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在乐
(南京市六合区教师发展中心 信息资源处,江苏 南京 211500)
为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以及《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相关文件精神,2015 年3 月,江苏省发布《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1],将智慧校园建设列为首要重点工作任务。2016年8 月发布的《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更是将智慧校园建设推进工作列入江苏省“十三五”教育规划任务。
为全面推进南京市智慧教育工作,利用教育信息化赋能教育现代化,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2017 年3 月,南京市教育局发布《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要求截至2020年底,南京市中小学基本建成智慧校园,并对区域内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政策引领与建设指导。
2017 年3 月,南京市教育局同步颁布了《南京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估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对智慧校园及其建设目标进行了描述与界定。
具体内容如下:①稳步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中小学校园的创新应用;②建设完成校内有线、无线网;③构建区域内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并能与上级机构互联互通;④积极利用各种智能信息终端,搭建校园文化环境;⑤完成教师研训、学科教学、创新学习、教育管理、师生评价、家校沟通、校园安全等统整化、智慧化的校园生态打造;⑥建成规范与特色兼具的教育教学应用系统,以实现对师生发展、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育资产等方面的智能管理。[2]
此外,还从智慧管理提升、智慧环境营造、智慧教学实施、特色发展提炼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智慧校园建设的内容与标准。其包含4 个一级指标和19 个二级指标,总分值110 分。其中,80 分以上为市级合格校,90 分以上为市级示范校,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南京市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一、二级指标版)
对照南京市智慧校园建设标准,结合本区域教育信息化整体工作,六合区教育局在区域层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根据国家、省、市信息化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以及智慧校园建设的相关文件内容,六合区迅速启动智慧校园建设与评估工作,对全区所有中小学校进行现场摸排与调研,确定了51 所学校参与智慧校园建设评估。
通过分析调研数据并结合区情,对全区智慧校园建设与评估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与规划,制定并下发《六合区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和《六合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估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等文件。其中,《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0 年六合区智慧校园建设的工作目标与重点工程。《工作方案》则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建设内容、创建程序、组织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
为了便于部署落实,六合区教育局以时间为节点制定了详细的智慧校园建设与评估规范方案。方案中将六合区智慧校园建设与评估工作分为三个阶段来完成:2017—2018 年,全区31 所学校参与建设与评估;2018—2019 年,全区20所学校参与建设与评估;2019—2020 年,前两个阶段创建未达标与申报市“示范校”(拟16 所)完成建设与评估,如表2 所示。
表2 区域智慧校园推进安排表
根据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六合区于2017 年3 月成立以区教育局“一把手”为组长的“六合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以区教师发展中心为牵头单位,同步建立基教、计财、技装、研训、教育技术等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确定区域整体推进的总原则,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例会,听取智慧校园创建阶段性汇报,全力划拨资金、调配人员,做好智慧校园建设保障工作。
区教育局明确规定区域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基准定额标准(每生每年小学为1000 元、初中为1300 元、高中为1200 元),用于满足学校信息化方面的提升与应用需求,以及教师信息化研训方面的开支需求。
因为智慧校园创建业务的需要,六合区还成立智慧教育技术服务指导团队,并积极组织本区的技术服务团队开展针对智慧校园省级标准、市级标准的学习工作,并深入到创建学校开展调研、指导、服务、培训工作。
另外,还依托各学科研训中心组,成立学科服务团队,通过各类学科研训,做好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创新研究。根据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成立区级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研究团队、电子白板技术服务团队、小学数学和英语智慧课堂研究团队、Scratch 项目研训班、六合区初中数学主题研修网络课程资源研发团队等。
1.教育城域网数据中心建设
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2017年,区教师发展中心利用异地新建的机会,完成高标准的教育城域网数据中心建设。该数据中心配备温度、湿度、消防、新风、动力、防雷、接地、远程控制、门禁、监控等十大系统。这些系统在动环软件的集中管控下协同工作,能够为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稳定、安全、高效、可靠的硬件支撑。
2.教育城域网专网建设
为使区域教育信息化系统和数据能够高效、高速地联通,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六合区于2017 年全面完成区与各校千兆光纤专网的连接。另外,根据全市教育系统的统一部署,与市级教育专网连接工作也已完成,为落实宽带网络校校通、班班通工作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3.智慧管理平台建设
为了落实区域统筹推进智慧校园的指导思想,实现区域教育数据互联互通,避免出现数据孤岛等现象,六合区着力打造基于校级微信企业号的校级智慧管理平台,并实现底层数据与区级智慧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
各校级平台包含通知、课表、巡课、餐饮、作业等12 个区级统筹模块,通过学校常态化使用,初步形成区级教育管理大数据和校级、班级课堂管理小数据,为区级教育管理决策从“经验型”向“数据型”转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各校利用校级智慧平台常态化开展学校管理工作,做到记录留痕,提高了学校数字化管理效率。
在12 个区级统筹模块的基础上,各所学校结合学校管理“痛点”问题打造特色应用,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学校管理过程中的难题。例如,利用智慧管理平台、电子班牌、实物班牌、电子终端与学校大屏联动,打造智慧放学模块,解决了家长接送孩子时效率低、人员密集、容易导致拥堵等问题;利用管理平台实现了学校所有智慧黑板统一推送、集中管控,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学校物联网;利用管理平台、电子班牌、智能门锁、智慧黑板等设备联动,实现“跑班”上课等管理难题。
智慧管理平台自建设以来,六合区各校针对学校管理中的难点问题集思广益,创造性地利用信息化优势,实现了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4.资源服务及大平台建设
自2017 年以来,六合区依托市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全力打造区域教育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实现了市区教育系统平台单点登录。[3]依托市区协同项目,在市教育资源平台的基础上开通区级云平台,并陆续完成区教育信息官网、办公平台、学校网站集群、中小学智慧教学、教学质量监测等已建平台与系统的数据对接工作,力争完成“一个大平台”的打造任务。通过构建大平台,常态化地开展区域教育教学资源征集工作,为区域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平台支撑。
相关研究表明,信息化2.0 时代下,增加适切的教育教学资源供给,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途径之一。[4]优质教育数字资源建设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工程,需要持续不断地建设和更新。而市级、区级层面的数字教育教学资源无疑是最具价值的。
六合区教育局依据《六合区教育资源开发与运用管理办法》,成立六合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全区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录播平台及区本特色课例资源建设
依托区级统建录播平台,汇聚区内学校录播教室公开课课例视频资源。平台主要有在线课堂、直录播课堂、网络课堂、微课、视频会议、网络教研等模块。其中,课例资源直接采集,实现了本地化存储与应用,不仅能够远程在线研训,也可以点播回放,达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2.空中课堂项目
为进一步推进六合区智慧教育进程,创新教育教学途径,实现区域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满足学生学习、教学质量提升、师生成长的需要,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自2018 年起,六合区教育局在试点学校先期试点的基础上,开始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惠万家空中课堂”。[5]空中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素质教育和学科重难点辅导,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和提高学习力,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该项目顺应区域民意,一校一策、一校一方案,各校利用节假日开设空中课堂,为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具有普惠性。
智慧的教与学理应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深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管、评、测”[6]流程的融合,打造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生态闭环,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作用,将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无痕融合,用模式创新促进教育新发展,持续推动区域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打造教育新生态。
1.开展中小学常态化智慧课堂教学的研究,打造特色智慧教学模式
在充分摸排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在义务教学阶段,统筹建设8 所小学和5 所初中智慧课堂,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试点学校的遴选采取自主申报与区域统筹相结合的原则。最后入选的学校位置属性既囊括城区学校,亦包含农村学校,共同点均为区域信息化特色学校,有一定的硬件与软件基础,能够开展常态化试点。
在区级统筹开展的智慧教学试点如下:
(1)小学阶段
综合考虑儿童生理与心理因素,主要在中高年级开展试点,智慧教学设备的选择采用平板+答题器模式,教师采用平板开展教学,学生采用答题器开展学情调研。智慧教学平台建设采取区级统建,方便教学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形成区域教育教学大数据,同时兼顾后期区域试点拓展。
平台包含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教学阶段,形成了教学闭环。在课前环节,教师可使用区级云平台开展备课。在课中环节,教师可利用课前生成的课堂便捷地开展授课,打造高效互动的智慧课堂。学生通过答题器完成随堂测验、趣味抢答、击鼓传花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情数据采集快捷高效,便于教师开展补偿性教学。在课后环节,师生可通过平台完成作业的上传、批改与反馈。在小学阶段开展的智慧教学模式充分实现了智慧教学与学生视力保护相结合的目标。
(2)初中阶段
初中阶段的智慧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平板+平台的“双平”模式。在5 所试点初中的试点年级,结合校情遴选出4 个平行班级。其中两个试点班、两个对照班,方便进行试点横向对比研究。
在加强硬件配备的同时,区域还搭建了智慧教学软件平台。该平台融入区智慧教育云平台,数据联通共享,利用市统一身份认证技术实现一键登录。试点班级任课教师可通过该平台,轻松完成课前备课、前置学情摸底、教学资源准备、一键开课、精准教学、分层作业布置等高效高质教学。
每节课完成教学后,教师可利用动态生成的课堂小数据诊断教学、反哺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区级研训部门可利用试点学校动态生成的学情大数据开展教研和培训,实现精准教研。经过一年多的教学试点工作,多项数据表明该试点成果喜人。
目前,六合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思维,结合新媒体、新技术手段构建教育教学新生态,在进一步推广智慧教学的有效应用,满足师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对学习方式转变的需求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持续实践,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经验。
2.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培训,促进教育技术能力提升
积极利用省市专项培训机会,完善区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项培训体系,着力培养教师良好的信息意识,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将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纳入到教师继续教育常态规划中。通过网络学习、专题教研活动、校本研修等方式,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全员研修,为实现智慧“教”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3.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强力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积极组织全区师生开展各级各类信息化竞赛与评比,如一师一课评比、网络团队教研竞赛(NOC)、中小学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中小学教师教学微课比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评比、中小学机器人竞赛、信息化教学实践与评优活动、中小学网络文明夏令营活动等。
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教育信息化系列竞赛与评比活动,加强培训教师的信息意识,促进区域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推动区域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从整合到融合再到深度融合,以及教学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4.继续开展新媒体、新技术的研究与实验
在非区域智慧教学试点学校,开展空中课堂、远程互动课堂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应用,以新技术、新媒体为工具,促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的创新,以满足PC、PAD、手机等不同终端群体的教育内需。围绕中小学部分学科课程,建设机器人、3D 打印、Scratch、STEM课程等项目研究基地,不断总结研究成果,形成推广机制。
同时,针对区情继续在全区推广市区统建的教学助手以及知名教学应用,如翼课网、悠数学、洋葱学园(原洋葱数学)、神算子等,基于“互联网+教育”的英语、数学智能化同步教学免费平台以及希沃授课助手等新技术授课工具。
为稳步推进区智慧校园建设工作,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级培训机会,积极组织区内相关学校参加培训学习,邀请智慧校园建设专家来六合区开展培训交流等活动。充分发挥区域建成的智慧校园示范校的榜样作用,通过展示活动、经验交流、一对一帮扶等形式,带动全区较为薄弱的学校共建智慧校园,充分发挥示范校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截止到2020 年底,通过校级自评以及省、市、区级验收与评估,六合区已完成56 所(含新增)中小学的省市级智慧校园验收,完成率达100%。
然而,完成智慧校园建设并不是终点,智慧的教与学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智慧教育要以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为引领,紧跟时代,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媒体与新技术,对教育资源配置、教与学的环境、学生学习内容、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教育管理全流程等,进行优化迭代创新,形成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智慧学习新形态。[7]
未来,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以智慧校园建设与评估为契机,以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为着眼点,努力培养教师与学生的“互联网+”思维,缩小城乡、校际间差距,消弥区域内教育资源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六合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