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裕玲,聂蓉
母婴连结(Maternal-infant bonding)是指母亲对婴儿的一种情绪、认知和行为表现,体现为母亲喜爱婴儿,感到婴儿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以及为婴儿的福祉采取行动[1]。而母婴连结障碍指母亲对婴儿缺乏母性感受、易怒、具有敌意和攻击行为、病态意念和拒绝性等现象[2]。产前母婴连结障碍与不良的婴儿结局相关[3],产后母婴连结障碍则对婴儿的情感、社交、大脑发育、成熟和认知发展等有着长期负面影响[4]。既往有学者认为,母亲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连结起始于孕期,产后逐渐成型和稳固[5-6]。Damato[5]发现,产前和产后母婴连结之间存在相关;Rossen等[6]报道,产前母婴连结能预测产后早期母婴连结。但我国孕产妇产前和产后母婴连结的相关性尚未见报道。探究孕期与产后母婴连结间的关系,有助于促进产后母婴连结的正常建立,避免产后早期母婴连结障碍的发生与发展。鉴此,本研究调查妇女孕晚期与产褥期母婴连结现状,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旨为早期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产后母婴连结障碍提供参考。
1.1对象 2020年9~12月便利选取武汉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门诊产检的孕晚期妇女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20岁;②孕周≥28周;③具备基本读写能力;④知情,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者;②双胎或多胎妊娠者;③胎儿严重畸形、死胎等需引产者;④严重躯体疾病者(残疾、癌症等)。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2.1.1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分为产前和产后两个部分,包括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孕周、先兆流产、早孕反应强度、分娩镇痛、分娩时获得的支持、分娩并发症、产次、婴儿性别期待等一般人口学及产科相关资料。共387名妇女完成产前及产后调查问卷,年龄21~41(29.45±3.35)岁;孕周31~40(36.6±1.91)周;家庭月收入<3 000元14人,3 000~元57人,5 000~元128人,7 000~元77人,≥9 000元111人;男婴216人,女婴171人。
1.2.1.2母婴连结量表 采用Yoshida等[7]修订的母婴连结量表(Mother-to-Infant Bonding Scale,MIBS)评估孕晚期及产褥期母婴连结状况。该量表是自我报告量表,共10个条目,其中包括情感缺乏、愤怒与拒绝两个分量表(各4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从0(完全不)~3(大部分时间都是如此)分,总分0~30,得分越高,表明母婴连结越差。根据Nishigori等[8]推荐的分界值,情感缺乏分量表得分≥3分判定为情感缺乏障碍,愤怒与拒绝分量表得分≥5分判定为愤怒与拒绝障碍。原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1。原量表为英文版本[7]。研究者获得量表原始研发者获授权后,按照Brislin[9]模型对英文版MIBS进行翻译和回译,形成预试中文版MIBS量表。然后各选取30名孕晚期孕妇和产褥期产检的产妇进行预试验,调整条目表达,量表用于产前、产后妇女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609、0.639。
1.2.1.3婴儿早期气质问卷 采用邹小兵等[10]修订的早期婴儿气质问卷(Early Infancy Temperament Questionnaire,EITQ)评估1~4个月婴儿的气质,共76个问题,9个维度,采用6级评分,从1(从不)~6(总是)分,根据9个维度得分将婴儿气质分为五个类型:易养型、中间偏易养型、中间偏难养型、难养型、启动缓慢型,其中易养型、中间偏易养型归为容易型,难养型、中间偏难养型及启动缓慢型归为困难型。
1.2.2资料收集方法 征得医院各级管理部门同意后,进入产科门诊,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孕妇进行第一次面对面调查,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400份,有效回收率95.2%。产后通过微信群提前1周联系产妇,并在产褥期产检时进行第2次面对面调查。剔除失访者6人,规律作答问卷3份及不完整问卷4份,产后随访回收有效问卷387份,有效回收率为98.2%。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 WallisH检验、Mann WhitneyU检验分析,产前、产后母婴连结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多元分层回归分析产后母婴连结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1母婴连结情况 孕晚期母婴连结得分为3(1,4)分,产后为3(2,5)分。其中产前情感缺乏障碍33人(8.5%),愤怒与拒绝障碍31人(8.0%);产后情感缺乏障碍31人(8.0%),愤怒和拒绝障碍41人(10.6%)。产前与产后母婴连结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孕产妇产前、产后母婴连结评分比较 M(P25,P75)
2.2不同特征产妇产后母婴连结得分比较 不同特征产妇产后母婴连结得分的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产妇产后母婴连结得分比较 M(P25,P75)
2.3产后与产前母婴连结的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产后与产前母婴连结评分、情感缺乏维度评分、愤怒与拒绝维度评分的相关系数r=0.537、0.470、0.526,均P<0.01。
2.4产后母婴连结多元分层回归分析 采用对数转换后,以产后母婴连结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第一层纳入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第二层纳入相关性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产前母婴连结变量。分层回归分析方差膨胀因子(VIF)1.026~2.439,容忍度0.410~0.980,故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镇痛(否=0,是=1)、分娩时获得的支持(以“不清楚”为参照设置哑变量)、婴儿性别期待(以“是”为参照设置哑变量)及产前母婴连结(原数值输入)是产后母婴连结的主要影响因素,见表3。
表3 产后母婴连结的多元分层回归分析(n=387)
3.1产前和产后母婴连结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前母婴连结得分为3(1,4),情感缺乏障碍有33人(8.5%),愤怒与拒绝障碍有31人(8.0%),与Ohara等[11]研究结果类似。产褥期母婴连结得分为3(2,5),情感缺乏障碍有31人(8.0%),愤怒和拒绝障碍41人(10.6%),与Nishigori等[8]研究结果(产后情感缺乏8.3%、愤怒和拒绝7.9%)相比,本研究产后情感缺乏发生率较低,而愤怒和拒绝发生率较高。由于母婴连结障碍会导致母亲对胎儿和婴儿需求反应敏感性降低以及不良的养育方式和行为,进而影响胎儿和婴儿的正常发育[5-6],医护人员应对此人群给予足够重视,及早识别和干预。另外,既往研究发现产后8个月和12个月的母婴连结状况优于妊娠32周的母婴连结[12]。而本研究结果显示,产褥期母婴连结总评分及愤怒与拒绝维度评分显著高于产前(P<0.05,P<0.01),表明产褥期母婴连结状况较产前差。可能因为:相比孕期,产褥期妇女可能面临着较大的育儿压力和母亲角色的调适,因而更容易出现母爱延迟和连结障碍。本研究中情感缺乏维度产前与产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孕晚期和产褥期妇女情感缺乏水平未出现明显改变。愤怒与拒绝障碍可能更为直接预示母婴连结受损的程度。有关两者从产前到产后的变化轨迹和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来阐明。
3.2产后母婴连结的影响因素
3.2.1分娩镇痛 本研究结果发现,未使用分娩镇痛的产妇产后母婴连结状况较差,与多项研究[12-13]结果一致。分娩的疼痛可能会延长产程,增加产妇的体能消耗和分娩恐惧,加重产妇负性分娩体验和心理痛苦,从而降低其对婴儿需求的敏感性,导致母婴连结困难[14]。而采用分娩镇痛可将分娩疼痛降到可耐受的程度,减少应激反应,减轻产妇的恐惧心理,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和分娩体验[15]。因此,产科临床医务工作者应评估产妇的疼痛程度、分娩镇痛意愿,向产妇解释分娩镇痛的类型、原理、效果,告知分娩镇痛的安全性,提高孕产妇对分娩镇痛的认知和意愿;此外,应鼓励配偶参与分娩陪伴等非药物镇痛分娩,有助于缓解分娩疼痛,减少负性分娩体验,提高心理调适能力,促进产后母婴关系的正常建立。
3.2.2分娩支持 本研究结果发现,分娩时获得支持少的产妇产后母婴连结状况较差。既往研究发现,无论是助产士还是护士对产妇的支持都与促进母婴连结密切相关,母亲与婴儿的连结与伴侣的支持及社会支持呈正相关[16]。分娩时所感知的来自配偶和助产士的情感和心理支持也可有效改善分娩体验,从而促进母婴连结的良好建立。因此,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重视来自家庭成员和专业人员的支持,及时满足产妇在精神、情感以及信息等方面的需求,减轻其焦虑和恐惧,增加积极体验,有利于促进母婴连结的建立。
3.2.3婴儿性别期待 本研究结果发现,婴儿性别不符合期待的产妇产后母婴连结状况较差。与Britton[17]的研究结果一致,婴儿性别不符合期待往往会导致心理错差,期待的落空感,则母亲对婴儿的态度可能会表现为比较冷淡而导致连结障碍。因此,应关注婴儿性别不符合期待的母亲与家庭,做好母亲及家属的心理疏导,促使母亲尽快与婴儿建立亲密联系,改善母婴连结障碍。
3.2.4产前母婴连结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孕晚期母婴连结与产褥期母婴连结正相关,即产前母婴连结得分越高,产后母婴连结障碍的可能性越大。对胎儿的态度会影响对婴儿出生的第一印象,产前母婴连结与产后早期母婴连结相关,与既往研究[5-6]结果一致。而且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前母婴连结是产后母婴连结最重要的预测因子(P<0.01),表明产前母婴连结不良增加了产后母婴连结障碍的风险。与Rossen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说明产前、产后母婴连结之间密切相关。而母婴连结障碍对胎儿、婴儿的生长发育都会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19]。因此,预防产后早期母婴连结障碍应从孕期开始,针对产前母婴连结障碍高危人群,应重视早期筛查和识别,及早干预,以促进母婴连结的良好建立。产前检查时要注意了解孕妇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可协助孕妇产前进行正念瑜伽、同理示范与赋能等措施来降低焦虑,增加孕妇对胎儿的敏感性和反应能力[20];产前健康教育时可增加互动辅导或婴儿按摩等母婴护理指导,促进母性角色建立和转变;开展产时全程导乐陪伴分娩,以改善分娩体验。同时,鼓励配偶及家属陪伴产检、陪伴分娩和共同参与产后育儿过程,帮助孕产妇顺利适应母性角色。
本研究结果发现,部分孕产妇在孕晚期和产褥期出现母婴连结障碍,产前母婴连结与产后母婴连结存在较强的关联性。早期识别产前母婴连结障碍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有利于预防产后母婴连结障碍。由于本研究仅从一所医院选取研究对象,样本代表性不够,并且只关注了孕晚期和产褥期两个时间点,今后尚需扩大样本来源开展更深入的随访研究,探索其变化轨迹和影响机制。