定驱逐45名俄驻波外交人员事提出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