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屏
有人说,中国亲戚有个奇异功能,不管在聊什么话题,聊着聊着,话题就变成了:大龄的怎么还不结婚?结婚的怎么还不生娃?
以至于逢年过节,很多人都有了恐亲戚症。中国社会,是以亲戚关系组成的关系网。说起七大姑八大姨,相信每个人都有话说,真是恨不得,爱不得。
民国才女张爱玲,以她那孤绝冷艳、沧桑老成的笔调,写尽世间亲戚的各种形态。
张爱玲出生于一个大家族,父母两边都有许多亲戚,她笔下细细琐琐的生活细节,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很多都来源于亲戚。五花八门的亲戚,呈现出世间百态,人情冷暖。读懂张爱玲,就读懂了中国式亲戚。
熟悉张爱玲的人都知道,张爱玲的成长过程基本属于爹不亲娘不爱。但有一个人,在张爱玲的生命中给予了她最温暖的慰藉,给了她最深情的陪伴,这个人就是张爱玲的姑姑。
张爱玲曾说:“乱世的人,得过且过,没有真的家。然而我对于我姑姑的家,却有一种天长地久的感觉。”
父母离婚后,张爱玲最初跟着父亲生活,她不堪忍受继母的虐待及父亲的凌辱,跑到了母亲那里。后来母亲出国,姑姑收留了她,她和姑姑相依为命长达十几年。
乱世之中,姑姑给了张爱玲母亲一般的庇护,给了她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张爱玲一向刻薄,但写起姑姑来却饱含深情。她说,我姑姑说话有一种清平的机智见识。
在她眼里,姑姑睿智聪明,幽默风趣。
在张爱玲被父亲关禁闭的日子里,是姑姑跑上门为她说情,还提出让张爱玲出国留学。结果却被父亲用鸦片烟杆打得满脸流血,眼镜也打到地上踩碎了,眼皮上还落了一道疤。
姑姑经常鼓励张爱玲向杂志投稿,还邀请赏识她的编辑到家里做客,并亲自下厨做西点,款待来客。张爱玲不善交际,也是姑姑陪着客人聊天。
张爱玲与胡兰成交往之初,姑姑曾竭力反对。但后来看她情根深种,就尊重张爱玲的选择,给了她最大限度的自由。
姑姑的爱情之路很波折,苦等52年,78岁才嫁给初恋,做了白发新娘。远在美国的张爱玲收到姑姑结婚的喜讯时,激动得热泪盈眶。她说,姑姑一定会结婚的,哪怕80岁也会结婚。
《半生缘》中,张爱玲借曼桢之口,说出一段很经典的话:“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这段话未尝不是姑姑的心声。对姑姑来说,张爱玲才是最懂她的那个人。
世事凉薄,每个人都想温暖自己。虽然生活中不乏奇葩亲戚,但真正落难时,肯伸出援手的,大多还是亲戚。好的亲戚,可以互帮互助,互相取暖。
我國有句老话:亲戚不共财,共财断往来。
生活中,因为钱财反目成仇的亲戚数不胜数,这类人出现在张爱玲的文字里,可谓上演了一出又一出精彩绝伦的大戏。张爱玲的姑姑和父亲一母同胞,因为钱,最终老死不相往来。
本来姑姑和父亲一起和同父异母的哥哥打官司,分割财产,没想到张爱玲的父亲暗中倒戈,和同父异母的哥哥私下达成协议。
官司失败,这让姑姑和父亲的关系彻底恶化。
张爱玲的姑姑和母亲关系一度非常好,俩人一起和旧家庭决裂,出国留学,姑姑还支持母亲离婚。母亲离婚后,姑姑也搬了出去和母亲同住。
留学期间,姑姑为了掩饰母亲的私情和身孕,甚至想牺牲自己,嫁给母亲的情人,帮母亲解围。但后来,俩人也因为钱起了龃龉。
母亲再次出国后,将她的钱托给姑姑照管,姑姑为了筹钱帮助喜欢的人,挪用了张爱玲母亲的钱炒股。本以为很快就会还上,没想到炒股赔了,事情败露,被母亲知道了。一来二去,张爱玲的母亲也终于流露出怨言,说这分明就是“偷”。
最终,姑姑卖了房子,还了母亲的钱,俩人的关系再也不复当初了。
生活中的戏码,在小说中就有了更精彩的呈现。《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离婚后带着一大笔钱住在娘家。哥哥们花光她的钱后,又容不下她,哥哥不认账,嫂嫂挤对她,母亲也不替她说话,偌大的家再无她的立足之地。
《第一炉香》中,葛薇龙第一次登门找姑妈梁太太时,梁太太说了这样的话:“哟,原来你今天是专程来请安的。我太多心了,我只当你们无事不登三宝殿,想必有用得着我的地方。”“他(葛豫琨)只要活着一天,别想我借一个钱。”连最亲的兄妹关系,一提及借钱也立马翻脸。
而葛薇龙最终也因为渴望得到梁太太的资助,一步步走进了姑妈设计的圈套,毁了自己一生。
亲戚之间,难免发生金钱上的来往。但人性都是自私的,最亲的人之间,一旦在金钱方面产生矛盾嫌隙,最后可能连亲戚也做不成了。很多时候,掺杂了人情的金钱,往往变成了一笔糊涂账,说不清,道不明。
所以,与其咒骂亲戚无情无义,不如在金钱上保持适当的距离。
知乎上有个问题:中国式亲戚哪些方面让你感到最恐怖?
其中有个高赞回答:你的每件事,都能成为亲戚的谈资,并且他们会投射自己的感情色彩,添加自己的猜测。
在这一点上,张爱玲自己算是“有毒”的亲戚。
她的小说《花凋》,写的是他舅舅家的事,小说发表后,舅舅找她母亲告状,气得吹胡子瞪眼,后来再也不搭理她了。虽然是以舅舅家为原型,但张爱玲写起不足为外人道的事,一点也不留情,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
她写舅舅家的儿女们,看着花团锦簇的,其实穿衣吃饭都要靠争抢,看着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其实跟捡煤核的孩子差不多。她写舅舅“是连演四十年的一出闹剧,他夫人则是一出冗长的悲剧”,写他舅舅“有钱就在外面生孩子,没钱就在家里生孩子”。
《花凋》中的川嫦原型是她的表姐,写她表姐生病时,父母一面流泪伤心,一面舍不得出钱给她治疗,甚至还为此事发生争执,惹得表姐恨不得自杀。
家庭里种种隐秘的不堪,都暴露于世人眼前。
最让舅舅生气的是,她在小说中写他舅舅“虽然也知道醇酒妇人和鸦片,心还是孩子的心。他是酒精缸里泡着的孩尸”。
张爱玲的父母离婚后,有一段时间,她和舅舅家走得很近,经常到舅舅家玩,舅舅可怜她孤苦,对她很是不错。《花凋》发表后,舅舅对家人说:“她问我什么,我都告诉她,现在她反倒在文章里骂起我来了。”
到了《小团圆》里,张爱玲更是连舅舅的正统地位也给否定了,写他舅舅不是姥姥所生。
姥爷突然去世,留下遗腹子,怕没有男孩继承家业,生产时,从外面找了个男婴混了进来,说和她母亲是双胞胎。
幸亏《小团圆》 发表时,舅舅已经去世了,要不然非得气炸不可。深宅大院的八卦秘闻是亲戚间最好的谈资,张爱玲不加掩饰地把亲戚写进小说,得罪了很多人。
李鸿章的曾侄孙李家锦先生曾说:张爱玲胆子大,讲了不少实话,揭露了大家族生活中非常压抑的一面。有些内容别人不清楚,而李家的人一看就知道写的是谁。可是她光写那些不好的,而没有写好的,可能她接触的大都是些不好的,于是把李家人得罪光了,连她的父亲和舅舅都大光其火。很多人从此不再理睬她,当然她也懒得再理李家人。
事实上她连张家人也懒得理睬,后来越来越孤独……张爱玲的半生孤独,跟她把亲戚得罪光了不无关系。
张爱玲写亲戚家的隐私,跟她的职业有很大关系,小说本就来源于生活,也有不少人会为自己被写入小说中感到荣幸。
而生活中,很多亲戚不为什么,只图过过嘴瘾,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探听隐私,一秃噜嘴就曝料别人的丑事,得罪了人而不自知。与亲戚相处,守好自己的边界,保持适当的距离,有分寸感才是最和谐的相处方式。
(摘自微信公众号“樊登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